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题报告 > 5654字开题报告范文,建筑企业管理论文开篇报告:建筑企业国际工程承包动态能力评价研究

5654字开题报告范文,建筑企业管理论文开篇报告:建筑企业国际工程承包动态能力评价研究

论文类型:开题报告
论文字数:5654字
论点:能力,企业,动态
论文概述:

本文为建筑企业管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以“建筑企业国际工程承包动态能力的评价研究”为例介绍了建筑企业管理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方法。

论文正文:

建筑企业国际工程承包动态能力评价研究
开幕报告
内容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三,本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第四,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框架
(一)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2)本文的研究框架
五、写作大纲
六、本文的研究进展
七、读过的文学作品
一、选题背景
21世纪,经济已经进入全球化阶段。世界大市场环境变得越来越不稳定。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同时,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企业面临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动荡。知识经济的兴起、技术水平的不断变化、产品更新频率的不断提高、消费者需求偏好的不断变化以及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的层出不穷等。,都对企业快速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动态环境中,企业要想更持久、更稳定地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竞争体系,培育独特的竞争优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进一步加剧,国际工程承包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根据全球建筑观察(Global Construction Watch)和牛津经济学(Oxford Economics)联合发布的《2020年全球建筑报告》,到2020年,全球建筑合同市场的产值预计将增长12.7万亿美元,增幅明显。然而,根据世界225大国际承包商ENR提供的信息,全球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仍然激烈。各国政府在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这意味着客户在项目融资、建筑节能、施工技术等方面的新需求对工程承包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企业在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中,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优化内部业务流程,强化技术变革,保持组织灵活性,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市场环境,即需要具备良好的国际工程承包动态能力,从而保持持久的国际竞争优势。动态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它是调整企业能力的能力,是企业的核心能力之一。当前对企业能力的研究指出,企业能力作为组织实践的一部分,依附于企业的发展路径,具有刚性,即难以调整的特点。然而,国际工程承包的动态能力是由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形成和发展的,因此也具有刚性的特点。在国际市场开发过程中,企业在承包国际项目时经常借鉴成功的企业案例和自身的发展经验。他们有很强的路径依赖性。为了避免更大的风险,企业走过去的发展道路是一种保守的做法。然而,这与企业在当前日益不确定的国际市场环境中保持组织灵活性的需要相矛盾。因此,这要求企业打破组织惯例,适应新的环境变化。企业不断调整和提高国际工程承包的动态能力是一个迫切的问题。研究了建筑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中的动态能力,揭示了动态能力的核心内涵和构成维度,构建了动态能力评价体系,并运用数学方法和模型对其进行了定量研究,为企业认识和评价自身的动态能力提供了依据和方法,为企业提高动态能力奠定了基础。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自1994年提斯、皮萨诺和舒恩首次提出动态能力分析框架以来,动态能力的研究日益成为国内外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学术研究的主流问题。当前学术界对动态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态能力的内涵、维度和演化上。然而,这些研究仍处于相对抽象的概念层面。关于动态能力的定量测量或评价研究相对较少。在当前的动态能力理论研究中,对于如何定量评价企业的动态能力还没有达成共识。同时,动态能力的应用领域研究有限,尤其是对建筑企业国际工程承包动态能力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基于企业动态能力理论,结合现有研究文献,建立了建筑企业国际工程承包动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建筑企业国际工程承包动态能力评价模型,对衡量和提高我国企业国际工程承包动态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为建筑企业增强动态能力、保持组织灵活性、保持可持续的国际竞争优势提供理论支持。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理论意义
