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价值论 > 探究《资本论》的理论意义和当代价值,马克思如何解释《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三卷中的价格...

探究《资本论》的理论意义和当代价值,马克思如何解释《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三卷中的价格...

探究《资本论》的理论意义和当代价值

马克思如何解释《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三卷中的价格...从价值规律到生产价格规律。首先,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政治经济学批评需要劳动价值论的原因是它为批评提供了一个理解工具,将“历史”与“理论”联系起来。劳动价值论的工作逻辑是一种历史方法,是范畴生产的标准工作,是历史理论的组成部分。

探究《资本论》的理论意义和当代价值

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的区别资本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同时,它也使唯物史观得到科学的验证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资本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把社会关系归因于生活、德国方式、英国材料、欧洲历史,展现了人类发展的前景。 这是马克思《资本论》的伟大贡献和影响 如何在中国捍卫马克思和资本?!新世纪迎来了保卫首都的时代。为了迎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高潮,促进中国经济学的建设,《资本论》第一卷于1867年在社会科学部出版。 但是它在1866年完成 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年可以说是《资本论》诞生140周年。 然而,很难找到这本书的确切周年纪念日。 这本书的写作不仅跨越了整整40年,而且从第一卷第一版到第三卷出版,辩证法和遗传学用一种语言,辩证法和遗传学用一种语言和两种语言:萌芽于《经济形态的社会理论辩护纲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的思想正式表达在:徐光伟的《资本论》是什么意思?“历史书”是什么意思——兼论历史书的性质,江汉论坛,2。对于西方金融危机来说,最重要的是《资本论》和国家宏观经济调控 最近,《马克思的资本》在欧洲成了畅销书。 据报道,该书2008年在柏林的销量是去年的3倍,是1990年的100倍。 《资本论》的复兴也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马克思如何解释《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三卷中的价格...

马克思如何解释《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三卷中的价格...从价值规律到生产价格规律。首先,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政治经济学批评需要劳动价值论的原因是它为批评提供了一个理解工具,将“历史”与“理论”联系起来。劳动价值论的工作逻辑是一种历史方法,是范畴生产的标准工作,是历史理论的组成部分。

探究《资本论》的理论意义和当代价值

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的区别资本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探究《资本论》的理论意义和当代价值范文

《资本论》是马克思一生研究的伟大成果,它包含的生态思想不是零散无序的,而是一个内在联系的理论逻辑体系。它包括对人与自然关系、资本与生态问题、物质转化与物质代谢中断的批判,以及对未来社会蓝图的描述,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充足的思想资源和精神动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当代价值。

关键词:资本;生态思想;当代价值;《资本论》中的绿色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杨静

摘要:

《资本论》作为马克思生命研究的伟大成果,蕴含着丰富的绿色生态思想,它不是随意的、零散的,而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理论逻辑体系。它包含了对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批判;资本和生态问题;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的物质转化和物质代谢。它也很好地描绘了未来的社交蓝光eprint。这一思想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充足的思想资源和精神动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当代价值。

近年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充分展示了中国在较短时间内改善人居环境的能力,为世界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中国的智慧和中国的规划。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西方国家的区别在于我们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精辟论述,在生态文明社会建设中发挥了理论引领作用。我们必须追根溯源,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蕴含的生态思想,完善我国的生态文明理论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系列著作中的巨著,《资本论》不仅是马克思成熟期的经典代表,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本文以《资本论》为例,试图分析和研究其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资本论

1。马克思主义中有生态思想吗

当前,随着生态危机日益突出,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国内外各领域学者研究的热点。国外绿色左翼学者认为资本主义是生态危机的重要原因。在新自由主义的支配下,社会倾向于把金钱和物质财富作为增长的首要目标。这种市场逻辑破坏了对自然的保护和尊重,根本解决办法在于转向社会主义。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美国经济学社会学杂志》总编辑克利福德·科布(Clifford Cobb)认为,中国的发展道路与欧美国家完全不同。为了保护“自己的环境”,欧美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高污染工厂,而中国不仅面临和解决自己的困难,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我国的生态文明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上的,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因此,挖掘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生态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些外国学者反对马克思主义本身存在生态思想。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没有生态思想。美国学者奥康瑙尔直言不讳地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有一个生态“理论空场”。国内少数学者也认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没有对生态思想进行论述,而是被后人强加的。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但忽视对生态问题的阐述。在经典作品中,这个方面是空白色。

