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范文 > 23000字论文范文论邓小平的“精神力量”思想

23000字论文范文论邓小平的“精神力量”思想

论文类型:论文范文
论文字数:23000字
论点:精神,动力,恩格斯
论文概述:

当下,“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在这种国际国内的环境下探讨邓小平的“精神动力”思想,有利于全面理解当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

论文正文:

介绍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和建设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形成了宝贵的发展经验和一系列科学发展观,但也存在许多错误,这里不再赘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从此,它开始了中国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进程,并形成了宝贵的科学发展经验。经过几代领导集体的共同努力,今天* * * * * * * *同志已经形成了他的“科学发展观”。这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同时,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及其质的飞跃。在肯定当今发展理论成就的同时,我们应该回顾和总结以往的发展经验,完善这一理论。邓小平理论作为一种承上启下的开拓性发展理论,一方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理论;另一方面,结合中国实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现代化和现实主义。邓小平的理论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学术界也有很多讨论。本文旨在探讨邓小平的“精神力量”思想,并从理论上加以完善,从而丰富和完善邓小平的理论体系。从人类发展的整体过程来看,社会发展的过程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重变化过程,精神生活是人与动物区别的重要标志。精神生活作为人类的无形资产,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动力。因此,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精神动力”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作为一个划时代的问题,历史上对“精神动力”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古代中国,有一个以伟大的美德承载东西的传统,精神追求是培养一个人的道德,维系一个人的家庭,治理国家和水平的世界。西方也有重视自由、平等和博爱胜过精神的传统。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也形成了自己关于这个时代的“精神力量”:它不仅是一种不同于西方的“精神力量”,也是一种不同于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精神力量”。这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亿万劳动人民在中国革命和社会建设中形成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精神力量”。在革命时期,这种“精神动力”激励了数百万中国人赢得革命。在建设时期,这种“精神力量”不断得到丰富、提升和升华,在推动社会建设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我选择研究邓小平的“精神动力”思想。当然,要把握和研究一个问题,首先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把以前的研究作为一个整体来抓。

2邓小平“精神力量”思想的历史渊源和基本内涵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是由人类的共同实践不断推动的。广义而言,人类实践不仅包括人类劳动的实践水平,还包括人类为改造社会而构建的人类活动的系统水平、语言水平和意识水平。事实上,这三个层面离不开人类精神层面,而人类精神层面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它内化在语言、系统、思想和实践中,这是“精神驱动力”。精神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词。所有时代和所有国家的哲学家都以各种复杂的形式讨论精神。本课题的目的不是讨论精神本身,而是将视野局限于邓小平的“精神力量”思想,并将其置于社会历史和文化之中。我们说邓小平的“精神力量”思想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精神力量”思想。它是一种“精神力量”,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生活在中国社会的土壤中。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时效性和新鲜感。因此,要讨论邓小平的“精神力量”思想,首先,简要看看他的思想渊源。

2.1邓小平“精神力量”思想的历史渊源
我们认为邓小平的“精神力量”思想主要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的“精神力量”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邓小平“精神力量”思想的源泉。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提出“精神力量”的概念,但他们的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力量”思想。我们知道马克思通过批判传统的旧唯物主义和绝对唯心主义建立了自己的辩证实践唯物主义。然而,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因此而否认精神的存在,而是在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承认了精神的力量,马克思的实践观本身就包含了广义上的精神因素。在马克思看来,一方面,人类主体不断地从自然中寻找养分来发展自己;另一方面,人类主体不断地将自己的精神、意志和其他基本力量客观化,从而实现了客观世界的转变。这个过程是通过语言、概念、理论等媒介来完成的。正因为如此,马克思说:“精神从一开始就不吉利。它被物质缠住了。物质在这里表现为振动空空气层和声音,简而言之,就是语言。”(1)“一个理论一旦掌握了群众,就会成为一种物质力量。”(2)由此可见,精神力量通过语言、理论等中介渠道内化为实践,转化为物质力量,从而改变世界,进一步构建人类历史和社会。因此,精神力量最终转化为物质力量,通过人类实践来改造社会。后来,恩格斯没有明确使用“精神力量”这个词,但他更清楚地表达了“精神力量”的存在和内涵。恩格斯说:“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反映在人们的头脑中,反映在人们的头脑中,成为情感、思想、动机和意志,简而言之,成为‘理想的意图’,并以这种形式成为‘理想的力量’。”(3)这里的“理想力量”更接近邓小平所用的“精神力量”一词的含义。人类的存在总是根据外界的变化想象“理想意图”,这种对美好意图的追求和向往不断推动人类在实践中改造社会,不断将这种无形的精神力量物化于自然,不断构建“人性化的历史世界”。因此,毫无疑问,“精神动力”来源于实践和客观世界,包括情感、思想、动力、意志等精神因素。,成为人们心中的“理想意向”,并在实践过程中成为物质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化和发展。我们早些时候强调,人类的理想蓝图来自现实的存在。当人类理论正确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时,它将促进人类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马克思主义的代表充分学习了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人类学等知识,结合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代表了工人阶级的利益,提出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地预测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确立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这些理论和信仰不断转化为世界人民追求人类解放和进步的“精神力量”,从而使这些“精神力量”具有社会主义性质或沿着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方向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曾经强调:“共产主义革命是与传统所有制关系最彻底的决裂。不足为奇的是,它将在其发展过程中与传统观念进行最彻底的决裂。”(1)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里并不是说我们应该否定一切传统文化和观念,而是应该从过去的传统观念中划清本质界限,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应该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积极向上的、健康的观念形式,只有这种新的观念形式和理想信念才能形成社会主义性质的强大“精神力量”。马克思恩格斯一生克服了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活中的许多困难,实践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信念。这种与困难的斗争和无休止的斗争是他们实践“精神动力”的真实写照。

2.2邓小平的“精神力量”....................................................................................20-24
3邓小平对以下问题的评论....................................................................................24-33
3.1马克思主义信仰....................................................................................24-26
3.2社会主义追求....................................................................................26-28
3.3爱国主义....................................................................................28-30
3.4集体主义精神....................................................................................30-33
4邓小平关于“精神动力”的评论....................................................................................33-43
4.1精神的“精神动力”....................................................................................33-36
4.2物质文明的“精神动力”....................................................................................36-39
4.3社会和....................................................................................39-43
5邓小平的“精神动力”实践....................................................................................43-51
5.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43-45
5.2学习历史和政治....................................................................................45-46
5.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6-48
5.4深化改革开放....................................................................................48-51

结论

邓小平曾经说过:“中国人几乎没有权力分散,但是当他们团结起来时,他们就有更多的权力。”(1)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在于它能够集中力量解决重大问题,这不仅指集中物质力量的能力,也指集中精神力量的能力。改革开放后,物质文明的发展构成了社会发展的直接和根本的物质动力。以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追求、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精神层面构成了社会发展的间接“精神动力”。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它们共同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文明力量,共同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然而,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当前“精神动力”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从现在到下个世纪中叶,这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我们将埋头苦干。我们肩负重任,”(2)这是《邓小平文选》的最后一句话。这句话很认真。这不仅是对下一代乃至下一代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期望,也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继续保持其“精神力量”的期望。当前,“机遇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机遇大于挑战”③,在这种国际国内环境下探讨邓小平的“精神力量”思想,有利于全面认识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利于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有利于文化生产力的解放和繁荣;它有利于学习、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