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7120字硕士毕业论文提高农作物出口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研究

37120字硕士毕业论文提高农作物出口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7120字
论点:农业,竞争力,农产品
论文概述:

本文试图通过阐释农业产业化影响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内在机理,运用各个地区经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力图从理论、实证和应用三个层面,对农业产业化提升我国农产品出口

论文正文:

介绍

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选题的背景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经过3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然而,随着中国对世贸组织成员国承诺的兑现,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将面临新的竞争形势和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我们将面临以下三大挑战:第一,农业微观管理大多以农民分散管理为基础,缺乏农业生产的规模和劳动效益。据相关统计,我国每个农民的耕地面积只有0.55公顷。这种超小规模生产模式使得农户在生产要素配置中倾向于用人力资本的投入取代技术、资本等要素的投入,导致人力资本相对于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剩余投入,导致劳动力产出弹性系数为负,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成为成本构成合理化的劣势。但是,在欧美农业发达的国家,每个农民的家庭或农场都有数十或数百公顷的耕地,这使得中国的农业生产难以与欧盟、美国、加拿大等耕地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和地区进行竞争,而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是通过农业现代化来进行农业生产的。其次,分散的农民组织不善。全国只有4000万农民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占全国农民的22.6%,而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的农民和农业企业参加了80%以上的专业合作社。然而,我国大多数农民只能靠自己进入竞争性市场,因为他们太弱,无法抵御市场激烈竞争和需求不可预测变化带来的巨大市场风险,往往处于不利的谈判地位,导致利益的丧失。第三,农民分散管理大多缺乏长期发展战略。他们只考虑短期利益,缺乏对农业市场的长期发展预测和对竞争优势的投资,在做出生产决策时相互模仿。因此,同类产品现象频繁发生,市场价格波动很大,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和谐发展。因此,利用各种产业组织联系广大农民,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克服小规模生产和大规模市场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延伸传统农业产业链,是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有效手段。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化,农产品与国际市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国际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农业产业化形成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优势,促进中国农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已成为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的重要课题。

1.1.2选题意义
理论意义本文通过选择农产品市场化、农业布局区域化、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农业服务体系现代化、农业经营商品化和农业生产过程专业化等因素,研究了影响中国农业出口竞争力提升的内在机制,为中国各地区农业出口竞争力的差异提供了理论解释。这将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和动态把握上述因素对中国农产品竞争力的提升,从而为中国农产品竞争力提升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为促进中国农业健康、可持续、稳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实际上,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农产品市场的进一步开放给我国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使我国农业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此外,我国农业发展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农产品整体质量不高、农业生产规模小、农业生产成本高、农产品品牌不强等。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市场环境的激烈竞争,如何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发展是新时期提高我国农业出口竞争力的必然趋势。本文将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结论的基础上,提出加快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政策建议。同时,本文的研究对于促进我国各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出口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2.1农业产业化评价指标体系
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来看。微观方面,即从农业企业的具体范围来看,它是指在组织形式、经营模式和经营目的上,将农业生产企业和现代农业中的其他(工商)企业相结合的一种经营形式。它以龙头企业的经营活动为主要目标。从宏观角度来看,即从国民经济的总体范围来看,农业产业化是指农业作为国民经济部门,与农业前部门(包括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以及副业生产的技术和劳务提供)和农业后部门(包括农产品的加工、运输和销售)相结合的相对独立的综合经济(或体系)。本文旨在从微观角度研究农业产业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实证。农业产业化的定义从不同角度有六个主要观点:(1)从产业组织的角度来看,认为农业产业化正在以一种全新的科学的产业组织方式取代原有的产业组织方式;(2)从生产链的角度来看,农业产业化是将整个农业生产过程系统化、规范化,形成相应的价值链;(3)-从系统化的角度来看,认为农业产业化是将整个农业产业视为一个有序的整体,这与生产链的观点有些相似。(4)从转型的角度来看,农业产业化是指放弃目前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进一步采用科学先进的现代生产方式,把农业发展成为现代产业。(5)从创新的角度来看,认为农业产业化是一种新的、合理的交易方式或应该引入的非市场体系,这种交易方式可以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给相关主体带来更多的利益。(6)农业产业化是指以部分农产品生产为龙头,通过合同或协议将生产、供应和销售不同阶段的服务企业联系起来,形成统一的管理联合体。本文研究的农业产业化包括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布局、生产市场化、农业结构科学化、管理一体化、企业管理和服务社会化。这可以通过农产品的商品率、农产品的生产率、农民的规模、主导产业在农业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以及农业服务在农业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来体现。

