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士毕业论文 > 96899字博士毕业论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潮的研究

96899字博士毕业论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潮的研究

论文类型:博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96899字
论点:思潮,引领,大学生
论文概述:

本文是政治论文,笔者认为社会价值观的建构绝不是一个完全独立自足的系统,不是教育、宣传、文化传播等途径就能够达到的,它需要来自社会生活事实的支撑。

论文正文:

第一章总结了大学生思想倾向的基本问题。大学生思潮是基于思潮主体和大学生特点的一种思潮。它是所有表达大学生兴趣的思潮的统称。它既与社会思潮密切相关,又有其独特的表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潮,首先要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潮的本质内涵、形成机制和实际情况,这是引领大学生思潮的基本前提。 首先,大学生思潮的内涵解释大学生思潮并不是本研究提出的第一个概念 在此之前,徐启贤教授、刘树林教授等学者已经提到了大学生思潮的概念(也有学者称之为大学生社会思潮),但是他们并没有对其内涵做出明确的界定。 本文将以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论述,特别是列宁同志对思潮概念的界定为基础,对大学生思潮的内涵作出初步阐释。 (一)《辞海》中的“思潮”一词被解释为“反映一定历史时期某一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和要求的思潮” “在我国,梁启超是第一个从学术角度阐述思潮内涵的人。他认为,“今天的常言是时代的思潮。\" ”“凡国家的文化发展,其公民在一段时间内,由于环境的变化,以及丈夫的心理激励,意想不到的思想之路向同一个方向发展,所以相反应汹涌,如潮奔流 此后,“思潮”经常被用作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思潮”通常也被称为“社会思潮” 学术界对“思潮”的内涵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中介理论”。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社会思潮是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系统之间的中介层次,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反映人们特定利益并与公共心理相结合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意识形态意识和观念,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普及性” “第二是“综合理论”。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体系是社会意识结构相对稳定的两个方面。无论人类实践活动的领域有多深、多广,社会意识总是表现在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两个方面。它不需要社会思潮作为中介。 “社会思潮只是意识形态理论和社会心理学的辩证动态结合。它是“一种反映特定环境中人们的某些利益或要求并对社会生活产生广泛影响的思潮或趋势”。\" 社会思潮有时表现为被某种理论形式的思想所支配,有时表现为人们在特定环境中的社会心理,这是社会意识的综合表现。 “虽然综合理论和中介理论对社会思潮是否是社会意识的中介层次存在争议,但他们对社会思潮的定义基本相同,即他们都认为社会思潮是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群体利益诉求的集中反映,是一种已经在特定群体中广泛传播并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思潮。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思潮”一词也有明确的解释,这是我们界定“思潮”概念的基本依据 马克思和恩格斯经常把他们创立的理论称为“新思潮”。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同盟史》一文中曾描述过这一“新思潮”从被人们嘲笑的理论走向工人阶级思潮的过程。 列宁在谈到思潮时指出,“所谓思潮,只是指这种政治思想的总和。这些政治思想在革命和反革命的所有最重要的问题上都是明确的(因为我们离革命很近,我们正在从革命向各方面的革命过渡)。此外,由于这些政治思想在工人阶级广大阶层中的传播,这些政治思想证明了它们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趋势存在的权利。 “这些重要论断,特别是列宁同志对思潮的定义,是科学揭示思潮内涵的重要理论资源。然而,学者们以前并没有对它们给予足够的重视。 至少在我们所看到的相关研究中,我们没有看到人们用列宁同志关于思潮的重要论述来界定思潮的内涵。 第二,分析大学生思潮的形成,引导大学生思潮首先需要把握大学生思潮形成的过程和机制 以下将重点分析大学生思潮的形成过程和内在机制,为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潮的规律奠定理论基础。 (一)大学生思想倾向的影响因素过去,我们分析了社会思想倾向形成的影响因素会涉及到社会、政治、文化等多个维度,这些都是任何社会思想倾向形成的基本影响因素,一般来说,这些因素可以称为客观因素 事实上,任何社会思潮都必须是“人”的社会思潮,“人”本身也对社会思潮的形成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这是社会思潮形成的主观因素。 我们认为,有必要从主客观结合的角度全面分析大学生思想倾向形成的影响因素。 社会因素 思潮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现象,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主要是指生产方式决定人的意识” 生产方式中的主导因素是生产力,但直接决定人们思想倾向和心理状况的是生产关系,即物质利益关系。 “因此,形成思潮的主要根源是物质利益之间的关系 对大学生来说,“最大的好处是自身发展的好处。” 大学生的发展兴趣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当社会提供的发展环境不利于满足学生的发展兴趣时,往往会引起学生的思想混乱,从而在大学生中滋生某种形式的思想倾向。 这种社会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影响,主要是由一些与大学生发展直接相关的社会政策的调整引起的,尤其是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就业相关的社会变化。例如,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中存在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出现与社会就业政策的调整直接相关。 第二种是间接影响,主要是通过学生家庭的影响,如社会变革引起的利益再分配,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一些群体的根本利益。这种影响将通过家庭的媒介刺激学生产生一定的社会心理和思想倾向,从而滋生一定的思想倾向。 政治因素 思潮是一种强烈的政治社会意识,其形成与国际国内政治密切相关。 对于大学生的思想倾向,政治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外国敌对势力对大学生的价值渗透 学院和大学是西方向我和平演变的最前沿,大学生是他们努力争取的主要目标。 例如,中央情报局的《中国十诫》明确指出,对于以大学生为重点的中国青年,“我们必须尽一切可能做好宣传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和新形式的宗教传播。” 只要他们渴望我们的衣服、食物、住所、交通、娱乐和教育,他们就是成功的一半。 这种和平演变的尝试使得西方社会潮流总是试图影响大学生,这也是大学生潮流经常呈现“洋潮”的主要原因 二是国内政治形势对大学生思想倾向的影响 尤其是腐败对大学生的思想倾向有很大影响。 例如,“89风暴”前资产阶级自由化和民主社会主义在大学生中的传播与社会腐败密切相关。 大学生一直关注着社会腐败问题。在充分肯定党和国家反腐措施的同时,他们往往有更高的期望,这将滋生一些不满情绪,为大学生思想倾向的形成奠定基础。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思想倾向的制约性影响 党和国家一贯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因此,与其他群体相比,大学生思想倾向的形成有更强的教育制约 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倾向的一个相对独特的影响因素。 特别是党和国家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战略任务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和宣传无疑将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潮的一个更加重要的因素。 第二章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潮流的内涵和结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潮流是一个新命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社会思潮是战略任务的具体体现。 