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部控制 > 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理论研究,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有什么共同之处

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理论研究,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有什么共同之处

内部控制审计财务报表审计理论研究

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有什么共同点?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有许多共同点,例如:(1)两者的最终目的是相同的。虽然每一个都有自己的重点,但最终目标是提高财务报表预期用户对财务报表的信任。(2)两者都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注册会计师首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来识别

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理论研究

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有哪些区别

首先,两者的目标不同。简而言之,财务报表审计主要集中在报表层面。收集会计信息时,我们会看到金额、科目等是否有记录错误。,主题是否使用不当,以及交叉检查关系是否正确。报告是否按照指南的要求提交,且标准不符合规范 例如,如果固定资产及时计提,如果法律第20条要求企业照顾好自己,且第8条满足以下所有条件,注册会计师应出具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无保留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1)企业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准则》、《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有许多共同点,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准则,企业内部控制本身,以及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例如:(1)两者的最终目的是相同的 虽然每一个都有自己的重点,但最终目标是提高财务报表预期用户对财务报表的信任。 (二)两者都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 注册会计师首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以确定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服务可以由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即综合审计。内部控制咨询和内部控制审计不能由同一会计师事务所提供;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咨询不能是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 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评价不能是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 内部控制评价是指企业或类似机构的董事会综合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形成评价结论并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 如果内部控制评价服务由注册会计师提供,注册会计师承担一些董事会或类似机构的责任,然后由注册会计师提供财务报表审计。

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有什么共同之处

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有什么共同点?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有许多共同点,例如:(1)两者的最终目的是相同的。虽然每一个都有自己的重点,但最终目标是提高财务报表预期用户对财务报表的信任。(2)两者都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注册会计师首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来识别

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理论研究

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有哪些区别

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理论研究范文

本文的目录导航:

[标题-引言]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

[第一章]审计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第二章]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理论研究

[第三章]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变更与披露

[第四章]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影响股权资本成本的机制与假设

[第五章]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实证结果与分析

[第六章]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影响企业资本成本研究结论

第二章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中相关概念的定义.

I内部控制。

目前,理论界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国内外学者普遍接受和认可的是美国COSO委员会1992年在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中给出的定义。他们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可能意味着:内部控制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一系列标准化程序,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内部控制要执行的程序不仅仅是管理层的任务,而是需要所有员工的参与。这也概括了内部控制的“三个目标”:希望企业能够在经营中获得良好的利润,向外界提供可靠的报告,同时企业需要遵守法律法规。所有人员都应保证企业期望的目标和程序得以实现,以确保目标的实现。1994年、2003年和2013年,COSO委员会对框架进行了补充和修订,使内部控制的概念更加完善。COSO报告认为,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由五个要素组成,即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三个目标”和“五个要素”贯穿于企业的各级经营活动中。可以发现,COSO委员会对内部控制有一个相对全面的定义。许多企业在加强内部控制的过程中也遵循框架中的定义。同时,一些政策制定者也提出了符合本国内部控制定义的参考定义。

与国外相比,我国内部控制框架建设起步较晚,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借鉴国外相关经验。例如,财政部等五部委2008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标准》中,提到了COSO报告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内部控制框架也分为五大要素,其内容与COSO提出的基本一致。然而,内部控制目标又增加了两点,一方面,企业应确保资产安全,另一方面,实现发展战略。中国在2008年给出的内部控制定义也是基于COSO委员会提出的定义。它还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要求企业所有员工参与管理的过程,旨在实现五大目标。

二。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

法律法规的颁布是为了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受侵犯。信息披露制度要求上市公司按照主管部门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向相关机构报告自身的财务或非财务信息,并予以公开或向社会公告。由此可见,信息披露制度有利于资本市场向效率和透明度方向发展,提高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认识。

