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7520字硕士毕业论文电子证据引发的法律问题探讨

37520字硕士毕业论文电子证据引发的法律问题探讨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7520字
论点:证据,电子,研究
论文概述:

本文总结了电子证据定义、属性等已经尘埃落定的基本概念。结合信息技术大领域来给电子证据下定义,并在论述电子证据属性时首次提出了 “电子证据生命周期”这一说法。分析两大诉讼法

论文正文:

介绍

1。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开始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根据“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的信息框架,中国政府开始逐步实施国家信息化建设。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工程已经初具规模,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基于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进入电子信息时代的基础设施。电子证据的扩展包括数字证据的扩展。今天,随着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证据被称为“证据之王”是当之无愧的。我是一个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大国,十多亿人口日常活动所产生的民事关系数量是可以想象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应用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在互联网等高速媒体传输的基础上,人们日常活动的步伐加快了。例如,在过去,合同是通过信件谈判达成的。双方花了大约3-7天来完成合同,但现在他们一天可以来回几次。日常活动快速发展的影响是民事关系数量的激增。在商业案件中使用电子证据的情况越来越多。随着政府“村对村”等计划的实施,广大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村互联网用户和手机用户数量近年来快速增长。城乡婚姻继承案件中使用电子证据的案例越来越多。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我国各行各业。在我国司法或执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电子证据问题,如电子证据的定义、电子证据的定位、电子证据的可得性和证明力、电子证据的收集等。针对一些具体问题,越来越多的部门行政规章和地方法律法规都与驻军证据有关。这样做可以暂时解决电子证据带来的问题,但这不是一个长期的解决办法。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幅员辽阔。如果各地各部门之间没有统一协调,就会出现各种问题,电子证据立法也是如此。

二。本文的文献综述与创新

中国对电子证据的研究已有十多年,现有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大部分都是关于电子证据带来的问题,如王郭进的《电子商务合同成立的若干法律问题分析》(2001)、蒋严俊的《电子证据与中国现行民事证据制度的冲突》(2003)、杨舒-易的《中国电子证据立法若干问题研究》(2006)。郭伟的《电子证据可采性研究》(2009)、季佳佳的《电子证据认证研究》(2011)、丁崔明的《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和采纳规则》(2011)、吴新田的《电子证据若干问题研究》(2010)等。从这些文献的发表年份和研究内容可以看出,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2000年左右,关于电子证据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主要是研究电子证据在电子商务应用中带来的问题。2000年至2005年,电子证据研究文献数量大幅增加,主要研究农村电子证据问题,如商业、民事合同和知识产权。2005年我国《电子签名法》实施后,电子证据研究达到高潮,大量电子证据研究文献出现。研究者们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子证据应用的许多领域中的各种问题和解决方案。2009年前后,随着电子证据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电子证据研究的不断深入,电子证据研究文献呈现井喷式增长。2011年两次重大程序法修正案提出后,关于电子证据研究的百家争鸣逐渐消失,研究人员在电子证据的定义、属性和地位等基本概念问题上基本达成共识。近两年来,文献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解决屯子证据问题的具体方法,而提出系统解决方案的研究成果很少。以上文献为作者的研究思路和结论提供了有价值的论据和参考。通过对近十年来电子证据文献的研究,加上大量国内外资料的考证和作者的研究和学习,本文最后得出结论。本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电子证据的研究做出贡献。首先,本文总结了电子证据的定义和属性等已经解决的基本概念。电子证据的定义与信息技术的大领域相结合,在讨论电子证据的属性时首次提出了“电子证据的生命周期”这一术语。其次,今年中国先后通过了《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的两大修正案。本文分析了《诉讼法》两大修正案中电子证据定位的差异,首次提出视听资料实际上是电子证据的雏形。视听资料只有归类为屯子证据,才能符合时代的发展。最后,结合我国现状,提出解决电子证据问题的途径在于构建统一的多层次电子证据法律体系。

3电子证据的原因分析...................22-32
3.1体制因素...................22-28
3.1.1相关法律的不足之处...................22-26
3.1.2不合理的支付系统...................26
3.1.3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26-28
3.2其他因素...................28-32
4规范电子证据的法律研究...................32-37
4.1电子证据的法律性质...................32-34
4.2电子证据法律监管的必要性...................34-37
5规范电子证据的法律构想...................37-46
5.1预防视角:减少电子证据的出现...................37-40
5.1.1改革“医药换医药”的补偿机制...................37-38
5.1.2完善临床路径诊疗标准体系...................38-39
5.1.3完善医疗保险支付体系...................39-40
5.2惩罚的视角:惩罚电子证据...................40-46
5.2.1完善《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40-42 [/BR/] 5.2.2完善相应的行政法规...................42-43 [/BR/] 5.2.3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43-46

结论

如上所述,各种迹象表明人类已经进入电子信息时代。一些科技发达的西方国家已经有了完善的电子证据立法和相关实施细则。目前,我国正处于稳步进入电子信息时代的阶段,电子证据立法应逐步完善。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证据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明显。我国通过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业标准等多种方式,对具体的电子证据问题做出了一些规范性规定。这可以暂时解决电子证据带来的问题,但如果继续下去,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不同部门和不同法律层面之间的冲突造成混乱。今年,中国先后通过了《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第18次修正案。新的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将于明年元旦正式实施。在新的《刑事诉讼法》中,电子数据和听证材料被放在一起,被称为一种证据。在新的民事诉讼法中,电子数据作为一种证据单独列出。这只能说明我国立法者对电子证据持有公认的态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电子证据带来的问题。
解决中国电子证据问题的最好办法是通过立法。构建我国证据法体系,以电子证据为证据考量,详细规定电子证据的定义、电子证据的可采性和证明力、电子证据的证据收集和保全规则、电子证据的质证和认证规则等。,建立统一的多层次电子证据立法能够顺应时代发展,促进社会进步。两大诉讼法修正案给电子证据立法带来了曙光,但电子证据立法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还需要不懈努力。

参考
1。作者何家宏。电子证据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
2。作者:平江和杨丽丽。电子证据。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3。由王黎明编辑。新闻侵权法词典。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
4。蒋薇,总编辑。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5。刘频新。我国电子证据立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6。主编刘品新。美国电子证据规则。中国检察出版社
7。陈易云。证据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何家宏,总编辑。证据科学图书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9。作者宋世杰。证据科学新理论。中国检察出版社
10。他燕文等。民事诉讼中的200个问题。湖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