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8120字硕士毕业论文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38120字硕士毕业论文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8120字
论点:排放,排放量,经济
论文概述:

本文从实际出发,提出今后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有利于我国贯彻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科技创新型国家,而且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

论文正文:

第一章引言

1.1本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二氧化碳是对温度变化影响最大的主要温室气体,因此防止全球变暖的主要任务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人们很早就开始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列入议程,但是今天,十多年后,我们没有看到任何实质性的进展。主要原因是在当前的世界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很难平衡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近年来,世界各地频繁发生暴风雪、地震、泥石流、干旱等各种极端天气。这些现象与全球变暖密切相关。2006年,英国斯特恩(Stern of England)在《气候变化经济报告》中指出,如果世界经济继续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到21世纪末,世界气温将会升高2摄氏度。-3摄氏度.上面。气候变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持续发展。世界已经开始密切关注环境问题中的气候变暖问题。人们已经采取了各种措施来解决气候变暖的问题。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呼吁大力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增长的脱钩发展。自从“低碳经济”一词出现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的能源未来:创造低碳经济》中以来,学者们对低碳经济的讨论越来越多。低碳经济一般是指在可持续经济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尽可能减少化石能源燃料等的巨大消耗,以达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标。采用的方法主要是产业结构升级、清洁能源发展、制度层面创新、技术进步创新等,最终使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虽然目前世界各国对低碳经济的定义有不同的理解,但利用创新手段降低高碳能源消耗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其中的核心。从低碳经济追求的共同目标来看,发展低碳经济是一种高度发达的经济发展形式,可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世界各国已经开始坚决选择发展低碳经济,以解决气候变暖问题,保护未来的能源安全。与此同时,许多主要经济体选择低碳发展,以便在未来占据经济制高点。
从全球角度来看,欧盟已经开始效仿美国1990年代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发展模式,努力在经济继续增长的同时发展低碳经济。它将低碳经济视为新一轮的产业革命,然后采取一揽子措施,导致其经济结构的必然转变。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一些发达国家如欧洲、美国和日本已经开始研究和开发一些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新能源技术。通过这些技术,为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人们进行了大量的应用,从而进入了一场新的经济改革。这场革命的核心是低排放和高能效。世界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低碳经济的影响。低碳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将对各国的实体产业和金融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从而导致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进一步变化。在中国,自60年前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8%,特别是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9.8%。中国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离不开大量的能源消耗。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能源消耗。因此,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能源消耗也在不断增加。由于能耗与2CO排放呈正相关,能耗越大,2CO排放越大,所以随着能耗的增加,二氧化碳排放也在增加。从2001年到2007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翻了一番。到2008年,就二氧化碳排放量而言,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国家,仅次于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给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发展经济、大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是不可避免的,增加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目前,从其他一些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来看,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都会遇到一系列问题,如环境恶化、环境保护难度加大、大量资源枯竭等。具体来说,一方面,通过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产生了大量的工业污染物,这些污染物的排放量不断增加,从而降低了环境质量,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根据世界资源学会的统计,2007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总排放量的22.70%,居世界首位。2008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能源消费排名世界第二。因此,其温室气体排放量也在世界前列。经过这么多年的经济发展,中国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碳基燃料消耗逐渐增加,从而加大了减排压力。另一方面,在世界整体自然环境恶化后,洪水、暴风雪、干旱等自然灾害会对人们产生反应,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造成不可磨灭的损失,不利于可持续经济发展,甚至可能导致经济发展放缓。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中国极端气候引发的灾难性事件的强度和频率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例如,2004年7月,北京发生了一场特大暴雨,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万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2004年9月重庆发生的特大洪灾给许多无家可归的人造成了21.23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另一个例子是北方的沙尘暴天气、川渝历史上相对罕见的高温干旱、2008年的强暴雨天气和严重暴风雪,所有这些都给社会造成了巨大损失。我国的气温可能还会继续上升。根据《国家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预测,我国极端天气和气候问题也可能呈现出增长趋势,我国二氧化碳排放仍在加速。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坚决实施碳减排政策,承诺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40% ~ 45%。同时,作为实现经济低碳发展的约束性指标,被写入十二五规划。因此,中国经济发展和碳排放的长期变化趋势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国内外研究综述
2.1.1国外研究综述
关于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学术研究分为两条路线,一条是理论性的,另一条是实证性的。理论路线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是基于物质增长的极限问题。学者们对索洛增长模型的三个理论、世代重叠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进行了合理的推测。同时,他们也做了进一步的逻辑推导。由于难以获得环境数据,实证研究远远落后于理论研究。格罗斯曼和克鲁格是第一批进行实证研究的学者。他们对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些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倒U形最重要的因素是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规模效应[1】。Ferdich(2008)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碳排放、经济收入和出口贸易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和协整关系。分析的结果是,从经济收入到碳排放,土耳其有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2]。钱江(2008)使用来自109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来验证碳排放和经济收入之间的协整关系,[3]。在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方面,樊婴(2007)从碳排放强度指数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得出影响碳排放强度的因素主要是能源强度、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等。在三个影响因素中,能源强度是影响碳排放的最大因素,产业结构是影响碳排放的最小因素,[4]。艾玛-努瓦(Emma-noui)(2002)使用LMDI因式分解方法计算了经济收入、能源强度、能源结构和其他因素对希腊碳排放变化的影响。人们认为经济收入在这些因素中影响最大。经济收入的变化对碳排放的变化产生积极影响,而能源强度的降低和能源结构的调整对碳排放的变化产生积极影响
第三章中国碳排放分析.......14
3.1碳排放估算方法.......14
3.2中国碳排放分析.......17
3.2.1中国碳排放总体分析........17
3.2.2中国碳排放的区域特征分析.......19
小节.......21
第四章中国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研究方法介绍.........22
4.1 22
4.2中国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22
4.3结论分析…… 27
小结…… 29
第五章碳排放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31
5.1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31
5.2研究方法介绍——灰色关联分析法.......31
5.3碳排放与产业结构——基于灰色关联........33
小结…… 36。塞尔登和宋(1994)调查了四种重要的空气体污染物的排放,即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悬浮颗粒物,发现它们与收入水平
结论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帕纳约图首次将环境排放领域的这种特殊关系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
总体而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在增加。从地方角度来看,虽然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增加,但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大幅增加。然而,在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没有显著增加,但碳排放却显著增加。中国二氧化碳符合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东部和中部地区呈倒U形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西部地区呈正U形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因此,计算了东部、中部和西部各省达到人均碳排放拐点的时间。具体来说,在东部地区,北京、江苏、天津和上海到2020年将达到人均碳排放的拐点,而其他省份到2025年将达到碳排放的拐点。就中部地区而言,达到人均碳排放峰值所需的时间比东部地区长,平均为20年。达到人均碳排放拐点所需的时间相差不大,基本上在2030年左右降低了人均碳排放量的绝对值。西部地区的大多数省份都已经过了拐点。现阶段,西部各省都处于人均碳排放量随着经济发展而增加的阶段。总的来说,我国大部分省份仍处于碳排放上升时期,碳排放还将随着经济发展而增加。在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工业结构因素中,与二氧化碳有显著灰色关联的行业是煤炭开采和洗涤、金属冶炼和压延、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石油加工和焦化以及第二产业的核燃料加工。然而,纺织工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公用事业和住宅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客运业、食品制造业和烟草加工业、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业、电子设备和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碳灰色关联度相对较低,第三产业中交通、仓储、邮政和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的碳排放关联度相对较高。。

