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6750字硕士毕业论文科技新闻写作中的写作技巧

36750字硕士毕业论文科技新闻写作中的写作技巧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6750字
论点:科学,科技新闻,科技
论文概述:

科技新闻要以报道科学技术为主,这是科技新闻的特色的所在,否则就不符合传播科技的目的,甚至引起误导或产生负面效应。

论文正文:

前言
中国国民科学素养低下的严峻形势不可避免地与中国科技传播的落后有关,媒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仅如此,媒体不能及时识别伪科学,有时甚至充当伪科学的旗手。在过去的20年里,尽管科技新闻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但在“科学”和“大众化”方面却不尽如人意。此外,科技记者被称为“肮脏的使者”,而且“媒体无知”的理论也时有所闻。只有确保科技新闻的科学性,我们才能读懂科学,实现社会的科学性。只有重视科技新闻的普及,才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实现科学的社会化!人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普及,大众科学素质的日益提高,科技记者渗透伪科学的能力的增强,伪科学必将逐渐衰落,科学之光必将扫除愚昧,照亮经济发展的未来。
第一章是科技新闻蓬勃发展的现状及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科技新闻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人们自觉运用科学技术从事劳动生产时,科学技术传播活动就产生了。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工农业社会后,知识经济应运而生。科学技术已经开始取代土地、劳动力和资源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导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经深入人心,“科教兴国”已经成为全国的共识和行动纲领。在这种背景下,科技领域的新事物和新变化层出不穷。观众也对科技新闻感兴趣,科技新闻为媒体和科技新闻的传播搭建了广阔的舞台。大众媒体开始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科学技术。
第一节中国科技新闻现状
随着“科教兴国”的号角在中国吹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对科学技术的投资不断增加。2001年,国家研发投资96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上,取得历史性突破。通过实施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和重大科技研究计划等一系列科技计划,当代科技的许多重要领域都取得了大量创新成果。总体而言,中国的整体科技实力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一些重点领域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2年10月9日,时任科技部长徐冠华在一份题为《中国科技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成就》的专题报告中表示,“中国作为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已经参与了被称为“登月工程”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International Human Genome Project),高效、高质量地完成了1%的测序任务,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超级杂交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已经成功完成。它被誉为基因研究领域“最重要的里程碑式的工作”,并对“新世纪人类健康和生存产生全球性影响”。高性能计算机关键技术、通信网络技术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程控交换机技术的突破,使中国在竞争激烈的世界计算机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在过去的13年里,中国的高技术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过去10年,中国高技术产业产值从3000亿元增长到180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0%,超过同期10个百分点以上的年均增长率,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在国民经济中,高科技产业的比重从10年前的1%上升到现在的近15%。”历史表明,随着科技对社会贡献率的提高,科技新闻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在“上升”,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
第二节科技新闻繁荣时代的背景
为什么科技新闻成为新闻家族中的“新贵”?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上层建筑的任何变化都可以在经济基础上找到。科技新闻越来越受青睐。它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经济、媒体竞争和社会进步的产物。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新技术的出现和更新也在加速。过去,每一项重要技术都相隔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出现。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种或多种新技术出现的时间间隔不到5年。例如,从1942年第一个原子能反应堆的出现到1945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出现,间隔只有3年多:从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到1960年第一台激光器的成功研制,间隔只有3年。新产品更新越来越频繁。自从1945年第一代电子计算机诞生以来,第五代产品已经成功开发出来。此外,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18世纪是100年,19世纪是50年,20世纪是30年,二战后缩短到7年,现在一般是21-3年。例如,从电能的发现到第一座发电站的建立,282年过去了,而激光的发现和应用只花了两年时间。太阳能电池发明于1953年,实际应用于1955年。上述变化为科技报道提供了大量的新闻来源,同时也赋予了科技报道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全新的内容。
