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8470字硕士毕业论文中国广播电视集团公司监管方法探索

38470字硕士毕业论文中国广播电视集团公司监管方法探索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8470字
论点:公司治理,公司,股东
论文概述:

结合我国广播电视集团的实际情况,参考国外广播电视集团公司治理的经验,本文建议广播电视集团设置以社委会、监事会、编委会、经理会为基本框架的组织结构,实行决策层、管理层(包括

论文正文: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新闻传媒产业也从“阶级斗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 同年,《人民日报》申请对事业单位和企业管理进行试点改革。1979年,广播电视台恢复了广告 1985年,国家指定广播电视、报纸等。作为第三产业。 在江泽民同志访问《人民日报》的19%的时间里,他要求“人民日报的同志在集中精力办好报纸的同时,要努力办好和管理好它” (1)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是中国第一家报业集团,成立于同年 1999年,我国第一家广播电视集团无锡广播电视集团成立。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建设管理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9〕82号)首次明确要求组建省级广播电视集团,包括广播电视台。 第一章概述了公司治理理论(CoprorateGovemnaec)是企业制度层面的内容 这个概念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上理解。 从狭义上讲,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监督和制衡机制。 也就是说,通过制度安排,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权利和责任可以得到合理分配。 公司治理的目标是确保股东利益最大化,防止经营者偏离所有者利益。 其主要特征是通过内部治理的公司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组成。 广义而言,公司治理并不局限于股东对经理的制衡,而是涉及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政府和社区以及与公司有利益关系的其他群体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内部或外部在内的系统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确保公司的科学决策,最终在各个方面维护公司的利益。 因为从广义上讲,公司不仅是股东的公司,而且是利益共同体。公司治理机制不限于基于治理结构的内部治理,而是利益相关者通过一系列内部和外部机制实施共同治理。治理的目标不仅是使股东的利益最大化,而且是确保公司的科学决策,从而使公司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 第一部分是公司治理的概念和内涵。首先,公司治理的概念奥利弗·哈特(Oliver Hart)在《公司治理:理论与启示》一文中提出了公司治理理论的分析框架 他认为,只要存在以下两个条件,公司治理问题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在一个组织中 第一个条件是代理问题,具体而言,组织成员(可能是所有者、工人或消费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第二个条件是大使代理的交易成本问题不能通过合同来解决。 他这样解释说,在没有代理问题的情况下,公司中的所有个人都可以被引导去追求利润最大化或企业的净市场价值最大化,或追求最低成本。 个人只是执行命令,因为他们不关心公司活动的结果。 每个人的努力和其他各种成本都可以直接得到补偿,因此不需要激励机制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也不需要治理结构来解决纠纷,因为根本就没有纠纷。 如果存在代理问题并且合同不完整,那么公司治理结构就非常重要。标准的委托代理模型假设签署一份完整的合同没有成本。然而,签订合同的实际成本可能非常高。如果存在这些交易成本,各方不能签署完整的合同,只能签署不完整的合同。或者,如果最初的合同含糊不清,当新信息出现时,合同将重新谈判,否则将出现法律纠纷。 因此,哈特指出,在合同不完整的情况下(代理问题也会出现),治理结构确实有其作用。 治理结构被视为一种决策机制,这些决策没有在初始合同中明确规定。更具体地说,治理结构分配公司非人力资本的剩余控制权,也就是说,如果初始合同中没有详细规定资产使用权,那么治理结构将决定如何使用资产。 由此可见,哈特将代理问题和合同的不完全性视为公司治理存在的条件和理论基础。 第二,公司治理的内涵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概念,很难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 然而,从公司治理的产生和发展来看,它可以从狭义和广义来理解。 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监督和制衡机制。 也就是说,通过制度安排,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权利和责任可以得到合理分配。 公司治理的目标是确保股东利益最大化,防止经营者偏离所有者利益。 其主要特征是通过内部治理的公司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组成。 广义而言,公司治理并不局限于股东对经理的制衡,而是涉及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政府和社区以及与公司有利益关系的其他群体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内部或外部在内的系统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确保公司的科学决策,最终在各个方面维护公司的利益。 因为从广义上讲,公司不仅是股东的公司,而且是利益共同体。公司治理机制不限于基于治理结构的内部治理,而是利益相关者通过一系列内部和外部机制实施共同治理。治理的目标不仅是使股东的利益最大化,而且是确保公司的科学决策,从而使公司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 第二节公司治理的前提和对象首先,公司治理的前提在讨论公司治理之前,我们有必要回答一个问题,那就是,它是谁的公司?从传统公司法的角度来看,股东是自然所有者,他们的地位受到各国法律的保护。 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司的目的是使股东的利益最大化。 传统公司法是建立在市场无缺陷、完全竞争、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化配置作用的假设之上的 这样,公司将在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实现全社会的帕累托最优。 (1)然而,实际上市场机制并不是万能的。作为个人利益,股东的利益在许多情况下与公众的整体利益不相容。 此外,它不再是唯一支持现代公司资产概念的货币资本。人力资本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公司运营中,人力资本与货币资本和实物资本同等重要。 公司是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之间签订的合同。 此外,公司是一家社会公司,社会上的广泛利益相关者将对公司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由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与公司密切相关,公司必须反映他们的利益。 目前,许多公司将本应内部化的成本外部化,并将其转移到社会,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 如环境污染、滥用经济优势垄断价格、排挤中小竞争对手、消费者欺诈、寻租、企业犯罪等。 从全球发展趋势来看,公司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公司。 根据一份报告,1996年,世界前100大经济体中有51个是公司,只有49个是国家。全球前200家公司的销售额高于182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 公司的经济实力对经济、政治、环境、科教、文学等地方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二,公司治理的对象可以追溯到公司的出现。其主要根源在于委托代理人形成的一组契约关系。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契约关系的不完全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从而导致公司治理。 因此,公司治理的本质在于股东和其他治理实体对公司管理者的监督和平衡,以解决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实际上,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是决定公司是否得到正确的决策和管理。 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司治理的对象有两层含义:一是来自董事会的管理者,其治理目标是公司经营管理的适当性,判断标准是公司的经营业绩;二是董事会,其治理来自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旨在确定公司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否恰当,判断标准是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投资回报率 公司治理对象的范围是指公司治理的边界,即公司权力、责任和治理活动的范围和程度 公司治理边界之所以被提出,是因为集团化是当今企业形态发展的一个典型特征。换句话说,现代企业的发展已经进入集体化时代,一家公司独立存在不再是一种普遍的情况。 由于企业集团是一个由一个或多个企业法人组成的非公司经济联合体,如何解决企业集团复杂性带来的企业集团公司治理问题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面临的新课题。 目前,对企业集团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集团的形成和企业间有效关联的建立上,而对企业集团治理机制缺乏深入研究。同时,对公司治理的研究也仅限于单一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即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之间的关系 这些研究显然难以解决复杂企业集团的治理问题,如:子公司规模起点的界定、公司治理边界的确定、公司间权责分配的依据和原则以及如何有效治理子公司等。 第二章中国广播电视集团的现行运行机制……10中国广播电视集团在节目1之前的运行机制……项目2前运行机制存在的12个问题及其根源……16第三章中国广电集团改革的出路……21第一节公司化是广电集团未来改革的目标……2第二节广电集团现代产权制度的构建……第一节中外广播电视组织(团体)服务宗旨比较第二节……第二节国外广播电视组织(集团)公司治理模式……结论结合我国广播电视集团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广播电视集团公司治理经验,建议广播电视集团建立以社会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编辑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为基本框架的组织结构,实行决策层、管理层(包括编辑管理)和监督层相互制约的领导体制。 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及议事规则必须有利于反映媒体的意识形态特征和公益性,防止短期经营或其他内部人控制行为。 第二,善于为管理层和核心员工设计符合媒体行业特点的激励方案。 现代媒体是一个高智能、高技术的产业。治理结构的本质在于人力资本的治理,尤其是那些具有“资产专用性”的核心人力资本 公司与他们之间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必须体现在制度设计中,必须认识到他们在价值创造中的主导作用,以便与投资者分享成功。 参考文献1李维安《公司治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版,《公司治理》,Xi·杨眠、赵增耀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第3版,《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政府规制》,陈福亮,北京:中国金融经济出版社,2000年第4版,《报纸经济学》,靳,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第5版,《报纸经济与报纸管理》,唐·徐俊著,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年第6版, 曹鹏、王小玮的《媒体资本市场透视》,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第7版,《媒体管理》,智廷荣,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8版,《媒体25讲座》,林兵、清华大学出版社,王军超主编。 2004年10月9日,孙正义、农秋蓓、刘婷婷,《中国新闻媒体资本运营初探》,记者,2001年第5期、第10期,武汉出版社,罗义诚、张金海、单波主编,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200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