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8750字硕士毕业论文基于社会转型的新闻评论电视节目发展对策综述

38750字硕士毕业论文基于社会转型的新闻评论电视节目发展对策综述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8750字
论点:评论,新闻,电视
论文概述: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由于刚刚开始走自负盈亏的道路,目前还没有相关的跨产业延伸案例,但是随着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不断发展和国家政的不断拓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也有可能会出现相关的

论文正文:

引言本文拟运用文献分析法界定电视新闻评论的范畴和社会转型期的概念,并通过比较研究和文本分析来研究当前电视新闻评论的整体发展。 本文从传播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总结了社会转型时期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新闻评论节目的经验。从案例分析到总体总结,提炼出社会转型时期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困境及突破困境的相应策略。 在研究理论方面,本文采用媒介生态环境理论来研究社会转型期和电视新闻评论 此外,本文还运用了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媒体混合理论”和诺埃尔·纽曼的“意见气候”理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创新的。 第一章是新闻评论电视节目概述。第一部分是新闻评论电视节目的定义。新闻评论电视节目的定义主要是指电视新闻评论的概念。 目前,新闻界对电视新闻评论的概念还没有普遍的共识。 各种观点的分歧和主要争议仍然在于对电视新闻评论是电视节目形式还是节目内容的不明确理解。 首先,电视新闻评论的定义。一类观点认为电视新闻评论是一种独立的电视节目类型和电视节目类型。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学者的主要观点。 例如,《广播电视词典》将电视新闻评论定义为:“电视新闻评论是直接评论新闻事件、反映电视台或记者和主持人的意见和主张、引导舆论的重要手段。” “3《媒体新闻评论》中电视新闻评论的定义是:“电视新闻评论是指电视评论员代表电视组织,就当前现实生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问题或社会现象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并对形势的演变和发展进行分析和评论 丁张法在《新闻评论教程》中将电视新闻评论定义为:“电视新闻评论,是利用电视媒体进行新闻评论,是电视媒体对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社会问题发表意见,做出分析、判断或评论的一种电视报道形式 另一种观点认为,电视新闻评论不应是一种独立的电视节目形式,而应作为电视新闻节目内容存在 以孙玉胜教授和涂广金教授的观点为代表,孙玉胜在《从改变电视声音开始的十年一个》一书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该观点指出:“迄今为止,我还没有看到欧美电视节目信息的中文版中引入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甚至在王文斌、郑融撰写的最新版《世界电视前沿》第113卷中也没有看到电视评论节目的概念。 屠广金教授在2001年底由广播电视协会节目审查委员会设立的研讨会上也明确表示,“她在访问欧洲和美国期间没有发现任何“节目审查模式”。\" 然后她提出“电视评论节目”在中国是一个特殊的电视术语吗?”这些问题 她认为“评论”一词主要反映了对事实、事件和现象的概念和态度。这一概念和态度可以反映在新闻报道中的记者、播音员和主持人的语言中,反映在调查性报道的事实展示过程中,反映在专题报道主持人的提问和专家分析中,甚至反映在访谈节目的嘉宾表达和主持人对现场的调度、指导和控制中。 简而言之,评论应该是一种内容,而不是一种形式。 二是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分类形式丁张法认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电视新闻传播的前编辑和后编辑评论,以及节目主持人和记者的即兴评论,主要以口头广播的形式出现;另一种是电视特别评论,也叫电视评论电影,它将运动图像(真实声音)、背景信息、字幕和评论报告文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成为一种视觉政治评论。 王叶榛和李殊将电视新闻评论分为三种类型:口头型、形象型和评论型 蔡兆保和小宗正将他们分为三种类型:调查评论型、深度报道型和谈话型 在此基础上,阴军增加了第四个分析评论,如凤凰卫视的“新闻专线” 然而,涂广金认为电视新闻评论应该是一种节目内容,而不是一种形式,她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源于报纸评论的口头评论,风格类似于电台评论,如本台评论、本台简短评论、预编辑发言、后编辑发言等。;另一种是视听结合评论,其节目形式大致可分为三种:会话评论、主持人评论和电视评论 “总而言之,由于对定义的理解不同,程序形式的分类不仅是相同的 作者认为,如果理解的角度不同,划分的方法也会不同。 这里只以评论节目的形式为标准,可以分为五种类型的节目:评论、读报、对话、辩论和新兴的全媒体类型。 第二部分是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基于以上对电视新闻评论的理解,笔者认为我国第一个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应该是创建于1980年的“观察与思考”节目。以此为出发点,梳理了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历程,描述了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现状。 