一方面,动态能力的研究领域得到了拓展。国内外以往的研究一般都集中在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很少关注建筑企业或企业的国际工程承包。本文根据国际工程承包的特点,对其动态能力进行了深入分析,更具体地界定了其内涵和构成维度,是动态能力理论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拓展,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方向。另一方面,丰富了动态能力评价的研究方法。学术界对动态能力评价的研究很少,大多侧重于定性研究,少数学者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企业动态能力评价指标,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值。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动态能力进行定量评价,丰富了动态能力的评价方法,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首先,研究建筑企业国际工程承包动态能力的内涵和维度,有助于增强企业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环境的适应性,促进在不断变化的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中内外资源的及时整合和重构,保持核心竞争力,创造可持续的国际竞争优势。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市场需求日新月异。企业必须快速响应外部需求,及时调整内部资源配置,以满足环境变化的需要。这要求企业具有高动态能力,并能够及时调整现有能力。研究建筑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中动态能力的内涵,明确动态能力的概念,可以使企业根据行业特点定义动态能力的具体定义。研究建筑企业国际工程承包动态能力的构成维度,将使动态能力的内涵更加具体和有组织,有助于企业进一步理解和理解动态能力的具体内涵,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和不足,从而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中及时整合和重构内外资源,保持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创造可持续的国际竞争优势。其次,研究建筑企业国际工程承包动态能力评价体系,有助于企业科学、全面地了解动态能力的现状和不足,为进一步提高动态能力指明方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迫切需要相应的动态能力评价理论和方法来客观衡量企业的动态能力水平,从而指导企业的发展战略,实现在不断变化的国际市场环境中长期立足的目标。建立企业国际工程承包动态能力评价体系,有利于科学理解和提高企业动态能力,引导企业在战略层面确定发展方向,降低工程承包风险,提高核心竞争力,保持企业的持久活力和长期发展。过去,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动态能力的度量维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然而,动态能力的度量维度尚未达成一致,仍处于探索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动态能力的定量研究,阻碍了理论的发展进程。动态能力度量维度的研究值得进一步深入发展。特别是建筑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中与普通企业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差异,国际市场环境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因此,选择建筑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国际工程承包动态能力的度量维度,建立动态能力评价指标,可以更好地保证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实用性。通过构建建筑企业国际工程承包动态能力评价体系,将动态能力划分为多个便于评价和衡量的子能力,最后对动态能力进行客观评价,以指导企业“对症下药”,提高动态能力。最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建筑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中的动态能力进行评价。建筑企业的动态能力从抽象的理论评价提升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视觉评价,对企业更具实践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构建了一种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来评价建筑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中的动态能力,并结合层次分析法来衡量动态能力,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便于对多个企业的动态能力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帮助建筑企业及时发现其在国际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以保持建筑企业对变化环境的较强适应性,对企业有更实际的指导意义。
第三,本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动态能力理论是继企业资源能力理论之后出现的。学者们对企业资源基础理论的研究为动态能力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于彭罗斯(1959)倡导的“企业内部成长理论”,学者们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提出了资源基础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强调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内生的,主要来自企业自身拥有的各种资源和能力,包括市场、资产、技术、组织、开发过程、管理能力等。资源基础理论的代表学者Wernerfelt (1984)在“企业内部独特的资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来源”的前提下,提出了企业资源基础理论。Wernerfelt从内部资源的角度探索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他将企业资源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并通过构建资源与竞争优势的理论框架,进一步解释了企业间绩效差异的原因。基于以往的研究,沃纳费尔特认为企业资源要成为战略资源必须具备四个特征:①有价值的资源;(2)资源稀缺;③模仿资源不完全;④替代资源不完全。因此,战略资源只能是异质的、不完全流动的资源。这也是基于资源的观点所提倡的企业差异的根源。Daft (1983)认为企业资源包括所有资产、能力、组织过程、企业特征、信息、知识等。由企业控制,有助于企业构建和实施提升自身效率的战略。基于Daft的观点,Barney (1991)提出企业的资源包括企业可以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所有有形和无形资源和能力,可以用来制定和实施企业战略,提高企业绩效,包括企业拥有的管理流程、企业文化、技术和信息等。巴尼进一步将这些企业资源分为三类:物质资本资源、人力资本资源和组织资本资源。这里,介绍了“经理”的重要性。巴尼指出,竞争优势的“连续性”不取决于日历时间,而主要取决于竞争对手抄袭的可能性。