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2600字硕士毕业论文财政政策模型:财政政策促进居民消费的机制与效果研究

32600字硕士毕业论文财政政策模型:财政政策促进居民消费的机制与效果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2600字
论点:财政政策,经济增长,居民消费
论文概述:

本文利用财政时期的划分来表示财政态势的是偏松抑或偏紧,还是处于正常范畴。首先,整个财政时期从大的方面划分为两种情况,即正常财政时期和特殊财政时期。其次,特殊财政时期又被进

论文正文:

1.前言

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要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必须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消费驱动型经济发展和市场传导机制的恢复不仅是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现实选择,也是未来中国财政政策宏观调控的重点之一。对于当前处于后经济危机时代的中国宏观经济来说,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一方面,外部需求的急剧下降使得扩大内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经济增长长期过度依赖高投资积累了过剩的国内生产能力,只有在后经济危机时代更加依赖国内消费才能消除这种情况。因此,扩大居民消费,特别是释放农村居民消费的巨大潜力,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稳定快速增长的坚强后盾。另一方面,中国控制通货膨胀的压力正在迅速增加。面对总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物价快速上涨等多重问题的复杂性,政府需要什么样的财政政策,是采取反周期还是顺周期的财政调整政策,以及新一轮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淡出还是延续,这些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对财政政策对居民消费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运用计量模型和多种实证分析方法考察了我国财政支出政策、税收政策和收入分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这不仅为完善政府宏观调控选择和指导我国财政政策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此外,对丰富金融理论、促进财税学科发展也有极其重要的理论贡献和实践启示。

1.1.2研究意义

1.1.2.1实际意义
投资、出口和消费被称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出口是经济增长的调节器,只有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内生驱动力。一方面,投资需求来源于消费,而消费最终由消费需求决定,而净出口本身就是一种消费需求,只有主要消费者成为了外国部门。然而,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继续下降。一方面,最终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从1992年的72.5%、34.2%和16.8%上升到2008年的43.5%、47.5%和9.0%。其中,只有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均下降约1.07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根据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构成,最终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比例从1978年的62.1%、38.2%和10.003%变化到2008年的48.4%、43.9%和7.7%。同样,只有最终消费的比例逐年下降,平均每年下降约0.44个百分点。国民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稳步提高居民消费率,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此外,在2009年12月5日至7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又一次提出“虽然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为了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们仍需要继续扩大内需,特别是要着力增加居民消费需求。此外,在2010年12月10-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调整和优化需求结构,增强消费拉动力,重点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条件,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困扰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问题,也是许多宏观经济问题的根源之一。因此,在次贷危机导致我国对外需求急剧下降的时候,从政策的机制原理和实际效果两个方面研究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财政政策就显得更加重要。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加快实现“内需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也是后经济危机时代重视民生、增加人民福利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全体居民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指导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用来全面评价和反思中国过去的财政政策实践,也可以为后经济危机时代政府未来的财政决策提供实践依据,从而有效解决中国内需不足的问题,确保财政政策的稳定。

2促进居民消费需求的财政政策理论分析

2.1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投资、出口和消费被称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出口是经济增长的调节器,只有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内生驱动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消费、投资和出口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特别是在2003-2007年期间,国民经济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然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过分依赖高投资和巨额贸易顺差,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下降趋势。例如,2009年,中国及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相结合,解决了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这不仅保证了中国经济在后危机时代总体上处于稳定和复苏阶段,而且实现了既定的8%的经济增长目标。但此时,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投资的快速增长,粗放性特征进一步增强。尽管2009年经济增长了9.1%,但投资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为95.2%,增长了8.7个百分点,而消费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为45.4%,高于1985年至2009年最高的85.5%,仅增长了4.1个百分点。由于全球经济下滑,出口自2001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40.6%。出口的急剧下降反而导致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3.7个百分点。

3财政政策对家庭消费的非线性效应..............................52-79
3.1财政政策的非线性效应..............................52-55
3.2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机制..............................55-58
3.3财政政策对居民消费的非线性影响..............................58-60
3.4..............................60-62
3.5中国财政政策非凯恩斯效应的潜在周期..............................62-67
3.6型号设置和数据描述..............................67-69
3.6.1经验模型设置..............................67-68
3.6.2数据源和描述..............................68-69 [/BR/] 3.7模型估计方法和测量结果分析..............................69-76
3.8结论和政策建议..............................76-79
4中国居民消费现状及原因分析..............................79-104
4.1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现状分析;..............................79-89
4.2居民消费水平比较;..............................89-97
4.2.1居民消费水平区域比较..............................89-94
4.2.2居民消费水平的国际比较..............................94-97
5政府支出和家庭消费..............................104-144
5.1中国政府支出现状分析..............................104-109
5.1.1中国政府总支出变化分析..............................104-106
5.1.2中国政府支出结构变化分析..............................106-109
5.2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的理论分析..............................109-115
5.3政府支出和居民消费模式..............................115-118
5.4数据源分析和估计结果..............................118-124
5.5政府支出结构与居民消费..............................124-141
5.6结论和政策建议..............................141-144

结论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三大基本项目以及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等辅助项目的社会保障体系内容体系。政府的社会保障被称为“减震器”,具有自动支出稳定器的功能。它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正是这种自动稳定器功能的体现,可以从社会保障基金收支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社会保障基金的收入来看,相关保险费用从个人可支配收入中强制扣除。特别是在经济繁荣时期,社会保障基金往往收到的比支付的多,这在短期内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居民的消费需求。然而,从支出的角度来看,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支出具有非常明显的刺激作用。尤其是在经济衰退时期,失业率上升,失业人数增加。需要社会保障援助的低收入家庭和个人数量迅速增加,特别是失业救济支出和社会保障中的家庭救济支出相应增加。此时,社会保障基金将对消费产生扩张效应,因为支出超过收入。
由于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完全覆盖农村居民,整体水平和保障水平有待提高。此外,虽然中国的社会保障基金已纳入预算管理,但仍采用收费制度,不征收社会保险税,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因此,首先,必须增加社会保障投资,增加政府在教育、养老金、医疗保健和住房方面的支出,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高保险福利和总体规划水平。第二,加强社保基金管理,通过多种方式解决社保基金空账户运行问题。三是尽快开征社会保险税,实行“费改税”。第四,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参考
[1]安·蒂夫。中国社会保险“费改税”:紧迫性、必要性和可行性[J]山东经济,2007年第6期。
[2]白林忠。面板数据的计量经济学分析[。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P63-73。
[3]蔡岳洲。转型社会中金融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基于中国不同发展阶段的理论论证[[]。金融研究,2008(11)。
[4]朱德印,黄郑文。财政政策的非凯恩斯效应[。经济趋势。第10期,2010年。
[5]朱德印和荆廷儒。《促进消费需求的公共财政政策探讨》,[。《消费经济》,2007年第1期。
[6]朱德印和荆廷儒。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中国软科学,2010(4)。
[7]朱德印,文薇。地方政府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基于1998-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统计研究》,2009年第8期。
[8]朱德印,闰伟。财政支出与城乡居民消费的民生过程:基于1995-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9]陈宫。金融(第六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P78-81。
[10]陈静仪。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与消费需求的相关性分析[。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