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5000字硕士毕业论文社会学开端下的中国旧婚姻制度探析

35000字硕士毕业论文社会学开端下的中国旧婚姻制度探析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5000字
论点:婚,婚姻家,社会学
论文概述: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的婚姻家庭制度在其长期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对中国的婚姻家庭问题的研究,不仅是中国社会学的重要任务,在国际社会学界也是一个重要课题。

论文正文:

第一章:中国社会学初级阶段婚姻家庭问题研究综述

以思想家宋舒、改革派代表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等人为代表的现代思想先驱,从国家生存和自然人权的角度对婚姻问题发出了呐喊。他们大多数人主张改革旧的家庭制度,提出婚姻自由和男女平等等家庭革命口号。例如,康有为在其《大舒同》中提出了男女平等、婚姻制度改革和家庭分离的思想。在他们不能区分主次,把一切相关因素看得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下,婚姻家庭的变化被提到了最高的位置。随着西学东渐的趋势,社会学被引入中国。1895年,严复在天津的《智报》上发表了《袁强》(2),首次介绍了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及其社会学(3)。1896年,谭嗣同在他的《仁学》中首次采用了日语单词“社会学”。1902年,梁启超将西方社会学理论引入他的进化革命者桀德的理论中。同年,章太炎翻译出版了20世纪日本社会学家武士道的《社会学》。1903年严复翻译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Sociological Studies)第1章和第2章,并以“团体学习专家”的名称出版。
从历史背景来看,社会学的兴起是对西欧社会迅速变化的回应。(1)它是欧洲社会、政治、经济、科技长期发展的产物。社会学是对人类共同生活条件和社会运行机制的综合研究,是人类知识逐步积累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继承和发展了人类几千年的文明成果。

第一节介绍阶段的婚姻家庭问题研究
中国社会学的介绍大致是从19世纪末到1918年。19世纪末,西方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文化渗透。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衰落。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严重。[洋务运动的破产客观上推动了资产阶级改革运动。(5)这些翻译、论文和文章主要介绍西方进化论,主张“适者生存,适者生存”,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这符合改良派的要求。因此,西方社会学在当时得到了迅速而广泛的传播。社会学引入后,相关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也相继展开。1903年,上海圣约翰大学率先开设社会学课程。1906年,社会学作为一门政治学科出现在北京法律政治学院章程的一年级学生的课程中。此后,北京大学和其他高等院校也为文科学生开设了社会学必修课。
在社会学的传播过程中,大量改革派思想家从国家生存和自然人权的角度,猛烈抨击旧式婚姻制度及其维护原则和学说,大力倡导婚姻制度改革,以促进国家文明进步和国家繁荣。...................
..............................

第二章:婚姻研究

婚姻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婚姻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出现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它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展。婚姻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婚姻的缔结,二是婚姻的解除。婚姻关系的缔结涉及婚姻目的、结婚年龄、缔结婚姻的权利和婚姻主体的平等权利。在解除婚姻关系方面,了解离婚观念的转变、离婚权利的平等等问题。通过本章的研究,我们将考察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学研究领域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婚姻发展的总体情况。