只有当一个企业的战略不能被现有或潜在的竞争对手复制时,才能说该企业具有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基于沃纳费尔特(Wernerfelt)(1984)提出的战略资源的四个特征,巴尼认为,具有价值和稀缺性的资源可以构成企业的竞争优势,而只有四个同时能够给企业带来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彼得拉夫(1993)深入分析了企业间的相互竞争和能力模仿对蜡烛销售企业依靠其独特资源建立的竞争优势和资源带来的竞争优势的影响,并提出了获得持续竞争优势需要四个条件:①异质性,即依靠资源异质性产生租金;(2)竞争后限制,限制竞争,包括不可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以防止租金降低;(3)流动性不完全,以维持企业中不完全流动资源的可用性和企业租金的分担;(4)事先限制竞争,事先限制竞争对手以确保成本低于租金,如提前占据最佳地理位置,使竞争对手无法模仿。这四个条件是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进一步丰富了巴尼的理论。格兰特(1996)提出了KBT基于资源的观点,认为企业是知识的集合体,加强了知识的重要性,并认为知识是企业内最重要的资源(格兰特,1995,1996,斯彭德,1996)。企业是一个知识协调组织。企业最重要的作用是整合个人的各种专业知识,然后将整合的知识转化为产品和服务。格兰特(1995,1996)认为所有组织都会遇到两类问题。一个是“合作”问题。另一个是“协调”问题。整合就是解决组织在多个成员之间的协调、协调和合作问题,使每个成员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得到充分利用。因此,知识理论背景下的组织竞争优势是整合储存在个体中的知识,逐步形成不同层次的组织能力。基于各种学者的研究,资源基础理论学派的学者对资源对企业能力的影响达成共识,即企业资源是构成企业能力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这也为后来学者提出的资源整合与重构对动态能力有重要影响的观点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探索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研究中,普拉哈拉德和哈梅尔(1990)首先在资源基础观(RBV)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们认为“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来自有价值、难以模仿、不可重复和稀缺的资源和能力”,并将企业核心竞争力定义为“企业组织中积累的常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各种技术流程的知识。普拉哈拉德和哈梅尔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竞争模式。国外学者对核心竞争力理论的研究大致可以归纳为四个学派:知识学派、文化学派、资源学派和组织系统学派。知识学派伦纳德·巴顿(Leonard-Barton)(1992)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企业独有的知识体系,不容易被模仿和转移,能够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该知识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组织学习能力、企业成员知识技能整合、企业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知识学派强调企业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拉斐尔(Raffa)和佐罗(Zollo)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技术,还在于企业文化,从而强调了企业文化和人文因素对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影响。技术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其专有技术和技能的有机结合。在企业文化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企业的整体协调与合作。资源学派学者科利斯(1998)、蒙格默里(Monlgomery)和克里斯汀·奥利弗(Christine Oliver)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和拥有特殊资源的能力。他们认为资源是确保企业获得可持续利润的源泉,在建立竞争优势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来自组织与系统学派的学者库姆斯拉瓦(Coombsrafa)(1996)和佐洛(Zollo)从企业战略和结构的整体角度定义了核心竞争力,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技术能力、组织能力和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核心竞争力理论受到了理论和实践的质疑和挑战。伦纳德·巴顿(Leonard Barton)(1992)认为,核心竞争力不仅在实践中难以识别,而且在动态环境中容易导致核心刚性。因此,学者们开始探索企业如何在动态环境中培育竞争优势,这引发了学者们对企业动态能力的思考和研究。
第四,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框架
(一)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以研究建筑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中的动态能力评价为主线。通过对建筑企业国际工程承包动态能力的内涵和构成维度的界定和分析,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适用于评价企业国际工程承包动态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评价企业动态能力的基本思路。以中国交桥国际工程承包动态能力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评价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其余施工人员在国际工程承包中的动态能力。具体研究内容包括:第一章:绪论。摘要:介绍了中国建筑企业在开展国际工程承包中面临的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环境,指出了动态能力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肯定了动态能力研究的意义,提出了动态能力评价的必要性。第二章是动态能力相关理论综述。本文以竞争优势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为基础,阐述了动态能力的内涵、维度和评价,为动态能力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支持。第三章:建筑企业国际工程承包动态能力的内涵和维度。根据建筑企业国际工程承包的特点,界定了建筑企业国际工程承包动态能力的内涵,确定了建筑企业国际工程承包动态能力的三个构成维度:环境感知能力、机遇把握能力、资源整合与重构能力。