与以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这一命题具有相似性和独特性。 研究和推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潮的实践,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准确把握引领大学生思潮的理论内涵,全面分析引领大学生思潮的过程结构,为不断提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潮的科学水平奠定认知基础。 第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潮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的灵魂,是引领社会思潮的精神旗帜 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明确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元,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意识形态共识”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不仅是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也是有效解决一元论与意识形态领域多重思潮冲击之间矛盾的需要。 目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利益主体不断分化,利益冲突关系更加复杂。反映不同经济成分和利益主体需求的社会思潮不断涌现。 与此同时,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大量外国社会思潮继续涌入中国,对人们的意识形态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在内外社会思潮的交织影响下,我国的社会价值观不可避免地从过去的一元主义转向多元主义。 然而,任何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都必须是一元论的,这就导致了一元论和多元主义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给当今中国的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一元主义与多元主义的矛盾运动中,特别是在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下,一些领域的道德失范和诚信缺失问题越来越严重,社会价值冲突也越来越激烈。 尤其是西方的敌对势力,以其第一批强大的文明如经济、科技和文化为载体,分裂和西化了我国,对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发动了猛烈的攻击。结果,一些人的价值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演变,动摇了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仰,并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西化。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有一个有吸引力的核心价值体系来引导人们的思想,为人们的思想发展、价值判断、理想信念提供明确的指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这一功能的最佳载体,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必然选择,是解决思想文化领域一元主义与多元主义矛盾的强大思想武器。 只有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才能有效应对多样化、多样化、多变的社会思潮的冲击,才能更好地树立和坚持引领大学生思潮的主导思想,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 为此,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要积极探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积极做好思想工作,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有效抵御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再次强调:“要深入学习和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潮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潮的必要性首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潮是新形势下大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战略任务的具体体现。抓住重点领域和重点群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必然选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着社会思潮,它从根本上引导着人们,尤其是把握关键群体,实现有效引导。 领导社会思潮本身并不是最终目标,领导最终必须是实现人的领导。 社会思想存在于人群中,影响着人们内心的心理思想。 仅仅从理论层面批判和抵制社会思潮是不够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真正对象不是思想文本和理论派别,而是不同的社会群体。 在这些群体中,也有大矛盾和小矛盾,即有重点群体和非重点群体。 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的大学生,无疑是最重要的带头群体之一。 “青年是我们社会中最活跃的群体,也是现在影响未来的群体。在很大程度上,青年可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导多样化的社会思想,从而成功地引导整个社会意识的方向。 “特别是在当今时代,社会思潮非常活跃,对大学生的影响更为显著 一些大学生的思想呈现出盲目、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一些大学生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对价值选择的判断混乱而不确定,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个人主义、功利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潮主导的问题。他们缺乏崇高的理想、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他们迫切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第二,引导青年大学生正确理解和对待社会思潮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 在马克思主义政党掌权的国家,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年轻人是接班人和建设者。因此,马克思主义政党一直关注这一群体,也特别关注社会思潮对这一群体的影响。 马克思特别注意无政府主义和其他反动错误思想在年轻人中的传播和影响。 他曾经明确指出,那些被错误和反动思潮弄糊涂和毒害的人,“首先?杰出的青年?,大学生,其次是工人” 列宁同志曾经向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年轻人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建议:“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应该把培养我们自己的党员完整彻底的革命世界观作为我们的首要任务。一方面,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我们要认真学习俄罗斯民粹主义和西欧机会主义,这是当前各先进派别斗争的主要思潮。” 中国共产党也非常重视年轻人对社会趋势的理解和理解。 邓小平同志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明确指出:“有些社会趋势,特别是一些年轻人,需要认真关注。”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热爱祖国、追求进步的青年人,已经开始从新的角度看待中国和世界,从识别各种社会趋势、政治思想和政治力量的角度认真思考。” “在今天的信息时代”,各种社会趋势在互联网上蔓延,一些消极、落后甚至颓废的思想已经影响到网民,尤其是绝大多数年轻人。 “可见,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潮流一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任务之一 第三章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潮的经验和规律..............................94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新时期大学生思潮的历史经验..............................94 (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初期的领导实践..............................94第四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思想走向的“主体-领域”模式构建...................121 1、“主体场”主导模式的主导困境与命题................121第四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潮的“主体-领域”模式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潮本质上是一个价值教育问题 仅仅“知道”某些价值观并不意味着他们已经真正确立了这些价值观。