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9100字硕士毕业论文中国人口素质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39100字硕士毕业论文中国人口素质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9100字
论点:人口素质,人口,经济发展
论文概述:

本文以人口素质及人力资本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构建了一个相对全面的衡量人口素质和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并使用多元统计的主成分方法对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人口素质和

论文正文:

单线理论

1.1主题的背景和意义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一个国家能否以繁荣文明的方式屹立于世界之林,取决于其公民的素质、人才数量和教育的成败。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探索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一直是国内外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土地、劳动力和资本投资的增加。但是也有一些有远见的经济学家意识到了人口质量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威廉·配第首先讨论了人口质量的重要性。在他的书《政治算术》中,他写道:“有些人,因为他的技能,可以做许多没有技能的人能做的事情。”他分析并认为,欧洲国家经济实力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劳动力素质的差异。亚当·斯密还分析了劳动质量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他认为劳动生产率的水平取决于劳动者表现出的熟练程度、技能和判断力。工人技能的提高是经济进步和福利增加的基本来源。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卢卡斯(RobertLucas)借鉴以往的研究成果,引入知识水平变量,建立人力资本积累的专业经济增长模型。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Schultz)在《论人力资本》中指出,改善穷人福利的关键因素不是空、能源和耕地,而是人口素质和知识水平。这与中国所说的“先解决穷人,后解决傻瓜”是一致的。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这也宣告了基于人口素质的科学技术竞争时代已经取代了资源和资本竞争时代。人口素质水平将成为影响和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途径。那么,如何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呢?对此,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我们国家的力量和经济发展的后劲越来越取决于工人的素质和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江泽民同志还指出:“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经初具规模。在这个社会里,促进未来发展的生产要素既不是资本和土地,也不是劳动力,而是知识和人的素质。”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使我国经济建设真正转向依靠科教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特别强调全面提高人口素质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提高人口素质在我国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在定量分析上,张春源教授等人通过对我国22个省23个贫困县的实证研究得出结论:人口因素从多方面制约贫困县,但低质量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大于过剩人口。这一结论更生动地说明了在振兴中国经济的过程中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研究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于提高我国人口素质,促进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2研究方法和内容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主要是将人力资本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和层次分析法理论与中国人口普查实践相结合;2.比较分析,包括纵向比较(某一地区从五个普通项目变为六个普通项目)和横向比较(同一年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包括多元统计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计量面板数据模型。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人口素质基础理论述评。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人口素质的内涵和外延;二是人口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2)中国省、市、自治区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分析。人口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人口结构。经济发展水平是从总体规模、人均水平、发展速度和产业结构四个方面来衡量的。分别选取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增长率和第三产业比重进行量化。主成分分析和类分析被用来将中国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区域层次。
(3)人口质量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在前一部分结论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我国不同地区的面板数据模型,深入探讨人口质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详细解释。
(4)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总结了不同地区人口素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不同地区提高人口素质的政策建议。

2人口质量基础理论

2.1人口素质的内涵和外延
关于人口素质的内涵,我国著名学者朱郭虹认为,人口素质、人口素质和人口素质等同于英语中的“人口素质”一词,它们的含义是相同的。至于具体使用哪个术语,这与研究者的偏好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他还说,“人口质量”是一个多义词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定义。事实的确如此。纵观中外学者对人口素质的定义,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一种观点是由北京大学的张春源教授提出的,他在著名的著作《人口理论教程》中写道,人口素质是人们理解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刘铮主编的《人口词典》聚焦于这一时期中国人口研究的成果,持相同观点,进一步概括了人口质量是反映人口总体构成的规定性范畴。
梁汤种教授提出了从结构角度定义人口质量的另一种观点,他认为“人口质量也叫人口质量,即特定人口所拥有的某些属性是人口所拥有的各种成分的总和”。前苏联学者巴德斯利夫也持类似观点,他认为“人口质量是那些表现人口本质、特殊性和规定性的基本特征的总和。”这些因素包括人口的年龄和性别构成、人口健康状况构成、专业和技术熟练程度构成、教育水平构成和社会阶层构成。中国学者秦海也支持这一观点。她指出:从现象的角度来看,人口是个体数字的集合;本质上,人口是个人关系的集合。因此,总的来说,人口质量包括两个方面:各种人口结构和人口凝聚力。人口结构不仅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为了继续人口的生存和发展),还包括人口的社会结构(为了促进社会进步)和人口的区域结构(为了理解、利用和改造自然)。人类的凝聚力包括人类的一致性、纪律性以及改造和理解世界的共同能力。此外,陈坚等人(1988)在《人口素质导论》(Introduction of Population Quality)中提出,“人口素质是指存在于一个活的人体中的体力和智力,它们适应于它们被使用和发挥作用的客观条件,以及一种维持这种适应关系的能力。马国权、张品兴和高程菊(1992)认为“人口质量也叫人口质量”。简单地说,它指的是人们理解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可以看出,学者们对人口素质的内涵有不同的看法。每个定义都有其优点,但也不可避免地不够。

