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5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护士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研究及对策

25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护士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研究及对策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5000字
论点:倦怠,工作,护士
论文概述:

在国内,针对护士工作倦怠现状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与对策的问题起步较晚,针对护士工作倦怠的实证研究则是从2000年开始的,研究的数量也不太多。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卫生体制改革的

论文正文:

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第1章前言    一个人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在口复一口重复机械的作业中,渐渐会产生一种疲惫、困乏、甚至厌倦的心理,在工作中难以提起兴致,打不起精神,只是依仗着一种惯性来工作:因此,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师克丽丝汀·马斯勒【‘均寄这种现象称之为“企业睡人”。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已有美国学者发现在为人群服务的职业群体中,如教师、医护人员、警察等容易出现厌倦工作的现象,并将其称为\" j ob burnout\",国内翻译成“工作倦怠”,或曰“工作疲溃感,,、“心身耗竭综合”、“职业枯竭”等。关十工作倦怠有临床和社会心理学两方面的观点:费登伯格的临床观点是工作强度过大,并目‘无视自己的个人需要所引起的疲惫不堪的状态:马勒诗和佩斯为代表的社会心理学观点则认为是情绪耗竭、性格解体、缺乏个人成就感、评价自我的意义与价值的倾向降低[f2l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田宝也认为,“目前社会上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ifub‘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使人们感到疲惫不堪,工作倦怠现象在我国呈现增多趋势”。由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主持完成的题为《中“工作倦怠指数”调查结果》的报告指出:工作倦怠已成为社会“流行病”:此次调查人数接近4000人,调查者中有39.2%的人出现了中度以上的工作倦怠。调查数据还表明,有35%的人有较高的情绪衰竭,只有38.8%的人情绪衰竭程度较低或者没有。可以石‘,国内有很大一部分在职人士目前的工作压力较大,对工作缺乏冲劲和动力,情绪衰竭的程度比较严重。这一点,值得政府、企业和在职人士的进一步关注。许燕认为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工作倦怠就必然会出现,目前我国正处十工作倦怠现象发生的高峰期。工作倦怠会对工作人员的生理和心理带来消极影响,也会导致他们工作效率下降、缺勤和辞职几率增加,并进一步会影响到工作质量。因此工作倦怠近些年来广受人们关注[f=}l   ;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人们的保健意识和健康需求不断提升,间接导致护理工作领域不断扩大,}fn我国的医护人员从总量上石‘还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加之更多的工作压力和挑战,使医护人员的工作处十相当疲劳的状态,工作倦怠感也随之逐渐发生。调查表明国内目前有59.1%的护士在工作中体验到高度工作倦怠感。国内外研究发现,工作倦怠可导致护士产生失眠、乏力、头痛等躯体症状以及焦虑、抑郁、无助等心理问题,影响与病人及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导致工作效率低、工作满意度低、离职意向高等负性情绪;最终会影响到护理服务的质量,使病人满意度下降,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护士作为工作倦怠的高发群体,工作倦怠对其影响及危害越来越受到重视[f}l1.1工作倦怠的涵义    工作倦怠这个概念,最早是在1974年被提出的,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提出来的,他被认为是现代心理学关十倦怠研究的创始人。1974年,他发表了一篇有关人事倦怠的文章,在文章中,他运用倦怠一词来描述医护人员在长期面临情感和人社会压力的情况下}fn产生的在认知与情感上的反应,特别从临床角度来分析工作倦怠感的表现及治疗情况[    Freudenberger基十临床观察、个案研究,提出了有关倦怠的成因、症状、临床过程,并推荐了治疗方法。认为倦怠伴应激}fn出现,工作要求过高,个人的能力、精力不能满足工作要求,工作者资源过度的消耗}fn导致工作者感到情绪受挫、极度枯竭、筋疲力尽的现象。Freudenberger认为那些目标取向明确、高成就动机、对任何事乐十奉献和承诺的人更易感受职业倦怠的困扰。    在过去的30多年里,报道了很多与工作倦怠相关的新闻报道,研究文献也不断增多,但到目前为止,针对工作倦怠的概念界定,学者们仍未达成统一意见。在早期研究中,工作倦怠的定义主要是对工作倦怠症状的描述。有统计表明,在过去的研究中有相当多的倦怠定义和概念描述。这种描述式的定义包括:工作承诺的丧失;长期应激达到顶点后的反应;对工作对象、同事、工作等的疏远;对待工作对象和自己的不适肩{态度,并经常伴有不舒适性地生理和情感的症状C Penman &Hartman,  1982。到目前为止,对工作倦怠的定义总体上分为两种形式,一是静态定义,二是动态的定义。  