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识别 > 探讨计量检测现状与检测风险及质量管理建议,质量风险管理的范围和重点是什么?

探讨计量检测现状与检测风险及质量管理建议,质量风险管理的范围和重点是什么?

探讨计量检测现状与检测风险及质量管理建议

质量风险管理的范围和重点是什么?质量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是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识别、测量、控制和评估风险的过程。产品的生命周期包括从最初的研究、生产和营销到最终从市场消失的整个过程。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指风险管理部门使用的一定

探讨计量检测现状与检测风险及质量管理建议

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好是关于食品销售方面的?

中小企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市场经济建设的主体,是解决就业压力、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中小企业产品质量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 对此,从企业标准化、质量检验、计量检验、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的实施等方面分析了部分中小企业质量管理的现状:企业:(1)各部门要分解本部门的风险内容,制定评估计划,实施实施计划,进行统计分析 (2)每月和每半年收集一次数据,并进行年度统计分析,将分析和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的风险评估计划。 (3)是,分析和改进测量和测试系统涉及哪些步骤:建立测量和测试系统的组织机构,确定专职和兼职测量人员;宣传和培训计量测试系统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确认和完善测量测试手册和程序文件;开展计量测试系统手册和程序文件、计量基础知识和法定计量单位的传播,研究、建立和维护国家计量基础标准(包括标准物质),并复制单位值;进行国际比较,确保基准值与国际值一致;根据科学技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计量科学技术原创性研究和计量标准及计量技术新领域研究;对计量基本标准进行持续研究,探讨计量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摘要:计量是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实现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着重分析了计量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着重探讨了如何改进计量管理 关键词:计量管理企业发展、

质量风险管理的范围和重点是什么?

质量风险管理的范围和重点是什么?质量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是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识别、测量、控制和评估风险的过程。产品的生命周期包括从最初的研究、生产和营销到最终从市场消失的整个过程。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指风险管理部门使用的一定

探讨计量检测现状与检测风险及质量管理建议

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好是关于食品销售方面的?

探讨计量检测现状与检测风险及质量管理建议范文

摘要:食品质量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令人震惊,给消费者造成不可持续的损失。鉴于食品安全屡禁不止,本文从质量管理的角度给出了答案。摘要:以东莞食品企业为例,分析了计量检测现状及检测风险,并提出质量管理建议,以提高食品企业的计量管理水平,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关键词:质量管理;食品安全;测量和测试;

假疫苗事件、“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聚氯乙烯塑料包装致癌事件、含有孔雀石绿的水产品、食品包装袋苯超标、猪肉克伦特罗超标等食品药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进一步引起了中国人民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形成了政府“食品安全与国家安全并重”的定位,极大地推动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提高。测试结果是否实现了值的可追溯性?它准确可靠吗?它能满足应用目的吗?它对消费者负责吗?这些都与食品生产商和质量监督人员有关,也与千千一千万消费者有关。食品安全检测是一门仪器和测量科学。食物中的“有用”和“有害”物质都是由一定的“量”组成的,并由“量”反映出来。测量是定性和定量确定“数量”的过程。测量的目标是使测量结果尽可能接近待测“量”的真实值。标准测量、以测试为标准、以数据说话是测量的特点。计量贯穿于食品安全检验的全过程。本质上,食品安全检查是一个计量问题。

质量管理

为了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规范食品生产行为,国家实行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的有关要求,自行对原辅材料和出厂产品进行检验的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具备详细检验规则规定的检验设备和设施,其性能和准确度应当满足检验需要。一般食品生产企业都配备有检验设备。为了保证检测设备的性能和准确性,企业需要第三方仪器检测机构对其设备进行验证/校准。因此,第三方检验机构的检验质量影响企业检验设备的准确性,进而影响食品质量和安全。

1东莞食品企业现状

根据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数据库,东莞有1027家食品生产企业、202个小作坊和122258个食品经营单位。东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供的2015年企业名单筛选后,约有1100家食品生产企业,主要包括食品制造(如饼干、糖果制造、速冻食品、方便食品、粮油、饮用水、膨化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等)。),化妆品企业和食品相关企业(如三聚氰胺、包装容器制造等。)。除了许继、雀巢和华嘉等少数企业外,这些企业绝大多数规模较小,其中许多是三聚氰胺型企业。这些小企业经营不稳定,使用的测量仪器较少。

2食品企业测试[的现状/s2/]

目前,东莞市除法定计量机构外,约有10家以上活跃的民营计量机构为食品企业提供仪器检测服务,其中大部分是设备、人员和实验室环境相对较差的“三室两厅”型小企业。为了生存和获得市场秩序,这些私人组织有许多手段。