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自然包含生态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在环境问题不突出的时代。他们面临的主要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矛盾。要争取的主要任务是促进社会制度改革。因此,他们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争取无产阶级解放的斗争中。尽管如此,他们没有忘记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资本论》、《德意志意识形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哥达纲领批判》中有很多关于环境问题的讨论。他们敏锐地发现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的环境问题。他们认为人类社会正面临“两大变革”,即“人与自然的和解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解”。他们总是把这两个“和解”作为最终目标。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革命初期就已经发现了人类生产活动对自然的不利影响。当时,人们普遍缺乏环保意识,对当时城市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关注不多,如空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问题、住房问题以及各类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带来的健康危害。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分析现存的环境问题,指出了这些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都在于获得劳动的最新和最直接的有益效果”,而忽视了“只有在以后才出现,只有在逐步重复和积累的情况下才会发挥作用的进一步结果”。他们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相互依存,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本质,呼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活动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不能超过自然环境允许的限度。否则,“一个不以自然法则为基础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不仅有许多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容,而且指出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就是实现共产主义。“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整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整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办法,也是存在与本质、对象化与自我确认、自由与必然、个人与阶级之间斗争的真正解决办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类才能最终成为自己社会联盟的主人,从而成为自然的主人和自己的主人——自由人”。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文明”是与共产主义一起实现的,真正解决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绿色”道路和“红色”道路合二为一。可以说,生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红绿交融的自然体现。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充分找到生态智慧的源泉,为中国生态建设奠定理论基础,进而培育一个美丽的中国。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选择和拼凑单个单词来证明这一点。我们应该从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系统地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二。《资本论》中的生态思想

《资本论》所包含的生态思想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资本与生态问题、物质转化与物质代谢中断、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的社会制度变革等方面,从而从根本上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解”。

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物质生产过程中,人不仅要与自然有关系,还要与人有关系。《资本论》充分揭示了劳动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马克思指出:“劳动首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过程。这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调节、调节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转换。作为一种自然力,人本身与自然物质是对立的。为了拥有对生活有用的自然材料,一个人要移动他的自然力——胳膊和腿,头和手。当他对外界的自然采取行动,并通过这一运动改变自然时,他也改变了自己的自然。”(1)他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劳动是区别人和动物的基本特征。劳动和自然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同于动物的关系,动物仅仅依靠自然,成为自然的一部分。正是通过劳动的中间环节,自然被改造以满足人类的需求。马克思肯定了人是人与自然关系中的积极创造者,并认为“在劳动过程中,人的活动通过劳动材料对劳动对象进行预定的改变”从《资本论》中的论述可以看出,人与自然关系的对立统一也体现在人自身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在劳动中获得变化的对立统一上。“劳动,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和有用的劳动,是人类的生活条件,不是由所有的社会形式所转移的。这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转换,也就是说,人类生命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3)很可能为了不断获得价值而破坏自然。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频繁的人类活动给环境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如何正确对待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我们在改造自然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资本论》中讨论的另一个重要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进一步延伸。马克思认为,如果人离开自然,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失去物质基础。只有当人与人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时,他们才能成功地利用和改造自然。人与自然是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人与自然实现其价值。几千年来,资本主义社会打破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通过科学技术控制自然,把自然变成自己的财产,服从人们的需要。资本主义社会如此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无疑加剧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导致全球生态危机的不可避免的发生。只有顺应自然,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资本与生态问题

《资本论》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相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本是研究的核心范畴。它不仅包括反映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商品和货币属性,还包括土地、厂房和原材料等客观物质条件。在批判资本的过程中,马克思也认识到了它与生态问题的关系,论证了生态危机源于资本扩张。马克思认为资本本身是一种可以自我增值的价值,“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种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4)为了无限期地增加价值,资本家尽其所能扩大生产规模,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无限期地追求剩余价值,导致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在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同时,它也给地球带来了严重的生态负担。虽然生态危机不是马克思恩格斯一生中的主要问题,但他们并没有忽视资本扩张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资本论》中有不少关于生态问题的描述。马克思认为资本家“可能是模范公民,可能是反对虐待动物的社会成员,甚至有被高度尊重的名声,但是当我们见面时,你所代表的东西里面没有心跳。”他们不关心地球资源的持续枯竭,环境的持续恶化,以及工人们一直生活的贫困。他们关心的是如何充分利用他们的资本来获得剩余价值。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不仅描述了自然环境中土地、河流、森林和空空气的污染,还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工人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恶化。他指出:“资本主义生产使它聚集在主要中心的城市人口越来越占主导地位。结果,一方面,它聚集了社会的历史力量,另一方面,它破坏了人与土地之间的物质转化,也就是说,人们以食物和衣服的形式消费的土地成分不能回到土地上,从而破坏了土地持久肥沃的永恒自然条件。这样,它将摧毁城市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农村工人的精神生活。”马克思这样描述伦敦的污染状况:“在伦敦,450万人的排泄物没有好的处理方法,所以我们不得不花很多钱来污染泰晤士河”。(2)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廉价劳动力日益增长的需求,导致大量工人涌入城市。这座城市不再是人们向往的发达地方。它充满了有毒的烟雾,黑色的污水在运河里流动,城市道路被工厂占据,工人的工作和生活场所不仅又低又湿,又黑又窄,而且垃圾到处都是,又脏。这种生活和工作环境严重损害了工人的身心健康,生态问题的严重性不言而喻。马克思对此发出了强烈的感叹:人为的高温,充满原料碎屑的空气体,震耳欲聋的噪音等等都同等地损害了人们的感官,更不用说在密集的机器中生活的危险了。随着季节的变化,这些机器定期发布自己的工业伤亡公告。社会生产资料的经济只有在工厂制度的温和和适宜的气候下才能成熟。然而,资本手中的这种经济同时成为对工人工作生活条件的系统掠夺,即掠夺空、空天然气、阳光和设备系统,以保护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至于工人福利设施,根本没有提及。傅立叶称工厂为“温和的监狱”难道不对吗?(3)

