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7898字硕士毕业论文多源理论视角下的公民网络参与政策议程研究

27898字硕士毕业论文多源理论视角下的公民网络参与政策议程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7898字
论点:议程,政策,源流
论文概述:

本文是行政管理论文,本文在相关经验借鉴和网络反腐的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金登的源流理论将问题进行逐层分解,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论文正文:

1.相关理论概述(1)公共政策议程1的类型和主题。政策议程基本类型的分类有许多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类型的政策议程 根据政策问题的重要性程度,它分为实质性和象征性。实质性议程是指确定与那些具有深刻影响和重大意义的政策问题相对应的议程。实质性公共政策问题大多来自经济领域。象征性议程被定义为具有象征性政策问题和社会及决策者政治关切的议程 另一种分类方法可以根据推动议程的启动力分为媒体议程、公共议程和政府议程。 媒体在发现问题、揭露问题时指出当前的弊端以及以独特的见解报道问题方面至关重要。媒体人员以独特的方式反复报道和跟踪某些问题。制作精良的图片和丰富的语言吸引了公众的关注和关注,引导公众舆论推动政策议程的构建。 第四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媒体的行为模式。媒体与公众、媒体与政府是双边互动模式。回应和反馈更加及时和迅速。 公共议程(public agenda)也称为制度议程,是政治体系中的公众共同讨论某一现象或问题是好是坏,社会应该持有态度和采取对策的过程。 一般来说,关注某个话题的人越多,他们就越有可能获得系统议程的机会并进入政府议程。 政府议程是“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确认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2]政府议程也称为正式议程,只有当进入政府议程的问题有机会进入政策议程建设环节。 2.主题定义公共政策制定的主题应该是政策制定者和受政策影响的群体的总和。 从中国政治发展的角度来看,政策制定主体的范围逐渐扩大,但唯一不变的是政府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因此,在讨论公共政策议程建设的主体时,这个问题是从政府内部和政府外部两个角度来讨论的。 从宏观角度看,政府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而从狭义角度看,政府仅指行政机关 然而,在公民网络参与的现实中,政策主体不仅仅包括行政机关。为了研究这两个主体的一致性,政府在本文中采用了一个宽泛的概念。 政府内部主要有立法机关、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和政治组织。 (2)金登道夫的起源理论与三大政策起源的政策议程的构建是公共政策研究的一个关键领域 政策议程的构建是公共政策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公共问题是推动政策议程构建的关键因素和公共政策存在的逻辑起点。 美国密歇根大学名誉教授约翰·w·金顿(John w kingdon)对《议程、替代方案和公共政策》一书中的这一核心环节进行了科学的讨论和研究,回答了在美国联邦政策制定中如何吸引政府官员的注意力以及如何构建政策议程的问题,明确指出外部政府人员是政策议程构建中不可或缺的主体,并在渐进主义模型和垃圾桶模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多源理论。 1.问题的根源在于社会环境。在公共领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空气污染、失业、医疗等。这些不同的问题构成了问题流程。 人们倾向于关注与自己密切相关的问题。关注的焦点在沿海和内陆地区,发达和不发达地区也大不相同。 从问题的根源来看,既有政策主体重视并有可能进入政策议程的问题,也有继续浮在问题根源上的问题。如何将这个问题定义为政策问题是金顿想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他把它分成几个维度:指数标准、焦点事件、危机和符号、反馈信息、预算和价值。 政策主体在关注相关指标时,更加关注普遍、必要和有影响力的指标。 然而,许多问题并没有通过指标暴露出来。它需要一些动力来引爆和反映,这引起了决策者的注意。 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可以解释金登多源理论的前提是民主政府,因为只有在民主制度,公民才有发言权和表达权来推进政策议程的构建。 焦点事件、危机和象征往往是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主要驱动力。 指标和标准,以及重点事件、危机和象征,是该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先决条件,而反馈、预算和价值观是其制约因素。 问题是否被正确和真实地反馈给决策者,预算是否足以支持它,它是否符合人们的价值观,这些都限制了问题是否能够被界定和纳入政策议程。 2.政策的起源和发展问题引起了决策者的注意,可能不一定进入政策议程。 与问题相对应的备选计划或政策建议也是政策议程构建的因素之一。 这项政策的起源和发展被形象地描述为“政策的最初汤” 美国联邦决策的主体包括研究人员、国会工作人员、规划与评估办公室和预算办公室人员、利益集团分析师、专家学者等专业人员。 在这个社区,专业人士有他们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在社区中传播。想法和想法相互结合和斗争,就像许多分子在“原始汤”中游荡并相互碰撞一样。替代计划或政策建议的产生过程类似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过程: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获胜的想法在社区中漂浮,而落后的想法则下沉。 专业人士提出他们的想法,提出法案,发表演讲,起草具有技术可行性和价值一致性的政策建议,然后根据反馈意见修改法案,使他们的想法再次浮动 在政策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政策界除了提出政策建议和替代方案以加强支持外,还需要“软化”公众。公众高度接受的政策建议更有可能被列入议程。 第二,公民网络参与政策议程的现实基础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只有短短十多年的时间。然而,公民网络参与从无到有,发展速度惊人。 公民网络参与的水平甚至比美国还要积极,美国在民主发展和互联网技术方面远远高于我们。 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的出现都是由其发展规律决定的,必然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审视外部环境包括四个方面: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 (一)政治背景:阻碍参与和推广执政理念许多新现象产生于现实与理念的冲突,而公民网络参与议程的构建正式来源于冲突 笔者认为,这种冲突是精英决策模式与人民当家作主理念的冲突,是传统公民参与方式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理念的冲突,是官方标准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理念的冲突。 1.传统公民参与政策议程的现实中国以精英为导向的决策模式是中国历史的产物。中国经历了5000多年的专制社会,封建君主专制仍然存在于政府官员和普通民主的心中。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民主理念,但人民的政治素养和文化水平很难对决策提出建设性意见。到目前为止,我国公民的平均文化水平和政治素养也略低于西方国家。 同时,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精英决策模式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和政策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因此,中国的决策系统相对封闭。 党和政府在决策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党和政府对公民利益要求和愿望的理解和熟悉很难符合现实。在许多情况下,他们的信息来自下属,他们为自己的成就“报告好消息而不是坏消息”。因此,由不真实和不完整的信息构建的政策议程无法准确界定公共问题,人民的真实愿望和要求也无法得到满足。 公民也可以主动参与并向政府表达他们的愿望。 