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设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重视的政党建设策略及价值,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长期战略任务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重视的政党建设策略及价值,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长期战略任务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重视的政党建设策略及价值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长期战略任务是什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代化和大众化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马克思主义一直被视为建设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这是我们党最突出的标志和最鲜明的特点。团结一致,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也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根本思想保证。紧密结合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重视的政党建设策略及价值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什么的马克思...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目标。 第一,学习型——以学习为党的需要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在当今这个变革、调整、创新的时代,我们应该重视和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社会。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涵至少应包括先进政党、服务型政党、学习型政党、创新型政党、和谐政党和廉洁政党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是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事求是、改革创新、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一项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大从战略高度出发,向全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任务。包括:(一)建设廉洁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二)建设学习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三)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四)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正确答案:BCD分析:党的十八大报告,从战略角度,向全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主要任务。包括:(一)建设廉洁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二)建设学习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三)建设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四)建设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正确答案:BCD分析:十八大报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所有理论和实践的中心内容。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发展观是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基础的。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长期战略任务是什么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长期战略任务是什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代化和大众化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马克思主义一直被视为建设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这是我们党最突出的标志和最鲜明的特点。团结一致,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也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根本思想保证。紧密结合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重视的政党建设策略及价值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什么的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重视的政党建设策略及价值范文

党内民主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重视的建党战略。党内民主的探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认清当代中国党内民主建设的不足,找出差距,借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成功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党内的民主思想;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党内民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朱凤鸣

齐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

党内民主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高度重视的党建战略,党内民主探索取得了成果。认清当代中国党内民主建设的不足,找出不足,吸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成功经验,对于保持中国党内民主建设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亮点,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启示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内民主思想;当代价值;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源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党内民主理论的研究始于无产阶级政党诞生之日,以无产阶级政党的党内民主理论和实践为基础,揭示了党内民主的本质和特征。面对咄咄逼人的政治环境、复杂的社会生态和阶级基础的暗流,当代中国共产党应把握这一形势,以马克思主义党内民主的内容和马克思主义党内民主建设的指导原则为理论基础。要根据具体的世界形势、党的形势和国情的变化,准确定位党内民主,制定相应的党内民主政策,把党内民主建设推向新的高度,使党的政治发展呈现健康发展的新趋势。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阐述党内民主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作为工人阶级政党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创始人,在建立共产主义联盟、建立第一国际和帮助其他国家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对党内民主的理论思想作了概括性的阐述。列宁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衣钵的基础上,把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作为他整个革命生涯的第一要务,并对党内民主思想进行了详细阐述。

1.1重视党员的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

党员民主权利得到保护的程度是党内民主发展的标志。缺乏党员民主权利的党内民主是一个空洞的名称,没有根基。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倾听党员的意愿,尊重他们的意见,创造各种条件,保证党员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应该绝对自由地交换意见。在共产主义联盟中,所有盟友的平等是党内民主的核心。共产主义联盟的宪法规定,联盟内的所有事情都可以由联盟或通过其代表来处理。从法理上,确立了联盟成员的主体地位,肯定了所有联盟成员的权利。列宁直接指出:“所有党员选举负责人,即委员会成员等。,全体党员讨论和决定无产阶级政治运动的问题,全体党员决定党组织的战略方针“[1”,“党内的一切事物都由全体党员在平等和无一例外的条件下直接或通过代表处理”[2]249。它直接要求全体党员的主人翁地位,并直接申明党的一切权利都应属于全体党员。

1.2建立党代会制度,完善党内选举机制

马克思恩格斯初步建立了党内民主的制度框架,建立了党代会制度。《共青团章程》规定,党代会不仅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也是党的最高立法机关,中央委员会是全党的权力执行机关。它规定了每年一次、每年八月一次的党代会制度。党代会的权力是通过年会确立的。共产主义联盟的各级组织都是选举产生的,可以随时罢免。这种选举和罢免也被马克思恩格斯归类为选举制度的核心本质。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对党代会的思想强调,列宁更加注重党代会的实践,积极推进党内选举制度的改革,拓宽了思想视野,丰富了内容和形式,创新了组织机制,不断完善各级党委的党内选举制度,努力形成长效机制。列宁将基于党内选举制度的代议制民主制度定义为“理想的民主制度”,并坚持所有职位都由选举产生的铁律。“党的所有负责任的人员、所有领导成员和所有机构都是选举产生的”[2]249号,拒绝一切任命制。