参考文献Maslach C, Schaufeli WB.,&leiter M P. et al.,Job burnout. [J]Annual Reviewof Psychology,2001,52,3 97-422丁莉萍,叶志霞.护士职业倦怠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4(10):49-50李超平,时勘.医护人员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倦怠的关系.阴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 17(12): 807-809常青.手术室女护士职业应激、社会支持与工作倦怠研究.【月中南大学学报2006,11:85一87Freudenberger HJ.Staff  burnout. Journal of social Issuce}  1974.30:  159-165Penman The reletionship between support and stress in forensic communitymental health nursing [J] Jour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1,34(3):3 97-407卞冉.医护人员工作倦怠与组织承诺、离职意愿的关系研究.[D]上海:华东[l]飞..J飞..J︸、︺6r..L F..L    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4,  23(6):  98-100   Pine. A.Burnout:an existential perspective. In Schaufeli W B,Professionalburnout: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roy and research. Washington,  DC: aylor &Francis,1993,12(4):254-258   Bri1l.Teacher-coach burnout and coping strategies. [J] Physical Educator,  199047(3): 153一158  Cherniss     C.Professional burnout in human  service organizations.  [J]  N.YPraeger,  1980,12(4):235-237[11」Etzion D.Annual vacation: duration of relief from job stressors and burnout.Anxiety,[J] Stress and Coping,2003,16(2):213-226 Schaufeli&Enzmann. Burnout among Dutch teachers:an MBI-validity study. [J]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 1994,54(3):803一812 Jackson &Maslach.Using music therapy techniques to treat teacher burnout. [J]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2003,5(3):204-217 WarrThe impact of vacation and job stressonburnout and absenteeism. [J]2}Psychology and Health,  2001,16: 595一606 Leiter&Durup. Abusive interactions and burnout: examining occupation,gender,and the mediating role of community. [J] Psychology and Health,2001,16:547一563【16] Pines et al. Unconscious determinants of career choice and burnout: the oreticalmodel and counseling strategy. [J] Journal of Employment Counseling,200138:170-184[ 17] PinesA,AronsonE.Whymanagersburnout, Sales&Marketingmanagement, 1989,141(2):34-44 Demerouti E.Burnput:A consequence of specific working conditions amonghuman service and production tasks,1999,12(5):258-261李永鑫,侯伟.倦怠、应激和抑郁.[J]心理科学, LewensonN.J Organizational factors contributing2005,28(4):972一974to worker frustration:  theprecursor to burnout. Journal of Sociology and social Welfare,  2003,15 (4):175一185[21」Cronin-StubbSD A review and in intergration of research on job burnout.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3,18(4):621一656[22] Hare) pressure and burnout in teachers: is the swan exhausted? [J] Medicalteacher.1999,21(3):245-247[23] CoffeyM,  Coleman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pport and stress in forensiccommunity mental health nursing[J] J Adv Nurs,2001,34(3):3 97-407[24]  Kelly&Cross.  