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43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当代庄子美育观的功能

43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当代庄子美育观的功能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43000字
论点:庄子,审美,教育
论文概述: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所面临的社会和人生问题比庄子的时代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之所以认为庄子思想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价值,是因为他向我们指明了改变世界首先应从改变自我做起,如果

论文正文:

介绍

一、题解    在先秦时期,包括庄子的思想在内,本无审美教育这一提法,并且庄子是反对一般的艺术和审美活动的,因此,从表面上看,庄子思想不仅没有审美教育的内容,甚至是反审美教育的。但笔者认为,这只是一般的理解,如果从庄子追求的无待逍遥的精神自由上去看,这和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有着不期然而然的契合。一些有关美育的专著中也都己涉及到了庄子审美教育思想的研究,如,邱明正等著的《美育志》、祁海文的《礼乐教化一先秦美育思想研究》等。不过,对审美教育这一概念的产生及在当代的含义做一番简单讨论,应该会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与梳理《庄子》中的审美教育思想的。
     (一)审美教育的提出及在当代的含义    审美教育,即美育。古时本无此术语,更无此学科,但自从有人类以来,审美活动却一直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实践。在人类文明初期,现代意义上的独立学科还未有明显分化。科学与艺术、形象与逻辑、审美与认识和伦理都是浑然为一的,它们在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中共同发挥作用,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基本保持着初级的平衡,也无所谓人和人类社会的异化现象。可以说,这一时期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出于一种自然本能,世界呈现着一幅感性的图景。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历史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口益聚累,开始出现了阶级分化和劳动分工,这可能是人类口后一切对立现象的根源。精神与物质、灵魂与肉体、感性与理性、理想与现实、社会与个人、人为与自然的分化对立口益尖锐,这在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愈发明显。尽管如此,这时候人类的文明成果在整体上还是协同发展、融洽共进的。例如,我国西周时期的教育就是以“礼乐”为主体的,“礼乐教育”几乎涵盖了现在的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并未出现明显分科。再例如古希腊,哲学包含了人们一切精神世界的学问。到了现代,特别是西方工业文明的到来,生产力高速发展,人类生活从物质到精神口益丰富和复杂,社会分工愈来愈细,人们对自己和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这时就需要专门人才去不断发掘不同区域的知识,提高不同工作领域的生产能力,各门学科的独立发展自然顺理成章,当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须。    但是各门学科的独立发展是不应脱离人和人类社会发展这一整体和终极的目的。各学科从整个人类文化这一母体中分化出来,分门化别是为了整体的层次更加明晰,各学科能够根据各自特点优化发展,以更好的服务于这一整体,使整体从原始的自然素朴向高级的人性化发展,而不是闭门造车,走向绝对的“自治”这样只能背离分科的初衷,导致学科的异化、人的异化甚至文明的异化。美学和审美教育作为独立学科的出现正是这一文化现象发展的结果。
     (二)庄子的人生哲学与审美教育的道合    关于庄子与《庄子》各篇的关系问题,历来众口纷揉,莫衷一是。但除了个别篇章杂有他家思想以外,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代表一个学派的《庄子》思想与庄子本人的观点是基本一致的,因此,本文以“庄子”代之。关于这一部分内容详见其它前辈学者的论庄著作,本文不再赘加复述。    庄子的哲学在本质上是一种人生哲学,庄子继承了老子理论中最高的形上之“道”,作为自己思想的核心范畴,但他对“道”做了不同于老子的生命转向。老子从宇宙自然中抽象出一套“无为”的政治智慧,“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第三章》庄子却将“道”引向形下的人间世,使道“无所不在,”《庄子·知北游》①把“道”的无待自由转化为人的心灵境界,为苦难中的人们指引了一条精神解放之路,即人们“口出而作,口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让王》    庄子关心的是人如何自由生存的问题②,因此他并不是冷漠无情的,“老子把道化为一种人间智慧,庄子把道化为一种人间至情。”