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3332字硕士毕业论文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从劳动作为客体中介的人道主义道路出发

23332字硕士毕业论文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从劳动作为客体中介的人道主义道路出发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3332字
论点:马克思,本体论,人道主义
论文概述:

本文旨在通过马克思改造过的\"对象性\"理论探求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真义。这是一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本文的主要工作是:一、通过厘清人道主义路径中的本体论的概念以及在人道主

论文正文: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讨论一直在不断进行,并没有说服中国哲学界。这种争论的背景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第三国际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争论中,各种范式相继出现: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物质实践二元论本体论、存在主义、社会存在本体论等等。 其中,物质本体论常被视为典型教科书,而实践本体论则更受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青睐。然而,本文认为,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的界定不能准确表达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本质。 然而,马克思完整的人道主义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从人道主义的角度把握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进而全面、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其他理论体系和成就。 本文将以马克思完成的人道主义基线和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改进的“对象”理论研究方法为基础,从劳动作为对象中介的角度来分析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 1.1选题依据虽然学术界对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讨论一无所知,但我们只能暂时将主流物质本体论认定为马克思哲学的典型本体论范式。 然而,争论仍在继续,因为其他本体论观点还不足以说服人们。 只有当本体论中的这些不足得到合理补充时,我们才能被视为进一步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 因此,从新的角度重新审视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有助于我们理清理论全景。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流本体论存在缺陷 物质本体论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这是第三国际理论家基于具体斗争背景所倡导的观点。当时,马克思的所有著作都没有得到充分的阐释,《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历史考证版(MEGA)也没有形成。马克思哲学是人类科学领域的理论空广为流传。然而,简单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以此为基本观点。 此外,通常所说的“事物”往往是指人类意识之外的“事物”,这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原则是不相容的。仅仅从物质的一般核心出发,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不够的。实践本体难以协调物质是本体的基本要求和实践物质是本体矩阵的逻辑矛盾。 即使我们把实际活动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也很难确定这种结合在多大程度上是真实存在的。社会存在本体论不仅强调物质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基本要素,而且指出社会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即只看衣服,不看人。社会关系的抽象存在被认为是缺乏唯物主义的本体的基本要求。 实践范畴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正是西方理性马克思主义者迷恋黑格尔哲学的结果。他们把范畴看作主体和实体,回到黑格尔的视角去理解马克思。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道主义密切相关 除了1932年出版的《巴黎手稿》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人道主义空场”之外,从传统西方哲学对人道主义及其发展的一贯热情来看,植根于西方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摆脱人道主义之间的关系是不可想象的。 从马克思晚年回归人类学的命题,我们可以窥见《莱茵报》时期马克思最初所说的“人的最高本质是人”。马克思一直把人类哲学——最普通人的哲学——作为他一生的目标。 什么样的旁观者是一个只能从不人道和冰冷的物质概念中寻求本体论证明的人文主义哲学?这种材料,无论是从思想中抽象出来的,还是与人和物无关的,都是马克思最可恶的不现实。 正是马克思与人道主义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得阿尔都塞选择认识论断裂的方法来解读马克思。作为人道主义的信徒,马克思年轻时似乎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后得到了彻底的改造 不幸的是,这种分裂正是马克思辩证法所反对的。 当然,马克思哲学高举“人”的旗帜有两个可能的原因。首先,它受到黑格尔唯心主义精神哲学的影响。虽然这个抽象的主体和抽象的人并没有真正回答马克思在物质生活中的疑问,但他们至少为马克思提供了一个思路。 这正是马克思超越费尔巴哈的原因。马克思认为,在唯物主义的发展中,不应放弃主观能动性的有益哲学成果。只要抽象的人变回真实的人,然后从真实的人开始,唯物主义就会获得一种新的氛围。第二,受费尔巴哈宗教批判哲学的影响,费尔巴哈从“客观性”理论出发,将“天国”定位于“人类世界”,将宗教中的神铸造回人类形态。这个感性的人所采用的直观方法确实是一种纯粹的唯物主义方法,这种方法是如此的纯粹,以至于主体的任何主动性都被剥夺了。 理论上,一个没有主动性的人根本无法了解整个世界,任何哲学和科学知识也根本无法建构。 本文之所以选择与马克思哲学原始思想相同的地方,是为了追随伟人的脚步,探索马克思哲学中尚未明确表述的本体论。 第三,马克思的哲学是以世界各地的现实主义者为基础的,所以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费尔巴哈”一章的第一节写道,“我们要开始讨论的前提不是武断的,不是教条的,而是一些只能放在想象中的现实前提。” 这些是一些真实的个人,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经拥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的物质生活条件。 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活着的个体的存在。 因此,首先需要确认的事实是这些个体的物理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与其他自然的个人关系。 人们用来生产自己的生存手段的方式首先取决于他们已经拥有和需要再生产的生存手段的特征。 个人如何表达他们的生活就是他们自己。 因此,它们是什么与它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无论是它们生产什么,还是它们如何生产。 因此,什么样的个人取决于他们生产的物质条件。 “2。人道主义道路中的本体论综述...................102.1人道主义道路中的本体论澄清了...................102.2人道主义道路和目标调解员...................132.3人道主义道路上本体论的演变...................163.在人道主义道路本体论中--...................213.1以劳动为客体中介——马克思人道主义道路客体活动本体论的开端...................213.2马克思人道主义道路中的本体论演变——人的异化...................263.3马克思人道主义道路——人的解放中的本体论依赖..............324.马克思人道主义道路的本体论意义...................384.1本体论在马克思人道主义道路上的理论价值...................384.2本体论在马克思人道主义道路上的现实意义...................39 .结论本文旨在通过马克思改革后的“客观性”理论来探索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真正意义 这是一种“用孩子的长矛攻击盾牌”的方法 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通过澄清人道主义路径中的本体论概念,梳理出一条不同于传统本体论的人道主义线索进化路径 其次,以“客观性”理论为红线,以劳动为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为对象中介,进一步论证了本体论在马克思人道主义道路上的三个主要环节(起源、演化和回归) 第三,简述本体论在马克思人道主义道路上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的主要成果是:从“客观性”理论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以人本主义为基础的 是主观和客观的人通过客观中介劳动的本质力量改变了世界,而客观事物(对象的存在)反过来又确认了真实的人(人的本质及其活动) 这个现实主义者通过“客观活动”证实了世界的本体是物质的(现实的) 这样,马克思人道主义道路上的本体论就可以摆脱唯心主义中客观存在的虚无和旧唯物主义中对象的非客观存在,世界就可以通过劳动作为客观中介真正呈现在人们的实践和思维中。 本文的研究方法:本文着重于对马克思早期经典著作的分析,阐明了马克思人道主义道路上的本体论方法。其次,从哲学家们已经检验过的基本而简单的事实和概念出发,从马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时提出的“抽象到具体”的“科学道路”出发,总结了马克思人道主义道路的本体论框架。 参考[1]吴晓明。深入时代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世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第224、224和225页[2]毛泽东和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第282页和第283页[3]黄宋杰和章学富。古希腊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张世英,78,104,105,105,494,7,38 [4】。自我实现的过程。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24 [5]李怀春。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达里尔·格雷泽(南非)和大卫·沃克(英国)在第116页。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世界导论。Trans。王立胜。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152-153,154 [7][英国]麦克莱伦。马克思思想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第5页[8]刘张行。爱解放与情感解放——马尔库塞与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之比较。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第21-27页[9][俄国]斯拉文。被无知侮辱的思想。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第144页,[10]张曙光。人类世界和世界人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