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9850字硕士毕业论文中国商业新闻犯罪新闻研究

39850字硕士毕业论文中国商业新闻犯罪新闻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9850字
论点:犯罪,新闻报道,新闻
论文概述:

改善犯罪新闻报道有赖于新闻工作者素质的提高。犯罪新闻报道既可以承担环境监测、预防犯罪等社会功能,也可能误导受众,减弱受众思维能力,导致民众盲目追求剌激、污染社会风气、导致

论文正文:

第一章导言

 1.1研究缘起 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受众通过大众传媒提供的信息解外部世界。“犯罪新闻是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门类,由于其关系社会稳定、个人生命和财产的安危,具有监督社会的传播功能,因而得到了国内外媒体和受众的特别关注。作为我国报业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都市报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创新性的办报思路、理念以及具有现代活力的内部机制和营销方式的运用使都市报在报界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力,成为“继机关党报、晚报之后,我国综合性円报中的一个新的报种,改变了我国报业的基本结构和报业市场的面貌。” 都市报从一TT始就注重犯罪新闻报道,这与犯罪新闻自身所具有的一些特点有关系,比如犯罪新闻社会影响大,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等。目前犯罪新闻还是都市报上的一块重头戏,占据重要位置。人们常常会问,都市类报纸为什么会热衷于犯罪新闻的报道?社会上如此多的犯罪案件是否和犯罪新闻报道直接相关?媒体是否在呈现事实真相时有误区,是否还原了事件真相?这些都引发了笔者的好奇和研究兴趣。《华商报》是一份综合性的城市生活类报纸,由陕西侨联主管,它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福射周边城市县城的发行网络。它以“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为政府分忧,为民解忧,办党和人民都满意的一流报纸”为宗旨,突出市民化、都市化、生活化和时尚化。它在陕西乃至西北地区发行量、阅读率、影响力最大,是广告千人成本最低的报纸。 1.2文献综述 我国关于犯罪新闻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从中国知网上搜索与犯罪新闻相关的研究资料,最早的一篇为2001年发表在《当代传播》第5期上的题为《深化法制报道彰显法理尊严一浅谈法制报道和违法犯罪新闻中的一些问题》的论文。目前从知网能查到的有关犯罪新闻的论文有50余篇。朱颖《守望正义:法治视野下的犯罪新闻报道》是犯罪新闻报道的第一本专著。虽然从数量上来说并不少,但是对犯罪新闻的研究大多采用哲学思辩的方法和个案研究的方法,很少有学者对犯罪新闻报道做系统的实证调查研究。近几年实证调查研究逐渐增多,如牛立超所写的论文《〈北京晚报〉犯罪新闻报道的框架研究》,运用框架分析方法梳理改革幵放以来《北京晚报》犯罪新闻报道的变迁轨迹,总结其变迁特征和存在的问题。2011年湘潭大学周芬所写论文《论都市报犯罪新闻报道与社会规范的冲突——以〈三湘都市报〉为例》,运用个案分析法探讨都市报犯罪新闻报道与社会规范发生冲突的表现、原因及对策。下面笔者主要从犯罪新闻报道业务操作层面上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注意的问题、犯罪新闻报道有关的道德问题、法学问题和跨学科的理论视角对犯罪新闻报道作梳理与评述。 第二章犯罪新闻报道概论 2. 1犯罪新闻概念 我国刑法总则第13条把犯罪定义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马克思认为犯罪是和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相联系的社会现象。犯罪先是一个社会问题,然后才是一个法律问题。” \"I所以新闻学不能只局限于从上面所讲的概念来看“什么是犯罪”,它还必须把视线放得更得长远一些,从广度上站在社会的立场上来探究犯罪,这样新闻学中涵盖的“犯罪新闻”的内容能更为准确和完备。犯罪新闻的概念有很多,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有关成年人或青少年违反法律的事件,或社会问题相关议题、犯罪防治的方法,和犯罪率的起伏,因此犯罪新闻报道内容通常涵盖:犯罪事件本身、警察故事、犯罪侦查追辑、犯罪率高低、犯罪成因与防范措施等方面的报道。犯罪新闻是对各类犯罪事件的报道。犯罪新闻是对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受到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及其相关现象和事实的报道。犯罪新闻并不仅仅是犯罪与新闻这两个概念的简单相加。刑事诉讼法有“罪刑法定”的原则,对法庭审判之前的报道就不能称之为犯罪新闻,这明显地缩小了犯罪新闻的范畴。因此不能仅限于从法律层面给犯罪新闻下定义,还要考虑到受众的关注度和犯罪行为的社会影响等一系列因素。笔者认为比较全面的犯罪新闻概念是朱颖《守望正义:法制视野下的犯罪新闻报道》中犯罪新闻的概念:“犯罪新闻是指对公众关注、刑事法律加以禁止且以刑事惩罚为威慑的危害社会行为及其相关现象的最新事实信息的报道。”定义中包含了犯罪新闻的前因后果、法院所作的判决、司法的解读以及社会上产生的影响等多方面的内容。 2.2犯罪新闻报道及其特征 新闻报道传播的客体和内容是新闻,新闻报道是新闻媒介和记者对新闻进行的传播,是新闻传播的载体和表现形式。“犯罪新闻”和“犯罪新闻报道”是既有联系又有不同内涵的两个概念,两者之间既不是等同关系,也不是包容关系0犯罪新闻报道是受众通过声音文字、图片等手段,对近期发生的、且具有应为受众知晓意义的、与犯罪有关信息的传播。