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42000字硕士毕业论文论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的知识矛盾及其解决

42000字硕士毕业论文论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的知识矛盾及其解决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42000字
论点:知识,冲突,教育
论文概述:

虽然官方知识在学校教育中遭遇知识价值、知识适当、知识科学与知识权威等方面怀疑乃至抵制,但是官方知识在教育中促进个体社会化、进行文化传递、实施社会控制与个人发展等方面的功能

论文正文:

介绍

   
一选题缘由    选择“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知识冲突及其消解”这一问题作为研究内容,基于我对中小学按照教科书教学下,以标准化答案解释学生知识掌握这一现实的思考。    在当前,中小学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传递知识、启发智慧、培育道德,而在现代中小学教育中达成此项目的的基本方式是知识的传递与接受。学校教育通过对不同知识内容的选择、编配从而形成一门完整与独立的知识学科,即课程,并以教科书的方式呈现出来。教科书是国家官方确定并要求所有学校一律选用的,其直接确定着学校、教师的教学内容与进度,确定着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考试考什么三个重大的问题。因此,教科书是国家颁布并要求学校采用与实施的关于对学生教育内容、目标、方式的基本规定,其最大意义就在于确定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容的深度与范围,以及为如何进行学生学业的评价提供考量标准。正是由于这种确定化的、选择性的知识化组织,使追求标准性、一致性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但这恰恰与现代社会社会的多元化、开放性时代特征发生冲撞。    正如王策三、黄济二位先生在《现代教育论》对现代教育特点概括的那样:教育的民主性与开放性程度逐渐扩大,“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再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由外部民主向内部民主发展。这就是说,民主化己逐渐深入到教育教学过程的内部。实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从片面重教让位于重教也重学。强调学生自我教育,自己学习,使学生的个性自由地主动地发展。反对教师专制的师生关系,反对强制学习和强迫纪律,也反对抹杀学生个性的平均要求。承认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与讨论”①;“现代教育的开放性不仅表现在制度上合组织形式上逐步突破封闭性,而且表现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也不再是密封的了,不再局限于课堂内教师传授固定的己知真理知识,而且同时提倡发现和创造的学习,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以及广阔的生活天地联系起来”②。而正是这种时代的特征,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与手段,尤其是网络搜索引擎如百度百科等的出现,使基础知识成为一种所需所查、所查所用的“快餐”,似乎掌握某种基本知识与不掌握此知识的差距逐渐缩小,而这也显然与传统教材中心下对基础知识掌握要求的明显对立。同时,民主化的教学需要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而知识学习的主体精神发挥最大的作用表现在知识的个体差异性,即“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而这俨然以标准化的要求显然差异了。当下教育正深刻的反映着这种不同的差异,考试标准化答案正是这种最为明显的表现,有这样几个例子。    一是“有这么道题:一个春天的夜晚,一个久别家乡的人,望着皎洁的月光不禁思念起了故乡,于是吟起了一首诗:(),()。答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后面是一把大大的“X\",标准答案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①;二是“请用一句话说明‘二’的含义。儿子回答的是:二的含义是圆周率。标准答案是:‘二是一个在数学及物理学领域普遍存在的数学常数”,②;三是“诗人邹静之曾为上小学的女儿支招,老师要求根据句子的意思写一句成语,问‘关于思想一致,共同努力’改成成语是什么?邹静之告诉女儿答案是‘齐心协力’,结果老师批错,标准答案是‘共同协力”,③。    从以上例子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学生所认为的试题答案与标准答案是不同的,而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判断问题答案本身的正误,重点在于分析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同样的基础知识性考察答卷,何以存在差距如此之大的回答,追其原因,关键原因在于对知识掌握程度与理解的性质不同,即在学生与教师间存在着一种知识的不对应,即教师严格按照教科书进行知识的传授与评价,学生却以本身所掌握的所有知识来进行知识的再现与复述,不论知识来自于教材还是环境。而标准答案中表现出的这种不对应的状态,即对某些的知识的肯定与对某些知识的否定,实际是老师与学生间关于不同知识认识上的一种知识冲突。因此,正是从这种问题感觉出发,从而确立研究论文的选题为中小学教育中的知识冲突。   