(3)物质转化和物质代谢分解

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贯穿于《资本论》。在谈到物质转化时,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的物质代谢断裂现象中认识到物质转化和资源循环对可持续发展的巨大价值。这是他生态思想的充分体现。如上所述,马克思把劳动看作是与外界的联系,通过劳动把自然、人和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家的本性。为了利润最大化,劳动被迫产生异化,这破坏了它调节人与自然物质转化关系的本质。马克思强调,“劳动过程,就我们在上面所描述的它的简单和抽象的要素而言,是一种利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人类需要的自然对象的占有,是人与自然之间物质转化的一般条件,是人类生活的永恒自然条件。因此,它不会被任何形式的人类生活所转移,而是为人类生活的所有社会形式所共有。10异化劳动已经失去了作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物质转化的功能,人与自然和社会之间的联系被人为地割裂了。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异化劳动导致人与土地之间物质转化的“不可弥补的裂缝”,从而导致新陈代谢的断裂。当代资本主义使农业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迁移,给城市带来巨大压力。它不仅破坏了城市环境,而且由于大规模工业的生产而破坏了土地的自然肥力。城市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废弃物不能返回土地,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陷入恶性循环。在农村,工业化农业技术的进步在短时间内显著提高了土地的肥力,但从本质上说,这只是资本家掠夺劳动力和土地的技术进步。过度开发和利用农村土地导致生育率和可持续性下降,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平衡,引发生态危机。可以说,物质代谢的中断不仅带来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偏离,而且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劳动关系的分裂和异化必然会带来不可调和的社会矛盾和冲突。经济发展的现实目标应该侧重于所有人的民生福祉,而不是简单地追求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

(四)改变社会制度

《资本论》中的生态思想是建立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基础上的。人与自然关系的错误定位、新陈代谢的崩溃和生态危机的出现都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无休止地追求剩余价值,无限期地扩大资本主义生产,这将不可避免地造成广泛的环境破坏。在这个过程中,人和自然是对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由于其矛盾和对立的性质,也认为浪费工人的生命和健康以及降低工人本身的生活条件是节约使用固定资本,从而提高利润率的一种手段。”马克思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源是资本对自然的占有。“在资产阶级看来,世界上没有什么不是为了钱而存在的,甚至他们自己也不例外,因为他们活着是为了赚钱。除了快速致富之外,他们不知道其他任何幸福。除了钱的损失,他们不知道其他任何痛苦。”彻底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在于改革社会制度。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也积极探索新的社会制度。在《资本论》中,他不仅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还提出了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认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当前资本主义社会的逻辑延伸。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的疯狂掠夺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但没有持续生产的底线,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创造了物质基础。在《资本论》中,他说:“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建立一个基于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更先进的社会形态。”在马克思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蓝图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描述如下:“社会化的人,统一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整他们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转化,并将其置于他们共同的控制之下,而不是让它作为一种盲目的力量统治自己;通过使用最少的能量,这种物质转化是在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应该存在的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完全符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规划。中华民族历来尊重和热爱自然,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生态繁荣导致文明繁荣,而生态衰退导致文明衰退”。

三。《资本论》中生态思想的当代价值

《资本论》中的生态思想对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当代价值。

(一)讨论人与自然,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马克思认为自然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存在,它有自己的进化规律。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依靠自然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能违背自然法则。我们比其他生物更好的原因是我们能够充分理解并正确应用自然法则。大自然的完整性要求我们不能破坏它的完整性。“当我们通过思考来审视自然、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时,首先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交织着各种联系和互动的画面。”17.《资本论》中的生态思想是一种消除各种神学基础的自然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掌握自然规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避免陷入西方机制和极端人类中心主义的常规陷阱。

