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5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新职业主义职业核心能力观研究

25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新职业主义职业核心能力观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5000字
论点:职业,能力,教育
论文概述:

新职业主义职业核心能力观研究,从实践视角上看,近几十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经历了由“知识本位”、“技能本位”到“能力本位”思想发展变化过程。而对“能力”的认识又经历了“任

论文正文:

新职业主义职业核心能力观研究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和问题命题
国家人事部在动物园总结的“中国专业技术人才能力建设研究”重点课题指出,“20世纪中叶,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了一场高科技革命,...高科技的应用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使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知识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能力培养更为重要,人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是财富和发展动力的最重要来源。......目前,以能力为基础的社会已经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强调人的能力建设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的共识“[1”。2006年7月21日,《中国教育新闻》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一份调查报告——“学生素质是衡量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报告指出,2004年3月至12月,高等教育司组织了一次关于经济和工商管理本科人才的社会需求和培养状况的调查,这些人才占高校总数的一半。在社会需求调查中,雇主认为毕业生需要加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敬业精神、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和心理承受能力。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此类似。近年来,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然而,由于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一些学校对职业教育的目标认识模糊,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只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继续发展职业生涯能力的培养,轻视职业精神和价值观的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一方面产业结构日益细化,专业岗位流动性增加,知识和技术更新周期逐渐缩短。因此,学生需要有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提高。社会要求人才同等重视学历和能力,并跟上职业道德和价值观教育的步伐。因此,“自学、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和外语应用”等职业能力,以及“职业忠诚、责任感、职业进步与创新、团队合作和职业规范”等职业道德、态度和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和社会选拔和就业的重要标准。因此,对于专业人才来说,培养以专业核心能力为主体的综合素质迫在眉睫。
从国外教育背景的角度来看,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提出了“四个社会”的教育理念: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共存。这四个方面形成了当前的教育目标,成为教育发展的四大支柱,成为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四个社会”的教育理念扭转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将职业教育从单一的、终结性的、工具性的生命创造教育转变为发展性的、适应性的教育。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信息处理、数字应用、解决问题、自我完善、创新”等专业核心能力,已成为德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热门话题,也成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提出这一议题时,主要是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考虑。在理论层面上,20世纪上半叶,职业教育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应该是以社会效用理论为代表的“专业主义”,该理论由D·斯奈德和布鲁瑟·C·C·普罗瑟创立,强调“专业职业培训”是满足劳动力实际需求、增强国家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的教育基本要素。这一理论为许多国家的职业教育设计了发展框架和模式。认为有效的职业教育应该把学生培养成工作环境的复制品,使他们具备工作所需的思维习惯和操作习惯。真实工作环境中的培训;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应该分开进行。当时,这种基于行为心理学的理论对于某些重复性和可分解的工作技能是合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革命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从根本上改变了劳动的性质,这一理论逐渐暴露出其缺陷。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提高国家竞争力,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积极研究人才培养的理念,探索职业教育发展的出路,不断改革传统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式。其中,以培养核心能力为核心的新职业主义教育思想指导下的职业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职业教育改革的大趋势。
