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8945字硕士毕业论文道德健康教育研究

38945字硕士毕业论文道德健康教育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8945字
论点:道德,健康,健康教育
论文概述:

本文是教育硕士论文,笔者认为道德健康教育是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之下提出的。“健康中国”是国家根据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提出的提升民众健康水平的新目标。

论文正文:

首先,问题的根源和研究的意义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因:健康对每个人都具有普遍价值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逐渐加深,从只关注身体健康,到同等重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再到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三位一体的综合健康观。健康的内涵从生物学到心理学再到伦理学不断发展和深化。 道德健康的提出反映了人们对健康认识的加深和对自身本质认识的加深。 人类不仅是生物,也是社会人。他们是生活在特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主义者。此外,社会性是人的基本属性,是人与动物的区别特征。 因此,要衡量一个人的健康,不仅要从生理或心理的角度进行判断,还要寻找人的本质属性,即人的社会性。 就社会性而言,人是社会关系中的一个人。任何人的存在和发展都不能与社会中的其他人和他所生活的社会分开。 道德是调节人与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 “道德只有在个人与整体之间、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发生时,只有当人们脱离动物王国并提高与他人交往的本能时,才可能出现在社会中。 “因此,人类健康问题不仅应该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待,而且应该从道德的角度来看待,即从个人在处理和处理各种现实关系中所体现的道德水平来判断,从个人适应社会的方式来判断,这就是个人的道德健康水平 道德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 一方面,一个人道德健康与否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他的身心健康。 一个有道德健康的人会有一种道德快乐感,因为他已经履行了他的道德义务并遵守了道德原则。这种快感将直接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间接促进个体的身体健康。中国古代的“寿德”理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一个道德不健康的人可能会感到羞耻和不安,因为他违背了道德原则,拒绝履行他的道德义务,这直接导致个人心理失衡,并间接损害个人的身体健康。 另一方面,它将对他人和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个体的道德健康水平不仅与自身有关,而且与他人和社会密切相关。 每个人都在社会中,与他人有无数的联系。个人的道德健康水平将不可避免地影响与其相关的其他人。 只有当一个人道德健康时,他才能履行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并在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道德健康的重要性要求我们重视道德健康教育,道德健康教育是实现道德健康的必要途径。 第二,国内外对这一课题的研究现状和趋势。道德健康教育研究是一门理论学科和社会实践学科。寻求学科发展,应对现实挑战,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也是道德教育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 关于道德健康教育,虽然目前尚无专著或论文,但学术界对道德健康的内涵和标准、道德健康教育的意义和内容、道德健康教育的实现等相关问题也不乏相关研究。这些研究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学术资源。 国内对德育健康教育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成果很少。 根据现有数据,没有关于\"道德和健康教育\"专题的专著或论文。只有廖明华、赵晋编辑的《道德与生活》、戴春平等编辑的《健康教育》、方林友编辑的《大学生健康导航》、秦余明编辑的《医德》、杨乐编辑的《新概念健康》、曹广辉等编辑的《大学生健康新概念》涉及道德与健康内容,但没有进行深入分析。 至于期刊文章,截至2017年4月15日,在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简称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上,以“道德健康教育”为标题搜索的文章数量为5篇。