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8740字硕士毕业论文日本福利非营利组织如何参与养老金福利的提供

38740字硕士毕业论文日本福利非营利组织如何参与养老金福利的提供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8740字
论点:日本,福利,活动
论文概述:

日本在社会福利领域,自治体积极推进以措施委托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在护理保险制度和支援费支付制度的框架下,具有行使措施权限的行政机关将服务项目委托给NPO或社会福利设施,

论文正文:

引言本文选择日本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是日本也属于大陆法系国家,国家和社会发展模式(政府主导)与中国有相似之处。 同时,日本和中国同属儒家文化圈,都有在家养老的传统习俗。 更重要的是,日本福利非营利组织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为老年人提供福利服务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成功经验对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希望通过介绍日本福利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经验和启示,促进我国福利非营利组织的成长和发展。 本文的研究首先基于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借鉴或直接引用学术界以往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观点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论证。 一、日本福利非营利组织参与养老金福利提供的理论基础(一)概念定义虽然日本是最后一个进入老龄化人口的工业化国家,但它是世界上老龄化进程最快、老龄化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 据日本《每日新闻》2008年9月14日报道,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22.1%,7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3%。总人口中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个超过70岁。 随着老年人口的逐年增加,日本老年人在健康、医疗和生活中面临许多实际问题。 一个更明显的问题是(75岁以上)太虚弱而无法照顾自己并患有痴呆症的人数迅速增加。 为此,日本政府建立了以年金、医疗和护理为核心的养老福利制度(或养老福利制度),以更好地解决不断扩大的老年人口的日常生活和护理问题。下面将主要从二战后日本养老福利制度的演变来考察日本养老福利的相关内容。 二战后日本养老福利制度的演变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1947-2000年的“行政措施”养老福利制度时期和2000年4月后的“契约”养老福利制度时期。 (2)相关理论基础福利非营利组织是非营利组织世界的一部分。因此,福利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如公民社会/社会资本理论、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理论、契约失灵/自愿失灵理论、供给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都可以作为福利非营利组织参与养老金福利提供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根据研究对象的需要,提出福利非营利组织的三个代表性理论——公共治理理论、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和福利非营利组织的角色和功能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行政理论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其主要标志是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治理理论,它代表了西方行政理论的发展趋势。 所谓公共治理理论是伴随着西方福利国家的管理危机、市场和等级制度调节机制的危机、公民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众多社会组织群体的快速成长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公共管理理论。 作为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政府管理人”是指合作网络的管理。它是指许多公共管理实体,如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私营部门、非营利部门或公民个人),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相互合作、分享公共权力和共同管理公共事务,以实现和促进公共利益的过程。 对政府部门来说,治理就是从划船到掌舵的转变。对非政府部门来说,治理是从被动排斥到积极参与的转变 罗斯的福利多元主义(又称混合福利经济)认为,社会福利是混合社会安排的结果,社会福利的供给是多样化的。 福利多元化要求政府在直接提供社会福利方面的作用应该减少,也就是说,政府不应再是唯一的福利提供者。 一方面,它强调福利服务可以由公共部门、盈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家庭和社区共享。政府的角色逐渐转变为福利服务的监管者、福利服务的购买者、商品的管理和仲裁者,以及促使其他部门参与服务供应的角色。 另一方面,强调非营利组织的参与,以填补政府从福利部门撤出后留下的真实空并抵制市场力量的过度扩张。同时,非营利组织被用来实现整合福利服务、提高福利供给效率、迅速满足福利需求变化和加强民主参与的功能。 二、日本福利非营利组织(包括护理非营利组织)的历史演变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福利非营利组织逐渐发展成为一股重要的新兴社会力量 然而,福利非营利组织不是一个随着空崛起的社会组织,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根据日本学者袁美一加的相关研究,日本福利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一)近代以前日本福利非营利组织的历史演变日本非营利组织的历史和志愿活动的历史是一脉相承的 在日语中,“志愿者”和“非营利组织”属于同一种外语,其词源为拉丁语“志愿者”,意思是“自由意志”,然后进一步演变为英语单词“志愿者” 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7世纪的英国文学中,当时它主要指“志愿者” 当日本引入“晚上表演,晚上表演”这个词时,它最初是用来指“志愿者和勇敢的士兵”。