(二)对资本的批判,为中国资本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了逻辑依据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证了资本的本质是增长或死亡。资本不断扩张以增加其价值。持续扩张的后果必然会突破自然界限。恩格斯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这些行为的自然影响也是如此。西班牙种植者曾在古巴的山坡上焚烧森林,认为木灰足以作为一代人使用的最有利可图的咖啡树的肥料。当热带暴雨冲走未受保护的肥沃土壤,只留下裸露的岩石时,这和他们有什么关系?”(1)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和其他西方左翼学派用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理论来批判今天的资本主义。在当代中国,我们不排斥资本,但资本的营利性质造成的自然破坏必须得到高度重视。中国的一些马克思主义者提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资本应该得到合理规范的使用。这在协调资本与生态之间的关系方面有西方国家没有的优势。

(三)物质转化的分析,为中国城乡整体发展提供行动指南

马克思深刻批判了早期资本主义发展中城乡对立导致新陈代谢中断的现象,提出人类“只是土地的占有者和受益者,应该把改良后的土地作为好父母传给后代”18.恩格斯还在《反都灵理论》中指出,“只有通过城乡一体化,才能消除目前空对空气、水和土地的污染,也只有通过这种一体化,城市中患病和体弱者的排泄物才能用作植物的肥料,而不是引起疾病。”19 (3)所谓共产主义社会是“把城市和农村生活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避免它们的片面性和缺点”。(4)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资本论》关于城乡物质转型和一体化的思想,为我们协调城乡和谐发展、实现农村振兴提供了正确的行动指南。

(四)社会变革的要求,为发挥主体作用的人提供内部标准

《资本论》强调自然的先在性并不意味着人类只能被动地无所事事地生活。人类生活的世界纯粹是客观的。马克思认为“动物只能根据它们所属物种的规模和需要来构造,而人们知道如何根据任何物种的规模来生产,以及如何将固有的规模应用于任何地方的物体;因此,人也是根据美的规律来构建的。”(5)“以前所有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象、现实和感性只能以对象或直觉的形式来理解,而不能理解为感性人的活动、实践、主体。”(6)在实践中,人类必须用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他们必须根据人类的“内部尺度”进行变革,以建立一个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世界。生态文明,无论是作为一种社会形式还是作为一种社会要素,都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或者是人类活动的过程和形式。生态文明并不要求人们回到老挝和壮族的小国寡民时代,即“邻里相视,鸡和狗的声音被听到,老死不相联系”,也不意味着放弃西方生态中心主义者倡导的现代文明和经济发展。在与自然的交流中,人们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理解自然规律的主观能动性,利用人们对自然的理解创造适当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总之,《资本论》无疑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我们应该从辩证的和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它。《资本论》中的相关表述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不仅要求社会和谐发展,而且有工业文明的痕迹。马克思恩格斯生活中的环境问题不能构成那个时代的主题。他们更加关注资本主义制度,认为自然的破坏和农业的不可持续发展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产物。当代生态环境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我们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充分把握其具体内容。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生态思想从一开始就不完全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错误地认为生态环境问题只是资本主义的产物,社会主义国家不会产生环境问题。为了在经济和军事上赶上西方,苏联在20世纪40年代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沙漠治理、湿地开垦和荒地开垦。据统计,苏联在10年内开垦了6000万公顷荒地。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使苏联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但在随后的几十年里遭到了大自然的无情报复。例如,大规模的湿地开垦导致土壤干燥和频繁的沙尘暴,这反过来又导致大规模的土壤侵蚀。仅从1975年到1990年,风蚀和水蚀造成的耕地表层土壤流失就达到1.35亿英亩。这种为了经济发展而控制自然的企图最终导致了当时苏联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中国过去以高发展、高消费、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为主要发展方式。这将有助于促进一定时期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会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生态治理面临严峻形势。例如,中国仍然是世界上主要的能源消费国和排放国。2017年,中国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0.4% (2),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18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体质量达标比例仅为29%,长三角、成渝、东北等地区季节性空气污染问题依然突出。要实现中国环境质量的根本提高,必须正视中国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全面理解和辩证吸收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遵循自然规律,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不断提高中国生态环境管理水平。

笔记

1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奖的启示:种植绿色能收获美丽,http://www.jhnews.com.cn/2017/1207/792281.shtml,.最后一次访问日期:2018年8月6日。

2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3和185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第521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51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66页。

6 (2) (3) (4)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07-208、211、58、714、271页。

7 (3)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78-579、490-492、215页。

8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15和919页。

9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01、928-929页。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76页。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83页。

12《坚决抓好污染防治,把生态文明建设推向新阶段》,人民日报,2018年5月20日。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38页。

14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62-563页,第313页。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878页。

16 (5)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86、163、499页。

17李国锋:“萨拉·萨卡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6年,第53页。

18福斯特,《脆弱的星球:环境的简短经济史》,纽约:蒙特利尔出版社,1999:100。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最后一次访问日期:2018年12月14日。

20生态环境部于2018年9月12日发布了155封责令整改的监管函和《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