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农 > 城镇化推进时期下的“新三农”问题,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义是什么?

城镇化推进时期下的“新三农”问题,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义是什么?

城镇化推进时期下的“新三农”问题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义是什么?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是政府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它明确地把重点放在解决“31亿人口”的目标和任务上,充分表明中国城市化已经从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这种转变体现了城市化发展“遵循发展规律,积极稳妥推进,努力提高质量”的本质要求。政府报告明确指出

城镇化推进时期下的“新三农”问题

如何在城镇化进程中处理“三农”问题

党和国家一贯高度重视城镇化和三农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那么,城市化与农业、农村和农民有什么关系,如何通过城市化来解决这些问题呢?城市化发展的过程和条件中国的城市化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如何推进城镇化建设首先,必须树立“以农业为导向”的农村城镇化建设理念 “以农业为导向”是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为了更好地实现农村人口向城镇的持续转移和第二、第三产业向城镇的持续集中,农村城镇化建设必须以有利于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为前提。“三农”问题一直是影响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重要因素。 中央政府把新农村建设放在首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是农业和农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发展。 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念和措施。这些概念和措施正处于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新一届党中央对形势进行了评估,召开了备受关注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它再次将13亿中国人民的注意力集中在“改革”上。“三农”是指农村、农业和农民三大问题。 事实上,这是生活领域、职业和主体身份的三位一体,但三者侧重点不同,必须综合考虑。 如果把“三农”问题分开来描述,就意味着在广大农村地区,农(育)业是主要产业,身份是农民。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义是什么?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义是什么?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是政府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它明确地把重点放在解决“31亿人口”的目标和任务上,充分表明中国城市化已经从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这种转变体现了城市化发展“遵循发展规律,积极稳妥推进,努力提高质量”的本质要求。政府报告明确指出

城镇化推进时期下的“新三农”问题

如何在城镇化进程中处理“三农”问题

城镇化推进时期下的“新三农”问题范文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三农”问题已经从原来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转变为农业地位弱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的“新三农”问题。解决新时期的“新三农”问题,需要打破当前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农村改革的深化。为此,应该允许“市民下乡”为农村发展提供人力支持。支持“资金下乡”,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鼓励“服务农村”化解农民养老后顾之忧。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新三个农村”问题将通过制度创新和相关政策调整得到解决。

关键词:农业地位弱化;农村空中心化;农民的老龄化;

三农问题

0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大幅增加。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也有许多原因导致了农村建设、农民收入和农业发展的一些障碍。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对“三农”问题(即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逐渐形成共识。进入21世纪,国家相继出台政策,“三农”问题被政府提上日程。经过多方努力,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农业发展道路开始转变,农村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然后,在良好发展态势的背后,还有一些比以往更加复杂的深层矛盾,即本文所提到的“新三农问题”。本文将对“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经济问题的提出、表现和解决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1“新三个农村问题”提案

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研究由来已久。早些时候是温铁军把它概括为“三农”问题。1996年,温铁军在《制约“三农”的两个基本矛盾》中首次提出“三农”一词。2003年,“三农”问题首次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虽然学术界和政界对“三农”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但并没有明确界定“三农”问题的具体内容。因此,不同的学者对“三农”问题有不同的解释。沃森(2011)将“老农业、农村地区和农民”定义为土地分配、农民流亡和税收负担,“新农业、农村地区和农民”定义为农地的非农业使用、农民工和农地流转。李培林(2006年)将移徙工人、农村空农民和无地农民定义为“与农业、农村地区和农民有关的新问题”。虽然上述学者提出的“新三农”问题有所不同,但他们都认为“新三农”问题的内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相应变化。

《2016年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指出,2016年中国居民城镇化率将达到57.35%。《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指出,到2020年,中国居民的城镇化率将达到60%。在城市化进程中,农业、农村和农民也受到巨大影响。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耕地被遗弃、农村劳动力外流和侵犯农民权益的现象,这也引发了学者们的许多讨论。“三农”问题实质上是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城乡不平衡和工农不平衡。本文认为,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农业地位弱化、农村空集中化和农民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关系到我国农业和农村的长远发展,成为新时期“三农”亟待解决的问题。

2“新三大农村问题”

2.1“农业地位的削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1978年,这一比例为27.7%,2009年降至9.8%。农业首次不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0%(10%是发达国家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转折点)。近年来,中国农业的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4%,远远低于第二、三产业的增长率。中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占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的8.6%,比2015年的8.8%下降了0.2%。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数据表明,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必然会下降。目前,主要发达国家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1%,例如,2011年,美国和日本的比重略高于1%。因此,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中国的比重也将进一步下降。

随着我国农民兼职程度的提高,大量耕地被遗弃,这也成为农业边缘化的重要原因。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中国农业劳动力2000年为3.6亿,2015年为2.19亿,呈每年94,000人的下降趋势。农业生产收入低于工业和服务业,这导致许多农民不愿投资农业生产和经营,甚至有些农民直接放弃土地耕种。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农民工将达到2.82亿,许多农村青年劳动力将选择在城市工作以获得更高的收入。

图1 2012-2016年三大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2.2“农村空集中化”

