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9200字硕士毕业论文英汉名词对比分析及其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汉英翻译的影响

39200字硕士毕业论文英汉名词对比分析及其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汉英翻译的影响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9200字
论点:翻译,句子,他们的
论文概述:

This initial part of the thesis demonstrates that nominalization has been a verymuch fascinating focus of linguistic studies for scholar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tthe preparation stage of this thesis, I have collected and made efforts to consult a l

论文正文:

第一章引言

1.1名词化在大学生汉英及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早在2011年,我就把学生的英汉及汉英翻译作业留给他们,以测试他们的习得及应用物化。他们之间的实际表现和标准唤醒了我向他们灌输英语表达(尤其是书面语言)中名词性特征意识和发展他们能力的迫切需要。在这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一点,请快速浏览他们的一些翻译:2011年初。我给学生们留了一份英汉和汉英翻译的作业,以测试他们对名词化的习得和应用。他们的实际表现和标准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使我意识到迫切需要向他们灌输英语表达方式的名词化特征(尤其是书面形式)。不可否认的是,有很好的翻译、名词化甚至非常正确的应用。然而,上述翻译也让我意识到他们翻译中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在第一句话中,“[是??那又怎样??因为什么?如果它被翻译成“我的作业因为我父亲生病而迟交”,它更多的是基于说英语的人表达的因果关系。句子2和句子5显示一些学生不知道的翻译,形容词修饰冠词“指具有形容词所显示的品质的人。学生们很难理解“防止”三个句子的意思:“中国的句子和差异源自英语单词“禁止”的意思。4个句子的翻译过于口语化,因为它是第6个句子的法律条文翻译,这清楚地表明学生在英语句子翻译中甚至对“应用”一词有一个明确的含义。不可否认,有很好的翻译,我不确定你是否能做到这一点。??那又怎样???,,被恰当地翻译为“因为如此”?,如果翻译成“我迟交家庭作业的原因是我父亲的病”,那就更符合说英语的人表达因果关系的方式。第二句和第五句的翻译表明,一些学生没有意识到用冠词“The”修饰的形容词指的是具有形容词所显示的品质的人。他还说,两国将继续加强科技领域的合作。意思是禁止。引言4的翻译太口语化了,因为它是用来翻译法律文章的。第六句清楚地表明,学生们甚至很难弄清楚“应用”一词在要翻译的英语句子中的意思。

1.2名词化导论
名词化不是语言学中的一个新名词,而是一种普遍的非人类语言现象,引起了不同学派学者的关注。首先,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细致的定义;
语言和语言学词典对名词化的定义如下:1 .广义地说,名词的每一个派生都来自另一个词类,例如动词(感觉对感觉)或形容词(红色对红色),但也来自另一个名词(女人对女人);2 .构词的生产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所有词类的词都可以用作名词(巴斯曼,2000: 327)。《牛津语言学简明词典》(Matthews,2006: 300)中名词化的定义是:名词或句法单位作为名词短语从任何其他单位派生出来的任何过程。韩礼德在他的著作《功能语法导论》中说,名词化指的是在从句中可以作为名词或名词短语的任何元素或元素组(韩礼德,1994:41)。

1.3文献综述
早在名词化的定义提出之前,它就已经成为许多语言学家研究的热点。

1.3.1出国留学
最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当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将单词分为两类:名词组和动词组。虽然无法定义名词化,但他们进一步讨论了两类词之间的转换(刘国辉,2000:5)。据我们所知,丹麦语言学家奥托·耶稣会士是迄今为止第一位在名词化研究中尝试并做出巨大贡献的学者。在他的著作《语法哲学》中,他提出的“关系”和关系的分类——实质——极大地促进了语言现象——名词化的研究。Jespe rson从句法、语义、功能等多方面研究名词化,但未能从词汇和语篇的角度探索名词化现象,他对名词化的分类也不够详细。(范文房、王敏杰,2003:15-16)

第二章理论基础

对名词化这一语言现象的透彻理解不仅在于对其定义的完全掌握,还在于对其基本行为的清晰认识。在介绍前一章名词化定义和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章还将讨论名词化、隐喻和语法隐喻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章还对名词化的分类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2.1隐喻
隐喻是一种与人类认知和思维密切相关的语言现象。根据《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1980: 10),我们语言中70%的表达与隐喻有关。隐喻自2000多年前就吸引了学者的注意。早期对隐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著作《诗学与修辞》中探讨了隐喻的细节。正如《诗学》(1996)一书中第二十一章所描述的,隐喻是一个外来术语的转移:从属到种、从种到种、从种到种或通过类推。亚里士多德认为,当使用隐喻时,两个不属于同一范畴的事物是相互比较的。他的比较理论声称隐喻是语言的问题,而不是思想或行动的问题。2000多年来,他的隐喻理论对修辞学家解释隐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三章汉语比较研究.........30-56
3.1构词.........30-32
3.1.1前缀(前缀).........31
3.1.2后缀(后缀).........31-32
3.1.3转换.........32
3.2汉英对比研究.........32-47
3.3英汉相似性.........47-51
3.3.1提高简洁性.........48-49
3.3.2增强凝聚力和连贯性.........49-50
3.3.3提高客观性.........50-51
3.4英汉名词化的差异.........51-52
3.5汉英差异的原因.........52-56
3.5.1不同的语言系统.........52-53
3.5.2不同的思维方式.........53-56
第四章对大学生汉英语言的影响.........56-70
4.1名词化应用概述.........56-59
4.2翻译教学策略的启示.........59-61
4.3研究对翻译研究的意义.........61-70
4.3.1英语名词化的翻译.........62-66
4.3.2汉语名词化-英语.........66-70
第五章结论.........70-74
5.1主要调查结果摘要.........70-71
5.2进一步研究的方向.........71-74

结论

虽然本文即将结束,但研究和探索应该是一个起点。鉴于上述三个方面的局限性,研究者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第一,可以对中国不同地区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如巢湖学院的学生和复旦大学的学生)以及非英语专业学生和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对比研究,以更清楚地了解中国大学生在双语翻译中名词化的习得和应用,从而为正在进行的大学英语改革提供更有说服力的数据和实践建议。
其次,众所周知,恰当地使用名词化可以使翻译简洁、流畅、自然、客观,措辞更加多样化,但过度使用名词化也会导致文本不必要地迂腐,使表达变得繁琐,从而不必要地增加学生翻译的心理负担;名词化的使用频率与翻译文本的体裁密切相关。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另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在不同体裁的文本中使用恰当的名词化频率,以便指导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况和语境调整名词化的应用。

参考书目
[1]亚里斯多德诗学,由马尔科姆·希思伦敦翻译成引言和注释;纽约:企鹅图书,1996年。
[2]比伯,道格拉斯,斯蒂·约翰逊等人,朗曼英语口语和写作语法。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布莱克,麻省,更多关于隐喻和思维中的隐喻。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1979年
[4]巴斯曼·哈德蒙德,《罗伊特莱德语言语言学词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
[5]康瑞,语言共性与语言类型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乔姆斯基,诺姆,句法结构。海牙:木桐,1957年。句法理论的
[7]乔姆斯基。马: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1965
[8]乔姆斯基,纽约,语言与思维,纽约:哈尔科特,1972。
[9]福勒,语言批评。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1996年。
[10]韩礼德,文学硕士。功能语法导论。伦敦霍德:阿诺德,1994/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