随着内部控制理论的逐步发展和丰富,对于外部监管者来说,为了清楚地了解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发展程度,有必要制定相关的规则进行深入了解,如果要求企业进行自我披露,就可以达到监管者的目的。企业管理层自愿或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判断自身的内部控制情况,并向社会公布评价结果。外部信息使用者根据管理层传递的评价结果(内部控制报告)做出合理的决策,以维护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这是监管者和市场参与者希望看到的。从实践角度来看,加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上市公司的经营大有裨益。一方面,可以促使上市公司重视内部控制管理,提高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良好的信息传递有助于投资者正确判断内部控制建设,能够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发展潜力和抗风险能力做出合理预测,有利于维护资本成本秩序。为此,2008年后,中国开始走强制性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道路。

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披露上市公司的自我评价报告,二是披露内部审计报告,本文主要对后者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

三。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

(一)内部控制审计的概念。

2010年,财政部等五部委在结合中国国情和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明确界定了相关概念,即“会计师事务所接受相关委托,在特定基准日期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注册会计师需要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供合理保证。

(二)财务报表审计的概念。

财务报表审计(Audit of financial statements)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一系列审计活动对企业编制的财务报表发表意见,主要评价编制的财务报表是否符合财务报告的要求,即审计企业“四表一注”的合法性和公平性。

(三)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区别。

首先,相关概念可以清楚地发现两者的验证对象是不一致的。内部控制审计主要是指审计人员通过一系列活动来评价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是否完善,这涉及到企业管理过程和控制过程的有效性。财务报表审计评价一个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否公平合法,这反过来又涉及到公司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方面。也就是说,两者的认证对象不一致。

第三,两者有不同的关注焦点。内部控制审计侧重于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判断是否存在缺陷并出具审计报告;财务报表审计中内部控制的重点是通过对这种控制的管理是否可以减少其他工作量。

第三,两份报告的内容不同。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的内容一般不显示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主要由审计师对内部控制建设的判断发布。

四。资本成本。

(一)资本成本的概念。

对投资者来说,资本成本是指投资者投资某个项目所需的回报率。对企业来说,资本成本意味着如果一个企业选择在某个项目上投资有限的资金,它将不可避免地不能投资于其他项目。由于选择了该项目,从其他备选项目的投资中可以获得的最大收入构成了所选项目的资本成本。资本成本与一般意义上的成本非常不同。它反映了机会成本。这一成本没有反映在实际成本中,而是作为收入损失反映出来。由于资本成本是一种损失的项目收益,它必然与项目风险密切相关。

根据获取资本成本的不同方式,可以将公司的资本成本分为股权融资成本和债务融资成本。债务资本成本(cost of debt capital)是指债权人提供贷款时要求的最低资本回报率,是公司从资本市场吸收债权人资金时支付给债权人的利息等相关成本。股权融资成本(cost of equity financing),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是指投资者在预测公司未来可能的利润和风险后,对所投资的资本要求的回报率。从公司的角度来看,这是公司用资本支付给投资者的股息。

企业通过发行股票获得融资所需的资金,因此它们将向投资者支付相应的股息作为使用资金的成本。一方面,企业对是否、何时以及如何支付股息没有固定的规定。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的波动,股票价格也在波动。这种多重和高度的不确定性使得基金提供商面临更高的风险。因此,企业要想从基金持有人的投资中获得资本,就必须为基金持有人提供更高的回报率,使他们愿意提供资本。因此,资本成本的本质可以从风险的角度来体现。

(二)股权资本成本计量模型。

查阅现有文献,国内外学者通过各种方法估算股权融资成本,下面将对几种常用的模型进行说明。

1.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将资本市场风险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它认为,当一个公司不仅持有少数资产时,它可以通过购买多种资产的组合来分散一些非系统风险,也就是说,我们通常说鸡蛋不应该放在一个篮子里。剩余的系统风险无法分散。这种不可分散的风险是影响风险资产收益率的决定性因素。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权益资本成本是无风险利率和市场溢价的总和。具体公式如下:

()sfmfK = R+bR-R:风险溢价;制造商风险比:资产的系统风险水平;:无风险利率;弗雷德:在计算股权资本成本sK时,我们需要知道市场的风险溢价和β相关系数,这可能导致在估算不同时期或不同股票价值时,股权资本成本的计算结果有很大差异。