1.3宣传党的形势和事务,创造阳光党务。

面对世界形势、国情和党的形势的新变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立足国情、着眼世界,深刻认识党的形势,把党务公开纳入党的建设视野,并将其发展成为党抵制腐败、预防变革、防范风险的重要举措。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同盟章程》中主张实行汇报制度,并对汇报制度作了更详细的规定,即区部至少每两个月向总区部汇报一次,总区部至少每三个月向中央委员会汇报一次,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汇报工作。《第一国际公司章程》或《公司章程和条例》明确规定了财务报告和定期公告的问题,为党务公开提供了制度支持。列宁认为党内形势和党务公开是党内民主的必要条件。他认为“不公开谈论民主是荒谬的”[3。监督党员的每一次运动,党务公开是消除病菌的阳光和紫外线,是防止盗贼的长期明灯。

1.4确定民主的组织原则,保证党的集体领导

民主集中制是党内民主的基础。所谓民主集中制,就是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制、个人议事和会议决策的原则。按照集中民主、集中民主的原则,积极发挥党委作用,努力提高党委议事决策的效率。马克思恩格斯把民主作为组织的基本原则。为了集体讨论和决定党内的重大问题,《共产主义联盟章程》规定,联盟各级组织定期举行各种会议。在这方面,马克思强调,各级组织只能实行民主,集权组织在原则上是错误的。恩格斯进一步明确指出,组织本身是民主的。列宁第一次使用民主集中制——“一切党组织都是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的”[4。集中精力做党性决议,可以像同志一样讨论党内的各种现象,绝对杜绝个人崇拜和个人独断专行。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党内民主思想由于时代的局限还有些不完善,但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已经逐步为党的党内民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们也为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和一个繁荣的机会。

2当代中国党内民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党内民主建设作为自己的职责。党内民主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党内民主框架已经形成,并规定了党内民主的发展道路。然而,在进一步推广中仍然存在许多障碍和困难。相对落后的理论障碍、弱化民主意识的观念障碍、落后于机制建设的制度障碍以及“一把手制度”等制度障碍已成为党内民主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和绊脚石。认识这些问题是当代中国党内民主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

2.1理论思维薄弱,对内涵理解肤浅

我国主张坚持党内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但它只是把民主集中制看作是上级领导集体召集各级党员和党组织讨论、建议、批评等的行为。缺乏理解导致党内民主集中制的搁浅,一些问题也不断出现:素质不高,一些党员干部不重视和尊重自己和其他党员的权力,经常出现一方呼唤民主权利,另一方把民主权利当成儿戏的现象;由于缺乏认识,一些党员和领导干部把党内民主看成是党内无休止的争论,损害了机关的权威和领导的威信。这种做法很混乱。由于党内对民主的认识不清、思考不足,有些人口头上同意民主,但在具体实践中仍然自以为是。他们过分强调集权,给出不同的意见,导致混乱。

2.2党的干部作风专制民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首次通过了关于改进作风和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提出了贯彻“三严三实”和切实纠正“四风”的具体要求。认真贯彻“两个学习,一个行动”和“四个意识”的精神实质,把党的作风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把党内氛围建设成为一种新的氛围。然而,在不同程度上,仍然存在一些破坏党内民主的不良习惯,如家长式作风、“个人崇拜”、“一人谈话”和个人凌驾于集体之上。所有这些都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之中。他们不能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建议。甚至在制定党的有关政策时,也变相打击持不同意见的人。这不仅扼杀了党的适应性和创造性,也极大地消耗了党的活力。党内原有的和谐不同的民主气氛正在逐渐丧失,导致错误的决定没有得到及时纠正,甚至一个接一个的错误,严重损害了党的信誉。