二研究问题    分析中小学教育中的知识冲突,关键不在于从知识类型角度进行当下教科书文本中的知识划分,而在于探究中小学中教师与学生所认为的知识是什么以及这种知识以何种方式存在,解答“何种知识最科学”。因此,这一问题不在于对学校知识性质的研究,而在于回答学校中用于教授的知识究竟是什么,同时这种知识是怎么来的,以及这种知识何以与学生理解的知识具有差异、存在冲突,并且存在哪些冲突。而对于这些的回答,论文研究采取知识社会学视角,以知识社会学视角中控制、身份、权力等要素来认识教科书知识,来回答中小学教育中的知识究竟是何种知识、是如何被选择与排列的,最终解释“何种知识最科学”。本论题研究关涉下列四大问题:    第一,中小学校中的教育知识考察。教育知识在当下是个庞杂的概念,本问题研究将教育知识认定存在于学校教育中具有教育意义的所有知识。对学校中教育知识的考察,在于回答当下学校教育中用于教学的课程知识是何状态,具有哪些特点,而这些知识与学生理解知识存在哪些不同。    第二,中小学教育知识的来源策略分析。知识社会学将知识放在文化背景中进行思考,回答知识何以产生并何以保存,又何以发展。借以知识社会学视角进行教育知识追问,在于回答教育知识何以产生,如何被选择,又何以在教育知识中体现。从而将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不一致状态即知识冲突予以权力性解读,讲明知识冲突的存在的合理性根据。    第三,基于学校教学的知识冲突分析。从知识社会学角度下身份、意识形态等要素分析我国课程标准、教科书,与学生不同理解作分析,从而表明当下知识中所内涵的知识冲突的具体形态和现实状况。    第四,针对学校知识冲突的消解对策。知识冲突从不同的维度影响学校教育效果,从师生关系来看,知识冲突表现为一种教师权威与学生自主间的主体关系对抗;从学生发展来看,知识冲突影响学生创造性精神与创新性能力的养成;从教育效果来看,知识冲突制约国家教育目的实现。总之,降低知识冲突,是改进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举措,而合理的对策,无疑能够很好的指导当下的学校教育实践。    概括的讲,对于知识冲突问题的研究,是通过以知识社会学的视角,来进行当下学校教育知识的审视,从而用于解释现实教育中标准答案为何依然是衡量学生学业的标准,学生见解为何往往与教师见解不一而引发师生关系矛盾等问题。   
三、文献综述    分析我国中小学校教育中的知识冲突,其重点在于回答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的存在何样的教育知识,即教育知识的现状是什么;二是在于回答这种教育知识是如何产生的,运用知识社会学相关理论,通过知识来源分析,回答我国中小学校教育中存在的教育知识是何以得来;三是以教科书为文本,系统考量教科书中存在的教育知识与口常教育实际中存在的知识冲突,即回答知识冲突何以表征。因此,对文献的梳理应从当下教育知识的研究,知识社会学关于知识的研究,教育研究中的知识社会学视角研究,知识冲突研究四个方面系统把握,以对论文书写提供详实可靠的文献资料与研究基础。   
四、研究方法    关于研究方法,本文试图通过研究思路与方法予以解答。    在研究思路上,本文以知识冲突现象为核心,着重回答产生知识冲突的根据与知识冲突的当下表现两个问题,研究按照“为什么会有知识冲突一一知识冲突是什么一一知识冲突如何消解”这一逻辑顺序展开。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与第二章,通过讨论丰富教育知识与确定官方知识之间的不同,指出教育知识与权力紧密相连,具有深刻的社会学性质,体现国家要求,传播主流意识,但同时内含社会要求与个人希望,是多元价值的综合体;而官方知识是依靠国家权力实现公共化与合法化的教育知识,并以考试制度与教师角色予以保障,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知识的控制与要求。这种知识地位上的不对等状况在教育中进而可能出现两种知识“压制一一对抗”关系,构成知识冲突显现的原因根据。论文第三章回答第二个问题,即当前中小学教育中知识冲突的表现形式、凸显缘由与具体现象;论文第四章试图从知识冲突的现实影响出发,以构建消解知识冲突的可能方式。  在论文研究过程中,着重运用文本分析法。论文研究以知识冲突为研究对象,通过课程标准、教科书等的研究,分析教育知识中包含不同价值观、意义设定与知识内容的官方知识与丰富的非官方知识,进而揭示出知识背后的意义,指出教育知识与权力、与意识形态间的关系。通过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解读文本,不仅发现文本所透露出的显性内容与含义,更要发现文本所隐含其中的价值意义,从而为正确的把握教育知识,合理的说明教育知识中存在的知识冲突的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章 中小学中的...................21-32    一、 教育知识的学.....................21-26        (一) 科学知识....................... 21-23        (二) 课程知识与教................. 23-24        (三) 三种知识间的................... 24-26    二、 教育知识的价值分析.................... 26-29        (一) 教育知识是实现个体..................... 