③庄子认为现实社会充满了功利的诱惑,使人图固于“所待”④而无法自拔,“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齐物论》人们在追逐外物的过程中,同时也被外物所束缚,以致于无暇在精神世界自由驰骋,弄得心身疲惫,“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齐物论》正是人们的穷奢极欲,才给自己带来祸患,使自己的生存处于困境之中,《盗拓》篇对这一点有一段详述:“今富人,耳营钟鼓管篱之声,口赚于当豢之味,以感其意,遗忘其业,可谓乱矣;该溺于冯气,若负重行而上阪,可谓苦矣;贪财而取慰,贪权而取竭,静居则溺,体泽而冯,可谓疾矣;为欲富就利,故满若堵耳而不知避,且冯而不舍,可谓辱矣;财积而无用,服膺而不舍,满心戚酸,求益而不止,可谓忧矣;内则疑劫请之贼,外则畏寇盗之害,内周楼疏,外不敢独行,可谓畏矣。此六者,天下之至害也,皆遗忘而不知察,及其患至,求尽性竭财,单以反一日之无故而不可得也。故观之名则不见,求之利则不得,缭意体而争此,不亦惑乎!”    庄子认为,人的生存困境是在人与世界的交往中形成的,人与世界的交往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交往。在中国思想史上,“唯独在庄子的思想中,构成他的理论主体的是对自然和个人、人生的思索。”①庄子清楚的认识到,既然人无法在行为上自由操控这些现实的因素,唯有从自我精神的超越出发,才能彻底摆脱外物对人心灵的束缚,“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山木》、“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德充符》使人获得精神的解放,心灵无所依待的绝对自由,“芒然仿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大宗师》这是庄子所追求的最高人生目标和生存价值。正是心灵的这种超功利的自由情态,我们才说庄子所期冀的生存境界是审美的。与儒家的道德功利主义相比,他的人生哲学更具美学和艺术意味。无怪当代一些学者会一致认为,“庄子所追求的道,与一个艺术家所呈现出的最高艺术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先秦的哲学家中,庄子的性格最富美学意味,”②以及其它一些系统论述庄子美学的专着,③这些相关论述为本文提供了可以参照的理论依据。同时,音乐美学思想是庄子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音乐学界也产生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比如,蔡仲德先生的《中国音乐美学史》、叶明春先生的《中国古代音乐审美观研究》等。   
二、本论题的现实意义  本文是结合时下美学和审美教育研究的一些热点话题,如,人的生存、人与自然生态、人格完善、艺术教育等,来阐析庄子审美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的。工业革命以来,工具理性一直左右着人们价值思维,不断增长的物质财富驱赶着人们追求永无满足的功利欲望,人们的价值观念己劣变为一种“物质的生存”。金钱充斥着几乎所有领域就连最纯粹的艺术也不得不向它低头,经济增长方式成为国民教育的风向标。人们情非所愿的走进各自的职场,无数次的从同一个点上划过,单调的像机器一样的转动着,甚至连自由驰想的空闲都没有。人们完全被物质世界所支配着,精神世界受到严重摧残,毫无生命的自由可言。“人定胜天”的思想赋予人类最充沛的自信心,人类为了一己私欲无情的进军大自然,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这一切可以总括为人的精神生态和自然生态两个方面的危机,二者都维系着人类能否持续的生存与发展,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人类自身的生存态度。当代审美教育以塑造审美生存的新人为己任,以人与自然、社会、他人和人自身的和谐共生为最终价值归宿。庄子审美教育的理想人格与我们新时代的完美新人在人生境界上具有某些相同的特征,他反对儒家审美教育重社会伦理轻个性自由的观点,对当下审美教育以人为本具有积极的价值导向作用。他为我们了提供了可以救赎人类过错与生存危机的思想方法,为人类建造了一座可以“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对于生活在危机四伏的现代社会中且受到各方面心理压力的现代人来说,审美构建起来的这个精神家园无疑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 第一章 庄子审美教育思.........................22-41一、 “礼崩乐坏”与各家审........................... 22-34(一) 儒家以“礼乐教化”为主体............................ 23-27(二) 墨、法对儒家“礼乐教化”的............................27-34二、 与诸家相比之下的庄子审...................... 34-41(一) 理论渊源..........................34-36(二) 对人性的认识..........................36-37(三) 审美教育的内容与.................... 37-38(四) 审美教育.....................8-39(五) 理想人格的不.................... 39-41第二章 庄子审美教.....................41-78一、 回归人性之真.................... 41-53(一) 人性本真............... 41-43(二) 人性失真的....................43-46(三) 闭“七窍”重返“浑...................46-50(四) 人性“真”即“美...................” 50-53二、 逍遥的审美人生 .........................53-71(一) 生存之困.......................54-59(二) 无奈之超........................59-71三、 审美的生态意................... 71-78(一) 万物齐一平........................ 