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41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新时期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研究

41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新时期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41000字
论点:德育,学生,教育
论文概述:

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其核心价值,其主渠道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无论从德育现状看,还是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本身来看,思想政治教育都面临众多严峻挑战和冲击,

论文正文:

第一章是新时期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可分为广义和狭义。在我国当前的高中教育中,广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大致相当于“德育”。它是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道德教育的内容有两个要素: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两要素理论: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五行”说:即德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等不同的学术观点。当然,在理论界也有不同的声音。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纳入道德教育框架显然是不合理的,不符合国际标准,导致学校道德教育政治化。这是实际德育工作的最大缺点。然而,我个人同意第二项声明,即两要素声明。道德教育是一种默默地滋润事物的教育。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属于广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狭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特指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

第一节[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现状/br/]
1。广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道德教育的现状
道德教育是对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素质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政治教育是形成学生的某些政治观念、信仰和政治信念。德育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可以说,中国当前的道德教育是一种涵盖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大道德教育”。
高中德育工作成效不佳,令人担忧。可以总结如下:

1。道德教育的目标颠倒了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道德教育。无论对国家还是普通人,对后代的行为都有许多规范和限制。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内容框架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得到了清晰简明的表述,这可以与“心有灵犀”、以“修身”为“圆心”相提并论,进而扩展到家庭、国家和世界“修身”是第一层次的要求。它有两个具体要求:一方面是“知事”,即认识人,另一方面是“了解事物”,另一方面是“促进事业”。简而言之,我们必须学会如何做人,遵守做人的基本道德原则,把这些原则延伸到家庭,处理个人和家庭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延伸到整个国家、社会和人类。这种“同心圆”结构不仅突出了以人为本,而且突出了德育的阶段和层次。然而,在中小学的实际道德教育中,我们会发现“同心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圆心”不再是一种修身养性的道德教育,即个体的道德情操,而是一种民族和集体观念的教育。这可以从我国现行中小学德育大纲关于德育目标和内容的具体规定中看出。
我国中小学道德教育大纲规定了当前的道德教育目标和内容如下:
小学道德教育大纲规定“小学道德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热爱社会主义和良好品德的思想感情;遵守社会公德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性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我管理、帮助他人、服务集体、分清是非的能力,将为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初步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中学德育大纲》规定,德育目标分为初中德育目标和高中德育目标。
“初中德育目标:热爱祖国,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立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学习;初步树立公民的民族、道德和法律观念;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工作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知道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谈论科学而不迷信;具有自尊、诚实正直、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等心理素质,以及一定的辨别是非和抵御不利影响的能力。
高中德育目标:热爱祖国,有为祖国服务的精神,支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奋斗,初步树立了理想的志向和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公民的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宪法和法律;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具备自尊、自立、开拓进取、毅力和勇气等心理素质,以及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从培养目标的角度来看,每个阶段的德育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个阶段和层次的特点,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在小学阶段,重点放在学生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上。在中学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但是,环顾四周,无论从道德教育目标的设定还是其内容体系的组织,我国首先强调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和主流意识形态至上的教育,然后是个人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换言之,道德教育是在国家人才培养需求的框架内做出具体规定的,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逻辑关系。这表明这种结构不再具有“同心圆”的特征,不再强调“做人”的人本基础。
当前道德教育缺乏有效性的真正原因是道德教育的要求和内容框架,它把国家和集体的观念放在首位,把个人行为习惯和道德素质的教育放在第二位。正如路捷教授所认为的:“学校本身的道德教育...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看,...灌输给学生的道德规范和概念已经被剥夺了其人性本质,成为一个空空洞和抽象的行为规范。它想要的和能够实现的只是人类的行为,不能渗透到人类的头脑中。”为什么我们的道德教育“不能渗透心灵”?为什么中国的道德教育有许多悖论?为什么学生一方面大力开展“环保”签名运动,另一方面却在生活中扔垃圾,到处堆放自己的物品?在学校,他们是“第二好学生”,在学术和学术质量上都很优秀,但在家里,他们是不讲道理的恶霸。小学生高度赞扬爱国,但大学生缺乏基本的社会道德....通过分析原因,学者们发现,正是由于我国当前的中小学道德教育过于注重国家意识形态和集体主义教育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作为“人”应该首先具备的道德素质和行为规范的培养。我们的道德教育过分强调个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而忽视了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类道德生活是一个具有不同层次和结构的综合系统。从德育目标来看,我们最应该坚持的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教育(也是最根本的),如诚实、守信、礼貌、守法等。学生达到这一基本要求后,就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即体现国家意志,甚至追求全人类的共同福祉。

