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6500字硕士毕业论文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表准则趋同研究

36500字硕士毕业论文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表准则趋同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6500字
论点:趋同,准则,国际
论文概述:

会计准则全球趋同是新近出现的概念,是受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资本市场国际化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在国际强势集团的推动下,各国国内会计准则在不断的国际比较和趋同中,向建立全球通用

论文正文:

第一章引言

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对通用会计语言的需求。会计实务的协调和国家间信息的可比性都以国际协调甚至会计准则的趋同为前提。作为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随着国际资本市场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已成为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国家无法回避现实问题。通过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委员会(IASB)及其前身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委员会(IASC)的不断努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XFRS)日益被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所接受和认可。各国要么完全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要么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在欧盟于2002年决定要求上市公司在编制合并报表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后,这一趋势加剧了。
中国还于2006年2月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该体系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似,要求上市公司从2007年开始根据新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目前,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宣布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特别是在2008年8月,当时美国宣布了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路线图计划。这表明,在全球资本市场采用统一会计语言的前景进一步明朗。2008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在华盛顿举行了一次关于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的峰会。峰会宣言涵盖了会计准则、会计国际趋同和其他相关内容。更积极的是,该宣言认识到以前所未有的高标准实现全球会计趋同的目标,这将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委员会促进趋同提供更大的支持,并将为美国准则和国际准则之间的持续趋同扫清道路。自中国会计改革以来,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报告准则的趋同一直是一个核心问题。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会议在北京召开,表明了相关会计国际组织和国家对中国经济发展和会计改革的关注和支持。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取得了显著成效。2006年2月和10月30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及其应用指南,即《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要求上市公司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颁布成为中国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新里程碑,也改变了中国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中的被动地位。从2008年1月1日起,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范围将扩大到所有中央企业、所有未上市银行、相关金融机构和所有未上市商业保险公司。从2009年1月1日起,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相当多的省市都包括农村信用社和国有企业。随着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深入和范围的扩大,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上市公司会计准则实施后,财政部于2007年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1号》,2008年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2号》,2009年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3号L3》。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和金融稳定委员会(FSB)提出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将会计准则问题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委员会(IASB)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加快各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步伐。在这方面,需要采取积极行动来适应国际局势的最新变化。

1.1.2研究意义
会计准则国际化实际上是会计准则趋同的过程。公共产品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在国际趋同的过程中,如果选择了错误的道路,将会对国家队的经济利益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况,一个国家必须面对是否不会趋同的问题,而要选择国际趋同的最佳路径,以便在制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时尽可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因此,分析影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因素,探讨相应的准则制定和国际趋同策略,研究如何制定相对合理的进度和速度安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理论意义主要是促进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系统研究。首先,只有从技术角度准确掌握《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才有可能从技术角度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适当评估。与此同时,《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不是一个静态指标,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仍在持续和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因此,有必要及时、动态地跟踪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委员会的相关项目。其次,现有关于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研究无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不够,特别是对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的趋同性研究,这使得很难全面系统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异同,从而把握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具体方向。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哪些差异是中国特殊的会计环境造成的,哪些差异是中国会计处理不当造成的。对于前者来说,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客观差异;对于后者,可以适度促进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研究进展。第三,通过对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性的研究,也可以总结、总结和推广我国独特的会计处理技术和方法,争取世界会计同行的认可和认可。