Work  load  and  burnout:  can  social  support and  perceivedaccomplishment help social work,  1985,5:243-248[25] Gabris GT,Ihrk DM. Does perform a ceadpraisal contribute to heightened levelsof employee burnout? [J] 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 2001,30(2): 157-172[26] Demerouti&Bakker. Social stress at work, irritation, and depressive symptoms:accounting for unmeasured third variables in a multi-wave study. [J] Joural of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2002,75(1):33-35内容提要 4-8 第1章 前言 8-18     1.1 工作倦怠的涵义 9-11         1.1.1 工作倦怠的静态定义 9-10         1.1.2 工作倦怠的动态定义 10-11     1.2 工作倦怠与工作压力、抑郁及慢性疲劳的关系 11-12         1.2.1 工作倦怠与工作压力 11         1.2.2 工作倦怠与抑郁 11-12         1.2.3 工作倦怠与慢性疲劳 12     1.3 工作倦怠的测量 12-14         1.3.1 MBI 工作倦怠量表 12-13         1.3.2 BM 工作倦怠量表 13         1.3.3 OLBI 工作倦怠量表 13-14         1.3.4 CMBI 工作倦怠量表 14     1.4 国内外关于护士工作倦怠的研究 14-18         1.4.1 国外护士工作倦怠的相关研究 14-15         1.4.2 国内护士工作倦怠的相关研究 15-16         1.4.3 护士工作倦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6-18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18-21     2.1 研究对象 18     2.2 抽样方法及样本量 18     2.3 研究内容及工具 18-19         2.3.1 相关影响因素及其测量内容的确定 18         2.3.2 工作倦怠量表 18-19         2.3.3 一般情况和工作条件问卷 19         2.3.4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19     2.4 资料采集 19     2.5 质量控制 19-20     2.6 数据录入及统计学处理 20-21 第3章 结果 21-29     3.1 人群的描述性分析调查 21-22     3.2 护士工作倦怠整体状况 22-23     3.3 不同群体及不同工作条件下护士的工作倦怠特征 23-27         3.3.1 不同科室工作倦怠程度比较 23         3.3.2 不同年龄和工作年限工作倦怠程度比较 23-24         3.3.3 不同类型劳动人事关系对工作倦怠程度的影响 24         3.3.4 不同技术职务工作倦怠程度比较 24-25         3.3.5 不同工作岗位工作倦怠程度比较 25         3.3.6 工作量的大小与工作倦怠程度比较 25-26         3.3.7 休假情况对工作倦怠程度的影响 26         3.3.8 每周上班时间对工作倦怠程度的影响 26-27         3.3.9 医护配合程度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27         3.3.10 工作收入满意程度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27     3.4 社会支持情况 27-29         3.4.1 不同科室护士的社会支持差异 27-28         3.4.2 不同年龄护士的社会支持差异 28-29 第4章 讨论 29-35     4.1 调查样本的分析 29     4.2 影响因素选择的准确性 29     4.3 与马勒诗的常模比较分析 29     4.4 不同护士群体工作倦怠的特点分析 29-32         4.4.1 内科护士去人格化程度最高 29-30         4.4.2 手术室护士的去人格化程度最低 30         4.4.3 重症监护室和内科护士的工作倦怠程度较高 30         4.4.4 临床岗位护士的情感枯竭程度最高,护理管理岗位护士的个人成就感分值最高 30-31         4.4.5 手术室护士的社会支持总分和客观支持总分均为最高,重症监护室护士的社会支持总分最低 31         4.4.6 不同劳动人事关系的护士群体情感枯竭程度不同 31         4.4.7 收入满意程度对工作倦怠产生一定影响 31         4.4.8 个人感知工作量对工作倦怠程度有显著影响 31-32         4.4.9 社会支持程度对工作倦怠有积极影响 32     4.5 护士工作倦怠的干预对策 32-35         4.5.1 采取差异化的对策 32         4.5.2 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 32         4.5.3 提高护士缓解工作压力的能力 32-33         4.5.4 合理测定护理工作量,有效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33         4.5.5 提供护士参与管理及决策的机会 33         4.5.6 提高对护士群体的社会支持水平 33-34         4.5.7 提高护士的收入水平 34-35 结论 35-36 参考文献 36-40 附录 40-44 致谢 44-45 中文摘要 45-47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