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7100字硕士毕业论文某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分析

37100字硕士毕业论文某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分析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7100字
论点:高等教育,区域经济,山东省
论文概述:

本文将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出一套科学的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系统评价分析方法来对山东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性进行研究,分析高等教育系统和区域经济系统二者之间

论文正文:

第一章引言

1.1选题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为代表的各种高科技创新。,相继出现,给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人类社会也逐渐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目前,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一个国家的知识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依据。高等教育是人类知识创新的重要来源。它是产生创新知识和传播综合知识的主要途径。它与社会和经济发展日益密切相关。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影响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相反,社会经济发展将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经济保障,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因此,面对新经济时代带来的要求和挑战,如何把握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不仅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中国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艰巨任务。
目前,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国内外教育和经济领域学者关注的焦点。从国外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只有通过相互协调,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在我国,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也明确指出,要实现区域经济、教育、科技和文化的协调发展。目前,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高等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如广东省和山东省。然而,一些高等教育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如陕西省和湖北省。还有一些地区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如青海省和云南省。在一定时期内,在空范围内,高等教育水平可能高于经济发展水平,也可能相反。然而,从整体上看,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双赢的最佳途径。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各省前列,但高等教育水平与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这一现象表明,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的相互促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2012年,山东省有124所高校,在全国排名第二,但211所高校只有3所,在全国排名很低。山东省的整体教育水平在全国排名第18位。山东省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001.3亿元,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广东省和江苏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41.147元,居全国第八位。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协调的山东省“高等教育-区域经济”复合体系,以实现山东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1.2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全国高等教育水平较低。山东省17个地级市的高等教育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协调。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教育、科技和文化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研究山东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2.1理论意义
(1)当前学术界对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解可以分为以下三种观点:①教育落后于经济发展的观点,认为教育发展应该落后于经济发展;(2)教育与经济同步发展的观点,认为教育的发展应考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需要,两者应同步发展;(3)教育应优先发展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教育应该首先发展,然后经济应该发展。教育应发挥其培养人才、科研和服务社会经济的作用。不同的观点在特定的条件下有其基础。经济的不断积累促使政府和个人增加对教育的投资。教育投资的增加将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规模的扩大。最后,教育的高度发展将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和高水平的科技创新。通过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的研究,可以深入揭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揭示二者之间的发展规律,从而实现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更好的服务,促进经济发展,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提高提供更坚实的动力和物质保障。
(2)在经济管理和分析实践中,经常需要根据统计指标评估相关的经济活动或经济状况。协调性评价(Coordination evaluation)是一种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建立指标体系,高度抽象和综合不同系统及其具体现象的各种定量表达,定量确定不同系统内部和之间的协调程度。在研究过程中,根据山东省17个城市的实际情况,建立了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性的评价指标体系,使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研究更加具体和实用,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

第二章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是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的重要驱动力。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们的结合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本章试图界定与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相关的几个概念,并总结了现有的关于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评价方法的文献。

2.1概念定义

2.1.1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的核心概念,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它可以分为狭义高等教育和广义高等教育。狭义的高等教育是指普通高等教育,即本科以上学历的高等教育;广义而言,高等教育是指在完成高等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具体包括所有教育机构,如普通高等教育机构、高职院校、私立院校及其教育教学行为[28]。高等教育包括专业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博士教育,有各种形式的教育。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调整、改革和创新,中国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多层次、多形式、高层次、综合性高等教育体系。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和水平不断扩大。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更加合理,向社会输送了大量高技能人才。国家集中力量实施“211工程”,即中央和地方将分阶段分批重点建设约100所高等院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以提高教育质量、科研水平、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力争在21世纪初使一批高等院校和学科专业接近或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本文所指的高等教育是广义上的高等教育。

第三章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评价是指采用17
3.1评价指标体系17
3.1.1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念和功能……17
3.1.2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方法........18
3.2山东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评价指标......19
第四章山东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24
4.1数据源……24
4.2数据标准化......24
4.3皮尔逊简单相关系数分析........25
4.4因素分析……33
4.5相关性分析......44
4.6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的衡量.......45
第五章山东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47[/溴/]5.1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对策……47
5.2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高等教育发展.......49

结论

本文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评价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结合山东省17个城市的特点,对国内外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关系、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评价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回顾和比较分析。本文探讨了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影响因素和条件
(2)构建了山东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包括高等教育规模、高等教育投入、高等教育产出三个二级指标和反映高等教育发展的12个二级指标。反映经济发展实力、经济运行质量、国民生活水平、经济发展潜力、科技实力和区域经济发展国际化的六个二级指标和十六个三级指标。基于相关分析、因子分析、斯皮尔曼分析和肯德尔分析,建立了高等教育系统和区域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
(3)运用评价模型对山东省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山东省17个城市的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从2006年的不协调逐步发展到2010年的相对协调。不协调城市的数量从2006年的6个减少到2010年的4个。

参考
[1]卡弗赖伊·伊萨卡斯..评估http://sblunwen.com/jjfzlw/学院或大学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华盛顿DC:阿姆莱肯教育委员会,1971年,P56。
[2]蓝星B .经济影响分析[J]。《经济杂志》,1993年:78-83
[3]威廉·贝克尔,达雷尔·刘易斯。克鲁沃学术出版社,1993,P45。
[4]大卫·希普曼,唐·亚当斯。教育质量:维度和策略[。亚洲开发银行,2002年,P35。
[5]迈克尔·哈洛,贝丝·佩里。《大学、地方与区域发展:模式2大学的出现》,[。国际城市和区域研究杂志,2004(1):86-93。
[6]潘懋元。多学科视角下的高等教育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7]薛天祥。[高等教育硕士]。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8]刘倩东。对教育经济相关性和协调性的理解[。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5):247。
[9]王红娟。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合作经济与科学技术》,2011(6):106-108。
[10]严圣光。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经济与法律》,2012(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