第2章:会计准则的发展和趋同

2.1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发展
1966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主席亨利·本森爵士与加拿大和美国会计师协会共同成立了“国际会计师研究小组”(AISG)。赫利本森爵士在1972年第十届全国会计师大会(悉尼)上向主要国家提议成立国际会计组织。会后,成立了“会计专业国际协调委员会”,并于1973年6月在伦敦成立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委员会(IASC),开始制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工作。IASC由9个国家的16个会计专业团体赞助,包括英国、美国、加拿大、法国和德国。1982年,根据IASC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会计师联合会)之间的安排,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会计师联合会)的所有成员都可以自动成为IASC的成员。1997年初,IASC组织结构的重组受到重视,今年成立了“战略工作党(SWP)”。其主要任务是在IASC完成其“核心标准”后研究相关战略问题。1999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委员会战略工作组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委员会董事会提交了题为“关于重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委员会未来的建议”的最后报告。2000年3月,IASC理事会在巴西圣保罗举行了一次会议,同年5月,它在苏格兰爱丁堡举行了IASC全体成员大会。本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通过根据SWP最后报告和阿姆斯特尔1月1日会议决议修订的《IASC宪章》。这表明IASC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自那时以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委员会重组计划的实施已经全面开始。重组后的IASC成为一个独立机构,由基金会的受托人监管。重组后的IASC被国际会计理事会(IASB)取代。IASC发布的准则被称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受托人委员会”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委员会”(IASB)、“国际财务报告解释委员会”(国际财务报告解释委员会)和“准则咨询委员会”(标准咨询委员会)。财务报告准则委员会(IASB)于2001年4月举行了第一次会议,并于2003年6月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号》。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委员会改组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委员会,作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委员会基金会框架内的一个标准制定机构。

第3章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总体趋同................26-33
3.1会计准则体系............................26-28
3.2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趋同............................28-30
3.2.1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含义............................28-29
3.2.2概念框架和国际惯例的趋同............................29-30 [/BR/] 3.3项目覆盖范围............................30-32 [/BR/] 3.4本章概述............................32-33[/溴/]第4章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专用计量方法的设计............................33-47
4.1............................33-39
4.2测量结果和分析............................39-46
4.2.1............................39-41
4.2.2不同标准距离和收敛比的测量结果分析............................41-45
4.2.3具体差异分析............................45-46
4.3研究的局限性............................46
4.4本章概述............................46-47
第五章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建议............................47-51
5.1基本标准提案的改进............................47-48
5.2设立............................48
5.3关于改进《准则》执行机制的建议............................48-50
5.4本章概述............................50-51

结论

基于会计准则全球趋同计划的推进和中国新会计准则实施的背景,并基于中国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从准则的范围、准则体系和财务概念框架等方面对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趋同进行了比较分析。此外,加权平均距离法用于衡量中国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具体准则方面的趋同程度。最后,在总结以上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几点建议。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中国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惯例高度趋同,首次建立了相对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为完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中国目前正在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接轨。大多数标准的收敛程度较高,除了一些标准与治疗方法有很大不同,因此收敛程度较低。进一步分析表明,巨大的差异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因此,我国会计准则既坚持国际趋同原则,也坚持考虑中国国情的原则。这是中国特色的国际趋同。

参考
[1]陈明亮。20国集团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机构和国际趋同的要求[。中国农业会计,2008,(12):48。
[2]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解释》,2006年,[,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刘玉婷。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婷回答了记者关于《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会计准则》解释的提问。通信与金融,2009,(7): 94196。
[4]拉德博勒,格雷5。国际会计和跨国企业[公司。约翰·威利父子公司,1995:243-256。
[5]BARTHME,NICKG。在国际上直到差异及其与共享的关系:证据。[,澳大利亚和加拿大金融公司。《商业统计研究》,1996,(1):135-170。
[6]STETD,BRYANT5。《与有和无的公司的比较》。滑动和文件[>。《国际会计杂志》,2000,(9):305-329。
[7]ALFORDA,LEFTWISHJR。[不同国家面临的损失。JoumalofAeeouniingReseareh(副刊),1993,(31):183-223。
[8]ASHMOUGHH,PINCUSM。国内会计标准,国际会计标准,和《[行政法规的可执行性》。华盛顿大学学报,1999,(11):245-251。
[9]阿什堡赫。《非美国公司的未来》,[大学出版社,2001,(11):333-335。
[10]NOBES。《在国际环境下的一般问题——[模式》。EdwardElgarPublishingLimited,1996:19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