对各维度进行分析,为评价指标的确定奠定基础。第四章:建筑企业国际工程承包动态能力评价指标。运用逻辑演绎方法,基于建筑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中动态能力的三个维度,即环境感知能力、机遇把握能力、资源整合与重构能力,将动态能力评价指标分为13个二级指标,为评价模型的构建提供了前提。第五章:建筑企业国际工程承包动态能力评价方法。首先,基于建筑企业国际工程承包评价指标,建立了动态能力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结合层次分析法提出了评价的基本思路和步骤。然后,以CCCC路桥公司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其国际工程承包动态能力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第六章:提高建筑企业国际工程承包动态能力的措施。根据文章的相关研究和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建筑企业国际工程承包动态能力的对策和建议。第七章:结论与展望。总结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论,指出论文的研究不足,明确未来的研究方向。
(2)本文的研究框架
本文的研究框架可以简单表达如下:
五、写作大纲
鸣谢5-6
中文摘要6-7
摘要7
目录8-11
1导言11-18
1.1研究背景和意义11-14
1.1.1研究背景11-12
1.1.2研究意义12-14
1.2研究思路和方法14-15
1.2.1研究思路14-15
1.2.2研究方法15
1.3研究内容15-16
1.4关键问题16-18
2动态能力相关理论综述18-26
2.1竞争优势理论18-20
2.1.1企业资源基础理论18-19
2.1.2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19-20
2.2企业动态能力理论20-24
2.2.1动态能力的内涵20-22
2.2.2动态能力的维度22-24
2.3动态能力评估24-26
2.3.1涉外研究24
2.3.2国内相关研究24-26
3建筑企业国际工程承包动态能力的内涵和维度26-34
3.1建筑企业国际工程承包的特点26-29
3.1.1国际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竞争日益激烈26-27
3.1.2国际市场上业主的需求逐渐增加27-28
3.1.3工程差异大且施工标准不一致28
3.1.4合同主体的跨国性质导致复杂的法律约束28
3.1.5本项目建设周期长,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28-29
3.2建筑企业国际工程承包动态能力的内涵29-30
3.3建筑企业国际工程承包构件的动态能力维度30-34
3.3.1施工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中的环境感知能力31
3.3.2施工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中抓住机遇的能力31-32
3.3.3建筑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中的资源整合与重构能力32-34
4建筑企业国际工程承包动态能力评价指标34-46
4.1建筑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中的环境感知能力34-39
4.1.1建筑企业对内部环境的感知34-35
4.1.2建筑企业对国际宏观环境的感知35-36
4.1.3建筑企业对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利益相关者的认知36-37
4.1.4建筑企业对国际工程项目的认知37-38
4.1.5建筑企业对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其他风险因素的感知能力38-39
4.2建筑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中抓住机遇的能力39-42
4.2.1施工企业的组织柔性39-40
4.2.2建筑企业的创业精神40-41
4.2.3施工企业的信息沟通能力41
4.2.4建筑企业战略实施能力41-42
4.3建筑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中的资源整合与重构能力42-46
4.3.1建筑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学习和吸收能力42-43
4.3.2建筑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技术集成能力43-44
4.3.3建筑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功能整合能力44-45
4.3.4建筑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创新能力45-46
5建筑企业国际工程承包动态能力评价方法46-61
5.1评估原则46
5.2评估方法的选择46-47
5.3模糊综合评价47-48
5.3.1评价的基本原则47
5.3.2评估的基本步骤47-48
5.4评估流程48-55
5.4.1确定权重值的层次分析法48-54
5.4.2模糊综合评价54-55
5.5案例分析55-61
5.5.1企业基本信息55-56
5 . 5 . 2 CCRC国际工程承包动态能力评价56-59
5.5.3评估结果分析59-61
6提高建筑企业国际工程承包动态能力的措施61-67
6.1提高施工企业的组织灵活性,增强其抓住机遇的能力61-62
6.2增强施工企业的自我意识,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制度62
6.3关注利益相关者培养国际工程市场导向理念62-63
6.4建立学习型组织,提高国际高级技能学习能力63-64
6.5加强企业家培训,优化国际创业64
6.6关注国际环境的变化,确定发展机遇和潜在风险64-65
6.7建立创新体系,提高创新能力65-67
7结论和展望67-69
7.1研究结论67
7.2研究的不足和展望67-69
参考文献69-72
六、本文的研究进展(略)
七、读过的主要文献
《企业的动态能力:介绍[》。工业和企业变革。1994(3): 537-555。
[2]提斯,皮萨诺,G &舒恩,动态能力和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杂志。1997年,18(7): 509-533。
[3]提斯,戴杰。解释动态能力:可持续企业绩效的本质和微观基础。战略管理杂志[。,2007年。28(13): 1319-1350。
[4]艾森哈特公里,马丁·贾。动态能力:它们是什么?[·杰]。战略管理杂志,2000,21(10-11): 1105。
[5]韦纳费尔特,企业的资源观。《战略管理杂志》,1984,5(2): 171-180。
[6]巴尼,公司资源和持续竞争优势。管理杂志991,17:99-120。
[7]彼得拉夫马。竞争优势的基石:基于资源的观点。战略管理杂志,1993,14(3): 179-191。
[8]格兰特,《动态竞争环境中的繁荣:作为知识整合的组织能力》。组织科学。1996年,7(4): 375?387.