2。道德教育方法单一,可接受性差[道德教育效果差,使大多数道德教育者感到头痛。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是,我们的德育方法过于单一,经常采用简单的说教、严厉的训斥或讽刺的方式,效果不好,学生不容易接受,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这种情况必须改变。只有正确选择有效的德育方法,才能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德育方法包括言语、行为和环境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必须首先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同时注意与环境的结合。这里的环境指的是学生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这就要求德育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体验真实的道德情境,提高道德判断能力。这种教育过程只有在学生有意识地、积极地参与整个教育实践时才是有效的。
由于道德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一直重视道德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然而,仅仅关注认知是远远不够的。让教育者感到更欣慰的是最终达到的教育效果。面对许多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如学生对德育课程不感兴趣的现象由来已久,学生的德育生活脱离了他们的知识和实践。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应试教育不可避免地带来的功利主义倾向。然而,如果我们深入研究这个问题,我们会发现这个问题的实质是教育和接受之间的对应关系。道德教育的效果归根结底取决于受教育者如何接受、识别和实践。作为一个现实的个体,高中生的思想和行为已经有了一定的沉淀。他们不能接受教育者发送的所有信息,但必须根据自己的期望和接受能力来选择和处理。学校德育的有效性必须在学生思想和行为的转变中实现,这体现在学生对德育内容的接受和实践上。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然后引导他们。

3。道德教育与学校中的其他教育环节是分离的,这使得很难形成教育的合力。
学校教育应该满足未来社会的需要。今天的学生是明天的社会成员。未来的社会是一个新月形的学习和信息社会。人们可以胜任许多职业。一个人的职业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这样的社会必然要求其成员冷静地面对新的情况和问题,迅速适应新的环境,要求个人具备高综合素质、全面扎实的基本技能、自我完善和适应能力,并要求其成员学会适应。要解决这个“适应”问题,学生必须在学校和谐发展。
学生的和谐发展应该理解为身心、学习和人格在深层的和谐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教育应该把五个学科结合起来,形成一支教育的合力。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可以使学生强健体魄,丰富情感,发展思维,提高才能,净化心灵,提高品格。它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当前的教育中,无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完善与否,盲目追求分数至上的做法仍然很流行。这种做法违背了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目标。我们的学校教育不仅要重视智力教育,使学生更好更快地完成学业,还要使他们身心健康,人格完善,成为德、智、体、艺、劳全面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五育并举,德育第一”的教育口号已经说明了它的重要性。进入新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更多思想文化的进入,我国的教育变得更加全球化,对学校德育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知识的升华、道德情感的积累和行为规范的培养都是德育的重要方面。这种素质培养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和谐发展有着长远的影响。
德育的有效性不同于智育。只有明确道德教育的方向,才能正确选择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知识教育主要解决知识问题,道德教育主要解决信仰问题。现在许多人用智力方法进行道德教育。这种道德教育如何有效?知识教育是解决“让人们知道”的问题,使学生能够接受从无知到知识的适当教育,而道德教育是解决“让人们相信”的问题。当学生怀疑真相时,让他们相信他们知道的真相。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谈论知识,但我们应该把真理内在化为学生的信仰。学生都知道人应该诚实,但如何将诚实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观是道德教育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此外,当前的德育说得多做得少,导致学生与知识和实践脱节。他们原则上可以用头脑说话,但实际上却违反了规则。这种道德教育不是真正的道德教育。

第二,狭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现状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学生被动学习,无法学习,教育效率低下,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一直困扰着老师的教学。

1。从主体地位的角度看
“思想政治课属于‘说重要,做次要’的范畴。“不要忙”课程;就效果而言,它也属于“老师备课很努力,领导同事不认识,学生不关心,学习缺乏主动性”的课程。在许多人眼里,它似乎是可有可无的,你是否学习似乎无关紧要。这是一门不可替代的辅修课。总之,思想政治课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