第二,观众对知识的需求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促进了人类自然智能和智能机器的结合,导致了社会的智能化。智能革命的进步最终将把财富从物质资源的所有者转移到智能资源的所有者,特别是高智能和新知识的所有者。微软总裁比尔·盖茨通过智力,即信息、软件技术和管理头脑取得了成功。因此,在这个不重视体力而重视智力的时代,科技新闻逐渐受到青睐是这个话题的意义所在。随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概念越来越流行,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科学技术。反映经济建设和各种问题的新闻大多成为涉及科技创新的科技新闻。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产生了值得新闻媒体一直广泛传播的新闻。科学技术的每一步都会给人类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人们渴望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因此对科技新闻产生了巨大的需求。
第二章分析了科技新闻传播障碍的原因
科学的复杂性决定了科技新闻的复杂性。科技记者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接近科学和普及。科技新闻很难“科学化”和“大众化”,因为科技新闻传播过程中存在一些特殊的障碍——失真、阻断和中断:受众只能从新闻媒体获得失真、错误的信息,这可能会引起误解和错觉(失真是不科学的),或者不被受众理解(阻断不流行),或者媒体无法报道(中断是缺乏新闻敏感度等。)。科技新闻传播的障碍主要是由科技新闻的特点、记者的科学素养、媒体对科学的误读、二者科学价值观的差异以及社会环境造成的。这些障碍很顽固,很难消除。它们直接影响科学和科技新闻的普及。根据科技新闻传播壁垒主体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主体壁垒、客体壁垒和社会壁垒。
第一节主要障碍
主体是指科技新闻的传播者。主体自身的主观努力与客观效果不一致或不一致,形成主体障碍。毕竟,有一些传播者故意不报告的交流障碍。主要障碍是:第一,科学素养不足造成的误读
有两种情况下,学科的科学素养是不够的:一是相对不足,即虽然学科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但与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不断扩大的报道领域相比,这种知识是不够的;第二是绝对不足,即学科缺乏基本的科学训练和基本的科学知识。在一个全民科学素养相对较低的国家,学科素养的绝对缺失更为普遍,导致新闻界对科学界的误读。因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话语世界之间的对话问题。当新闻媒体面对一个完全不同的话语世界时,他们必须将信息①转化为信息②(见P13)。首先应该做的是阅读和理解科学界。如果省略这一阅读或解释不够正确和有效,两者将会出现话语错位,焦点往往集中在诸如:科学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如何判断科技成果?你认为科学错误怎么样?其次,报刊在完成对科学界的阅读和倾听后,还应该进行内部加工和整合,甚至进行“翻译”,将纯科学话语转化为公众能够理解的科学报道术语,然后传播出去。
二,工作方法的主要制约因素
主体工作方法的利弊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传播障碍的大小或数量。不正确的工作方法包括:不提前准备报道事情,不注意在采访中听取多方专家的意见,不认真分析专家的意见,缺乏科学精神,不小心陷入一些渴望快速成功和立竿见影的科学家甚至科学欺骗的陷阱,陷入盲目的“信任陷阱”、“虚假陷阱”、“个人陷阱”和“非专业陷阱”(见P31133),不考虑受众的文化水平、接受能力、实际需求和兴趣,不愿意将不确定的手稿送给专家审阅等。
第二节物体障碍
对象是指科技新闻的报道对象,其核心内容是科技,其关键人物都是包括科学家在内的科技人员。首先,“科学误读总是不可避免的”科技新闻报道对象一般更为复杂和抽象,它们的变化和发展也是一天几千英里。它不仅给主体的理解和表达带来困难,而且由于科学和媒体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和两个不同的客观语境,误读也不可避免。这两个基本概念之间的差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两者有不同的侧重点。
媒体对科学事件的选择侧重于重要性和轰动性,而科学界对科学事件有不同的判断标准。科学本身分为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一位德国物理学家评论了当时人们对纯科学的研究态度,并写道:“发明一种治牙痛的止痛药可能比发明一个新的星球更有价值。”当记者在公众视野中选择科学事件时,他更可能选择应用科学的小发明,而不是报道几乎没有新闻价值的基础理论突破。科学理论本身是一个等级系统,很难从实时的角度来评价一个理论或一项发明的重要性。当法拉第在19世纪发明电时,一位官员怀疑地问他,“电有什么用?”法拉第回答,“先生,总有一天你会对它征税的。
2.两者之间存在巨大的时间差和误读。
科学体系总是以“猜想-反驳”的形式发展。在某一理论的成长过程中,科学家总是假设它可能被后天的理论推翻,也就是说,它是不确定的,新闻报道必须及时、积极地进行报道。一个实际上不稳定的观察者应该被新闻报道以一致的写作风格固定下来。这种写作方式一直强调科学报告应该准确,确定性应该用数字来量化。
第二章科技新闻传播障碍的成因分析……15
第一节主要障碍……11
第二节物体障碍物……18
第三章伪科学识别是科技记者的基本技能……23
第一节理解伪科学……23
第二节科技记者的三个误区……25
第四章崇尚科学精神是科技新闻的灵魂……37
第一节传播科学精神是科技新闻的应有意义……37
第二节什么是科学精神……40
第三节如何倡导科学精神……43
结论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主体生活的态度不仅仅取决于他的理性理解。
1、黄磊、张义山,《知识经济与科技兴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01
2.孙银豹,《刘建明科技传播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04
3.新华出版社2001/01年卢晓华主要报道对策
4.童天祥高科技的社会意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01
5.程道才专业新闻写作概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01
6.董秦雨谈科技新闻新华出版社19%/06
7、黄启庄新闻写作范例新华出版社1998/03第3版
8、崇洪通信技术纵横警校教育出版社1998/04
9.庄可仁传播科学中心图书公司1998/03
10.邓宗岳、王多明的新闻写作风格和技巧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