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硕士毕业论文社会评价模型与次省级经验G1标准差研究

硕士毕业论文社会评价模型与次省级经验G1标准差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
论点:社会,指标体系,评价
论文概述:

本论文是在参与迟国泰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资助号:06&ZD039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过程中完成的。

论文正文:

导言
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发展评价是根据既定的评价标准,从各个方面和角度对一个社会进行评价。通过对社会发展的价值评估,人们可以识别和接受更多社会价值评估较高的社会实践活动
价格,也可以对社会价值评估较低甚至阻碍社会发展的社会活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事实上,社会发展概念和社会发展评价之间有着不可分割和密切的
联系。社会发展评价和社会评价标准与发展观是一致的。也就是说,社会发展评价的标准基于不同的社会发展观点,社会发展评价必须在某种
社会发展观点[\']的指导下进行。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的“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社会
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的指导方针。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按照科学发展思维的要求来评价社会发展程度,可以避免现有研究片面关注社会发展速度的问题。通过思考、分析和总结经验教训,
有利于政府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警,使宏观调控更加有力和有效。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本文是在参与池国泰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研究过程中完成的。:06&ZD039):“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综合评价体系”。
通过某种社会指标体系对社会发展实际过程进行科学评价是社会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关于如何评价社会发展和如何识别社会指标体系的合理性
的现有研究仍存在分歧和争议。
(1)在社会发展中反映人类发展。许多学者在对社会发展评价方法和社会指标体系的研究中强调,社会发展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实现人的发展。他们认为,社会发展评价
是对人的发展进行评价,即通过对“人的全面发展”各个方面的研究而建立的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以便在社会发展评价中反映人在物质卫生、社会生活、
文化(精神)生活或“个性发展”方面的发展水平。
(2)社会发展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客观地说,社会发展是指社会结构体系的发展。社会发展评价及其指标体系应表明这一社会结构体系发展的内容和特点。
系统的社会结构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领域。要进行社会发展评价并建立相应的社会指标体系,就必须按照这一总体过程在各个方面系统地进行。
(3)合理衡量社会发展速度和效益的评价标准。当我们评论社会发展时,我们通常会考虑社会从原来的较低水平向新的较高水平移动,从原来的落后状态向新的
更进步的状态移动。因此,在评价社会发展水平时,必须首先用一定的社会指标体系对一定阶段的社会发展结果进行全面调查,以确定其达到的程度和水平。在此
基础上,进一步对社会发展进程进行动态评估,并调查社会结构体系是如何从最初的层次和州发展到目前的层次和州F210
的。因此,本研究综合反映了人民生活的幸福程度,构建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社会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社会可持续发展方向的统筹协调,建立了基于G1标准差贡献率和
次省级示范的社会评价模型。首先,国民幸福指数的使用凸显了全社会的社会发展水平,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人们生活的幸福水平,凸显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特点。其次,根据10个
副省级城市的横断面数据,沃德聚类将评价结果分为三类城市:和谐发展型、缓慢发展型和经济社会矛盾型城市。对这三类城市发展利弊的综合评价反映了
各类城市在静态评价中的发展趋势。
2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
1。2.1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
(1)国际权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关于世界可持续发展理论、战略与评价的研究之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也为此专门召开了一次国际会议,倡导世界各国
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发展做出贡献。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已成为评价研究中的一个基本科学问题,也是评价活动实际操作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可持续发展指标及其定量评价方法
的研究已明显成为当前社会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正因为如此,世界上许多学者和研究机构都在研究更加科学、有效和完善的指标体系。近年来,不同的国际组织
和世界上不同的学者提出了许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和定量评价模型,但至今还没有一套国际公认的标准体系和评价方法。
目前,有一个由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1987年)[3设计的代表性指标体系];世界银行
