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硕士毕业论文山西省县市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研究

硕士毕业论文山西省县市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
论点:县域,金融,金融服务
论文概述:

本文结合山西县域地区实际情况与金融体系构建探究县域金融促进县域经济之间协调发展的措施,提出金融业在县域地区发展的方向,透过各个金融机构近年来的一些存贷款数据分析金融服务的

论文正文:

介绍

1.1选题背景
发展县域经济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和扩大内需具有重要意义。“治国安邦”和发展县域经济是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起点,也是新山西建设的难点。山西省96个县(市)中,土地面积占全省90.3%,人口占全省72.7%,总产值占全省58.8%,财政总收入占全省50.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省56.2%。显而易见,大力发展山西省县域经济,对于全省的转型跨越发展和五年内新山西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县域金融是现代县域经济的核心。通过建立现代县域金融体系,创新县域金融体系,建立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金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县域金融体系,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还呼吁加强县域金融服务能力,明确了银行涉农贷款比重,强调加大县域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这对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战略目标,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山西县域金融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它是一个集县域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于一体的县域金融体系。但是,由于高成本、高风险和高损失的金融机构,它们没有很好地服务于县域经济发展,反而成为县域资金流向城市的重要渠道。在县域,金融机构只吸收存款,不愿意贷款给农民和中小乡镇企业。县域大量资金通过正规金融渠道流向城市,这使得县域资金匮乏,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通过分析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中金融服务的现状以及县域金融体制改革在支持农业县域经济发展新阶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为进一步优化县域金融体系提供参考。

1.2研究意义
1。在县域经济中,成熟的县域金融体系起着核心和关键的作用。首先,县域金融作为一种商业组织,通过吸收存款来筹集农民的剩余资金,利用利率的经济杠杆来引导资金的合理流动,提高资金在支持生产和流通方面的经济效益。第二,县级金融机构作为政策性机构,代表国家发放贷款,支持农业、县域和农民发展,促进国家产业和区域发展战略的实现。不成熟的县域金融体系阻碍了资金的积累和有效配置,进而阻碍了生产和收入的增长,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桎梏。
2。目前,县域经济发展仍处于艰难的攀升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县域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民增收困难矛盾突出,特别是在山西省相对落后的省市。目前,资金短缺是制约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推进县域金融体制整体改革,实现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转变,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形成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金融体系,已成为县域金融发展的紧迫任务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从山西县域经济和金融服务的发展出发,探讨了构建适合山西县域经济发展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

1.2研究思路和方法
基于现代金融发展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和金融与经济发展互动理论,分析了金融服务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了金融服务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根源,提出了能有效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最大限度满足县域经济发展金融需求的金融服务措施和政策选择。实证研究将对山西省县域金融服务和县域金融供给现状进行定量分析,寻找制约县域金融的主要因素,为建立和完善县域金融支持体系,加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提供实证依据。

2。国内外研究综述

2.1国外研究综述金融抑制理论的主要代表
麦金农以三种形式描述和分析了金融抑制理论:第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分为企业、家庭和政府机构,三者相互隔离。它们有不同的生产要素、产品价格、技术条件和资产回报。简而言之,“市场是不完整的”。第二,小企业和农民的资金来源只能通过自身内部积累和融资。第三,由于政府将实际利率控制在过低甚至负利率,这导致储蓄不足和融资效率低下。金融抑制对经济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表现在:(1)扭曲金融资源价格,制造虚假的供求关系。(2)导致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损害了金融资源在市场中的配置效率。(3)出现“二元”结构。双重结构包括两种状态:1 .县域经济中的金融体系呈现两个层次,即管理现代化的正规金融组织和技术相对落后的非正规金融组织。正规金融机构向大型企业和高回报地区投资,而大量中小企业和农民只能通过非正规金融机构获得和支付高额利息。1987年,皮施克(Pischke)、亚当斯(Adams)和唐纳德(Donald)对发展中国家的农村贷款市场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了金融抑制理论,即能够从发展中国家正规金融部门获得贷款的农民只占农民总数的一小部分。
进入20世纪90年代,经济学家对县域金融服务中的道德风险进行了分析。Stig Gerriets等人发表了《金融约束的详细分析:一个新的分析框架》,极大地丰富了金融发展理论。金融抑制理论认为,金融机构在政府部门的干预下,推动了金融深化。与此同时,经济学家提出,金融抑制政策适合在欠发达发展中国家实施,由政府部门设定存款和贷款利率,并干预金融市场的准入和竞争。关于农村金融市场的“失败”,炎亚纶、本杰明和皮普莱克(1998)认为,农村金融市场是不可避免的,原因是导致一般金融市场“失败”的因素,如宏观经济环境、政府的价格控制、信息不完全、对各种形式的金融市场的法律和监管限制等。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市场的“系统性缺陷”是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密度低、平均贷款额小、人均储蓄低以及实施城市导向政策而形成的。

3。山西省县域金融服务现状分析.........8
3.1县域金融服务的内涵和范围........8
3.1.1县域金融服务的内涵........8
3.1.2县金融服务范围........9
3.1.3县财政与市财政的差异...10
3.2山西省县域金融服务现状...11
4。山西省县域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19
4.1山西省县域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20
4.2山西县域金融服务问题成因分析……28
5。完善山西县域金融服务的思考……34
5.1完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34
5.1.1明晰县域商业银行的经济发展……35
5.1.2鼓励和指导其他金融组织...35
5.1.3大力发展农业保险...35
5.2创新县金融服务...35
5.2.1改善金融服务产品的供应结构...35
5.2.2改进农村金融服务的支付和结算方法.........36
5.2.3加强金融知识宣传........36
5.3优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36
5.3.1加强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37
5.3.2积极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37
5.4提高员工素质,增强服务意识.........37

结论

金融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取决于金融体系的创新和经济金融环境的改善。虽然我省初步建立了以政策性金融、商业银行和信贷合作社为主的县级金融组织体系,但业务范围相对狭窄,业务类型单一,金融机构的组织体系整体上还不成熟,也没有完善、清晰、市场化的激励机制。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经济实体的需求,应在适度竞争的市场基础上建立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体系。
县金融机构必须在效率的基础上支持经济发展。县域金融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增加信贷供给,改善县域金融服务,促进经济增长。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以县域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和经营效率为基础。只有这样,财政支持才能是动态和持久的。目前,县域金融市场缺乏竞争,县域信用社在县域金融市场一直占据垄断地位。由于缺乏来自外部的良性竞争,县域信用社改善内部管理和加强金融风险控制的动力不足,导致县域信用社经营效率低下,信用社改革不力,难以支撑县域金融主力军的地位。适度放宽县域金融市场准入限制,培育社区银行、村镇银行、互助合作社,发展县级商业银行,实施县级金融市场退出机制,加强市场竞争机制建设。只有在充分竞争的条件下,县级金融才能有效拓展金融服务,满足县级金融需求,提高县级金融效率,充分发挥县级金融功能,努力培育多元化的县级金融服务体系。

参考
[1]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
[2]雷蒙德·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杂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舒尔茨。[经济增长和农业。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
[4]林毅夫。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5]张杰。中国县域金融体系:结构、变化与政策[。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程思伟。改革与发展:促进中国县域金融[。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7]温家宝。全面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中国证券报,2007-03-02
[8]周小川。关于县域金融改革的几点思考[。经济趋势。2004 (8)。
[9]陈亮。为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撬动金融支点——论县域金融服务体系的功能演变与改革发展[。新华文摘,2006 (11)。
[10]姚姚俊。中国县域金融体系的金融配置功能分析[。金融与保险,2006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