2.股息增长模型。

该模型假设企业持续增长,并将每年支付红利。股息以前一年分配的股息为基础支付,以固定的年增长率增长,每年分配给股东。因此,可以看出,企业的股权资本成本或股东的股利收益都在增加。权益资本成本的计量如下:

GPDKs=+01,其中:Ks是权益资本成本;是下一年的预测股息1d;这是今年普通股的0P股价。g是普通股股息的增长率。从模型的公式中可以看出,我们需要对g进行估计,如果企业在过去一直以相对稳定的趋势增长,并且估计未来还会继续遵循这一趋势,那么我们将用过去的增长率来代替需要估计的股息增长率。显然,这种情况是理想和罕见的。此外,企业的发展受到许多外部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如市场或其他因素。因此,公司无法维持稳定的股息支付。一些公司可能很多年都不会支付股息,所以用过去的增长率来代替它们是不合适的。在更多情况下,证券分析师根据过去的增长率调整和预测可能的估计。因此,应用该模型的缺陷在于它只适用于股利支付稳定增长的企业,这在很多情况下并不适用,而且由于缺乏对风险水平的考虑,很难确定收益率与风险水平的匹配程度。

第二节理论基础。

一委托代理理论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在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对分离的基础上。权利的分离使所有者和经营者形成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无论是委托人还是代理人,他们的目标都是使各自的效用最大化。例如,从客户(企业所有者)的角度来看,他们希望他们雇佣的经理能够努力工作,创造非常丰厚的利润,这样股东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红利,最大化自己权益的目标就可以实现。然而,从代理人(经理)的角度来看,他们大多追求一种最大的收入或最高的权力和地位,并将选择销售最大化作为他们的追求目标。由于这两个目标之间的差异以及客户不直接参与经营的事实,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使所有者无法清楚地了解管理者是否有效地工作,以及股东的利益是否受到侵害,以寻求自己的利益。因此,作为委托人的股东大会将设计一个合同或机制来解决他们之间的委托代理冲突,这样他们自己的权益就不会受到侵犯,内部控制操作也就诞生了。同样,内部控制状态的外部披露也可以缓解这种冲突。

在需要对外披露信息后,管理层不敢放松内部控制管理,从而抑制了管理层对企业利益的侵害。从发布的信息中,股东可以充分了解管理层责任的履行情况,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也可以提高披露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信息披露得越充分,双方的代理冲突就越能得到缓解,从而降低资本成本。披露积极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能够反映企业内部控制的高质量,必然会降低代理成本。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该理论由斯蒂格利茨、阿克洛夫和斯宾塞提出,并提出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个概念。在产品市场上,逆向选择意味着因为卖方比买方拥有更多的产品信息,而买方不知道产品信息,所以买方肯定不会为购买产品付出高昂的代价。他们将根据自己的估计给出公认的中等价格购买产品,这将使产品质量高的卖方无法交易,而产品质量低的卖方可以从中获益,因此市场上的产品质量低于买方心理预期质量,高质量产品的生产者将逐渐退出市场,导致“坏货币挤走好货币”现象,最终导致市场失灵。道德风险是指合同签订后,一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为最大化自身效用而采取的自私行为,从而影响另一方的利益。无论是逆向选择还是道德风险,都会对市场造成负面影响,不利于提高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有效途径是扩大信息披露的范围,提高信任披露的质量。披露的信息越多,就可以避免越多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效果来看,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可靠性和信息披露积极性也是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方法。

由于股东在获取足够信息方面不如管理层,管理层需要向股东披露越来越多的足够信息。一方面,股东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经理们是否为他们的利益而努力工作,是否有自私的行为使企业和投资者处于危险之中。另一方面,它可以帮助投资者充分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了解企业的经营风险,帮助他们做出有效的投资决策。同时,为了使披露的信息更加可靠和真实,引入第三方审计是一种更有效的方法。通过聘请外部审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审计,然后向外界披露企业内部控制状况,可以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市场问题,降低内部人受益于信息优势的概率,从而提高市场参与者对公司信息的知识水平,改善市场信息环境。