3农业产业化影响农业出口竞争力的内在机制.........23
3.1农产品市场化影响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机制.......23
3.2影响农业出口竞争力的农业生产过程专业化.......23
3.3农业管理产业化影响农产品出口竞争力.......23
3.4农业生产和管理规模影响农产品出口竞争力.......24
3.5农业布局区域化影响农产品出口竞争力.......24
3.6农业服务社会化影响农产品出口竞争力.......24
4农业产业化影响农产品出口竞争力.......27
4.1型号选择.......27
4.2模型效果确定.......28
4.3模型构造.......30
4.4数据源.......30
4.5实证结果和分析.......31 [/溴/]5结论政策建议.......35
5.1结论.......35
5.2政策建议.......36

结论

选取我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一系列模型试验的方法,最后采用固定冲击变量截距模型进行分析。分析了2004-2010年中国农业生产专业化(农产品商品率)、农业管理商品化(农业生产总值和企业管理占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农产品市场化(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生产规模(农民平均规模)、农业流通领域(主导产业占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和农业服务社会化(农业服务总产值占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对提升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考虑到传统时间序列模型在定量分析中的不足,通过比较,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该模型更适合用横截面数据分析上述因素对农产品竞争力的影响。事实上,结果相对更可靠。通过以上实证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在六个选定的因变量中,农产品市场化、农业生产专业化、农业经营商品化、农业服务社会化和农业布局区域化与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呈正相关。其中,农业布局的区域化、农业经营的商业化和影响都是显著的,但农业生产规模却有负相关。从31个地区来看,除山西和陕西外,29个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对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有显著影响。这个结果有力地支持了先前的理论假设。
然而,农产品市场化、农业服务社会化和农业生产专业化对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没有重大影响。其原因如下:(1)从农产品市场化的角度来看,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受到世贸组织相关条约的限制,如技术贸易壁垒(TBT)和绿色贸易壁垒(SPS)。主要原因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体系不完善,缺乏龙头出口创汇企业,农产品大多以初级产品出口,农产品附加值很低。此外,中国农产品的质量仍有待提高,在国内市场与进口农产品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使得一些农产品的销量难以扩大,商品率很低,难以对农产品出口贸易产生重大影响。(2)从农业服务社会化因素来看,我国农业服务社会化服务体系还存在管理混乱、制度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服务内容和服务需求脱节等问题。销售、资本、信息、法律、科技等服务。仍然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服务项目、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得农业服务社会化的发展难以突破这一瓶颈,农业服务的产值难以增加,难以对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产生重大影响。(3)从农业生产专业化的因素来看,我国农业生产中专业村专业户的比例也很低。尤其是农业专业组织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利益联结机制模糊。很难在农民和市场之间建立一座双赢的桥梁。农业生产率很难提高,除非农产品在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否则农产品无法“走出去”。此外,农业生产规模之间存在负相关。我认为,一些省份农业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是由于这些企业更注重增加要素投入,而不注重自身品牌效应和农产品差异化优势的形成。因此,企业规模扩大,而出口竞争力保持不变,甚至下降。第二,一些企业仍处于产业转型阶段,尚未形成真正的出口竞争力。第三,一些农产品只供国内消费,有明显的国内贸易趋势。虽然企业规模扩大了,但它们不从事出口贸易,因此很难对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它对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具有负面影响。

参考
[1]约翰·戴维斯,罗伊·戈德堡。http://sblunwen.com/nytglw/农业企业的概念。哈佛大学。1957(1):58-109。
[2]非洲南部和东部农业分析的爱情秩序”,1999年。
[3] Key and Runster,捷克农业出口的重力型模式[]农业经济学,2002(48): 463-466。
[4]埃斯科瓦尔,“农业产业化与制度创新研究”,2000(4):99-123。
[5]坎迪,“印度经验和问题研究对农村农业产业化和小农的影响”,2000年。
[6]里尔登/4《农业产业化对就业的影响评估》,1999年。
[7]奥亚·埃尔多安和大卫·轩尼诗,“动物农业产业化:猪肉、牛肉和牛奶市场的季节性”,2002年。
[8]玛丽·亨德里克森和哈维·詹姆斯,《受约束选择的伦理:农业产业化如何影响农业和农民行为》,[,农业与环境伦理杂志,第18卷,2005(3):269-291。
[9]艾伦·格雷和迈克尔·布尔杰,“农业产业化:对未来政策的影响”:沃·格雷,医学博士布尔杰,2007年。
[10]PJ·巴里。《美国农业产业化:政策、研究和教育需求:农业和资源经济学评论》,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