在我国的制度设计中,也有公民参与的方式,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听证制度和信访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公民参与的基本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选举产生。为了赢得选票,全国人大代表积极听取选民的意见和建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和提出议案时,这些议案可以列入公共政策议程。 然而,人大代表和一些成员不是永久性的,所以他们在表达公民意愿和为选民利益而斗争方面的时间和精力有限。 一年一度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省市人民代表大会不能充分表达公民的利益,人民代表大会被贴上“通过议案”的标签 (二)经济背景: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的兴起决定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说,所有的社会关系都是建立在他们那个时代的社会生产力基础上的。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人们的政治生活,因此政治领域上层建筑中的新现象必然会受到经济的影响。 改革开放已经经历了30多年。最大的变化是经济领域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经济发展迅速,但也伴随着许多问题,如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 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它就一直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国经济日益受到国际经济的影响。 随着新数字革命的兴起,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经济蝴蝶效应正在汹涌向前。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矛盾突出,公民参与能力和积极性不断增强,公民情绪在不同层面发酵,普通民众参与的热情日益高涨。然而,中国制度化的政治参与还不够,网上参与源于合规。 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不仅是贸易和金融交流,也是知识传播。中国的传统行为模式日益受到西方竞争和开放思维的影响。 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一些先锋派思想和科学技术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体力劳动与经济生产的比例逐渐下降。 1.知识经济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成为世界第一。 毫无疑问,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高了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虽然物质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我们思考了知识的变化,知识是经济发展的根源。 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知识在物质生产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带来了先进技术和先进理念等无形资产,尤其是计算机信息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1996年,经合组织在其《科学、技术和工业展望》报告中明确将未来经济定义为“知识经济”,并给出了“知识经济是指拥有、分配、生产和使用(消费)知识(智力)资源是最重要因素的经济” 报告显示,知识经济将取代工业经济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式。 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和驱动力。 中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影响,应对之策是直面并融入知识经济,特别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材料生产中的应用。 在中国,文盲通常是指不能读写的人,但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文盲是指不能使用通信设备和计算机学习和交流的人。因此,公民利用互联网技术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是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常态。 三、多源理论在公民网络参与政策议程构建中的应用..............................21 (a)网络参与的问题来源..............................21 (b)网络参与的政策来源……234、公民网络参与政策议程的困境及其优化............................ 因此,在讨论这一困境时,讨论主要基于这两个方面。 网民的结构不合理,界定的公共问题有时不具有代表性。意见领袖主导并产生上瘾的螺旋效应。无序的参与、网民的非理性心理、网民杂乱无章的评论,其真实性有待验证。 在政府一级,主要的困难是反应迟缓,政府和人民之间的互动很少。 (a)公民网络参与政策议程1的困境。问题的根源首先是互联网用户结构失衡,公共问题难以界定 不是每个人都能在接触互联网后学会上网。上网需要系统的学习。打字和浏览网页对那些能上网的人来说很容易,但对那些不能上网和从未接触过互联网的人来说就有点困难了。 《第三十五次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指出,互联网普及率为47.9%,不到全国人口的一半,大多数公民处于“无网”状态。 在缩小“数字鸿沟”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首先确保每个人都能上网。 此外,网民结构在学历、年龄、职业、城乡差距等方面存在不平衡。因此,即使引起网民热烈讨论的焦点事件和社会问题的代表性仍然略显不足,是否可以界定为公共问题,仍需政府进一步调查研究。 第二,互联网用户有不同的需求和意见。 网民是一群个性不同的人,每个人都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因此,人们的偏好不同,公民的利益和需求难以统一。 每种兴趣背后都有特定的代表群体。互联网上的每一种观点都可能成为主流观点。一个群体可能在某个时间占据主导地位,然后被另一个群体的意见浪潮所覆盖,或者多个力量可能同时占据主导地位。 隐藏在各种需求背后的社会问题是多样化的,这给政府和其他决策者界定政策问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很难在复杂的问题流中找到突破口。 结论总体而言,从政治制度的角度来看,国内外学者对互联网的影响持积极态度,但也强调了互联网将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在讨论公民在线参与的问题时,他们考虑到了它的两个方面。它不仅扩展和多样化了公共领域,而且充满了虚假、无意义甚至侮辱性的语言。它在促进政治发展方面既有积极的参与,也有不合理的参与。 问题的根源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网民结构失衡,公共问题难以界定;第二,互联网用户有不同的需求和意见。 在政策的起源和发展中,意见领袖起着主导作用,并产生沉默的螺旋效应。政府和人民之间几乎没有互动,很难达成共识。 在政治起源层面,网民中存在许多无序参与和非理性心理的案例。以及政府忽视网络参与和反应迟缓 本文在相关经验和网络反腐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金登多源理论对问题进行了分层分解,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多流理论是政策议程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也适用于公民网络参与政策议程的过程。 公民网络参与政策议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但运用金登的多源理论,可以将问题分为问题根源、政策根源和政治根源,既可以理解参与的过程,也可以理解各种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清晰简单地展现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 参考文献(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