三。信号传输理论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该理论由研究劳动力市场的学者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 Spencer)于1974年提出。他认为,在劳动力市场上,在就业过程中,每个求职者都可以把自己的教育水平作为给雇主的信号。由于信息不对称,就业公司很难区分求职者之间的差异。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求职者将选择自愿将他们的教育优势转移到就业公司以获得工作机会。信号传递理论认为,如果一个企业想被市场上的投资者发现,就必须向市场披露高质量的信号。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管理层为解决与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而披露的财务报告以外的重要信息。由于投资者无法直接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的效果,很难在决策中做出理性判断。对于那些需要股票融资的上市公司,为了获得融资资本,他们通常会主动披露质量良好的信息,向投资者发出信号,让投资者擦亮眼睛,发现公司在资本市场的优秀之处,最终公司能够实现融资。对于自我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如果企业披露了由独立第三方审计师出具的不合格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也可以作为企业卓越品质的强有力的有利信号。它能使投资者相信公司的经营正常,内部控制有效,披露的财务报告可靠,企业风险低,从而增强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使投资者在决策时对公司的价值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从而降低公司的融资成本。

第二章是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相关概念的定义。

I .内部控制。

目前,理论界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没有统一的标准,但被国内外学者普遍接受和认可的是1992年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

根据中给出的定义,他们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大致是指:内部控制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一系列标准化程序。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内部控制需要执行的程序不仅仅是管理层的任务,而是所有员工的参与。这也概括了内部控制的“三个目标”:希望企业能够在经营中获得良好的利润,向外界提供可靠的报告,同时企业需要遵守法律法规。所有人员都应保证企业期望的目标和程序得以实现,以确保目标的实现。1994年、2003年和2013年,COSO委员会对框架进行了补充和修订,使内部控制的概念更加完善。COSO报告认为,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由五个要素组成,即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三个目标”和“五个要素”贯穿于企业的各级经营活动中。可以发现,COSO委员会对内部控制有一个相对全面的定义。许多企业在加强内部控制的过程中也遵循框架中的定义。同时,一些政策制定者也提出了符合本国内部控制定义的参考定义。

与国外相比,我国内部控制框架建设起步较晚,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借鉴国外相关经验。例如,财政部等五部委2008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标准》中,提到了COSO报告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内部控制框架也分为五大要素,其内容与COSO提出的基本一致。然而,内部控制目标又增加了两点,一方面,企业应确保资产安全,另一方面,实现发展战略。中国在2008年给出的内部控制定义也是基于COSO委员会提出的定义。它还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要求企业所有员工参与管理的过程,旨在实现五大目标。

二.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

法律法规的颁布是为了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受侵犯。信息披露制度要求上市公司按照主管部门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向相关机构报告自身的财务或非财务信息,并予以公开或向社会公告。由此可见,信息披露制度有利于资本市场向效率和透明度方向发展,提高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认识。

随着内部控制理论的逐步发展和丰富,对于外部监管者来说,为了清楚地了解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发展程度,有必要制定相关的规则进行深入了解,如果要求企业进行自我披露,就可以达到监管者的目的。企业管理层自愿或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判断自身的内部控制情况,并向社会公布评价结果。外部信息使用者根据管理层传递的评价结果(内部控制报告)做出合理的决策,以维护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这是监管者和市场参与者希望看到的。从实践角度来看,加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上市公司的经营大有裨益。一方面,可以促使上市公司重视内部控制管理,提高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良好的信息传递有助于投资者正确判断内部控制建设,能够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发展潜力和抗风险能力做出合理预测,有利于维护资本成本秩序。为此,2008年后,中国开始走强制性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道路。

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披露上市公司的自我评价报告,二是披露内部审计报告,本文主要对后者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

Iii .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

(一)内部控制审计的概念。

2010年,财政部等五部委在结合中国国情和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明确界定了相关概念,即“会计师事务所接受相关委托,在特定基准日期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注册会计师需要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供合理保证。

(2)财务报表审计的概念。

财务报表审计(Audit of financial statements)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一系列审计活动对企业编制的财务报表发表意见,主要评价编制的财务报表是否符合财务报告的要求,即审计企业“四表一注”的合法性和公平性。