模糊搜索,找到173篇文章 目前,对道德健康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道德健康是道德健康教育研究的基本范畴,道德健康的基础理论研究是研究道德健康教育的前提。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对道德健康的研究开始出现。 在此之前的50年里,中国对道德健康的研究是a 空白色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道德取向的错位和大量道德失范现象的出现,道德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开始引起我国伦理界的关注。提出了道德健康的概念,阐述了道德健康的内涵、标准和合理性。 关于道德健康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道德健康的内涵;第二是道德健康的标准。第三,道德健康的合理性 第一章道德健康教育的定义……是学术研究的前提。理解研究对象的基本概念是研究的逻辑起点。道德健康教育的研究也应从道德健康教育内涵的界定入手。 从道德健康教育的总体框架来看,道德健康教育的概念是支撑这一总体框架的基础,也是研究道德健康教育的逻辑起点。因此,它已经成为我们在德育研究中应该回答的第一个问题。 只有准确界定道德健康教育,才能避免概念混淆,避免道德健康教育实践中不必要的问题,正确有效地实施道德健康教育 一、道德健康的内涵道德健康的定义是界定道德健康教育概念的前提 什么是“道德健康”?“道德健康”是由“道德”和“健康”组成的复合词,其意义集中在“健康”上 显然,要回答什么是“道德健康”,我们应该首先回答什么是“健康”。在正确理解“健康”内涵的基础上,应从伦理学的角度解读健康,将“道德健康”与一般健康分开,界定“道德健康”的内涵,最后在比较研究中揭示道德健康的特征。 (a)健康的含义是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前提,在个人生活中起着基本的支持作用。 对于没有健康的个人来说,生活的其他要素——财富、地位、名誉等等。会失去存在的基础。 因此,健康一直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个人始终把对健康的不懈追求放在生活的首位。 此外,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本身,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健康的个人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健康的个人就没有健康的社会。 因此,健康不仅是一项基本人权,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这不仅是公众关心的问题,也是国家的优先事项。 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健康中国”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提出,“促进健康中国”被纳入十三五规划进程,凸显了对健康的重视。 汉字组合一直被人们用来表达人或其他事物的完整状态。 对健康的理解主要有三个维度:一是仅从生理维度理解健康,将对“健康”的理解局限于生理领域,认为健康意味着身体处于正常无疾病的运行状态,这是传统的“无疾病意味着健康” 相当多的字典只从生理学的角度理解健康。例如,《汉语大词典》被解释为“人体的生理功能是正常的,没有缺陷。” ......也用来描述没有缺陷的正常事物 (1)慈海被解释为“人体所有器官发育良好,功能正常,身体强壮,精力充沛,劳动效率高的状态” (2)这是传统的健康观 二是从生理和心理维度理解健康的内涵,认为健康不仅包括客观的生理事实,还包括主观的价值取向 例如,医学科学家傅连暲对健康的描述包括精力充沛、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专注和专注。意志坚强,情绪正常,精神愉快 它包含身体和心理健康 根据石军和柳琴的观点,“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健康分为身体健康(或身体健康,客观健康)和精神健康(或精神健康,主观健康) (3)从生理、心理和道德三个维度理解健康,即生理、心理和道德三位一体 世界卫生组织1948年在《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序言中提出的健康定义——“健康不仅是消除疾病或虚弱,而且是身体、精神和社会福祉的完整状态。”对健康的理解已经突破了生物学的范畴,延伸到精神和社会关系。 这表明健康不仅应该局限于一个人的身心健康,还应该考虑到其他人和社会因素。 虽然这一定义没有明确提出道德健康的概念,但它包含了丰富的道德因素 道德是调整人与社会关系的标准的总称。很难适应人们对社会的适应,很难适应人与社会关系的调整,也很难只靠身心健康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还需要道德参与和个人道德健康。 许多字典从生理学、心理学和道德角度解释健康。 例如,《现代汉语词典》将“健康”定义为(人体)发育良好、机制正常、心理和社会适应性良好。 (4)《自然辩证法简明词典》认为,“人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统一。人类健康不仅指生物体作为生物个体的正常状态,也指其社会和思维属性的正常状态。社会和精神因素的异常变化也会导致相应的疾病。” \"......2.