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52000字硕士毕业论文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政治合法性研究

52000字硕士毕业论文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政治合法性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52000字
论点:政治,现代化,合法性
论文概述:

现代化是一个众说纷纭的概念。国外学者认为现代化是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伴随着工业化所发生的一种深刻的、全面的、总体性的社会变革,是一个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不断变革的过程,

论文正文:

导言
(1)问题的提出
中国近代以来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中华民族在现代文明基础上的复兴问题。同任何后发展国家一样,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优先解决政治发展问题,实现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建立能够有效整合超大型社会的政治体系,从而为现代化提供现实基础。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此同时,它也开启了中国现代有志之士探索现代化的进程。中国先后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第一次民族革命,但都没有解决现代化的先决问题——民族独立和民族团结。只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走从农村包围城市和武装斗争的革命道路,最终推翻了三山,建立了新的民族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和民族团结。因此,中国共产党获得了执政地位,并及时地将强有力的统治转变为正确的统治。它赢得了人民的认可,获得了广泛而深刻的政治合法性,赢得了现代化的领导权。

现代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阶段,发展的具体形式是不同的。现代政治学研究表明,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是在“先进和落后”的双重国际环境中进行的。在一个强大的政治权威的领导下,要在短期内有效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就必须综合运用国力,有计划地积极追赶发达国家。因此,维护权力的政治合法性和政治制度的稳定非常重要。具体来说,作为后发展国家,中国的现代化体现在四大规定中:一是形式规定,即中国的现代化是后发展和外生现代化,走一条跨越式发展道路;二是目标规定,即中国要实现的是以社会主义为根本方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是结构性规定,即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基础薄弱、历史悠久的大社会。它有其特殊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现代化离不开这些结构性规定,但在发展中必须超越这些结构。第四是时代的规定。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现代化的有效实践不仅经历了冷战的封锁,也经历了新技术革命和信息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现代化发展往往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环境中。这种形式的中国现代化决定了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这不仅需要强大的国家导向作用,也需要强大的领导核心。只有依靠强大的领导核心,才能具体实现强大的国家领导作用。

然而,“任何法律基础一旦拥有就不可能是永久的。政治合法性的权威危机是后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共同政治发展问题。经过50多年的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已经完成了“从一个领导人民夺取政权的党,到一个领导人民长期掌握国家政权的党”。“从在对外封锁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到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2)这两种变化,在长期的执政过程中,党的政治合法性基础不断发生变化,一些原有的合法性资源已经流失,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对党的政治合法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空。“如何维护和加强合法性,是任何一个政权都必须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问题,也是执政党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3)重塑党的政治合法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需要对执政后不同时期党的政治合法性基础进行历史分析,理性认识改革开放时期党面临的合法性危机,从而决定如何构建党的政治合法性基础。

(2)十点已经读薄了

本文主要有三个主要概念,即现代化、政治合法性和政治合法性危机。

1.现代化的意义

现代化是一个观点不同的概念。外国学者认为,现代化是文艺复兴以来伴随工业化而发生的深刻、全面和全面的社会变革。这是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不断变化的过程。它包括社会的各个方面,以工业化为核心。例如,戴维·波普诺说:“现代化是指在将传统的前工业化社会转变为工业化和城市化社会的过程中发生的重大内部社会变化。”(4)摩尔认为,现代化是从传统社会向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的社会的全面过渡,就像西方发达国家一样。(5)亨廷顿在他的著作《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也指出:“现代化是一个多层次的过程,涉及人类思想和行为的所有领域的变化。”⑥然而,不同的学者对现代化的关注不同。吉尔伯特·罗兹曼(Gilbert rozman)和布莱克等人密切关注现代化的动力,强调科学技术的作用。他们认为“现代化是在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下已经或正在经历的一个转变过程。”⑦另一方面,英格斯关心人的现代化,认为没有人的现代化,国家就不会现代化,

参考

1。专著
1。《邓小平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
2。《邓小平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
3。江泽民:《论党建》,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
4。《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几个历史问题的决议》,人民出版社,1981年。
5。《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87年。
6。《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
7。《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
8。朱乔森等,《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
9。孙坚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90年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
10。郭德宏:《中国共产党的历程》(第二卷),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11。罗荣渠:《现代化理论和历史经验的再探索》,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
12。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13。王浦波:《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14。孙冠宏等,《政治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15。杨光斌:《政治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16。李彭静:《权力政治》,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
17。赵姬胡:《比较政治:后发展国家的视角》,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
18。余克平:《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19。《张小劲与荆跃进:比较政治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20。许文慧、张成富:《危机中的政府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21。毛守龙:《政治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22。朱雪芹:《道德乌托邦的衰落》,三联书店,1994年。
23。林尚丽:《当代中国政治形态学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
24。施和兴:《关系、限度、制度: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国家和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br/] 25。刘志峰,《1978-1999年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报告》,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年。

导言8-14
(一)问题命题8-9
(二)概念分离9-12
(三)研究现状12-13
(四)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13-14
一、 政治合法性基础理论14-21
(一)政治合法性问题的出现14-15
(二)政治合法性的理论划分15-19
(三)政治合法性基础19-21
(二)中国共产党政治合法性基础的历史变迁21-37
(一)全面建设政治合法性基础的阶段21-28[/28 基于经济绩效的政治合法性基础阶段33-37
(3)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潜在政治合法性危机37-52
(1)政治成就困境危机38-40
(2)政治整合危机40-42
(3)政治参与危机42-44
(4)权力腐败危机44-46
(5)社会公正危机46-49
(5)社会公正危机 中国共产党重塑政治合法性的基本方向52-59
(1)创新意识形态,加强党的政治合法性的概念基础52-54
(2)强调社会公正,维护党的执政基础的政治合法性54-57
(3)促进民主制度化,构建党的政治合法性的统治基础57-59
结论59-62
参考文献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