为了获得测试订单,私人机构经常用低价作为市场的“垫脚石”,测试成本约为权威法律机构的50%,甚至更低。这种纯粹以低价甚至低于正常测试成本获得市场的行为往往会牺牲测试质量。例如,一般食品生产企业的主要检测仪器包括:净化工作台、酸度计、恒温干燥箱、恒温培养箱、分析天平和电子秤。权威法律机构的测试费用约为2500元,一个人需要一天时间完成测试工作,而民营企业的价格只需要1000元左右。私人测量机构需要盈利,这将通过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率来实现。成本控制主要通过购买低成本设备和招聘学历低的技术人员来实现。低成本设备的精度达不到要求,超出了民办机构的考虑范围,低成本技术人员得不到标准化培训。考虑到成本和人员流动性,私营机构的技术人员一般都是“自学成才”,有些人甚至不知道被检查仪器应采用哪些程序和规格。提高效率不是通过购买先进和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测量标准仪器来实现的,而是通过减少测试时间和测试数据,甚至直接发布虚假报告而不进行测试。不难看出,私营机构的设备、人员和检测过程难以保证检测工作的质量。此外,在一些私人组织通过红包和回扣等不公平竞争手段获得市场后,他们测试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并重新发放了证书。

为了控制成本,食品生产企业通常只对不同的计量检测服务机构进行简单的价格比较,但许多企业人员不具备全面评价计量检测服务质量的能力,简单的价格比较往往牺牲质量。作为一个行政部门,它有责任提醒企业确保良好的质量。

3[检测风险/S2/]

3.1质量风险监督

私营计量机构的技术人员大多学历低,甚至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计量知识培训。他们对检定规程/校准规范知之甚少,缺乏计量法律法规和计量专业知识,基本上没有为所开展的项目建立计量标准。早期,由于实验室认可不需要建立测量标准,私营机构通过购买简单仪器获得CNAS认可,但它们开展的校准工作难以确保质量。对于企业来说,获得难以保证质量的证书和仪器数据不能保证准确性是生产的潜在风险。对于监理部门来说,被监理对象的设备难以满足相关文件的要求,给监理带来风险。在2014年海南救灾物资霉变事件中,保质期180天的食品在不到30天内霉变,存在净重不足的问题。最后,救灾部门主任被停职接受检查,省民政厅主任向受灾群众道歉。当然,这些事件可能不是简单的质量问题,但是从食品生产的角度来看,检测设备的不准确也容易导致食品发霉。在食品生产企业使用的常规仪器中,清洗工作台和恒温培养箱的不一致会导致检测结果的不准确,从而影响食品质量并导致霉变。分析日通常用于称量食品添加剂。不准确的数据会导致添加剂超标,而不准确的电子秤很容易导致净重不足。如何对食品企业进行严密监管,如何采取有效方法消除隐患,是监管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

3.2企业风险

目前,私人计量机构出具的仪器测试证书均为校准证书。校准证书仅给出被测仪器与标准值之间的数据关系,而不评估仪器的一致性,即是否合格。由于工作和专业的限制,大多数企业技术人员不具备分析证书数据的能力,也不清楚他们获得的证书是否符合自己的使用要求。如果只获得证书而忽视证书固有的数据质量,必然会增加产品检验的质量风险和安全风险。此外,民营计量机构没有按照《计量法》和《广东省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建立相应的计量标准。难以保证企业检测设备的有效可追溯性,企业检测数据无法保证,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容易引发食品安全事故。例如,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食品安全丑闻,2008年三聚氰胺污染奶粉事件,至今仍令人震惊,责骂商人的肮脏和肆无忌惮是没有用的。如何对食品企业进行监管,如何采用有效的方法完善检验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4质量管理建议

为了配合行政监督部门做好食品企业的监督工作,保证食品生产企业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4.1特殊检查

全市食品监督部门将对食品生产企业计量器具质量进行专项检查。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企业,派出当地权威法定计量机构的专家对企业检验仪器的性能和证书的质量进行检查,确保食品生产企业检验设备的性能符合要求。

4.2设备的随机检查

按照食品生产企业的比例对检测设备进行抽查,并将检测数据与检测设备合格证数据进行比较,偏差较大的需要企业整改。

4.3标准行为

为保证食品生产企业检测设备的计量工作质量,为食品生产企业提供检测服务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应当制定相应项目的计量标准。

4.4严格要求

为确保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有效监管,降低企业检验质量风险,在对食品企业进行检验时,应严格检验计量器具的合格证,并建议对符合国家规定的检验设备提供检验合格证。

4.5提高质量意识

为了保证食品企业的生产质量,鼓励企业建立计量保证体系,保证企业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建议食品企业技术人员参加计量知识培训,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

参考
[1]张志勋。系统论视角下的食品安全法律治理研究[。法律论坛,2015,(01)。
[2]任峰。[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政府责任。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
[3]林亚龙。《食品安全监管政府责任机制建设分析》,[。轻工业标准和质量,2014年。(06)。
[4]孙金领王爱莲。《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与对策》[。绿色科技,2012,(11)。
[5]曾玉林。中国食品流通安全监管新体系建设研究[。中国市场,20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