[5]

[6]

[7]

参考
[1]通用格罗斯曼和克鲁格,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对http://sblunwen.com/jjfzlw/环境的影响[J]。NBER工作文件,1991年
[2]弗雷德里克·卡哈尔和戴维·罗兰-霍尔斯特。中国的能源和出口[。《中国经济评论》,2008,19(4):649-658。
[3]李建强。张春平。面板上看似不相关的回归得出的二氧化碳排放趋同的新证据增强了迪基-富勒检验[能源,2008,33(9):1468-1475。
[4]英凡. K .能源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进一步结果[. J .能源经济学,2007,6(3):186-190。
[5]艾玛-努瓦。劳动力供给和双重红利[。生态经济学,2002,42:101-106。
[6]环境质量与发展:空气污染排放有库兹涅茨曲线吗?[·杰]。《环境经济与管理杂志》,1994年,27(2)
[7]巴拿马城。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环境退化的实证检验和政策分析[]劳工组织,技术和就业方案[。国际劳工局。日内瓦,1993年。
[8]沙菲克,北,班卓帕迪亚,南,1992,“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时间序列和跨国证据”,世界银行政策研究工作文件,第904号,
[9]科普兰,b .,泰勒,南,贸易和环境:理论和证据[。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2003年。
[10]武基纳,t .等人,《向市场和环境的过渡:制造业产出结构变化的影响》,[,1999年。环境与发展经济学,1999(4) : 582-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