价值观的关键在于主体的认同和实践。 学生是否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或大学生的思想倾向,取决于学生自身、社会生活现实和主观体验。 这是我们在分析大学生思潮的形成规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潮的过程、经验和规律后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 那么,我们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的“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相一致”,即坚持教育、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的统一 因此,我们认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潮流,就需要建立一种“学科领域”的引领模式。一方面,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基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或氛围,让学生做出科学全面的价值选择,实现潜移默化的引导。 一、“主体场”主导模式的主导困境与建议(一)“人是目的”主导困境与主导主体意识缺失。目前,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潮流仍处于初级阶段,专业化程度很低 在一定程度上,领导大学生的思想倾向与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当一致的。例如,思想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等传统教育在社会思潮中也起着主导作用。 然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潮流有其特殊性,有必要建立一种专业化的领导模式。 从科学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引领的角度来看,当前引领存在四个主要问题:一是理论不够深刻 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原则、机制和路径等宏观问题上,而对如何引领大学生等特定群体的研究很少。 一些主要的理论成果主要是关于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影响的传统研究,尚未有效、及时地转化为“引领”的新视野 目前,仍然缺乏系统而深刻的理论成果来支撑引领大学生思想潮流的实践发展。 第二是不够重视 2006年,党和国家明确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战略任务 然而,这一重要的战略任务尚未在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政策体系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在国家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政策中,没有对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走向给予应有的重视和规范,甚至在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也缺乏扎实有效的工作。 第三,团队不是专业化的 现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缺乏对社会思潮的专业知识和研究,缺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潮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应对社会思潮负面影响巨大的理论和实践准备。 第四,这些措施效率低下。 高等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高等教育领域的主导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许多不同的具体主导领域,如校内校外、校内校外、网上和网下等。 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核心领导任务。 然而,没有一个特定的领域能够单独完成所有的主要任务。 它往往需要整合不同的领导层次和不同的领导领域,不同的侧重点和整合成一个整体,形成巨大的领导力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引导大学生社会思潮的基本目标 因此,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措施在引领大学生思想潮流方面的有效性相对较低。 结论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方自由民主等多元化社会思潮对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公众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如今,这种思潮在西方发达经济和科技的支持下,以全球化、网络化和信息化为平台,通过好莱坞大片、肯德基、美国之音等媒体广泛传播。它具有更高的文化潜力,有起有落,不断的影响和深远的影响。 不仅如此,国内社会的变革和利益格局的调整也带来了观念的分化,人们价值观的选择性、独立性和多样性的增强,以及各种地方思潮的涌动。 这些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于大学生群体中,与他们的兴趣需求和思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更加复杂的思潮状态。 同时,大学生也可以自发形成自己的思想倾向。尽管这一趋势在今天并不十分显著,但它也已经出现 从表面上看,今天的大学生似乎不太热衷于政治,也没有激情。事实上,他们心中可能有一些沉重和汹涌的想法。 在某种程度上,隐藏在内心深处、偶尔在互联网空上零星表达的不满、焦虑和“异端”思想可能更令人担忧!毕竟,大学生不是普通的社会群体。 这个群体的思想和行为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防线,是对党和国家的最大考验之一。 面对挑战,我们一直努力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邓小平同志总结八十年代的经验教训,清楚地提醒我们,我们最大的错误是“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 此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确实得到了加强。 特别是2004年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的颁布,有效地巩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基础。十多万学生辅导员队伍的形成,已经成为我们引领大学生思想潮流的骨干力量。 2006年,党和国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战略任务,明确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为引领大学生思想潮流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政治保障和文化支撑。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提出了“三个顾问”,即“崇尚繁荣、民主、文明与和谐,崇尚自由、平等、公平、法治,崇尚爱国主义、专业主义、诚实与友谊”。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又一重大突破,为引领大学生思想潮流提供了更清晰的思想指导。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领导水平还有待提高。 要提高领导水平,关键是努力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瓶颈问题:主体性缺失 所谓主体性缺失,是指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思潮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我们没有充分认识到引导大学生思潮就是实现其根本意义上的“以人为本”,没有充分认识到“大学生”作为主体在引导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从而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思想倾向之间的理论斗争上,忽视了这些斗争最终必须由大学生自己完成,必须以大学生的思想为主体才能有效。 这种主观意识的缺失不仅存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也存在于宏观和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层面。 参考文献(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