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43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教育公平理论下的农村初中县级教育研究

43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教育公平理论下的农村初中县级教育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43000字
论点:教育,初中,农村
论文概述:

虽然推进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它关系到千百万农村初中学生的切身利益。为了使他们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县城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上的“同城待遇”,面对确实存在

论文正文:

第一章导言

    目前我国己经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但是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我国城乡初中教育在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距,从而导致了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出现。教育公平成为我国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之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教育的大规模萎缩,我国农村教育城镇化己成大势所趋。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是农村教育城镇化的关键所在,推进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可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确保教育公平。   
一、研究缘起
       (一)城乡初中教育差距显著,教育公平不容忽视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说明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己经成为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方式。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让农村人人享有良好教育的机会”是对十七大教育公平的进一步发展,这说明党和国家针对目前我国城乡教育存在的显著差距,提出发展农村教育和高度重视城乡教育公平问题。但是在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大背景下,目前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严重失衡,尤其是城乡初中教育在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导致了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出现。教育公平成为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之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不容忽视。
       (二)农村初中“空壳”学校的出现,教育公平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我国“两基”目标的基本实现,农村初中学校大多都通过了“普九”验收。但是这些通过社会捐款以及政府筹资兴建的初中学校的学生却越来越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越来越低,学校原有的教育资源几乎处于闲置和浪费状态。记者孙强、刘海宏于2009年11月9口在华商报发表的题为《乡村教育调查报告:走向“空壳”的乡村学校》的报道就是对我国目前农村教育萧条现状最有力的证实。这一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一时间农村“空壳”学校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校舍再好也留不住学生”是对农村“空壳”学校最贴切的描述。农村初中“空壳”学校的出现,表明了农村初中教育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教育公平备受关注。
       (三)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倾向明显    为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为每个农村学生提供同等的机会和同样优质的教育资源,确保教育公平,我国推行了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地积极进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在城乡初中教育差距悬殊以及我国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引导下,农村初中学校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向县城集中一一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的倾向。因此,是鼓励这种倾向还是抑制这种倾向,是撤销农村初中学校让学生全部进县城,还是在农村集中资源就地建设高标准的初中学校,即是否推进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成为一个颇有争论的问题。 
  二、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己进入加速发展时期。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2010年9月21口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10:促进人的发展的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中指出:“截止2009年底,全国城市化率己达到46. 6%,预计到2020年全国城市化率将达到57%,到2030年力争全国城市化率达65%0”与此同时,我国的城乡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城乡教育发展严重失衡,教育公平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2005年5月25口,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是实现教育公平,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实现‘两基’目标之后义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并将其纳入当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规划。”2006年6月29口,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行政部门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缩小城乡教育差距。”2010年7月29口,教育部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提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 2011年3月5口,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国家应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增加学前教育资源投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报告》中强调“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是注重教育起点公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则是注重教育过程公平。上述一系列的政策表明了国家对城乡教育均衡问题的重视,教育公平再度成为继“效率优先”、“兼顾‘效率与公平”,之后社会关注的焦点。    虽然目前我国己经基本保证了农村初中学生入学机会的平等,但却无法满足农村中学生及家长对于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村教育的大规模萎缩,我国的农村教育城镇化己成大势所趋。农村初中学校普遍存在着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低及学生流失严重等实际情况。鉴于此,推进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从而达到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确保教育公平的目的。    本文在城市化和农村教育城镇化的背景下,以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为逻辑起点,以我国城镇化及农村教育城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为现实起点,从教育起点公平和教育过程公平的双重角度,以教育公平理论为视角对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问题进行研究。
       (二)研究意义    对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明确各级政府在推进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丰富教育公平理论。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过程中,各级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责任重大,起着合理部署、积极引导的关键作用,其基本职责是合理配置县域内现有的初中教育资源。对以教育起点和教育过程公平为着眼点的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问题进行研究,可以支持并进一步丰富教育公平理论。其次,可以加快农村教育城镇化的进程,为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和确保教育公平奠定坚实的基础。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并不等于农村教育城镇化,农村教育城镇化的范围要大一些,包含着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作为农村教育与农村教育城镇化之间的纽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农村教育城镇化的关键所在,可以使实现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和达到教育公平成为可能。再次,可以为党和政府部门制定公平的教育政策提供现实的参考和有益的建议。教育的本质及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要求教育政策必须体现“公平性”,但目前我国教育政策的公平性明显强调得不够,扭转教育不公平的力度也显然不足。对农村初中教育教育县城化问题进行研究可以在比农村教育城镇化更小的范围内、以更具体的形式为教育公平政策的制定提供现实的参考与有益的建议。最后,可以促进我国农村教育的顺利转型,为城乡教育转型提供一种新的模式。我国的城镇教育和农村教育之间并没有天然的分界线,但城乡教育转型是一个既有渐变也有突变的过程。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推进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可以促进农村教育的顺利转型。本文在农村教育城镇化的基础上对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进行研究,试图为城乡教育转型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三、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对于农村教育城镇化的研究比较少,而对于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问题的研究就更少,只是在极少的论文中零散的提到过,尚没有专门系统的论文。