第一节婚姻关系相关问题研究结论

(一)婚姻目的
婚姻是建立家庭的先决条件。缔结婚姻的基础对婚姻质量和家庭稳定至关重要。
古代婚姻的基础通常是“配对家庭”。婚姻的目的是生育后代,继承家庭,继承祖先,为父母服务,增加家庭劳动力。到了民国时期,年轻男女的婚姻目的发生了重大变化。1924年3月,几个在学习中相遇并相爱的年轻人宣称:“我们结合的动机是精神的、内在的和自然的。不感性,外向,不情愿。”(1)
1927年,潘光丹对上海317名职业地位高、大部分受过中等或高等教育的人进行的调查显示,在婚姻目的上,得分最高的是培养好孩子,其次是浪漫的生活和伴侣,第三是父母的服务,第四是性欲的满足。从这组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大多数年轻人的心态。其他几份调查报告也显示,年轻人在选择配偶时更注重彼此的气质、健康和行为,并将家庭背景置于次要地位。这反映出年轻人更多地从个人角度看待婚姻,更加重视生活中“两性”之间的和谐,而不是从“两个姓氏”的角度看待婚姻,认为婚姻是维护和扩大家庭利益的一种手段。(2)他们认为,“婚姻最崇高的意义是使两个人的灵魂和谐,不仅在身体上,而且在精神上和智力上互相吸引。因为婚姻的目的是促进双方的幸福,为国家服务,为国家创造最有能力和最合适的好公民。”(1)其他调查进一步证明,“寻求个人幸福的确是年轻人婚姻目的的主流”。(2)随着展览的出版,人们对爱情和婚姻的观念进一步改变。到了20世纪30年代,许多年轻人开始把寻找生活伴侣作为结婚的首要目的。根据社会调查数据,36.3%的已婚人士和38.3%的未婚人士将寻找“生活伴侣”作为他们的首要目标。接下来是“为人父母”、“种族繁衍”和“性的舒适”。...................
..............................

第二章:婚姻研究.............................................................................................................................................................................................................................................................................................................................................................................................................................................................................................................................................................................................................................................................................................................................................................................................................................................................................................................................................................................................................................................................................................................................................................................................................................................................................................................................................................................................................................................................................................................................第三章:家庭问题研究……20世纪上半叶是一个解放思想、涌动新潮流的时期,为转型提供了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婚姻家庭的变迁不仅是中西文化接触的结果,也是长期历史积累形成的传统婚姻的延续,呈现出继承和发展的总体特征。人们对婚姻和家庭观念的改变,从传统的由父母包办的家庭婚姻,到20世纪初的婚姻,往往是自主的。年轻男女开始自由恋爱,选择自己的婚姻伴侣。女性的离婚和再婚也逐渐摆脱了世俗的批评,变得更加自由。传统的“多生孩子,多祝福”和“重男轻女”的家庭观念也被文明生育的新概念所取代。社会开始提倡节育和优生优育,家庭的生育功能趋于文明。延续了一千年的一夫多妻制这种畸形婚姻形式,在新思潮的冲击下逐渐瓦解。男女在家庭伦理中的地位往往是平等的。传统婚姻习俗也被文明婚姻和群体婚姻所取代,并趋向社会化。
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期。了解历史和社会转型期各方面的特点,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性处理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正确处理婚姻家庭问题,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紧迫任务。为了正确处理婚姻家庭问题,我们必须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要改革婚姻家庭,首先要认真调查研究婚姻家庭的历史和现状,以获得真正客观现实的认识。婚姻家庭的研究重点也应该从婚姻家庭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转向家庭的实际情况。
毫无疑问,中国社会学早期的学者对婚姻家庭问题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整个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这使得20世纪上半叶婚姻和家庭的变化在速度和深度上都非常有限,与真正的现代家庭相距甚远。另一方面,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传统婚姻家庭观念给社会变革和民族复兴留下了许多障碍。为了消除这些障碍,新知识分子过分批判传统家庭,低估了传统家庭的一些有价值的方面。他们对传统家庭的批评肤浅而极端。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能否认他们对中国社会的巨大贡献。

参考资料:
1,易家岳,罗敦伟:《中国的家庭问题》,上海台东出版社,1921年。
2。易佳悦:《西方家庭制度研究》,上海商务印书馆,1922年。
3。陈家元:《中国古代婚姻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年。
4。吕思勉:《中国婚姻制度简史》,商务印书馆,1927年。
5。陈东源:《中国女性生活史》,商务印书馆,1928年。
6。麦惠婷:《家庭转型的问题》,未知出版社,1929年版。
7。杨树达:《汉代婚丧习俗考》,商务印书馆,1933年。
8。高大光:《中国家庭社会的演变》,中政图书有限公司,1944年。
9。刘恒静:《妇女问题文集》,南京妇女月刊,1947年。
10。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商务印书馆,1947年。
11。费孝通:《生育系统》,上海天文台,1947年。
12。陶希圣:婚姻与家庭,商务印书馆,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