(3)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区别。

首先,相关概念可以清楚地发现两者的验证对象是不一致的。内部控制审计主要是指审计人员通过一系列活动来评价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是否完善,这涉及到企业管理过程和控制过程的有效性。财务报表审计评价一个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否公平合法,这反过来又涉及到公司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方面。也就是说,两者的认证对象不一致。

第三,两者有不同的关注焦点。内部控制审计侧重于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判断是否存在缺陷并出具审计报告;财务报表审计中内部控制的重点是通过对这种控制的管理是否可以减少其他工作量。

第三,两份报告的内容不同。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的内容一般不显示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主要由审计师对内部控制建设的判断发布。

四.资本成本。

(一)资本成本的概念。

对投资者来说,资本成本是指投资者投资某个项目所需的回报率。对企业来说,资本成本意味着如果一个企业选择在某个项目上投资有限的资金,它将不可避免地不能投资于其他项目。由于选择了该项目,从其他备选项目的投资中可以获得的最大收入构成了所选项目的资本成本。资本成本与一般意义上的成本非常不同。它反映的是机会成本,而不是实际支付的成本,而是损失的收入。由于资本成本是一种损失的项目收益,它必然与项目风险密切相关。

根据获取资本成本的不同方式,可以将公司的资本成本分为股权融资成本和债务融资成本。债务资本成本(cost of debt capital)是指债权人提供贷款时要求的最低资本回报率,是公司从资本市场吸收债权人资金时支付给债权人的利息等相关成本。股权融资成本(cost of equity financing),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是指投资者在预测公司未来可能的利润和风险后,对所投资的资本要求的回报率。从公司的角度来看,这是公司用资本支付给投资者的股息。

企业通过发行股票获得融资所需的资金,因此它们将向投资者支付相应的股息作为使用资金的成本。一方面,企业对是否、何时以及如何支付股息没有固定的规定。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的波动,股票价格也在波动。这种多重和高度的不确定性使得基金提供商面临更高的风险。因此,企业要想从基金持有人的投资中获得资本,就必须为基金持有人提供更高的回报率,使他们愿意提供资本。因此,资本成本的本质可以从风险的角度来体现。

(2)股权资本成本的计量模型。

查阅现有文献,国内外学者通过各种方法估算股权融资成本,下面将对几种常用的模型进行说明。

1.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将资本市场风险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它认为,当一个公司不仅持有少数资产时,它可以通过购买多种资产的组合来分散一些非系统风险,也就是说,我们通常说鸡蛋不应该放在一个篮子里。剩余的系统风险无法分散。这种不可分散的风险是影响风险资产收益率的决定性因素。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权益资本成本是无风险利率和市场溢价的总和。具体公式如下:

()sfmfK = R+bR-R:风险溢价;制造商风险比:资产的系统风险水平;:无风险利率;弗雷德:在计算股权资本成本sK时,我们需要知道市场的风险溢价和β相关系数,这可能导致在估算不同时期或不同股票价值时,股权资本成本的计算结果有很大差异。

2.股息增长模型。

该模型假设企业持续增长,并将每年支付红利。股息以前一年分配的股息为基础支付,以固定的年增长率增长,每年分配给股东。因此,可以看出,企业的股权资本成本或股东的股利收益都在增加。权益资本成本的计量如下:

GPDKs=+01,其中:Ks是权益资本成本;是下一年的预测股息1d;这是今年普通股的0P股价。g是普通股股息的增长率。从模型的公式中可以看出,我们需要对g进行估计,如果企业在过去一直以相对稳定的趋势增长,并且估计未来还会继续遵循这一趋势,那么我们将用过去的增长率来代替需要估计的股息增长率。显然,这种情况是理想和罕见的。此外,企业的发展受到许多外部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如市场或其他因素。因此,公司无法维持稳定的股息支付。一些公司可能很多年都不会支付股息,所以用过去的增长率来代替它们是不合适的。在更多情况下,证券分析师根据过去的增长率调整和预测可能的估计。因此,应用该模型的缺陷在于它只适用于股利支付稳定增长的企业,这在很多情况下并不适用,而且由于缺乏对风险水平的考虑,很难确定收益率与风险水平的匹配程度。

