> 硕士毕业论文 > 10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中国大学生政治信仰培养研究

10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中国大学生政治信仰培养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100000字
论点:信仰,政治,范畴
论文概述:

探析其中的根源,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对于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

论文正文:

第一章引言

人在于精神。在没有精神信仰的生活中,生活变得空虚和毫无意义。瑞士精神分析学家荣格说:“自从洪水爆发以来,当记忆难以触及的时候,大多数人就觉得需要一种信仰。信仰是生命的延续。”然而,自从人类步入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物质的丰富似乎日益掩盖了信仰,信仰似乎越来越成为边缘化的话题。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已经减少和消失。相反,精神追求变得越来越重要,信仰的建立也变得越来越迫切,尤其是对当代中国大学生而言。

1.1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选题背景

随着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利益的日益多样化,人们的意识形态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的环境也创造人。”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最大,当前的国际国内环境必然会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
就国际环境而言,全球化浪潮已蔓延到世界几乎每一个角落,政治民主化浪潮一波接一波地汹涌澎湃,信息网络与个人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进一步加强。在这个过程中,西方价值观、文化、制度和生活方式不断渗透到国家,不断冲击当代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信仰
就国内环境而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极端功利主义思想正在逐步蔓延,贫富差距正在扩大,社会腐败问题日益严重。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动摇甚至消解了人们最初的政治信仰。更麻烦的是,到目前为止,中国新的政治信仰及其培育体系还没有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主流政治信仰的危机。[事实上,我们党一贯重视政治信仰的理论建设。文革结束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展现了高超的政治智慧和远见卓识。它不仅坚持毛泽东思想,而且实事求是地纠正错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和详细分析,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国内外政治动荡的严峻考验,牢牢依靠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党的历史方位,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经过几代领导集体的不懈探索,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第二章政治信仰范畴体系

政治信仰不仅是一个涉及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多学科的概念。,还包括主体、客体和环的功能系统。这也是一个相对稳定和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因此,要对其进行研究,需要全面把握其范畴体系、结构功能、形成机制及相关概念。本章主要研究政治信仰的范畴体系。所谓“范畴系统”是指各种特定科学中的几个范畴相互关联的形式。每个范畴只能反映客观世界的个别方面,也只能反映各种范畴的相互关系,即“一般概念、规律等的无限总和”。,可以提供完整的具体东西。”研究政治信仰的范畴体系,可以理清政治信仰内部相互关联的范畴,以及政治信仰的发展变化与客观现实之间的运动过程。

2。1政治信仰的内涵和特征

什么是政治信仰?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有什么特点?理解这些问题是我们研究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必要理论准备。

2.1.1政治信仰的内涵

信仰是终极客体与主观态度之间的紧张关系。然而,从社会和政治的角度来看,信仰更多地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最终需求和对获得自身满足的条件的认知,在自己的概念中构建一个理想的对象,并自觉而虔诚地将其视为一种行为准则或他们将坚定不移地追求的领域。或者,简单地说,信仰是指对某些事物的深刻信仰和追求。根据其客体目标,可以分为政治信仰、法律信仰、道德信仰等类型。
一般来说,政治信仰是指群体或个人对社会政治生活的终极关怀和对社会理想“政治模式”的理解,这是群体或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的反映。其实质是反映主体社会政治的价值取向,探索人类未来社会的自然状态和理想结构模式,以及主体在社会中的政治必然性。从政治信仰的建立来看,政治信仰提供了合法性的认可,即信仰在政治制度运行过程中对社会价值分配权威的合法性。此外,由于政治信仰是个体政治价值观的最终体现,它在一定程度上包含政治认知、政治情感甚至行为。或者可以说,“政治信仰是个体在一定政治环境下通过对政治认知对象的理解和深入认知而产生的情感共鸣和相应行为倾向的综合识别系统”。……
...................

目录
第一章导言.............................................1
1.1本专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1
1.2研究现状及分析..............................3
1.3研究思路和方法的创新..............................3
第二章政治信仰的范畴体系...................15
2.1政治信仰的内涵和特征..............................15
2.2与政治信仰有关的概念的歧视................................18
2.3政治信仰的结构和功能...........................................25[/比尔/]2.4政治信仰的形成与形成机制.............................................31
第三章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信仰培养的发展变化....39
3.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8年底的政治信仰培养...................39
3.220 1980年代和1990年代政治信仰的培养……41
3.321世纪初政治信仰的培养..............................43
3.4中国大学生政治信仰培养的经验教训...................44
第四章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及特征...................48
4.1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大学生政治信仰状况……48
4.2新世纪以来大学生的政治信仰..............................52
第五章大学生政治信仰“三变”趋势的成因分析……68
5.1社会环境诱发....................................................................68
5.2政治信仰理论与实践发展滞后................................82
5.3信仰主体心理学的变化......................................................85
第六章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培养与引导...................89
6.1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培养与引导原则……89
6.2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培养与引导机制……94
6.3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理论资源和载体……101
6.4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培养与引导路径...110
结论.......................................................................123

结论

政治信仰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大学生进行政治信仰教育,是为了使他们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党和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支持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对政治信仰理论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当前我国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特点和趋势,从政治信仰层面解读了当代大学生的现实疑惑和困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理论支点,提出了加强政治信仰教育的新理念,探索了新的内容、原则, 政治信仰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试图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政治信仰的困惑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提供参考。
笔者正在对大学生政治信仰这一大课题进行更深入、更系统的探讨。本论文呈现给所有教师的只是初步的研究成果,在结构设计和研究方法上还存在不足。例如,由于地区和资金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作者收集的第一手资料相对较窄,被调查对象的面积覆盖不够广。由于知识结构的差距较窄,笔者在全国大学生信仰调查的数据统计分析中没有使用结构方程或回归分析等专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导致分析结论描述不准确。此外,本文涉及的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分析。例如,我国大学生政治信仰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比较笼统,缺乏详细的数据和实例。关于我国政治信仰建设的价值目标,只讨论了政治信仰价值目标的追求,而没有深入分析政治信仰本身的价值形式。这些问题需要我今后进一步研究。

参考

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列宁全集(第1、38、39和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邓小平选集(第2卷和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ii。英国文学
[5] d. childter:美国文化中的权力依赖和政治模式[m >,恩格尔伍德克利夫,n. 1988
[6]罗伯特·N·贝拉,菲利普e .哈蒙德:民间宗教的多样性MJ,旧金山:哈珀&罗,1980。
[7]斯蒂芬·克鲁巴德,热那亚。巴洛提:77ie四面楚歌的[大学。乔治·巴西勒公司,1970年。
[8] K.P .伦敦:政治SocializationfM]^ev/约克。牛津大学出版社,1969年
[9] N .阿伯克隆比,尼古拉斯塞特·阿希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论文[姆],伦敦:艾伦&昂温,1980年
[10]阿蒙德和S .韦尔巴:公民文化[姆]。塞奇出版公司,19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