72-75(二) 人对万物由功.....................75-78第三章 庄子审美教.........................78-86一、 心斋 ..................78-79二、 坐忘................. 79-81三、 见独............... 81-83四、 物化 ..................................83-86第四章 庄子审美教育.............................. 86-111....................................................................  结论    本文立足于庄子思想的核心,阐析了庄子思想中与审美教育相道合的成分,我们把庄子的这一部分思想暂称为“庄子的审美教育思想”。庄子的审美教育思想固然有其消极的成分,比如,他过于追求个人的精神自由,而轻视形下实践,夸大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其理论缺乏现实可操作性,大多属于少数人的形上思辨。但我们知道,庄子所追求的是心灵的绝对自由,他的理想人格是超越世俗功利的至人。心灵的自由和超功利的人生观正是审美教育的最高目标,庄子的人生哲学为我们的审美教育提供了合理性的价值预设。我们可以把庄子审美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概括为:    一、反对对人性做“善”或“恶”的道德功利判断。庄子认为“善”与“恶”都是人性的虚假表现,主张从精神上超越世俗的功利,以回归人的自然本真之性。    二、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人和事,从“物固相累”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实现人性的自由解放。    三、人对自然万物由功利转向审美,以实现万物的齐一平等。    四、“依乎天理,因其固然”的自然主义教育观,对因材施教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五、在技艺活动方面,主张从有限的物化形态中体验无限的精神自由。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庄子为我们指明了人的存在本质,人不是为外物而存在,过分的追逐外物反而使人束缚于其中,人应该超越外在的功利价值,走出物我的对立,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然、社会、与人生,从而实现审美的生存。庄子的审美教育思想还告诉我们,审美自由在人的全部价值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审美自由更多的关联着人的情感态度,情感态度表征着人与世界交往中的真实状况。审美教育是改观人们生活中情感态度的重要方式,它既独立于德育与智育,又融入其中,如果我们整个教育过程能够与人的情感态度相弥合的话,那么其教育效果是可容乐观的。但由于审美教育不能明显具化出人们直接的功利目的,往往受到人们的冷视,就像惠子对待庄子的言论一样:“惠子谓庄子曰:‘子言无用。’庄子曰:‘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天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人尚有用乎?’惠子曰:‘无用。’庄子曰:‘然则无用之为用也亦明矣。”,《外物》那么,审美教育对人到底是有用还是无用也就昭然若揭了。  庄子似乎己经预见到了人类未来发展中的问题,因此才有了十万余言。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所面临的社会和人生问题比庄子的时代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之所以认为庄子思想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价值,是因为他向我们指明了改变世界首先应从改变自我做起,如果每一个人都不断坚持自我心性的修养,以超功利的态度对待人与社会、他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审美的心胸容纳宇宙万物,那么,人类社会也许真的会实现庄子所说的“至德之世”。如果使审美教育能够贯穿于整个教育和生活过程,也许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庄子所赞赏备至的至人、神人、圣人。我想,这不但是审美教育遥遥可期的远高目标,同时也是我们人性完善的理想图式。
参考文献[1]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修订版)[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 年版。叶明春《中国古代音乐审美观研究》[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7 年版。修海林《中国古代音乐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4 年版。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 ,商务印书馆 2006 年版崔大华《庄学研究》[M] ,人民出版社 1992 年版颜世安《庄子评传》[M]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叶舒宪《庄子的文化解析一前古典与后现代的视界融和》[M]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版。王博《庄子哲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张京华《庄子哲学辨析》[M],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9 年版。安继民等《道家双峰:老庄思想合论》[M],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