2。从教师的教学情况来看,
课堂教学本质上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然而,在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习惯性的中心,而学生的主动学习却被忽视了。有些教师的教学只注重他们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而缺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往往更注重教师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教材中规定的教学内容,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固执地认为只有采用这样的方法和手段,他们才能有高效率地完成教育和学习任务。具体表现:
首先,从教学哲学的角度。大多数教师仍然沿用传统和过时的教育和学习理论和概念,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播。课堂教学仍然采用反复烤饼和反复教育学习的教学方法,如“一词教学”和“填鸭式教学”,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扼杀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课堂教学的现状是,教师在一个班里将近80%的时间都在教,学生只是被动地看、听、记。
其次,从教学内容的角度。由于一些政治教师不能及时将党和国家的最新重大政策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一些政治课已经失去了当前政治教育的意义。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课堂教学一直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甚至有些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为了跟上教学进度,只是简单地把理论介绍给学生,从而忽略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学生不能理解和应用它,它的效果很低或无效。
其次,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来看。不管学生如何学习,大多数老师仍然单独使用教学方法。几乎整堂课都是由老师讲解和教授的,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和记笔记。教室里缺乏适当的互动,一潭死水,无法激起任何微澜。这说明课堂问题的设计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一些教师设计教学情境流于形式,如忽视知识的深度,建立小组讨论等。这种教学方法不符合教学能力的要求。
第四,从教学评价的角度。为了参加考试,有些老师只注重知识领域的内容考试,而忽略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例如,考试主要是笔试,分数最高,只有结果评价,忽略了思想政治课的过程评价。

3。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
教学系统的研究告诉我们,教学是一种实践行为,教与学是不可或缺的。在教学系统中,只有最有效率的学生,加上最有效率的老师,才能产生最有效率的课堂。我们必须从这两个方面研究和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效率低。原因包括教师、家长、学生、社会环境等因素。从学生本身来看,主要表现如下:
首先,学习动机不明确。在两年的初中学习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形成了不正确的认识。他们认为思想政治课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在他们看来,思想政治课绝对是“次要的”。一些学生复习他们认为的政治课中所谓的“主课”,对老师生动的描述充耳不闻。然而,这种误解一直持续到高中阶段。大多数高中生现在为了学习而学习,这是非常功利的。我们学校在高中第一学期开始把艺术和科学分开教学。选择理科科目的学生自然会将思想政治课列为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的科目。然而,思想政治课的历史使命在高中第一学期通过省级学术水平考试后宣告结束。
第二,学习兴趣不大。许多学生在课堂上不与老师合作,睡觉、玩手机、思维涣散、说话和说话时有发生,这使得政治学科的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困难和无聊。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者不如知者,知者不如知者。”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才能事半功倍。
第三,学习方法不科学。大多数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课堂上很少积极思考问题,学习主动性差,缺乏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交流。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机械地记忆,没有提问的习惯,自然也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对他们所学的问题缺乏思考和反思。
第四,学习效果不理想。由于缺乏对学习的重视,方法不科学,知识不系统,学生只能在考试前死记硬背,结果只能是不满意的结果。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于...................17-21
一,意识形态理解,教育理论............................18-19
二,..............................19
三在教学方法方面,..............................19-20
4。..............................20
5。..............................20-21
第二章............................21-31
新时期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节..............................21-25
新时期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21
二,................21-22
三,新............................22-23
四,................................23-25
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第二节新时期中学生思想政治............................25-26
一、进一步完善三维...................25
二、综合合理建设..............................25-26
三、创造双赢的变革课程..............................26
4。推进课程改革与现代信仰...................26
第3节..............................26-31
1,新时期高中生思想政治工作,.............................27-28
传统评价模式二,..............................28-31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第三章...................31-39
新时期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

结论
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学校德育的核心价值。其主要渠道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无论是从德育现状还是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本身来看,思想政治教育都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和冲击。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改革最终要建立新时期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课程结构,修订新时期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全面改革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能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课程发展的全新评价体系。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牢牢把握新时期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明确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树立广泛的道德教育理念,始终贯彻道德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理念,坚定不移地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培养目标。为此,我们应该做好相应的教学改革。同时,要把好教学评价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成功的重要保证。

参考
[1]伯恩斯坦,《哲学概述》...1986年
[2]阿文,马丁·布伯:隐藏的对话...
[3]弗莱雷,《被压迫者的教育学》。。
[4]汤姆·博托莫尔。马克思主义思想概论。。1993年
[5]康德。人类学、历史和教育...2007年
[6]杨启良。资格评估:基础教育评估的自然选择[。思想理论教育。2007(01)
[7]施舍。爱与责任——教师道德的灵魂[。人民教育。2005(08)
[8]贾桂清。思想——填满你的心[。人民教育。2005(06)
[9]霍华德·加德纳,沈志龙。《多元智能理论二十年——在美国教育研究协会的演讲》,[。人民教育。2003(17)
[10]徐焕可。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之我见[。南宁师范学院学报。2002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