《企业战略:基于资源的方法》,[。麦格劳希尔公司,1998年
[10]库姆斯·r·核心竞争力与R&D·[的战略管理。R&DManagement,1996,26(4): 345-355
[11]格里菲斯,华盛顿特区,哈维,麻省理工学院全球动态能力的资源观点[。国际商业研究杂志,2001,32(3),597-606。
[12]伊恩西蒂,m .,克拉克,K.B . .集成和动态能力:来自汽车和主框架计算机产品开发的证据[.工业和企业变革,1994,3(3):557-597。
[13]迪莱克·塞丁达玛,罗伯特·帕尔,大卫·普罗伯特。将技术管理理解为一种动态能力:技术管理活动的框架[。技术创新,2009(29) 237-246。
[14]伦纳德-巴顿,1992年。核心能力和核心刚性:管理新产品开发中的悖论,《战略管理杂志》,13 (8): 111。
[15]左洛姆,冬季SG深思熟虑的学习和动态能力的演变[。组织科学,2002,13(3):339-351。
[16]扎拉,s .,乔治,G .吸收能力:回顾,再概念化,和延伸[,管理学院回顾,2002,27(2): 185-203。
[17]胡韩晖,周韩志。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整合特征[。工业工程与工程管理杂志,2001,04:16-19+3。
[18]张西。企业核心竞争力动态适应性演化机制及控制研究[。四川大学,2006。
[19]范泰生。企业动态核心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框架模型构建[。《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11: 85-87。[20]董吴均、黄江镇、陈真红。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进化模型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4,02:77-85。
[21]邓俊荣,周娇。从进化角度看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价值工程,2012,30:137-138。
[22]帕夫卢,帕夫卢,信息技术在新产品开发中的动态能力:在动荡的环境中建立竞争优势,博士论文,商业管理,南加州大学,加利福尼亚州,2004年。
葛宝珊、董宝宝。基于动态能力中介效应的资源开发过程与新风险绩效关系研究[。管理杂志,2009,6 (4): 520-526。
[24]0 \'赖利三世,中国科学院,图斯曼,m .双灵巧作为一种动态能力:解决创新者的困境[]。组织行为研究,2008,28(1): 185-206。
[25]伊犁迪奥·巴雷托。动态能力:回顾过去的研究和未来的议程[。管理杂志,2010,36(1),256-280。
[26]赫尔法特,C.E .专门知识和资产互补性及动态能力积累:R&D·[案例。《战略管理杂志》,1997,18(5):339-360。
[27]崔玉姜维焦昊。基于创业导向和组织学习视角的企业动态能力建设路径分析[。《管理世界》,2008,04:91-106。
[28]钟逸飞。基于企业知识的动态能力演化机制研究[。黑河学报,2012,03:21-23。
[29]港督、姚昌佳、王宜兴。企业能力的关键维度及其指标体系[。定量经济和技术经济研究,2001,11:63-65。
何小刚、李心春、方迎海。动态能力的测量与效能: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06,03: 94-103+113+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