2.3党员民主意识的丧失,“细胞”参与流于形式。

党员的民主意识是党员在党的民主生活中自觉表达意见和平等参与党务的意愿。这是一个科学概念。它不仅是党员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的基础,也是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委员会制度的基础,是推进党内民主的内生动力。然而,当前党员参与意识薄弱、平等意识缺失、权利意识缺失、主体意识弱化的现象时有发生。即使在党内缺乏民主的一些地方,大多数党员也只会追随“领袖”,遵循领袖所说的金科玉律。对于班长来说,做决定和呆在青山里也很常见。这些不良习俗最终导致班长在肆意践踏民主的过程中集体丧失发言权,比如玩弄政治、为所欲为和掌权。这给党内民主的发展带来了灾难性的破坏,破坏了细胞的基本功能,造成了震动地球的局面。

2.4党员的民主权利得不到适当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极其“缺失”

党员是政党主体的细胞,处于主体性地位。党员民主权利是关系党内民主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基础和前提,是推进党内民主的有力保障和有效支持。但是,从党内的实际生活状况来看,党员的民主权利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党员“使用”民主权利的机制相对简单,党务公开,决策征求意见的配套措施不完善,党内选举、审议、表决等制度不完善,导致党员民主权利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规范化、科学化,实践中名不见经传。这导致保护党员民主权利的文化环境不尽如人意,导致一些党员权利意识淡薄、对党员主体地位认识不足、民主权利作用难以体现等一系列问题。

2.5党内民主制度不完善、僵化、力量不足。

制度问题是根本,党内民主是党内民主全面发展的关键。虽然国家宪法或相关法律中有一些关于党内民主的规定,但在实践中难以实施。出现了许多问题,如不公开提名、分配候选人、对党员意见缺乏反馈、民主推荐流于形式、禁止变相对等选举、基层选拔停滞不前等。这些都是关系到改革大局的重大问题。所有这些现实中的问题都是由于缺乏一个完善的系统,与系统的刚性和强度不足密切相关。首先,这个系统不够严格。党员权利保障机制还很不完善。民主集中制的运行机制缺失。党委制度不完善。党代会缺乏相应的保障体系。党内选举制度已经变得引人注目。党内监督制度不健全。第二,实施不够有力。民主太少,过于集中,民主范围狭窄,民主程序简化,民主关系本末倒置;集体讨论太少,个人决策太多,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个人主导一切,个人依恋显而易见。实用主义很流行,特别强调自身利益,侵犯了组织的公共利益。最高领导人拥有绝对权力,监督只是一种形式。

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内民主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启示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党管党、从严治党、审时度势为切入点,从严治党。它强调“促进党内民主,创造民主讨论的良好气氛,鼓励说真话,说真话,说真话,允许不同意见碰撞和争论”[5。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重点是继续关注提高民主治理水平、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等与全面深化改革有关的问题。继续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2016年,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对全面从严治党进行了专题研究,重申了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的重要结论,对进一步推进党内民主、提高党内民主质量提出了新要求。在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总书记习近平指出,在过去的五年里,“党内民主已经变得更加广泛”。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我们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和更加艰巨的建设任务。我们党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党内民主建设道路上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措施。这有助于中国共产党从新的起点、从全球的角度,进一步审视党内民主建设实践,认清不足,找出差距。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内民主建设的新时代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和未来。保持我国党内民主建设始终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亮点,具有重要的思想和启示价值。

3.1牢固树立党内民主意识,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认识水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党内民主意识体现了大多数党员对党内民主理解的特殊政治意识。党内民主意识的确立是党内民主发展的基础。如果大多数党员干部丧失了党内民主意识,那么党内民主就会变成空。要积极运用宣传教育等手段增强党员的民主意识。一方面,平等意识的提高,“民主意味着平等”的[6,消除了各种不平等观念,使所有党员在党纪政纪面前的权利和义务平等;另一方面,为了提高按多数人意愿办事的意识,必须严格遵循集体讨论、按多数人意愿办事的原则,坚决反对个人武断。最后,参与意识的增强体现了党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强烈的责任感。党员应积极履行学习党章、参与党务、行使提案权、表决权、表决权和监督权的义务。

