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浅谈打印机的构造及应用

3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浅谈打印机的构造及应用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0000字
论点:本体,领域,打印机
论文概述: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C1)提供统一的打印机领域信息的意义在打印机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各个生产厂家所设计的打印机UI往往是不同的,无论是现有的机种还是新出现的机种,都拥有各自的打印

论文正文:

浅谈打印机的构造及应用

1绪论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C1)提供统一的打印机领域信息的意义在打印机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各个生产厂家所设计的打印机UI往往是不同的,无论是现有的机种还是新出现的机种,都拥有各自的打印机UI。用户需要不断的习惯新出现的打印机UI,这就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不便。不仅如此,在打印机使用过程中各个公司的不同型号的打印机对用户提供帮助的方式也各不相同,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能快速的获得帮助。因此,本文有一种想法,设计一个打印机快捷服务系统。用户只需要面对打印机快捷服务系统就可以操纵绝大部分的打印机,或者获得打印机使用帮助,而不需要再与每个独立的打印机UI或者帮助系统打交道,这样就能够大大提高用户使用打印机的便利性。造成上述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在打印机领域中,对于领域中的概念(术语)没有一个清晰的、共同的理解,不同的生产厂商按照各自的方式解释相关的概念(术语),甚至同一个厂商对于某个概念存在着不同的解释。因此,为了实现构建打印机快捷服务系统这个目标,首先就要对现有的打印机领域的信息进行处理,取得打印机领域内共同认可的概念(术语),对这些概念(术语)提供明确定义,并以此作为人机之间、机器与机器之间互相理解的语义基础。这样才有可能将不同厂商生产的不同型号的打印机的操作、帮助统一在一个系统之下。因此,获取打印机领域共同认可的概念对打印机快捷服务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2)领域本体的概述以及构建打印机领域本体的意义本体的概念最初起源于哲学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本体的相关理论被引入信息领域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关于“本体是什么”至今没有准确的定义,最被大家认可的是Grebe:于1993年提出的本体定义【‘],即本体是“概念模型的明确的规范说明’,。尽管关于本体的定义存在不同的观点,但是随着相关研究的日益成熟,本体理论也被广泛的应用到知识管理、人工智能、软件工程、以及语义网等许多领域。本体能够被应用于不同的研究领域,其前提是必须针对特定领域构建对应的领域本体或者通用本体,对领域知识进行建模和本体表述。领域本体是本体的一个分支,它用来捕获特定领域(如电子、机械、医药等)内的知识,提供对该领域知识的共同理解,确定该领域内共同认可的词汇,并从不同层次的形式化模型上给出这些词汇(术语)和词汇之间相互关系的明确定义。领域本体通过对特定领域内的概念和概念间关系的精确描述,成为人机之间、机器与机器之间互相理解的语义基础。开发领域本体的主要目标是捕获相关领域的知识,提供对该领域知识的共同理解,确定该领域内共同认可的词汇,并从不同层次的形式化模式上给出这些词汇(术语)和词汇间相互关系的明确定义。领域本体可以为简单(模糊)的术语赋予明确的背景知识,因而有利于知识的共享和重用。可以说,领域本体是将本体理论应用于某一特定领域的前提与基础。领域本体的具体作用可以分为以下5点:①在人或者软件主体之中对信息结构的共识理解进行共享,这是领域本体知识库的最普遍的作用之一。        共享领域本体能够形成特定领域的知识表示语言的基础,也能建立描述特定案例的特殊知识基。②使能复用领域知识是本体研究中最近才涌现出的主要驱动力之一。通过集成和复用已有的领域知识,使得领域知识在最大程度上进行信息共享,并为产生新的领域知识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③制定清晰的领域假设。如果相关的领域知识发成变化,领域本体可以很容易的随之进行改变并对此进行精确的表示。④把领域知识从操作知识中彻底分离出来,这是开发领域本体知识库的另一个主要用途。领域本体主要捕获领域中内在的概念结构,而领域知识经常在解决方案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领域本体有助于辨识领域中概念知识的语义类型,本体从中将会起到辞典的作用。⑤如果将术语的声明规范进行复用,那么对领域知识进行分析也是可行的。分析领域本体有助于弄清楚领域知识的概念结构,因此在设计有效的知识表示系统和词汇之前,首先要对该领域的本体进行详细的分析。实际中的领域本体工程意味着要取得以下的目标:准确的定义术语和结构化的领域概念,而不仅仅是定义基于文本的信息;定义一组人的共识信息;具有高表现力使得本体能够表达用户的需求;最终知识基的一致性和互操作性;本体的稳定性和扩展性;本体要成为解决许多问题和构造多个应用的基础。