道德健康教育的内涵正确理解道德健康教育的内涵是道德健康教育取得实效的前提和基本条件。 准确界定道德健康教育,可以避免道德健康教育实践中的概念混淆和不必要的问题,对我们正确有效地实施道德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道德健康教育有赖于教育。 因此,我们应该首先正确理解教育。 在古代,“教学”和“教育”是分开使用的。 《说文解字》把所谓的“教”解释为“教,上面做什么,下面做什么” 《学习记录》说:“教书的人也是好的,拯救失去的人也是好的。 “最初的“教学”是指基本技能和知识的教学 《广韵》说:“教学,训练也”,这进一步证实了“教学”的本义,指的是一种“外明”的训练和塑造活动 后世使用的“启蒙”、“教训”、“指导”、“教授”和“指导”都体现了教育者的意志、目的或某种组织。 《说文解字》把所谓的“教育”解释为:“教育,养儿育女,也就是陶冶孩子,使他们变好” 《易梦》说:“君子以果修身 古代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目的的。它是以“培养”的方式实现的,即从内到外引导和陶冶活动。 在西方,“教育”通常被理解为一种影响人们精神和改善其人格地位的活动。 强调表现力的“教学”是通过理性的灌输来完成的;“教育”和“重教化”是通过教化和环境影响来实现的。 孟子是第一个把教学和教育结合起来的人 “孟子致力于学习”说:“向世界上杰出的人才学习和教育他们,必须有三个快乐。” 在古代中国,教育的目的是教育人民,用社会倡导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教育个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华”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别名。 《北史·苏卓传》也对“华”作了解释:“对于已婚者,你可以用纯净的风扇他们,用乙醚浸泡他们,用道德来对待他们,用简单来表现他们。” 让普通人从善到恶,从恶到假,从欲望到消化,不知道为什么,这就是所谓的转变。 对“关子琪法”的解释是:“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循序渐进,久而久之,还有服装、学习等等。” 《不朽的丈夫、美德和改造理论》说:“人治、王治大于道治,墨胜大于美德治,墨美大于教学,墨精于改造 “可见,启蒙也可以理解为教学 这种目的、内容和方法的选择反映了对教育对象发展的积极干预。 因此,教育的本质是根据社会需要设计和创造的文化形式。 第三章道德健康教育的实践基础........461、道德健康教育的社会基础........462、道德健康教育是个人需求........513、道德健康教育是社会需求........544、道德健康教育是提高道德教育有效性的需要。……60 (1)在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上加强社会和个人的统一....61 (2)在德育内容上实现义务与权利的结合........62第四章道德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64 1.建立道德健康标准……64 2.阐明道德健康的基本要求........69 (1)权利和义务的统一........69 (2)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称........713、激发道德需求........724、深化道德认知........745、正确的道德态度........786、提高道德能力.........83第五章道德健康教育的方法论原则...861、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统一的原则……862、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统一的原则……903、理想与现实统一的原则...93第六章道德健康教育的实现路径道德健康教育的实现应该以“健康道德”为基础,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不仅要注重良好社会环境的建设,还要注重个体道德健康的自我教育和自律。 第一,基于健康的道德本身——“健康的道德”为立足点第六章道德健康教育的实现路径道德健康教育的实现应该以“健康的道德”为基础,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不仅要注重良好社会环境的建设,还要注重个体道德健康的自我教育和自律。 首先,基于道德本身的健康——“健康道德”,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的统一有其理论基础,这不仅是权利与义务统一的体现,也是道德本身的应有含义。 首先,道德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反映了权利和义务本身的统一。 “没有权利就没有义务,没有权利就没有义务”①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关系 换句话说,权利和义务之间存在逻辑关联,“权利和义务是逻辑关联的;一个人的权利迫使其他人承担避免干涉或提供某些利益的义务,所有义务也赋予其他人权利。 (2)“一个人以某种方式行事的权利就是另一个人对这个人以某种方式行事的义务”(3)(1)[·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10。 