3.2保证党员的主体地位,重视党员的基本作用

党内民主气氛的坚实基础是党员的权利得到保障。党内民主的发展取决于党员权利的实现程度。党员的权利不能得到保障。党内的民主是没有根的木头,没有来源的水。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党员的权利,保证他们的主体地位。

首先,增强党员的主体意识,加强党性锻炼,提高“细胞”的主体素质。牢牢把握党务公开的党内民主前提,加强党员的学习教育、管理监督和培养实践,实现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积极学习新时代的先进政治理论,认真审视党内政治生活,不要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培养广大党员的党性,锤炼刻不容缓的艰苦奋斗。提高政治理论综合素质、思想修养和业务能力,扎实做好提高党员素质的基础工程。

第二,积极营造党内民主平等的良好氛围,突出党员是党组织的“主人”。归根结底,党的内部事务是由党员决定的。我们应该澄清思想中的错误观念,消除舆论中的许多误解。第三,采取各种制度措施提高党员的主体地位,如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和党代表任期制,提高党员在一线生产工作中的比例,使党代表大会更加合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意见和要求得到有效回应。

最后,完善党员监督制度,疏通民主监督渠道,加强党内纪律,建立问责制度,切实保障党员的参与权和监督权。

3.3坚持改革创新精神,完善民主集中制,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民主集中制是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追求和实践的组织原则。实行适当的集体分工,真正实行民主集中制,实现对党的建设的宏观指导。以思想教育为基础,以民主决策为方向,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推进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化,实现集体领导和个人责任的有机结合;强调党的各级党组织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开展活动,加强每个党员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责任;依靠完善的党内监督制度,实施强有力的监督,建立依法执政的制约机制。为了实现党内的“清风”,徐来、廉颇和每一个党员、干部、群众在反腐败面前都要无愧于党员的光荣称号。

3.4扩大选举自主权,确保干部选举和任命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首先,党代会作为党的最高权力和监督机关,关系到党内民主的成败。要建立科学的党代会制度,完善党代表选举制度,努力避免党员领导干部占党代表多数的问题。要理顺党代会、党委和纪委的关系,了解它们在决策、执行和监督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要完善报告、查询和建议制度,实现权力监督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有效性。

第二,党内选举制度是党内民主的支撑点,更关系到党内民主的大局。要实现党内民主的实质性突破,必须立足于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避免正式审议和讨论,切实服从任命。扩大直选范围,增加差额选举比例,甚至规定差额选举的具体比例,以量化形式,确保党员充分行使权利;建立健全任期制度、解聘制度、辞职制度等相关制度,努力营造人才大量涌现的制度氛围。

第三,要更加重视基层组织,充分尊重普通党员的选举建议,积极探索新的选举模式,创新干部选拔方式,提高基层党员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3.5摒弃党务“浮华”现象,建立“刚性”监督机制

党务公开作为当前民主治理的尺度,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这是一件紧急的事情。一方面,要增强民主意识,提高公众党务意识,积极营造良好氛围。注意保密和公开的程度,消除神秘感,增加与普通党员和群众的亲密度;灵活掌握中央、地方和基层党务公开情况,规范公开程序,提高可操作性,落实公开;另一方面,完善监督责任制、考核制、评议制、问责制、听证制、咨询制等。为党务公开提供制度化保障;完善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现行的纪律检查工作制度,确保其独立性和强制性监督;建立科学、系统、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注重公共权力的制约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建立自下而上的党内监督制度,疏通监督渠道,实现党员对干部、下级对上级的有效监督。

综上所述,长期执政的共产党应当认清党内民主的发展现状,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党内民主思想,并将其作为理论纲领和行动指南。要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审时度势,走出一条有中国共产党特色的党内民主建设道路,保持党的活力,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新时期赢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参考

[1]列宁全集:第13卷[·米]。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191-192。

[2]列宁全集:第14卷[·米]。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3]列宁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31。

[4]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决议汇编: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165。

[5]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352。

[6]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56。

[7]王霞,王林霞。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融合与概括[。赤峰大学学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 (10) :39-41。

朱李玲,叶静。《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代化和大众化的价值分析》,[主编。赤峰大学学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 (4) :48-50。

[9]荆薛军,马陈颖。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选择[[]。赤峰大学学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 (11) :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