另一方面,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近几十年来,中国职业教育经历了一个思想发展的过程,从“知识型”、“技能型”到“能力型”的转变。对“能力”的理解经历了“任务能力、整体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发展过程。在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国家技能振兴战略》课题中,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分为三个层次:专业特定技能、行业通用技能和核心技能。同时,规定了八项核心技能培训和评估项目,即前述八项能力“与人沟通”、“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提高”、“创新与创新”和“外语应用”[4。研究新职业主义背景下职业核心竞争力的意义、现状和策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2.1当前国内研究综述
对中国新职业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实践改革体系缺乏全面综合的研究,只注重对其基本思想的分析和一些实践分析。国内学者对新职业主义的研究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新职业主义的背景、过程和基本概念研究:英国职业教育的新趋势(石伟平、徐哲言,2000,国外教材);《英国职业教育与新专业主义》(王彦霖,2000年,外国教育研究);美国新职业主义运动的理念与实践(詹其标,2001,外国教育研究);基于新专业主义的美国职业教育理念与实践(周海燕刘春生,2006,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当代美国职业教育的新专业主义和新进展”(李建荣刘春生,2006,外国教育研究);新专业主义的背景和理论框架(贾晓莉,2008,职业教育论坛);美国新职业主义运动的兴起、繁荣和新发展(江肥月,2008,中国成人教育)等。第二类是对新职业主义核心技能和关键能力的研究,包括几篇代表性文章:《新职业主义核心技能课程理论研究》(徐国庆,2000,国外教材);“培养关键能力:世界职业教育的新热点”(吴薛平,2000,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职业教育的关键能力与教学策略》(唐亦芝,2000,职业技术教育);英国职业教育关键能力的演变(关静,2003,外国教育研究);关键能力和行动导向教学的概念发展、理论基础和教学原则(徐硕,2006,职业技术教育(教科文组织版));《重点护理能力研究述评》(胡昌松,李明慧,鲁肖春,2008,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提升国外核心技能的主要途径、方法及启示”(吴珍、杨雪岩、李杰,2009,国外职业教育)等。在这两类研究的文献中,第一类主要研究新职业主义的背景和基本概念,第二类主要研究核心能力、关键能力的含义、课程设计和教学。
如前所述,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只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职业精神、价值观、持续学习等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新职业主义下职业核心能力概念的研究,重新界定新职业主义下职业核心能力概念的含义和构成,并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学习者职业核心能力提升的系统研究,探索我国职业教育中提升职业核心能力的途径。
参考
[1]华陈晓。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能力建设研究。北京:梧州文明出版社,2005: 12。
[2]沃纳特。职业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历史和演变。信息系列没有。SN72 .哥伦布:埃里克成人、职业和职业教育信息中心,俄亥俄州立大学,2003年。
谢谢你53
你可能需要购买教育硕士论文。请转到教育硕士论文频道,选择
希斯洛普-马吉森,《职业教育改革中的历史争论评估》。《中国与技术教育杂志》,2001年春季第1期,第1.17卷。
[4]陈愉。国家技能振兴战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报告,1998年。[执行局/其他职等]。
“5”郑希群、祖斌、周强。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考。职业技术教育,2004: 34。
[6]尹金泉。太阳何志。对关键能力“J”内涵的比较与思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 (34),26-27。
[7]雷郑光:当代职业教育专业“J”建设的一些新思路。职业教育论坛,2005: 11-13。
[8]惊喜。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经济。《欧洲研究》,1989年(1)。
“9潘继毅,张高闲。二战后英国经济发展缓慢原因的综合讨论。《世界经济》,1980年(2)。[/比尔/] [10]惊喜。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经济[。D]。欧洲研究。1989 (1)。
新专业主义职业核心能力概念研究
摘要3-4
摘要4
第一章引言7-13
1.1研究背景和问题命题7-8
1.2国内外研究综述8-10
1.2.1国内研究状况综述8-9
1.2.2国外研究状况综述9-10
1.3目的, 内容和方法10-11
1.4核心概念的定义11-13
第二章新职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3-20 [/ Br/] 2.1新职业主义的背景13-18
2.1.1社会背景13-16
2.1.2新职业主义的理论背景16-18
2.2新职业主义的主要理论18-20[/Br// 3.1新专业主义下职业核心能力概念的基本内容20-21
3.2新专业主义下职业核心能力观的理论基础21-25 [/BR/] 3.2.1教学基础21-23 [/BR/] 3.2.2哲学基础23-25 [/BR/] 3.3职业核心能力观的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25 [/BR/] 3.4职业核心能力的核心——核心能力25-29 [/BR/] 3.4 3.4.2第4章英国职业核心能力观的实施措施和发展29-37 [/BR/] 4.1英国职业核心能力的演变29-31
4.2核心能力观的具体实施31-35
4.2.1核心能力发展机构31-32
4.2.2职业核心能力标准体系32-33
4.2.3核心能力培训33-34 [/BR/] 4.3.1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35-36 [/BR/] 4.3.2对英国经济发展的影响36-37
第五章美国职业核心能力观的实施措施和发展37-45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