然而,它是在1959年(昭和34年)作为一个与社会福利协会相关的术语引入的,这被认为是一种普遍的“志愿活动”,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普及。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没有志愿活动。正是日本与现代志愿活动相关的历史有动机和实际需要引入“在一天结束时表达”一词 如果你想追溯日本福利非营利组织的起源,你必须从调查日本社会福利领域志愿活动的历史开始。 根据现有资料,日本民间公益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圣德王子时代 从6世纪到7世纪初,在佛教及其6世纪从中国传入的意识形态的影响下,日本出现了施乐医院、医疗医院、Sada医院和Keita医院等针对穷人的慈善救济设施。这些活动是日本民间公益活动的原始形式。 奈良时代,在佛教福田康夫思想的影响下,著名佛教僧侣和赵涛积极开展社会活动 此后,和平时期的空亥、空 ye、崇远等佛教僧侣,镰仓时期的氰尊及其弟子的忍耐,以及这一时期诞生的镰仓新佛教也积极开展了作为慈善活动的经济和社会事业。 这一时期,日本的民间公益活动随着佛教思想的引入而产生和发展。 (2)近代以后日本福利非营利组织的历史演变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开始。特别是二战后,近代以前以佛教、地理和社区为基础的公益活动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二战后,日本面临着一大堆社会问题。 为了解决扶贫等社会问题,日本社会涌现出一系列公益活动和运动。 其中,论坛运动(老大哥桑兹的“五大运动”)和VYS运动(旁白‘联合国’,一个‘你们’,一个‘作品’)更具代表性。 平BS运动始于1947年的京都(昭和22)。起初,它主要是帮助战后大量无家可归的儿童和孤儿。志愿者被组织起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倾听他们的烦恼,像兄弟姐妹一样一起玩游戏。 此后,该组织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如开展区域美化活动、少年犯援助活动等。,并在1952年(昭和27年)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组织。 VYS运动起源于1953年的爱源县(昭和二十七年)。这是日本战后最早也是最大的青年志愿者组织。 该组织旨在通过培训有抱负的青年成为合格的志愿者,帮助和指导该地区的儿童和青少年。 1968年(昭和43),该组织的活动扩展到全国。 进入昭和3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逐渐步入发展轨道,志愿活动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有所发展。 除了论坛和VYS活动之外,“家庭帮手”——家庭服务员——的前身也出现在上田和大阪。 此外,为了促进志愿活动的普及,全国社会福利协会于1959年(昭和34年)成立了志愿活动研究所,致力于促进志愿活动的组织和相互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志愿活动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是政府的大力支持,这导致了“政府经营的志愿活动”一词 此外,在此期间还有“商誉银行”。 1962年(昭和37年),德岛县社会福利协会开设了2家“商誉银行”,1968年,昭和43年,全国共开设882家银行。 “亲善银行”的出现主要是为了通过扩大公民的参与机会来促进芝罘活动的发展和组织。它在调整和分发志愿活动所需的材料方面发挥作用,包括金钱等贵重物品。 它相当于当前的“区域货币”,是后来出现的“志愿活动凭证”和“时间预存制度”的前身。 二、日本福利非营利组织(包括护理非营利组织)的历史演变……25 (1)日本的福利……25 (2)近代以来日本福利非营利组织的历史演变……25 (3)日本护理非营利组织参与养老金福利提供的分析……30 (1)日本护理非营利组织活动现状……301.护理非营利组织在所有非营利组织法人中的地位……302.日本护理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类型……334.案例分析——以日本非营利组织法人“互助圈”为例……46 (1)“互助与春天”的发展轨迹……464.1。……46日本自1980年代以来不断推进权力下放改革,并通过法律和规范手段巩固其成就。 今天,日本的地方自治机构发展相当成熟,高度自治,充分发挥了以市、村、村为基本单位的当地居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基本确立了“谋求实现富有个性和活力的区域社会”的分权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1]陈振明主编:《公共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2]王明等主编:《日本非营利组织》,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王明:《中国非政府公共部门:清华发展研究报告》,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王明主编:《营利性组织管理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美国]戴维·海曼:《公共财政》,张彤译,北京:中国金融经济出版社,2001年 [6]丁煌:《西方行政理论概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7]李恒光:《中国第三福利部门基础研究》,辽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8]李恒光:《中国福利第三部门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制度环境分析》,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5期 [9]李恒光等:《福利第三部门发展中的自律与他律》,东方论坛,2006年第1期 [10]沈洁:《福利非营利组织在社区福利供给中的作用》,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