3中国不同地区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的统计分析........10
3.1中国不同地区人口质量比较分析........10
3.2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比较分析........16
3.3人口素质和经济发展水平排名及区域划分......18
4人口质量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31
4.1国内外人口质量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方法综述......31
4.2人口质量对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32[/溴/]4.2.1面板数据模型介绍.........32
4.2.2模型建立和分析.........34
5结论和政策建议.........43

结论

通过对前几章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人口的整体素质对我国所有地区的经济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然而,当人口素质被分成五个不同的方面时,其中一些“短板”正阻碍着当地的经济发展。这无疑不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为了使中国人口素质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各国和各地区必须把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和重大战略任务,针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政策,有针对性地提高人口素质。具体来说,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人口保健服务和提高全体人口的身体素质
身体是革命的首都。没有一个强壮的身体,一个人总会觉得自己的心是做不到的。因此,提高人口的身体素质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础。从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四个层次区域的人口素质对经济发展有显著影响,但对第二个区域的影响不显著。因此,第二个区域应积极提高人口的身体素质,并加强其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具体措施是:第一,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采取三级预防措施,普及出生缺陷预防基础知识,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加强出生缺陷筛查和治疗;第二,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开放体育资源供应,开展全民健身运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等传染病的传播;第三,建立预防为主的公共卫生体系。利用农村医疗卫生网络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形成以预防为主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努力控制严重的传染病和地方病,更好地为广大农民服务。

2。增加教育投资,调整教育结构,提高人口的文化素质
研究表明,如果在经济增长的初始阶段人力资本充足,那么转型中的经济增长会更快,均衡时的经济水平也会更高。中国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观点。在经济最发达的第一个地区,人口文化素质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最大,而其他三个地区的人口文化素质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这些领域应注重提高人口的文化素质。教育无疑是提高人口文化素质的最有效途径。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增加教育投资,明确各级政府在教育方面的责任,确保财政教育资金的供给,逐步提高财政教育资金在本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第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激发教育发展活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第三,突出发展农村教育,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投资保障机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逐步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费和杂费。第四,建设学习型社会,重视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3。加强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劳动技能素质
研究表明,劳动技能素质是中国人口素质的“短板”。中国在提高劳动者劳动技能素质方面投入较少,就业培训机会较少,导致劳动技能素质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因此,各地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应届毕业生和农民工的职业技术培训。由于缺乏实习机会,应届毕业生无法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就业空有限。农民工普遍存在教育水平低、缺乏职业技能等问题。他们的就业空甚至更小,适应性也很差。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的劳动技能素质已经成为影响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瓶颈。第二,各地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丰富社会人才结构,满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而不是盲目追求高等教育。第三,加大科技投入,鼓励发明创新,不断提高自主研发能力。

参考
[1]张春源。人口经济学[硕士]。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2]朱郭虹。人口质量的人口学意义[。西北人口,1988年。
[3]穆光宗。论人口质量指数[。人口动态。1991.
[4]许金声。人口质量与经济发展[。人口研究,1991年。
[5]吴光兵。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体制改革,1996
[6]吴沧平。《变化中的中国人口与发展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7]梁汤种等.人口质量理论[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
[8]李静怡。人口质量和人口质量不是同义词[。西北人口,1997年。
[9]陈坚,《人口质量导论》,[。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10]罗森茨威格。人口增长与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证据[。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