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82410字硕士毕业论文会计权益分析

82410字硕士毕业论文会计权益分析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82410字
论点:会计,权益,理论
论文概述:

根据剩余权益论,普通股权益要在传统会计披露的基础上,增加附注来披露有关公司对相应法律的遵循情况以及公司股利分配能力的信息。

论文正文:

第一章导言

本章是论文的开始。阐述了本论文的写作背景,讨论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主要问题、研究方法和应用,并介绍了论文的内容和章节安排。

一.提出问题

中国著名会计学家葛家鹏教授在《论经济学是会计的基础》一文中指出,经济学是会计的基础,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都离不开经济学理论。在科学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对会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环境有正确而非错误的认识是会计理论研究的必要前提。现代产权经济学又称交易成本经济学,是以科斯和诺斯为代表的产权理论体系。它是过去30年主流经济学中发展最快、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之一。现代产权经济学中的企业产权理论对会计理论研究者来说更为重要。人们认为,会计和审计都是产权结构变化的产物,是为了监督企业合同的签订和执行而产生的。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会计界掀起了产权理论研究的热潮。研究者将经济学中的产权理论全面应用于会计领域,发表了《产权与会计》(吴忠信,1998)和《产权会计理论》(田坤儒,2000)等著作。这些著作从产权理论的角度重新定义了会计的定义、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原因以及企业产权的变化。虽然这些成果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开拓了研究思路,但却没有触及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如会计目标、会计原则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美国会计教授哈尔·卢沃(Har LWo)在与另一位会计教授合作的《会计理论》(1997)中指出,企业及其所有者在所有者权益账户中相遇,会计权益理论试图描述这种关系(P136)。会计权益理论主要是关于企业与所有者关系的理论。该理论试图从企业与所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通过界定权益的内涵和外延,强调不同权益持有人或利益集团的权益,解释企业的一切事项(evenis),进而构建企业会计的理论框架。会计权益理论不仅影响企业资产评估和收益的内涵,而且还关注另外两个重要问题,一是谁是企业净收入的受益者;二是如何在财务报表中反映股权关系。在西方,会计权益理论等规范性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然后,随着实证研究方法的兴起,会计权利理论逐渐占据次要地位。然而,应该承认,会计权利理论仍然被认为是西方会计理论中最基本的部分。

第二章会计权益理论概述

Equlty,英语中的对等词,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在经济学、金融学和会计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在经济学中,公平一词并不常用,接近公平的词包括资本(资本)、财产权、所有权和代工。从财务上讲,权益一般指股东权益,即要求企业净资产的权利或要求企业资产的剩余权利。在会计方面(英汉汉英会计词典,1993年版,清华大学出版社),权益是指:(1)对资产的任何权利或主张,权益持有人可以是债权人、部分所有者、所有者或股东;(二)低于债权人债权和业主财产所有权的权益;(3)指普通股加留存收益。会计理论界从企业所有者与企业关系的独特角度,通过对权益内涵和外延的不同界定,形成了许多权益理论。权益的界定对会计理论和实践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会计利息到底是什么意思?不同的权益理论在理解权益的内涵和外延上有什么不同?本章将系统地讨论这些问题。本章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节阐述权益会计报表。第二部分阐述了会计权利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第三部分是本章的总结。

第一节权益会计报表

从会计角度来看,权益更多地体现在企业资产的债权安排中,即债权,它侧重于产权的受益权。一般来说,权益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狭义,它只指所有者的权益,即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主张权。二是广义,不仅包括所有者,还包括债权人等其他相关主体的权益。权益是否包括债权人和其他相关主体对企业资产的债权,取决于不同的会计权益理论。

第二节会计权益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权益理论以企业产权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权益内涵和外延的不同界定,构建了企业会计的理论框架。会计权益理论源于复式记账理论。经过几个世纪在会计领域的探索和实践,今天许多权益理论流派并存。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所有者理论、实体理论、剩余理论、契约论、企业理论和基金理论。很难说商业主权理论是何时由谁提出的。事实上,它最初的动机是解释会计规则。尽管复式记账法在15世纪已被广泛使用,但记账规则并不统一。不同类型的企业有不同的规则。教科书中列出的簿记规则一般从40到70不等,这给学习者带来很大困难。到18世纪下半叶,对这种麻烦的学习方法的不满日益增加,这导致了对一般会计规则的讨论。因此,很久以前出现的“人格化”理论得到了复兴和发展。根据这一理论,只有一个基本的借贷规则就足够了。企业主权理论直接从复式记账的“人格化”理论演变而来。查特菲尔德对企业主权理论和复式记账法之间的关系做了精辟的阐述:“复式记账法(double-entry bookkeeping)是一种从所有者的角度着眼于企业目的、资本属性,尤其是账户重要性的理论。这种对所有者权益的关注导致了企业主权和主体理论的出现,这仍然是记账方法的合理构成和会计理论的统一结构

第一章导言1

一.提出问题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2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5

4.第五条的内容安排

第二章会计权益理论概述7

第一节会计权益表7

第二节会计权益理论的产生和发展9

摘要20

结论

剩余股权理论所反映的现代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之间的微妙关系是高度分离和统一的。人们认为,财务会计的目标应该优先考虑决策的有用性,同时考虑到管理的责任。综合收益的概念、基于现值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以及收益确定的“资产负债观”与剩余权益理论是一致的。此外,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性质上负债与权益之间的金融工具越来越多。根据剩余股权理论的资产负债表右侧,它分为三个部分:负债、特殊权益和普通股。根据剩余股权理论,在传统会计披露的基础上,普通股应增加附注披露公司遵守相关法律的情况和公司股利分配能力的信息。

参考

1.林志军、黄世忠译,1989:会计理论结构,中国商务出版社。

埃尔登5号。亨德里克森,王占如,陈金池编,施仁富,陈乃宽修订,1987:会计理论

3.立信会计账簿供应公司。财政部会计事务管理司,《1993年企业会计准则》,法律出版社。

4.程春辉,2000:《综合收益会计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5.陈国辉、陆建桥,《企业产权组织会计信息质量的会计监督》,《会计研究》第5期

6.陈黄简,1999:《权益理论与合并财务报表的概念》,上海会计,第9期

7.陈建文,1999:“法律制度、公司治理结构和会计制度:各国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会计研究》,第12期

8陈国辉,2001:《会计理论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陈金池,1998:《现代会计理论》,立信会计出版社。

10陈新元,1995:《净权益会计理论——中国所有者权益会计探索》,立信会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