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5000字硕士毕业论文社会理论视角下的我国刑法亲属相互隐匿、相互犯罪规定

35000字硕士毕业论文社会理论视角下的我国刑法亲属相互隐匿、相互犯罪规定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5000字
论点:亲属,属相,刑法
论文概述:

本文拟以“亲属容隐”和“亲属相犯”同罪异罚为视野,解读这两项制度的合理内涵,探讨其内在的对伦理亲情的关怀和对刑事法律的制约,进而提出完善我国刑法的几点浅薄的意见和建议。

论文正文:

第一章亲属隐匿——伦理品格的表现之一

第一节“亲属隐匿

1的立法考察。从秦朝到明清,中国古代就有“隐姓埋名”的规定。为了找出它们的共性,分析它们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我们将逐一进行简要介绍。
(1)先秦时期
中国法律体系中的“隐匿制度”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没有证据。据《国虞周瑜》记载,东周襄王20年(公元前632年),元亨医生在当时的[晋文公勋爵的法庭上起诉了他的国王魏呈贡。周襄王反对晋文公接受此案,他说:“傅陈俊没有监狱。虽然元亨今天是异性恋,但他的声音听不见。陈俊在监狱里,父子在监狱里,没有上层或下层。”(2)既承认元亨的合理又主张不接受这个案子,原因是君主和他的儿子应该隐藏在他们的罪行之间。这是史料中最早的记载,父亲和儿子不应该互相指责对方有罪。《礼记·谭公》记载了一切都是隐藏的,但不是承诺的。这里所说的隐瞒是指隐瞒自己的罪行,无意指责他或触犯法律。《论语》中,鲁兹说他的父亲忙于养羊,但他的儿子证明了这一点。孔子说:我们党的直人不同于直人。儿子是父亲,父亲是儿子。他们是直的。(3)孔子认为,一个人的正直不仅是基于他说真话的诚实,还基于他的言行是否符合社会伦理。儿子对父亲罪行的真实报告不符合当时的道德标准,因此不应该受到鼓励,而应该受到谴责。
从那时起,“父子相瞒”已成为2000多年来道德和法律的一贯原则。在我国的法典中,秦律是第一个将隐匿亲属作为原则的法律。《云梦秦简法律问答》中有一条记录,儿童起诉父母,男女仆人起诉主人,除非是公开声明,否则不听公开声明。如果你起诉,你将被起诉。①意味着儿子对父母,男女仆人对主人,不属于可以告之的情况,政府不会接受。如果儿子仍然一再指控他的父母,原告自己就是有罪的。
先秦时期的相关规定概述如下:不允许年轻一代指控或证明父母有罪。仅从一个方面来说,它强调“孩子是父亲,隐藏者”是孩子对父母的隐藏义务。如果儿童不承担这一义务,他们将受到法律和道德的惩罚。此时隐瞒的范围只限于父母,并没有扩大到其他亲友。可以说,这是我国亲属隐匿制度的开端,反映了此时相对隐匿的法律和伦理合法性已经得到社会的公开承认。
(2)相对隐蔽制度在汉代有了很大发展。汉武帝时期,衡山的刘玉鑫双因不孝而辞去了父亲的职务。当汉宣帝第一次正式颁布“先亲亲后藏”的圣旨时:父子关系、夫妻关系和自然。尽管有邪恶,裘德还是死了,活了下来。真诚的爱被束缚在心中。如果你很善良,怎么能违反呢?因为这个孩子第一次隐藏了他的父母,他的妻子隐藏了她的丈夫,而孙隐藏了他的父母,他们不应该坐下来。他的父母藏了他们的孩子,他的丈夫藏了他的妻子,他的父母藏了他们的孙子。他们都死于犯罪。他们都去亭尾听了这件事。(2)在当时盛行坐在一起的大社会环境中,宣帝的圣旨并不容易。这充分体现了孔子“父为子,子为父,直入人心”的思想。圣旨还首次从人类亲属关系的性质上解释了亲属隐匿制度的立法原因,并首次赋予亲属相互隐匿的合法权利。............................
.............................................

第二章亲属犯罪相同但处罚不同-..............................24
第一节亲属犯罪的立法调查.....................................................................24
一,亲属之间的人身攻击..................................................................................24
2,亲属之间的性侵犯..................................................................................26
3,亲属之间的财产侵犯..................................................................................27
四,亲属间的其他罪行..................................................................................28
第二节亲属犯罪的理性思考....................................................................29
一.亲属之间的人身攻击(包括性侵犯)......................................................29[/溴/] 2。亲属之间的财产侵犯了.........................................................................31
3。......................................................................................33
新中国刑法关于亲属相互隐匿、相互犯罪的第三章规定.........................................35[/比尔/]刑法第一节规定........................................................................................35
一、虐待罪.................................................................................................35
2,遗弃罪.................................................................................................35
3,亲属优先发送的规定....................................................................................36
第二节现行条款的评估..................................................................................36
第四章新中国刑法中无亲属相隐制度的根源及对共同犯罪的不同处罚................38

结论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的经济基础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经济体制下,中国已经认识到民营经济、个体经济和其他所有制形式在中国经济整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经济基础的变化要求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制作出相应的调整。刑法应注重保护国家和社会利益,同时注意理性是人类区别于自然界其他生物的本质属性。理性使人们能够了解自己的法律和行为准则。这种公认的行为准则就是我们所说的自然法则。国家法律必须以自然法为基础,以自然法为衡量标准,并逐步自我修正和完善。这种努力应该是法律的价值追求。
亲属之间的亲属关系决定了他们拥有不同寻常的权利和义务。这些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将使他们的行为不同于普通人,因此社会将给予他们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要求。只要人类仍然有家庭和亲属关系,只要人类仍然把血缘和婚姻视为人际关系中的一个特殊因素,“尊重和尊重自己的家庭”就是一种不可动摇的社会心理。
“亲属之间相互隐瞒”是这种心理的典型表现,刑法应对其采取相对宽容的态度亲属之间相互犯罪”是对亲属之间亲属关系义务的严重违反,应受到刑法更负面的评价。这是刑法应有的道德品质要求。它也是刑法尊重人性和自然法的表现。它们从根本上有利于国家和社会利益,符合刑法的价值追求。
最后,我想用张金范先生的话作为本文的结论:如果你与人的情感和谐相处,你就会成功;如果你反对人类的感情,你会耗尽它们。爱进入法律,使法律和道德的结合更容易被人们接受。法律遵从人类的感觉,淡化了法律僵硬和冷酷的外表,使其更容易实施。(1)

[书目/br/]1。高等教育出版社,环境伦理学,裴广川主编,2002年6月,第1版
2。[日期]萧晔清逸朗著《犯罪要件理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3。周瑜·
4。《论语》鲁兹·
5。汉书衡山王著安
6。《中国刑法史纲要》写得很仔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
7。舒威处罚记录
8。[清]沈祁智,《清代法律注释》(第一卷、第二卷),淮冯晓、李俊典教,法律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
9。周祥,《罗马法原论》(第一卷和第二卷)作者,商务印书馆,1994年6月,
10。周冠,《民法大全中的选择、翻译、司法管辖和诉讼》,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