犯罪新闻报道所具有一般特征:犯罪新闻报道具有一般新闻报道所具有的特征,这就是:第一,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犯罪新闻报道的基础,是犯罪新闻报道的警戒线。犯罪新闻报道必须真实再现客观事实,具有法律真实性。从犯罪新闻报道的范围来看,凡是与犯罪密切相关的各行各业出现的关于犯罪方面的信息都在其报道之列。它经常涉及与法律相关的政府机关和司法业务部门,需要法律证据能证明犯罪新闻报道内容的真实,报道的言论要有证据佐证和支持。犯罪新闻报道的法律真实性要求高,缺乏真实性的法律新闻报道往往会产生不良影响。第二,犯罪新闻报道区别于其他新闻报道的主要标志就是必须和法律密切相关。不论新闻报道采取了哪种报道形式,它报道的内容必须是和犯罪问题有密切关系的,否则就不能算是犯罪新闻报道。第三,从时间性上來说,必须是“新近发生的”与犯罪直接相关的事情。新闻贵在“新”。而且它的报道内容必须和犯罪直接相关,否则称不上犯罪新闻,还可能是体育新闻、娱乐新闻等等。第四,有受众知晓意义。所报道的新闻要具有新闻价值,具有典型性和新颖性,而不必凡是与犯罪事件沾边的信息都要报道。犯罪新闻报道独具的特征:第一,震撼性相较于一般的违法行为,犯罪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极端行为,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危险,因此报道和传播犯罪行为,尤其是情节比较恶劣的犯罪事件,常常引起人们心灵的震动。不仅如此,警方抓获犯罪分子的过程同样也具有震撼力。经过仔细调查、严密部署、艰难涉险抓住罪犯的过程本身憾动人心。第二,故事性新闻只有三个W,女人、金钱和罪行。⑴犯罪新闻本身就涉及社会反常现象和越轨行为,涉及到金钱、犯罪、性等各项受众感兴趣的因素,事件发生过程曲折,具有极强故事性,因而往往成为新闻报道的重头戏。第三,刺激性犯罪新闻往往包含暴力、凶杀、色情等反常行为,具有强烈冲击力,使人产生强烈的刺激感。 2.3犯罪新闻报道的重要意义 美国宗教自由主义者华盛顿.格拉登曾经说过:“我们经常被告知,曝光是救治社会邪恶的良药,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对的。但曝光也能够成为堕落和罪恶的宣传工具。新闻媒介作为一种工具或力量,它本身是中性的,往往可以分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如果使用得当,新闻媒介可以发挥其沟通民意及促进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正向作用,它是促进社会进步与繁华之力量;反之,新闻媒介如果忽视自己应有的使命,背离社会教育的原则,则会毒害人们的心灵,摧毁社会道德,产生难以预计的社会危害性。犯罪新闻报道是媒体工作的重要内容,鲜明地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角色,犯罪新闻报道对社会正常运行,对社会法制和民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犯罪新闻报道概论............122.1犯罪新闻概念............122.2犯罪新闻报道及特征............13第三章《华商报》犯罪新闻叙事和媒介呈现研究............173.1《华商报》凶杀案件报道样本呈现............173.2《华商报》凶杀事件新闻叙事研究............20第四章《华商报》犯罪新闻的现状和问题研究............344. 1《华商报》犯罪新闻数据统计............344.2《华商报》的优势............36 结论 作为媒体一个重要报道方面,犯罪新闻对新闻学研究和犯罪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社会对犯罪、受害者、犯罪嫌疑人和罪犯等的理解。媒体如何报道、以何种方式报道犯罪巳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犯罪问题本身,而不仅仅单纯是媒体问题和社会问题。笔者通过对《华商报》犯罪新闻的文本分析和内容分析,发现《华商报》犯罪新闻的报道不平衡。《华商报》对于犯罪事件中的受害者和犯罪事件中的罪犯和嫌疑人的报道有失偏颇,呈现出的凶手形象往往是罪大恶极,对犯罪事件中的受害者的关怀很少。报道中以消息居多,评论和深度报道匮乏也是其存在的问题。《华商报》作为一份在西部有影响力的报纸,应在现代法治观念引导下,不断提升犯罪新闻报道的质量,以此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净化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何纯:《新闻叙事学》,湖南:岳麓书社,2006年版[2]曾庆香:《新闻叙事学》,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3]利昂.纳尔逊.弗林:《报纸的良知:新闻事业的原则和问题案例讲义》,萧严译,李青藜、展江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伊冯.朱克斯:《传媒与犯罪》,赵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托伊恩.k.梵.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曾庆香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朱颖:《守望正义:法治视野下的犯罪新闻报道》,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杜雄柏:《传媒与犯罪》,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版陈龙、陈霖:《新闻作品评析概论》,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黄瑚.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