事实上,权利和义务是同一利益在不同客体上的不同称谓,被称为利益的获得者的权利和给予者的义务。 道德领域的权利和义务也适用于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如果我们只强调道德权利的实现而忽视道德义务的履行,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权利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冲突,就像霍布斯所说的“人对人来说就是狼”的状态。 此外,如果每个人都不履行自己的义务,实现自己的权利将缺乏最低限度的先决条件。每个人权利的实现将成为空;如果只要求履行道德义务而忽视道德权利的授予,没有权利保护的义务就不能由人来履行,人只会越来越少地履行道德义务。 此外,每个人都只履行自己的义务,不主张权利,这就很难实现社会和谐。 正如毛·时宇先生所说,在每个人都是利他主义的条件下,每个人都把促进他人利益的实现作为行为准则。很难达成协议。不仅很难实现社会和谐,而且会出现一个经常发生纠纷的社会。 可以说,法律重权利,道德重义务,但如果法律只强调权利,道德只强调义务,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就会被割裂。 事实上,道德权利是法律权利的基础。任何合法权利都有其道德基础。道德权利与法律权利关系的分离,相当于否定法律的道德基础,分离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权利和义务在任何领域都应该统一,道德也不例外。 其次,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的统一也是道德本身的应有含义,它反映了道德本身所包含的权利与义务的双重要求。 就道德本身而言,它似乎与义务有某种天然的联系,体现了道德的内在特征和崇高性,是道德最本质的特征。 但是道德不仅意味着义务,也意味着权利。 从根本上说,道德是一种利益关系的调整、权利义务的分配、利益的维护,不仅是社会利益的维护,也是个人利益的维护。 人们选择道德是因为道德是个人幸福生活的重要条件和基本方式。 普列汉诺夫说:“不是为了道德,而是为了人们的道德。” (1)权利义务统一基础上的道德具有理论说服力和强烈的吸引力 正如弗兰克纳所说,“只有不仅解释我们的责任,而且谈论我们的权利的理论才能让我们满意。” \"......结论道德健康教育是在“健康中国”的背景下提出的 “健康中国”是国家根据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提出的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新目标。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健康中国”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并将“促进健康中国建设”纳入“十三五”规划进程,从而把健康中国提升到国家整体水平,成为需要全民族共同建设的美好愿景。 没有健康的中国人,就无法实现健康中国的愿景。 健康的个人不仅应该表现出他们的身心健康,还应该包括他们的道德健康。 从理论上讲,道德健康是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范畴 与“道德责任”、“道德评价”和“道德认知”等道德范畴相比,道德健康还没有引起伦理界足够的重视。 虽然关于“道德健康”的文章偶尔会在中国学术期刊上发表,但相关研究大多是经验性和推测性的。目前还没有伦理学的专业研究,道德健康的理论研究也没有形成相应的框架。 德育健康教育的研究成果更少,相关研究更不成熟。 这篇文章可以说填补了空在相关领域的空白。通过对道德健康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阐明了什么是道德健康、道德健康教育、道德健康教育的理论来源、学科基础、基本内容和方法论原则。在此基础上,探索了道德健康教育的实现路径,为道德健康教育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建议,以期对现实生活中个体道德健康的实现、个体的全面自由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有所贡献。 从现实来看,不健康的个人道德也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 社会的巨大变革和发展使个人面临诸多犹豫和困惑,社会领域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道德失范:危险时不存钱、制售假货、诚信缺失等不道德行为无处不在,影响了个人的发展和“健康中国”的实现 道德健康教育是个人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德育也应与时俱进。道德健康教育的提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教育面临诸多挑战的全新课题。 与一般道德教育不同,道德健康教育不仅坚持道德的崇高性和道德对个体的价值,而且引导受教育者向往和追求道德,注重受教育者健康需求和道德需求的满足,凸显道德服务生活的一面。 归根结底,道德是为了实现个人的幸福生活。 正如赵杨婷所说,“伦理不是一项服务于社会规范的研究,而是一项服务于生命意义的研究。” 社会只是生活的必要条件,生活的意义和质量本身就是生活的目的。 \"……参考文献(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