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范文 > 论文范文从“世界历史”理论谈全球化

论文范文从“世界历史”理论谈全球化

论文类型:论文范文
论文字数:
论点:全球化,马克思,施密特
论文概述:

全球化是近年来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广泛讨论的热点问题,也是当今时代的重大现实问题。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我们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全球化。但与此同时,人们对全球化的认识和评价

论文正文:

从“世界历史”理论看全球化

全球化是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广泛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这也是当今时代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人们普遍认为,我们时代最突出的特征是全球化。然而,与此同时,人们对全球化的理解和评价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甚至根本的差异。关于全球化的概念、内容、表现、特征、本质、后果和对策,还远远没有达成一致。这本书的前几章已经更详细地讨论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现在需要解释的是:论文题目的“世界历史”理论和我们今天讨论的“全球化”之间是什么关系?马克思的“世界历史”和今天的“全球化”之间有什么历史联系吗?因此,今天的“全球化”讨论能否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中寻求合理的资源?
我们认为,虽然马克思的“世界历史”与今天狭义上使用的“全球化”概念不完全相同,但两者之间存在历史联系。马克思分析“世界历史”时代的理论和方法对我们理解当今全球化时代的问题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今天的全球化是历史上类似社会变革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首先要澄清的是全球化的概念,它包括全球化的开始时间、发源地和运作模式的确定。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掌握当今时代全球化的新特征,这取决于将今天的全球化与历史上的全球化进行比较(如果你可以这么说的话)。理解全球化的概念,把握新全球化时代的特征,是进一步讨论相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无论是作为一个客观事实和发展趋势,还是作为一个概念,全球化都起源于西方,关于全球化的理论讨论最早是在西方学术界展开的。然而,全球化的实际影响永远不会局限于西方,而是肯定会扩展到世界。全球化的字面意思是全球化。事实上,虽然“全球”和“全球”这两个术语只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全球化”的概念直到80年代中期才正式形成,但自80年代以来,这一概念已经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国际关系、军事科学和环境科学等地方广泛传播和使用,并逐渐演变成描述人类社会当前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基本概念。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关于全球化的讨论达到高潮,并扩展到世界各地,成为各国政治家、学者乃至公众和媒体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人们对全球化的反应也各不相同,并且正在谈论全球化。就中国的国情而言,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者在全球化问题上的声音很少被听到,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据不完全统计,自1990年代以来,已经举办了10多次关于全球化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从1994年到2001年,中国学术期刊上收集的各种报刊发表了3000多篇关于全球化主题的文章。这些文章几乎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的所有学科,有些还涵盖了一些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数字不能解释一切,但足以表明全球化已经成为中国学术界许多学科共同关心的问题。一些学者甚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全球化理论。应该说,这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以确立中国应对全球化的正确战略,并在全球化进程中保持理性、冷静、清醒和自觉。概念问题是构建任何理论或学科的真正起点。为了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化理论,确立中国应对全球化的正确战略,首先要澄清全球化的基本概念。

“全球化”的概念目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而言,全球化是指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和出现以来,世界各国不断扩大和深化相互联系和影响的过程。据此,有人将全球化分为三个时期:1450-1815年,全球化的孕育和形成时期;1815-1917年是一个巩固的时期。自1917年以来,这是一个加强的时期。从狭义上讲,全球化特指自1970年代第三次科技产业革命以来,特别是自1980年代西方世界普遍奉行新自由主义政策以来,世界经济和政治关系走向一体化的趋势。
由于全球化是一个发展和现实的过程,人们对它的理解和评价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在全球化的讨论中有许多“全球化”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是一致的或不同的。为便于叙述,本文总结了相关文献,并简要介绍了西方学术界对“全球化”概念的几种代表性观点。
(1)施密特对全球化的描述。前联邦德国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helmut schmidt)于1998年发表了《全球化——政治、经济和文化挑战》,其中详细描述了全球化现象。施密特认为,全球化不仅是一个现实的政治命题,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命题和一个意识形态文化命题。他列举了世界人口爆炸和环境破坏、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世界经济、贸易、资本流通和金融流通自由度的迅速增加、技术进步及其传播的越来越快、劳动力职位从传统工业国家转移到新兴工业国家、世界权力平衡的变化、不同文化和文明之间冲突的危险以及许多其他例子。他解释说,“在20世纪的过程中,五大洲与世界上近200个国家的融合和交流发生了巨大的飞跃,同时也发生了重大的质的飞跃。总的来说,2000年和1900年的世界差异比1900年和1800年的大得多。现代运输技术(不仅包括飞机,还包括集装箱运输船和大型油轮)、现代通信技术、现代贸易技术和现代金融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这一发展趋势早在19世纪就开始加速,在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下半叶,这一趋势明显加快。”(1)
施密特将全球化定义为五大洲和世界各国之间联系和接触的数量和质量的巨大飞跃,但他没有对全球化给出明确的定义。
达伦多夫也没有对全球化作出明确的定义,但他更具体地分析了全球化的原因。此外,他还批评了人们对全球化的片面理解,并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全球化的后果。
(2)哈贝马斯的经济全球化绩效理论。德国著名社会哲学家于尔根·哈贝马斯于1998年出版了《超越民族国家》。-《论经济全球化的后果》明确将经济全球化定义为“世界经济体系的结构转型”。哈贝马斯认为,有必要界定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因为没有一个包容各方的世界市场。目前,人们所说的经济全球化主要有四个指标:
第一,区域内国际贸易的扩大和互动的日益加强。首先,工业商品贸易越来越多地将不同国家在不同地方市场的国民经济变成世界经济的附属品。与此同时,这一贸易的结构和组成也在发生变化:新通信技术的引入使各大洲能够在服务业的帮助下开展国际贸易,并在遥远的地方生产、储存和消费(例如,软件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其次,金融市场的国际联网促进了短期投资和加速资本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