(1995)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新国家财富指标体系[·[4]:英国政府统计局设计的指标体系(1996)[5];戴利·科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福利指标(WMDS)等。科布和其他人的实际发展指标
;联合国统计局的可持续发展指标框架(FISD);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开发署)的人类发展指数系统;莱佩尔·
调节国民经济的模式;加拿大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的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EESD);道夫的人类活动强度指数((HAI)[6)o
参考
[一]王冯刚。和谐社会发展理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摘要4-5
摘要5-6
1引言9-19
1.1研究背景和意义9-10
1.2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10-15
1.2.1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10-11
1.2.2社会评价方法研究现状11-15
1.3研究思路和内容15-19
1 2.1构建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指标体系19-20
2.3选择社会评价指标20-23
2.3.1选择指标20-22
2.3.2设置国民幸福指数22
2.3.3选择指标22-23
2.4根据可比性和可观察性原则3构建社会评价指标体系23-24
基于 3.2评价指标得分24-27[/比尔/] 3.2.1阳性指标得分26[/比尔/] 3.2.2阴性指标得分26-27[/比尔/] 3.2.3最佳区间指标得分27[/比尔/] 3.3社会评价指标组合权重原则27-33[/比尔/] 3.3.1g1方法原则27-29[/比尔/] 3.3.2标准差贡献率原则29-30[/比尔/] 3.3 4.1样本选择34
4.2国民幸福指数数据34-35
4.3社会评价35-45
4.3.1理想指数值35-36
的确定基于G1-标准差-熵组合权重4.3.2评价指数得分36-37 [/BR/] 4.3.3指数组合权重37-42 [/BR/] 4.3.4基于组合赋权的社会评价 4.4.2分析10个副省级城市的社会发展状况46-47 [/BR/] 4.4.3总结10个副省级城市的发展状况47-49
5政策建议49-54
5.1促进城市建设提高全民福祉49-50
5.2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改善人民医疗条件50
5.3进一步 5.5确保人民就业率52-54
结论54-56
参考文献56-58
附录A标准差计算表58-60
附录B熵权计算表60-61
硕士学位学习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贾高建。《社会发展评价及其指标体系的若干问题》,[·[著,1996年。4:3-6
[3]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布伦特兰报告,我们共同的福托雷[。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1987:25-233
[4]世界银行。[监测环境进展。华盛顿。《世界银行出版社》,1995年。
[5]英国政府统计局。[联合王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伦敦:卫生管理组织出版中心,1996年。[/比尔/] [6]江瑶。基于综合评价理论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上海市青浦区和谐社会战略分析》,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关于社会发展和社会指标的研究数据,[。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1.
[8]富恩特斯·罗哈斯. m .经济理论与主观幸福感:墨西哥[.《社会指标研究》,2001年,53 (3):289-298。
[9]查尔斯·卡门。以色列中央统计局的“生活质量”研究:社会指标和社会调查[。《社会指标研究》,2002,(58): 141-162。
[10]朱方清,吴汉光。[社会指标体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44-146。
[11]亚当·梅洛斯。社会指标[。伦敦:下议院图书馆,2004: 109-120。
[12]潘安·杨青。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研究[。中国软科学,2005(7):i18-i21。
[13]朱帮。组合评价模型在[市综合经济实力评价中的应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11 (25): 242-244。
[14]男人包惠。基于变异权重系数的水质评价属性识别模型[[·[]。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5,37 (10): 1373-1374。[/比尔/] [15]朱力。用迪克西方法探讨广州25年来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变化[[。《生态环境》,2008年。17(1):411-415。
[16]吴月辉。社会影响评价的SWOT分析[[。社会影响评价的SWOT分析,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30 (4) :109-110。
[17]宋梅,齐心协力。构建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北京社会科学,2006(一):62-66。
郭红玲,黄定轩。多属性决策中属性权重的非偏好加权方法[[·[]。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7,42 (4): 505-510 [/BR/] [19]杨宇。多指标综合评价中加权方法的评价[[。统计和决策,2006年。7.17-19[/比尔/] [20]赵洁。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分析[[。购物中心现代化,2007年。(512): 230-231。[/BR/] [21]黄仙霞,王润华,周严蓉,钟晓妮组合加权法在居民健康状况综合评价中的应用[rJ。数学医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