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8740字硕士毕业论文日本高等职业教育措施案例分析

38740字硕士毕业论文日本高等职业教育措施案例分析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8740字
论点:日本,学校,工业
论文概述:

通过本文的研究与探索,希望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将国际成功模式本土化,使之有机融入到我国的文化背景与社会体系中,必将给我

论文正文:

引言作者于2006年4月至2007年4月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通过对中央民族大学和日本琦玉大学的交换生进行考试,前往日本进行交流学习。 在日本学习期间,我于2006年9月亲自参观了日本的岐阜高等技术学校,并与其师生进行了交流。 学校先进的设备和实验环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所学校的电子信息工程学科是一门具有代表性的学科。雇主对该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逐年增加,并获得了一致好评。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采访了日本岐阜理工大学电气信息工程专业15年级的10名学生。 采访期间,气氛融洽,交流大大加深,为本文的写作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和信息。 此外,在日本时期,通过图书馆和日本期刊网收集了大量的外文资料,从而丰富了本文案例研究的内容,从而实现了论文的完整构建。 本文通过对日本职业教育的研究,希望能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从而加快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步伐,不断增强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实力。 第一章: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 然而,其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摆脱了经济技术的发展。 这与日本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密不可分。 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日本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法律、政策和计划方面得到了政府的一系列支持,并在各个具体方面采取了有效措施,不断改进和扩大职业教育。 今天,日本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型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特别是在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中,日本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第一节二战后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二战前,日本的高等教育体系是一个典型的多系统体系。高等教育机构分为大学、专科学校、高等教育预备学院和师范学校。不同类型的教育在制度和课程方面有严格的界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对原有的教育制度进行了民主改革,建立了新的“六、三、三、四”教育制度。战前的多轨高等教育被一所四年制大学取代。 然而,在从旧的学术制度向新的学术制度过渡的过程中,由于一些原有的高等院校不符合建立大学的标准,作为一项临时的过渡措施,大学被允许暂时采用两年至三年的制度,被称为短期大学。 20世纪50年代末,日本经济从战后恢复时期开始进入快速经济增长时期。高层次科技人才,特别是应用型科技人才的供需矛盾加剧。 在这种情况下,教育、文化和体育部暂时搁置了主要的短期问题,并决定设立一个以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的单独的高等教育机构。 20世纪60年代是日本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企业迫切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 根据企业界突破单一形式高等教育体系的迫切要求,建立中等骨干科技人才培养学校的需要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日本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经形成了适应日本经济发展的多层次、开放的教育体系。 1962年,以工业为中心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机构——高等专科学校成立。 学院招收初中毕业生,从高中开始实行五年制的中等和高等继续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法》第70条规定,\"高等专科学校的教育目的是教授高等专业知识和技术,培养专业技术人员\"。 (1)专业院校成立后,主要开设与工业技术相关的学科,每年只有少数学生入学,国家提供优秀的教育设备,被誉为于颖学院 第二节: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学校类型结构和课程设置日本现行的职业教育体系包括三大部分:学校职业教育、企业职业教育和公共职业培训 其中,学校职业教育由教育、文化和体育部管辖,企业职业培训和公共职业培训由劳动和体育部管辖。 首先,高等职业教育的学校类型结构属于学校技术教育的范畴,其学校类型主要包括高等专科学校、短期大学、专科学校等。 (一)高等专科学校高等专科学校的特点是招收初中毕业生,开展相当于五年制高中加短期大学的职业技术教育。 普通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不是按顺序进行的,而是交替进行的,强调实际操作和实践。 该学院的重要特点是与其他层次的技术教育机构有一定的联系。例如,学院接受工业高中的一些高中毕业生进入他们的第四个学年继续他们的学业。大学毕业生可以进入大学工程系或上述长冈和乔峰科技大学继续深造。 该学院是日本唯一根据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建立的高中后职业技术教育机构。 (2)短期大学以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资格的人为目标,他们的学习时间为2至3年 其使命是改善高中毕业生的普通专业高等教育,培养行业所需的中级技术人才。 女生占学生的绝大多数。 就学科结构而言,国内科学和人文学科占总数的一半以上。 课程灵活多样,职业针对性强,毕业生就业率很高,为日本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实用人才。 二.课程设置根据日本“短期大学设置基准”和“高等专业学校设置基准”的要求,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以专业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出发点。 根据课程计划的规定,课程可分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1)日本职业教育界认为,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对未来有信心的学生。 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它不仅仅是在操作层面,还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持。因此,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把握科技发展的趋势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高等专科学校的专业大多设置在工业、机械、电子、造船等工程应用领域,毕业生的定位是面向各企业的中层技术人员。 