基于以上对电视新闻评论的理解,笔者认为我国第一个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应该是1987年创办的“观察与思考”栏目。以此为出发点,梳理了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历程,描述了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现状 “观察与思考”节目被普遍认为是我国第一个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出现之前,我国电视新闻评论主要出现在新闻广播中。一般来说,在“新闻广播(News Broadcast)”节目中设置一个简短的预编辑和后编辑节目,并分发少量的简短评论(small备注)。 1987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正式启动,中央电视台开设了“观众论坛”栏目,这实质上是“观察与思考”节目的原型。该节目的内容基本上是为了围绕公众关注的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报道和叙述而列出的。评注的性质尚未得到充分证明。 该节目从一开始就获得了良好的收视率和社会效果。节目播出两年后,观众论坛正式更名为“观察与思考” 1993年,中央电视台设立评论部,为电视新闻评论的出现提供正式的组织保障和人力资源储备。 “观察与思考”节目成功后不久,央视立即推出了一套组合拳,并相继推出了“东方时间空。聚焦时间”。1994年4月1日,它推出了另一个综合评论专栏节目“焦点访谈” 电视新闻评论视野更广、速度更快、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化,具有一系列评价、连续评价、跟踪评价等风格。 在中央电视台的领导下,全国各地的电视台都试图修改它们的版本,以增加深度报道和评论的分量。 例如,上海电视台的“新闻视角”从每周一次改为每天一次,时长5分钟 此时,电视新闻评论已经逐渐走上电视新闻的舞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是上升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20世纪初,1994年后,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从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对话”等著名节目到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评论节目,各种新闻评论节目一下子在中国各地涌现出来。 “真实故事”栏目设置了收集故事和脚本等特殊链接。 南方空的日子是丰富多彩的,平凡的生活也有不同寻常的经历,那些感人的真实故事,那些曲折离奇的真实经历,那些被批评的社会形象也是“真实故事”的内容来源 《真实故事》也是新闻评论发展史上一个典型的成功范例。 “焦点访谈”一推出,就把选题原则定为“领导重视,群众关心,无处不在”。它把“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视角、公共话题评论”作为评论节目内涵的追求。它充分发挥了电视传播的潜力,善于抓住热点,注重深度,因此赢得了亿万观众的关注和好评。 第二章是新闻评论电视节目社会转型中的媒介生态环境分析。第一节是关于“社会转型期”的概念。社会转型期是本文的重要时代空背景。本文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研究嫁接到中国社会转型期。它的起点是两点。一是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时间与中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进程几乎是重合的,两者在时间上是重合的。 第二,社会转型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社会转型不仅使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而且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就业方式、组织行为和意识形态。 快速的社会转型使得现存的社会问题更加复杂。社会转型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问题,如信用缺失、道德滑坡、食品安全、住房矛盾等社会问题。 由这些社会问题引发的新闻事件通常也是像新闻评论这样的电视节目评论的重要话题。 借助电视媒体的影响,对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讨论和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问题,促进社会进步。 然而,社会转型的概念目前在学术界仍有争议。 在我国社会学学者的讨论中,社会转型有三个主要理解:“首先,它是指制度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 第二,它指的是社会结构的变化。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社会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它指的是全面和综合的结构性状态转变,而不仅仅是实现一些个别的发展指标 社会转型的具体内容是结构转型、机制转型、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型。 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将发生明显的变化。 第三,它是指社会形态的变化,即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政策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社会结构的变化,即从农业、地方、封闭和半封闭的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化、城市化和开放的现代社会的变化 二是经济体制的转变,即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正是因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与社会转型的意义相一致。