26-27        (二) 教育知识是国家...................... 27-28        (三) 教育知识是传播............... 28-29    三、 教育知识的选择分析................... 29-32        (一) 国家权力下的教.................... 29-30        (二) 教育目的下的.................... 30-32第二章 中小学教育知识的来.................... 32-43    一、 教育知识公共....................... 32-36        (一) 教育知识公共化的.................... 33-34        (二) 教育知识公共................... 34-35        (三) 教育知识公共化.................. 35-36    二、 教育知识合法化的........................... 36-39        (一) 课程标准是合法化教................................. 36-37        (二) 教科书是合法化教育知......................... 37-38        (三) 学校教学是合法化教................... 38-39    三、 官方知识地位的权力........................ 39-43        (一) 作为官方知识“代言人”的....................... 40-41        (二) 作为官方知识价值体现............................. 41-43第三章 基于学校教学.......................... 43-60    一、 知识冲突的学理..................... 43-46        (一) 知识类型与................. 44-45        (二) 主体身份与..................45-46    二、 中小学中知识冲突的..............46-52        (一) 知识价值的认.................. 47-48        (二) 知识适当...................48-50        (三) 知识科学的标.....................50-51        (四) 知识教授的..................51-52    三、 中小学知识冲突的............................. 52-60        (一) 中小学知识冲突凸.......................2-55        (二) 中小学知识冲突的......................55-60第四章 针对学校知识冲突的...............................60-69...................................................  结语 虽然官方知识在学校教育中遭遇知识价值、知识适当、知识科学与知识权威等方面怀疑乃至抵制,但是官方知识在教育中促进个体社会化、进行文化传递、实施社会控制与个人发展等方面的功能并未由此减退,并且这种功能在现代教育中体现的越加重要与明显。由此,对知识冲突的探讨更具意义的并不是揭露知识冲突的现状,而是对知识冲突消解对策的建构。在知识冲突消解对策的建构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教育者如何看待教育中的知识冲突,即知识冲突是好是坏的价值断定。知识冲突是好是坏的价值断定决定着知识冲突消解策略建构的立场,基于“知识冲突是好的”价值认识自然决定消解策略集中于如何正确的引导知识冲突,相反,基于“知识冲突是坏的”价值假设所构建的消解对策便着重于如何消除此种知识冲突。在实践中,关于知识冲突无论做出何种价值判断,其均归根于知识冲突对学校教育的现实影响。
参考文献[1] 赫宸,王文邦.  主客体关系视域下的自我评价确认[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11(11) 赵万里,李路彬.  日常知识与生活世界——知识社会学的现象学传统评析[J]. 广东社会科学. 2011(03) 杨生平.  试析曼海姆知识社会学理论[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1(02) 雷云.  略论教育经典与教育知识生产[J]. 上海教育科研. 2011(03) 王永斌,王兆璟.  教育科学研究30年:一个知识社会学的考察[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1) 李殿森,靳玉乐.  课程知识社会学研究的反思与进路[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0(08) 李海.  知识类型与教学策略——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个案[J]. 教育评论. 2010(06) 林建成.  论曼海姆知识社会学引发的真理问题[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0(12) 李涛,李敏.  基于知识分类的知识创新路径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 2010(22) 黄君艳,刘正伟.  专家研究与教师研究的寻绎:基于知识社会学视角[J]. 上海教育科研. 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