因此,本文从农村教育城镇化的研究现状入手,来进一步研究教育公平理论视角下的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这一问题。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文以我国的城市化和农村教育城镇化为研究背景,以教育公平理论为视角,把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和城镇化及农村教育城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并以农村教育城镇化为基础,把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与农村教育城镇化联系起来,从教育起点公平和教育过程公平的双重层面,对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问题进行研究。    本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导论,分析了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并对论文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进行了简单的说明。    第二章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的理论基础:教育公平理论,这一部分主要对教育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核心观点及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进行了介绍,并对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的概念加以界定,最后对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与教育公平的关系也进行了一定的阐述。    第三章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的动因及意义,这部分首先从农村初中教育的现状入手,进一步分析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的主、客观原因及理论、实践意义。    第四章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的可行性分析,这一部分是论文的关键部分。本部分首先对美国、口本和韩国等国外发达国家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其次介绍了国内山东的平原县、江西的分宜县和陕西的憧关县推进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的具体做法,最后结合国内外实践经验、国家的教育政策以及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对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进行可行性分析。    第五章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的构想、困难及对策建议,这部分是本文写作的重点。本部分首先阐述了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的构想,其次分析了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可能遇到的困难,最后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的对策建议。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查阅法。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互联网、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资源,对教育公平理论、农村教育城镇化及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等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提炼、消化和吸纳,为论文的写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2、问卷调查法。笔者于2010年寒假期间对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金盆湾中学和临镇中学两所农村公办初中学校进行的实际调查问卷,共发放120份调查问卷,分别对这两所农村中学的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可以反映出农村初中教育的现状,为论文的写作提供了可靠的一手资料。    3、比较研究法。对美国、口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做法进行总结,并对山东平原、江西分宜及陕西憧关等国内地区推进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的成功做法进行介绍,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国内外成功案例中可借鉴的实践经验,为本文对“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进行可行性分析提供了现实的参考与有益的借鉴。  4,图表分析法。本文在写农村初中教育的现状时运用了调查问卷所得的数据和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问题研究》一书中的相关数据,并经过简单的计算制成表格、柱状图,对表格数据和图形加以分析,使得论证分析有理有据。 
 第二章 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的理.................. 21-25    一、 教育公平理论 ....................21-23        (一) 教育公平理论..................... 21-22        (二) 教育公平的.................. 22-23    二、 农村初中教育县............. 23-25        (一) 概念界定 ............................23-24        (二) 农村初中教育.................24-25第三章 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的........... 25-39    一、 农村初中教育的现状................ 25-32        (一) 农村初中学校的................. 25-26        (二) 农村初中学校的教............................ 26-29        (三) 农村初中学校教育经费紧............................29-32    二、 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的动因 ......................32-35        (一) 客观原因 .......................32-33        (二) 主观原因............................ 33-35    三、 农村初中教育县............................ 35-39        (一) 理论意义 ...................35-37        (二) 实践意义........................ 37-39第四章 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 39-51    一、 国外促进城乡教育均衡..........................39-43        (一) 美国促进城乡教育均......................39-40        (二) 日本促进城乡教育.............................40-41        (三) 韩国促进城乡教育...........................41-43    二、 国内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成...................43-48        (一) 山东的平原模式................... 43-44        (二) 江西的分宜模式.................. 44-46        (三) 陕西的潼关模式......................... 46-48    三、 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的.............................48-51        (一) 国内外的成功实践............................... 48-49        (二) 国家对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视.........................49-50        (三)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50-51第五章 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的.....................................51-63.........................................................  结语  虽然推进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它关系到千百万农村初中学生的切身利益。为了使他们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县城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上的“同城待遇”,面对确实存在的困难,我们也要积极想办法克服,坚定不移地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国内成功的实践证明,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政府主导是前提,政策保障是基础,机制支持是关键。因此,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只有在“政府主导,政策保障,机制支持”这样一个有序协调的环境下推进,才可能取得显著的效果,从而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最终使众多农村孩子受益,确保教育公平。
参考文献[1] 郭荣学,杨昌江,彭介润,向洪.  构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模式[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09) 屈育霞,唐绪龙.  农村教育城镇化可行性分析[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11(04) 王娟涓,徐辉.  国外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及启示[J].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1(01) 潘军昌,陈东平.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研究[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0(05) 王孔敬.  国外义务教育均衡政策及其对重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启示[J]. 贵州民族研究. 2010(02) 万明钢,白亮.  “规模效益”抑或“公平正义”——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中“巨型学校”现象思考[J]. 教育研究. 2010(04) 何克抗,赵兴龙.  美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与措施[J]. 基础教育参考. 2010(07) 胡俊生,李期.  农村教育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助推器[J]. 甘肃社会科学. 2010(02) 胡俊生.  农村教育城镇化:动因、目标及策略探讨[J]. 教育研究. 2010(02) 李期,吕达.  关于农村教育城镇化的可行性探讨[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