农村空中心性是指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分布变化空导致的农村住房空中心性和农村村庄空中心性现象。农村空精神化出现的原因如下:首先,在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转向城市从事非农业生产,这导致人们离开家园空;第二,农村地区一般都有盖新房而不是拆旧房的情况。农村新建房屋逐渐延伸到村庄外围,导致农村土地大规模利用,村庄中心闲置房屋增多,即“向外扩展空”。一些学者生动地描述了空新村的现状,即“人们走进房子空,住宅小而分散,土地资源浪费严重”我国国土资源部发布了相关统计数据。目前,我国农村住宅闲置率高达10%-15%,部分地区农村住宅闲置率远远超过这一平均水平。数据显示,全国约有1.09亿hm2耕地闲置。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转向城市从事非农业生产,这导致人们离开家园空;第二,农村地区一般都有盖新房而不是拆旧房的情况。农村新建房屋逐渐延伸到村庄外围,导致农村规模扩大,村庄中心闲置房屋增多,即“向外扩展空”。一些学者生动地描述了空新村的现状,即“人们走进房子空,住宅小而分散,土地资源浪费严重”中国国土资源部门发布了相关统计数据。目前,我国农村住宅闲置比例高达10%-15%,部分地区农村住宅闲置比例远远超过这一平均水平。数据显示,全国约有1.09亿hm2耕地闲置。

根据《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农村人口统计的相关数据,1995年中国农村人口为8.59亿,2015年农村常住人口降至6.03亿。在此期间,中国农村人口减少了2.56亿。根据《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中的村庄数量统计,2010年中国农村自然村数量为272.98万个,2015年为264.46万个。在此期间,85,200个村庄消失,平均每年有17,000多个村庄消失。这些自然村落消失的一个原因是城镇外围的改造工程,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村落的自然消失是由于大量人口从远离城镇的许多自然村落中外流造成的。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到2020年,中国居民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0%,这意味着未来三年将有近4亿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这无疑将使中国农村空城镇化问题更加严峻。

2.3“农民老龄化”

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0.5%,远远超过联合国提出的衡量一个国家老龄化的7%标准。根据2016年《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一些学者计算出2015年农村、城镇和城市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分别为11.52%、8.88%和8.9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许多农村中青年劳动力在城市工作,这使得农村农民的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农村地区的大多数居民是老人、儿童和留守妇女,他们已成为993 861名军人。据民政部统计,目前中国有超过1.5亿留守老人、儿童和妇女。因此,农民的老龄化在一些农村地区造成了“老年农业”和“妇女农业”的局面。此外,主要以家庭支持为基础的农村传统养老模式也受到影响。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化养老体系十分薄弱,不能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此外,由于地方政府财政资源有限,很难改变现状。许多农民工年轻时为这座城市做出了贡献。然而,由于城乡二元体制,这些农民没有被接受为真正的公民。当他们年老回到家乡时,很难解决养老问题。当他们年老时,他们面临着不进城和不返回农村的困境。

3“新三个农村问题”的解决方案

城乡二元体制阻碍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的提高,鼓励农民放弃短缺和农民兼营,农业地位更加明显地弱化。目前,我国对公民和资本下乡存在诸多制度性限制,导致农民和资本从农村单向流向城市,使农民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因此,当前改革的重点应该转移到农村地区,消除限制,鼓励城市人口、资本、技术和服务向农村地区流动,实现工农和城乡的良性协调发展。

3.1允许“市民下乡”为农村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中国的户籍制度是双向封闭的,即农民难以进城,公民难以下乡。“政治与经济不分”和“家庭与财产一体化”的农村特点使农民不愿意放弃集体资产,导致目前离开和不离开农村的状况,这加剧了农村的空心态。因此,有必要在农村实行“政经分离”和“家庭财产分离”。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村委会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分离,实现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市场化;在维护集体产权稳定的前提下,农村户口对集体经济和福利的依赖将逐步减弱,为农村居民的自由流动和农村城镇居民的自由流动提供有利条件。

3.2支持“资金下乡”,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农业发展不仅需要人才的支持,还需要足够的资金保障。一些学者反对工商资本下乡,认为工商资本下乡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与农民争夺利润的局面,小农也不可避免地遭受损失。一些学者还认为,资本流向农村可能导致农业用地非农化,影响中国的粮食安全。事实上,这些风险可以通过法律法规来避免。因此,我们应该坚持“管好规划,放开市场”的原则,支持资金流向农村。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用地、农业生产和产业布局的统筹规划和指导。合法合规的项目允许资本自由流入和开放市场,引导更多资本进入农村和农业生产领域,促进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解决无人耕种的问题。

3.3鼓励“服务农村”化解农民养老担忧

在城市化背景下,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制度难以继续发挥作用,完善农村养老制度迫在眉睫。因此,要加快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城乡居民享受平等的公共服务。单纯依靠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是不可持续的,应该努力发展多样化的社会服务体系。政府应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本养老设施建设,开发多种市场化、社会化的养老产品,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

参考

[1]项目继承权。“新三农”问题的演变与政策选择[。《中国农村经济》,2017,(10) :13-25。

[2]李培林。全球化与中国的“新三农”问题[。福建行政学院学报,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06,(2) :5-8。

[3]沃森。老三农问题的终结和新三农问题的挑战[J】。农业经济学,2011,(8) :10。

[4]张寒。新城镇化背景下的中国“新三农”问题研究[。《农业经济》,2015,(5) :120-122。

[5]杨敏。构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三农”发展模式[。《信访与社会矛盾研究》,2014,36 (2) :14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