因此,大多数学者认为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应该从1978年底开始的改革开放开始。从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看,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处于社会转型期。 “媒介生态环境”理论第二部分中关于媒介生态的第一项研究起源于北美,有两大学派,加拿大的多伦多学派和美国的纽约学派。 芒福德被认为是媒介生态环境理论最早的研究学者和理论创始人。 对于中国学者来说,邵培仁教授被认为是最早研究中国媒介生态环境的学者。此外,大量儿童兵和张力维等学者也参与了中国媒介生态环境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在众多学者的推动和努力下,媒介生态环境理论仍处于上升阶段,属于比较成熟的传播理论。 媒介生态环境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媒介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个人、群体、组织等社会系统联系在一起。 它是一种由媒体触发的协调社会各部分正常有序运行的社会虚拟“场” 信息环境与现实环境的互动与协调,形成了当今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媒体的生活环境。 宏观上,媒介生态环境理论研究人与媒介环境的对立统一,揭示了整体社会发展与媒介环境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 在微观层面,媒介生态环境理论通过研究媒介变迁、媒介特征和媒介传播规律来研究媒介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综上所述,“媒介生态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由政治文化氛围、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生活方式等形成的社会系统协调形成的特定环境。在现实环境和政府政策中有媒体自己的行动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可以理解为一般的社会环境,或一般的社会趋势,如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的变化等。 在整个社会变革过程中,到处都有媒体的影子。媒体的产生离不开社会的发展。同时,社会的发展也需要媒体来推动。 2.制度环境 媒体一直作为国家的意识形态工具而存在。它的传播内容对整个国家和社会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媒体来说,必须有相应的制度和法规来限制媒体。 我们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媒体宣传也应该符合国家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第二章新闻评论电视节目社会转型中的媒介生态环境分析……12第一节“社会转型”概念……12第二节“媒介生态环境”理论……13第三章社会转型时期新闻评论电视节目发展的难点……25第一节网络和新媒体评论对市场的影响……25第二节跨媒体传播机制、人才和技术约束……28第四章社会转型中新闻评论电视节目困境的突破策略……34第1节应对互联网和新媒体评论影响的策略……34第2节资源整合。实施“全媒体”传播政策的结论……39、自1993年以来,以“焦点访谈”为重要标志的中国新闻评论电视节目进入了改革与发展并重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主要发展成果是在节目方面,如重新审视电视与观众的关系,确定节目形式的多样化等。 经过十多年的蓬勃发展,随着媒体环境的新变化,电视新闻评论将再次进入全面改革和改革促进发展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主要内容是提高节目质量,增强新闻评论电视节目的市场竞争力。 新的改革应以充分把握电视传播规律,加强与其他媒体的互动和整合为基础,提高节目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并引入资本运营理念,在政策和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合理的资本运营,实现项目收益和增值 这项改革也可以吸收许多外国和港台媒体的发展经验,然后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确定发展目标,这是新闻评论节目发展的事半功倍。 参考[1]丁张法。新闻评论课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02-303 [2]胡文龙,秦桧,屠广金。新闻评论课程[。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291-292[3]徐莹。媒体融合的轨迹[。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6-17[4]张宁。媒体社会学[。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77-78[5]作者古斯塔夫·彭勒,冯克礼译。大众心理学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27[6]胡文龙。中国新闻评论研究[。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02-105[7]金·虞梦。网络新闻实践[。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18-19[8]阴军等。媒体新闻评论[。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400-405[9]杨新民。网络新闻评论研究[。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202-205[10]范东升,张亚斌。传播原则[。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