具有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在企业中最受欢迎。 为了满足这一要求,高职院校的课程力求加强实践、练习、实验等多种课程,使之系统化,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这种课程结构不仅满足了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保证了培养学生各种技能目标的实现。 日本岐阜高等专业工业学校第二章培养模式第一节学校简介日本岐阜高等专业工业学校成立于1963年,是日本培养精英技术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 成立45年来,学校培养的技术人才在日本政府部门、大型企业、研究部门等地方取得了突出成绩。 例如,国土交通省、国防设施局、丰田汽车公司、三菱重工公司、丰田中央研究院等部门,①学校所有的学生都在全力以赴,推动日本职业技术的发展 学校每年都会回访学生就业单位,这不仅沟通了学生、学校和就业单位之间的关系,也为学校进一步制定输送一线技术人才的政策提供了有力的信息。 1963年,日本岐阜高等工业专科学校成立,这是日本培养精英技术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 日本目前有55所国立高等专科学校、5所公立高等专科学校和3所私立高等专科学校 2004年,日本成立了“独立的行政法人国立高等专科学校组织”,旨在“自由裁量和扩大国立高等专科学校”和“进一步促进个性化和积极的教育研究” (2)岐阜高等工业专科学校隶属于本机构 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深入教授行业的相关专业技能,培养有能力将理论基础付诸实践并通过实践技术学习加以充分利用的技术人员” 在五年的在校学习期间,学生们学习的教育课程是从高等院校和大学教授的科目中精心挑选和自行编写的。 此外,学校还组织了丰富的课外活动,如体育和艺术协会、学生会组织的球类比赛会议,以及每年10月份定期举行的高等专科学校节日。节日那天,来自不同学科的学生通过\"专业展览\"展示不同领域的主题,赢得了前来参加运动会的客人的一致好评。 第二节日本岐阜高等工业专科学校的培养模式分析本文将从教师配置、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体系、就业指导等方面对日本岐阜高等工业专科学校的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以探索学校培训模式的成功经验。 一、课程设置日本岐阜高等理工学院的课程设置是专业化的,可分为三个部分:基础学科、专业学科和实践学科 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或以学科为中心分为一般学科课程和专业学科课程。 它本质上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并根据课程划分的规定分为必修课程和专业课程。 第二,日本岐阜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视学生希望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培养教学方法。下面从基础学科教学、专业学科教学和实践学科教学三个方面对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制定必修课和各学科教学课程,开放各学科教学形式的教学计划和学习指导方法的实践意见。 例如,为了使学生掌握电力、电子和信息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术,电力和信息工程学科不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而且在整个学年提供实验和实习科目,使学生能够充分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和技术能力。 培养高学年的设计能力和高专业技术能力是增加实验和实践时间的比例。 切实实施各学科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的,发挥其强大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思维和创造力,岐阜职业技术学院采用了PBL教学法。 所谓PBL教学法,英语就是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是一种给学生分配对实际社会生活有影响的研究课题,学生分成小组研究课题,提出想法,制定计划,努力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老师也根据小组给学生学分。 PBF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计划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正反分析能力、说话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 第二章是日本岐阜高等技术学校的培养模式,……14第一节学校简介……141、改革……142、注册状态……16第三章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17第1节改善教育环境……32第2节培训目标的标准化……33第三节强调校企合作……35第四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361、人才引进……372,……37强化培训的结论本文以日本岐阜高等工业专科学校为例,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配置、考核体系、就业指导等方面阐述了其培训模式。进一步分析了日本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成功与技能,总结了日本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课程设置合理、教学方法灵活、教师素质高、产学结合先进等方面的突出特点。 借鉴日本发展高职院校“一校”培养模式的经验,可以加快我国高职教育改革步伐,增强高职院校办学实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索,希望能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所谓“山石攻玉”,将成功的国际模式本土化,有机地融入中国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体系,为我们的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参考[1]吴文侃,杨汗青。比较教育(修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2]顾明远,薛李因。《比较教育导论——教育与国家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3]何贤图。[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学互惠——高职教师基础知识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曲陶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和培养模式。[·杰]。南京科技大学高等教育文摘,2000 [6]李方得,袁腾黄贤。中日高职学生调查与比较。[·杰]。世界教育信息。2005.2。[7]张以庆。关于大力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考。[·杰]。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9.5。[8]彭鸿禹。发达国家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就业比较[。职业教育论坛,2004年。[9]李五一,邢永福。入世背景下中国教育前沿问题研究[。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3。[10]黄芳。借鉴日本高等职业发展经验,拓展中国高等职业发展道路。[·杰]。《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