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5000字硕士毕业论文风险社会视角下的转基因农产品风险分析

25000字硕士毕业论文风险社会视角下的转基因农产品风险分析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5000字
论点:转基因,风险,粮食作物
论文概述:

建立民众参与制度,技术专家会从专业的角度提出自己对风险的见解,公众也会根据自身的生活环境、生活体验等因素来理解风险,民众的认识反映了许多基于不同生活背景的个体对风险的反应

论文正文:

导言

1.1选定主题的背景和意义
贝克认为,我们已经处于一个风险社会,风险无处不在。特别是,技术的无限发展将把风险的范围和后果推到人类无法容忍的程度。同时,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已经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整体。一旦灾难发生,它们可能会蔓延到世界各地,造成世界动荡不安。如果人们在工业社会说“我饿了”,那么在风险社会说“我害怕”。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全面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精神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国的社会发展不同于西方国家的逐步发展。它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它跨越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同时存在。贝克称之为“压缩现代化”。由于经济发展基础和制度建设完善等因素的影响,社会冲突将会比以往更加激烈。整个社会呈现出高风险的特点。如果风险处理不当,将危及社会稳定。近年来,不断爆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和社会冲突反映了社会转型期的高风险特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更丰富的商品和更高的医疗标准,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其中,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跨越了物种之间的界限,创造了许多新颖的文章,真正让公众眼前一亮。近年来,转基因产品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2009年,两种转基因大米(“华辉1号”和“bt汕优63”)在中国获得安全证书,这也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转基因大米将每天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当人们为日益丰富的餐桌食物欢呼时,有些人还会问,转基因食品安全吗?它威胁到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吗?如果有危险,危险有多大?
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必须吃的东西。因此,转基因食品关系到每个人,其安全性已经成为公众关注和讨论的焦点。然而,转基因技术处于生命科学的前沿。科学家和公众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使得除了技术专家之外的普通人很难理解真相。公众对转基因粮食作物的讨论大多是主观臆测。种族理论和阴谋论是两种猜测。基于主观猜测理解转基因粮食作物可能会引起公众恐慌、焦虑甚至仇恨,危及社会稳定。...................
.........................................

2转基因粮食作物的相关概念和技术来源

2.1基本概念辨析

2.1.1基因、转基因和转基因作物
所有生物体都是由微小细胞组成的。细胞有细胞核,细胞核包含染色体。染色体携带脱氧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也称为脱氧核糖核酸,是一种具有遗传特征的特殊物质。脱氧核糖核酸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基因的本质是一段脱氧核糖核酸。基因是脱氧核糖核酸的一部分。每个片段都显示了特定的功能。基因就像是从一代传到下一代的指令。在破译脱氧核糖核酸结构的过程中,科学家发现基因可以从一个有机体转移到另一个有机体进行基因重组。这种做法被称为基因改造,简称转基因。转基因技术处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通过改变生物体的生命指令将一个或几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基因从一个生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的技术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特征,甚至创造新的物种。
通过转基因技术转基因的植物称为转基因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给农作物的改良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今天,转基因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业、医疗等地方。人们已经使用转基因技术来生产能够杀死昆虫的作物、含有维生素的土豆、能够预防和治疗儿童视力丧失的大米等等。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人们还会吃巧克力味的草莓和不会腐烂的西红柿。
在引进转基因技术的同时,作者认为有必要引进杂交技术,这也是一种生物技术手段,以区别它们。一般来说,生物群可以分为三类:动物王国、植物王国和微生物王国,在这一类别下有不同的分类(如图1所示)。杂交通常发生在同一物种、属或科的密切相关的物种之间。例如,正如我们所知,杂交水稻是野生稻和水稻的杂交品种。杂交不一定需要人类的干预,它可以自然发生。就发育时间而言,杂交经历了适者生存的长期选择,并被几代人吃掉。人们已经相信它的安全性。
在自然条件下,或者没有转基因技术的干预,番茄不能含有鱼类基因。转基因技术打破了物种之间的界限,混合了动物和植物的基因,从而扰乱了自然的遗传规律。..............................
..............................

3风险社会:转基因粮食作物风险研究的视角……12
3.1风险产生和风险社会的特征.........................................12
3.1.1风险和风险协会..........................................................12
3.1.2风险分配逻辑....................................................................13
3.2风险社会和中国....................................................................14
3.2.1外源现代........................................................14
3.2.2压缩现代版........................................................15
4转基因粮食作物的社会风险分析............................17
4.1转基因粮食作物的社会风险分析来源..............................17
4.1.1客观风险来源.................................................18
4.1.2主观风险来源.................................................19
4.2转基因粮食作物的风险类型分析................19
4.2.1生态环境风险...............................................20
4.2.2粮食安全风险...............................................22
4.2.3人类健康风险.................................................24
4.2.4社会稳定风险..........................................................26
...........................................

结论
迄今为止,尚未就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达成最终结论。支持者和反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发展持有不同的观点。面对转基因技术发展带来的冲击,人类应该保持理性的态度。一切都是一个矛盾的群体。历史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技术的发展都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制度建设仍处于完善阶段。转基因粮食作物的风险与政治和经济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风险更加复杂。本文从风险社会理论的角度分析了转基因粮食作物可能带来的风险,认为转基因粮食作物可能带来多种风险,包括生态环境风险、人类健康风险、粮食安全风险和社会稳定风险。许多国家已经制定了转基因生物的管理政策,以控制和避免风险。结合相关国际风险管理经验和我国实际国情,我国转基因粮食作物风险规避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坚持科学审慎原则、建立民主决策机制和完善风险评估机制。科学界倡导科学审慎原则,从科技风险源头控制风险,从政治上打破民族国家的限制。建立全球治理社会,开展风险意识启蒙,强调形成“反思”意识,坚持风险预防原则和风险评估的独立性,扩大评估范围,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角度开展评估。风险社会理论和转基因粮食作物的风险研究是既广泛又发人深省的课题。由于自身知识结构和研究能力的限制,本文对转基因粮食作物的风险和风险来源分析不够详细,风险规避建议也不够成熟。其中大部分停留在宏观理论层面,只是对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而在操作层面缺乏具体的行动建议。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参考
[1]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Trans。他是伯恩。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乌尔里希·贝克,约翰内斯堡>威尔玛。自由与资本主义——与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对话。陆郭林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3]乌尔里希*贝克,安东?尼克登斯,斯科特?拉什·周闲,主编徐俊·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塞巴拉?亚当,乌尔里希-贝克,哥特,方龙。风险社会及其超越。Trans。赵延东和马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5]谢尔顿?凯琳斯基,多米尼克?戈尔丁。社会风险理论。Trans。徐远玲,孟玉环,徐玲,等。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6]薛大元主编。转基因生物的风险评估和安全管理——第三届国际生物安全论坛会议录。北京。2008.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7]顾秀林。转基因战争。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
[8]汉斯·约纳斯。医学、技术和伦理。张蓉译。上海:上海翻译出版社。2008.
[9威廉,恩达尔。粮食危机。由赵刚、胡羽、荒野等翻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10]刘大春。从中心到边缘——对科学、哲学和人文学科的反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