第二节理论基础。

一、委托代理理论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在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对分离的基础上。权利的分离使所有者和经营者形成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无论是委托人还是代理人,他们的目标都是使各自的效用最大化。例如,从客户(企业所有者)的角度来看,他们希望他们雇佣的经理能够努力工作,创造非常丰厚的利润,这样股东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红利,最大化自己权益的目标就可以实现。然而,从代理人(经理)的角度来看,他们大多追求一种最大的收入或最高的权力和地位,并将选择销售最大化作为他们的追求目标。由于这两个目标之间的差异以及客户不直接参与经营的事实,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使所有者无法清楚地了解管理者是否有效地工作,以及股东的利益是否受到侵害,以寻求自己的利益。因此,作为委托人的股东大会将设计一个合同或机制来解决他们之间的委托代理冲突,这样他们自己的权益就不会受到侵犯,内部控制操作也就诞生了。同样,内部控制状态的外部披露也可以缓解这种冲突。

在需要对外披露信息后,管理层不敢放松内部控制管理,从而抑制了管理层对企业利益的侵害。从发布的信息中,股东可以充分了解管理层责任的履行情况,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也可以提高披露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信息披露得越充分,双方的代理冲突就越能得到缓解,从而降低资本成本。披露积极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能够反映企业内部控制的高质量,必然会降低代理成本。

第二,信息不对称理论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该理论由斯蒂格利茨、阿克洛夫和斯宾塞提出,并提出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个概念。在产品市场上,逆向选择意味着因为卖方比买方拥有更多的产品信息,而买方不知道产品信息,所以买方肯定不会为购买产品付出高昂的代价。他们将根据自己的估计给出公认的中等价格购买产品,这将使产品质量高的卖方无法交易,而产品质量低的卖方可以从中获益,因此市场上的产品质量低于买方心理预期质量,高质量产品的生产者将逐渐退出市场,导致“坏货币挤走好货币”现象,最终导致市场失灵。道德风险是指合同签订后,一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为最大化自身效用而采取的自私行为,从而影响另一方的利益。无论是逆向选择还是道德风险,都会对市场造成负面影响,不利于提高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有效途径是扩大信息披露的范围,提高信任披露的质量。披露的信息越多,就可以避免越多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效果来看,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可靠性和信息披露积极性也是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方法。

由于股东在获取足够信息方面不如管理层,管理层需要向股东披露越来越多的足够信息。一方面,股东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经理们是否为他们的利益而努力工作,是否有自私的行为使企业和投资者处于危险之中。另一方面,它可以帮助投资者充分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了解企业的经营风险,帮助他们做出有效的投资决策。同时,为了使披露的信息更加可靠和真实,引入第三方审计是一种更有效的方法。通过聘请外部审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审计,然后向外界披露企业内部控制状况,可以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市场问题,降低内部人受益于信息优势的概率,从而提高市场参与者对公司信息的知识水平,改善市场信息环境。

第三,信号传递理论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该理论由研究劳动力市场的学者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 Spencer)于1974年提出。他认为,在劳动力市场上,在就业过程中,每个求职者都可以把自己的教育水平作为给雇主的信号。由于信息不对称,就业公司很难区分求职者之间的差异。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求职者将选择自愿将他们的教育优势转移到就业公司以获得工作机会。信号传递理论认为,如果一个企业想被市场上的投资者发现,就必须向市场披露高质量的信号。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管理层为解决与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而披露的财务报告以外的重要信息。由于投资者无法直接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的效果,很难在决策中做出理性判断。对于那些需要股票融资的上市公司,为了获得融资资本,他们通常会主动披露质量良好的信息,向投资者发出信号,让投资者擦亮眼睛,发现公司在资本市场的优秀之处,最终公司能够实现融资。对于自我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如果企业披露了由独立第三方审计师出具的不合格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也可以作为企业卓越品质的强有力的有利信号。它能使投资者相信公司的经营正常,内部控制有效,披露的财务报告可靠,企业风险低,从而增强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使投资者在决策时对公司的价值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从而降低公司的融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