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士毕业论文 > 341091字博士毕业论文英语教育论文:晚清裘德教科书发展考

341091字博士毕业论文英语教育论文:晚清裘德教科书发展考

论文类型:博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41091字
论点:英语,教科书,甲午战争
论文概述:

本文是博士学位论文,本文对中国英语学习最早期的教科书之发展进行了梳理,总结了英语教科书在中国的发展规律及趋势,并希望借此能对中国当代英语教科书的编写及出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论文正文:

简介

晚清英语学习的中后期是从鸦片战争结束到抗日战争开始。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条约文本应以英语为基础的规定迫使清政府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和培养可培养的英语人才的紧迫性。因此,清政府开始自上而下地推动英语学习,中国英语学习也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到上层阶级。在此期间,西方传教士得以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进入中国。在传教过程中,教育和传教工作经常被传教士采用。在当时的社会中,教会学校开始大发展。19世纪中后期,为了满足中国社会对英语学习的需求,英语教学逐渐在大多数教会学校实施。在教会学校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传教士一方面从英国和美国引进了原版英语教材,另一方面也努力编写适合中国人学习英语的教材,尤其是英汉翻译形式的英语教材。从鸦片战争到中日战争,传教士的这些努力也成为中国英语教材发展的新力量。可以看出,与中国对外开放前相比,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前,英语教科书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如果我们从中国英语教学史的整个发展时期来看这一时期英语教材的成就,我们只能说这一时期仍然处于英语教材发展的缓慢时期。这是因为这一时期中国英语教科书的使用仍然局限于开放港口,而英语教科书在内陆地区的使用非常有限。此外,英语教材发展缓慢也反映在出版的英语教材数量少、种类多,英语教材的编写方式,尤其是中文教材的编写方式,还不能逐步满足不同学习层次的学习者的需求,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种制度上的不完善当然与当时的教育制度密切相关。
........

第一章鸦片战争前中国英语阅读材料的出现(1840)

第一节早期的“红毛番话”英语阅读材料
虽然“红毛番话”的阅读材料逐渐发展起来,但总体来说,这种阅读材料作为英语学习材料有很大的局限性。从现代教育学的角度来看,以上列出的《洪茂帆方言》的版本或手稿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英语教科书。这些版本或手稿的“洪茂凡方言”只流通给商人,商人和苦力在广州港工作的时候。他们并不是真的想通过使用这些手稿或铭文来学习纯英语,而是仅仅使用这种半不可理解的中式英语作为与说英语的外国商人进行贸易的一种谋生手段。因此,他们对英语学习的要求不高。因此,他们的英语水平一直处于肤浅的状态,被西方人视为粗鲁。由于当时中国没有现代学科分类,英语不可能作为一门课程出现在教育系统中。

第2节:马礼逊与《普通英语传》
可以说,作为新教在中国的先驱,马礼逊的教育传教策略,虽然在传教工作中似乎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成果,但他在中国传播正规英语教育的成就不容忽视。马礼逊在开办的学校里教的英语与当时港口地区盛行的外国英语完全不同。为了纪念马礼逊在传播中西语言和文化方面所做的努力,澳门、广州等地的外国人在他死后,为1836年9月28日在广州的美国商会成立“马礼逊教育协会”做准备。同年11月9日,他们宣布正式成立“马礼逊教育协会”,并提议成立一所马礼逊学校,以促进马礼逊未竟事业。

第三章(1840-1895)抗战前中国自编英语教材........121
第一节洋务派的建立……122
br/]第二节中国自编英语教材概述........140
第三节中国自编英语专业词汇教材分析........167
第四章甲午战争后西方英语教科书在中国的传播.........232
第一节甲午战争后中国英语教材发展概述……232
第二节英美原版教科书的介绍和编写.........252
第五节甲午战争后从日本引进的英语教科书........288 [/br/ ]第一节中日甲午战争前中日西学发展之比较……289
第二节甲午战争后日本教育制度对中国的影响

第六章甲午战争后中国人自编英语教材

第一节甲午战争后中国人自编英语教材概述
英语教材的章节安排也吸收了现代教育的理论成果,纠正了传统教材编写的不足每章的教学内容容量大致相等,编排风格一致。大多数英语教材在每章后都附有一定量的练习,这样学习者可以通过练习巩固他们的学习内容。在汉字排版方面,可以说英语教科书引领了汉字排版的改革。因为英语字符的特点决定了它从左到右的书写形式,所以水平排版。中国传统的书写风格是从右向左垂直排版。当汉语和英语混合在一起时,必然会有某种形式的混淆。早期的英语教科书,如《英语文字介绍》和《英语指南》,采用了中英混合的安排,导致了中日战争?此后,受日本英语教材布局的启发,中国英语教材的布局逐渐采用了中英文两种语言的横向布局。这与当时中国教科书编纂的重大划时代改革没有什么不同。

第2节中国人编写的主要英语语法教科书
同样重要的是,要注意的是,与英语读者的教科书相比,1894年中日战争后中国人编写的英语语法教科书的语法内容相对抽象。因此,在书中,除了一些统计图表外,几乎找不到其他图片,而中国人在编写和出版教科书时,一般都非常重视插图在吸引学习者兴趣方面的作用。因此,英语语法教科书在插图的美学外观上当然不能与读者型教科书相提并论,这也是由语法教科书的性质决定的。因为语法教科书一般都是语法规则的介绍,与读者类型的教科书不同,它们有非常具体的文本内容,并且易于说明。当然,大多数能够以较高水平学习这种英语语法知识的学习者是成熟的青少年或成年人。因此,插图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方面的作用不应该像孩子一样大。
……

结论

通过收集清末中国人学习英语的教材,在查阅史料的基础上,梳理了中国最早的英语教材的发展,总结了中国英语教材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希望能为中国当代英语教材的编写和出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从而使当代英语教材的编写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更好地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本文通过对英语教材的研究,结合晚清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发展的背景,得出以下结论,即
1。晚清英语教科书的发展是渐进的,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通过对晚清不同时期英语教科书的收集和分析,可以看出...,晚清英语教科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部分:晚清英语教科书的萌芽时期(1807-1840):在此期间,中国仍处于闭关锁国状态。除了在广州和其他与英国有直接贸易关系的地方的一些交流之外,全中国几乎没有人知道英国在哪里,什么是英语。中英之间的接触仅限于港口地区。对英语学习的需求极低。唯一用来学习英语的书是那些具有外资特色的“红帽番话”。只有马礼逊在马六甲开设的英汉学院才能为中国人提供正式的英语学习课本。因此,当时中国英语教材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

参考文献(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