现阶段有许多己经建成并应用于实践的领域本体,比较著名的有LTNSPSC,OOHVR,PANGU,WordNet,CYC,NKI等等,这些领域本体在其相应的领域中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但是通过调查论文以及相关资料,发现迄今为止还没有针对打印 参考文献[1] D Fensel, I Horrocks, F Van Harmelen, et al. OIL in a Nutshell [C].In:Proceedingsof the 12th European Workshop on Knowledge Acquisition, Modeling and Management[2] G. Aotoniou, F. V. Harmelen著,陈小平译.语义网基础教程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Neches R,Fikes R E, Gruber T R, et al. Enabling Technology for Knowledge Sharing[J].AI Magazine, 1991, 12 (3):36-56. Gruber T R. A Translation Approach to Portable Ontology Specifications仁.J].  Knowledge Acquisition,1993,5(2):199-200. Guarino N. Formal Ontology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C].In:Proceedings of the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ormal Ontology in Information Systems [FOIS\'98].Trento, Italy:The IOS Press 1998, 3- Chandrasekaran B. AI, Knowledge and the Quest for Smart Systems [J].IEEEExpert, 1994, 9 (6):2-6.[7〕戴维民等.语义网信息组织技术与方法「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冯志勇,李文杰,李晓红.本体论工程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D Fensel, I Horrocks, F Van Harmelen, et al. OIL in a Nutshell [C].Proceedings o the 12th European Workshop on Knowledge Acquisition, Modeling and Management(EKAW\' 00).Gex}nany:Springer- Ontolingua [DB/OL]:http://www. ksl. Stanford. edu/software/ontolingua/. G. Aotoniou.  F. V. Harmelen著,陈小平译.语义网基础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2008.[12」邓志鸿,唐世渭,张铭,杨冬青,陈捷.Ontology研究综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5).[13〕陆建江,张亚非,苗壮,周波.语义网原理与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WebOnto [DB/OL]:http://kmi. open. ac. uk/projects/webonto/. OntoEdit [DB/OL]:http://www.ontoknowledge.org/tools/ontoedit.shtml. protege [DB/OL]:http://protege. stanford. edu/.[17] Kouji Kozaki, Yoshinoibu Kitamura, Riichiro Mizoguchi. Developing ontology-basedapplications using Hozo仁C].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IASTED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18〕陶皖,廖述梅.当前本体编辑工具的分析与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5, 26 (3):761-763.〔19〕王长霞,李冠宇,陈布伟.语义网本体构建工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 化,2009 (7):26-31. 摘要 4-5 Abstract 5 1 绪论 8-12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8-10     1.2 课题的主要任务 10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 10-12 2 本体理论概述 12-30     2.1 本体论概述 12-14         2.1.1 本体的定义 12-13         2.1.2 本体的构成 13         2.1.3 本体的种类 13-14     2.2 本体的描述语言 14-17     2.3 本体编写工具 17-21         2.3.1 本体编辑工具介绍 17-20         2.3.2 各本体编辑工具的比较分析 20-21     2.4 本体论工程方法学 21-27         2.4.1 主要的本体论工程方法学 21-25         2.4.2 各种本体论工程方法学之间的对比 25-27     2.5 本体的应用 27-30 3 打印机领域本体的构建 30-43     3.1 打印机领域本体的构建方法 30-33         3.1.1 领域本体的构建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30-31         3.1.2 打印机领域本体的构建方法 31-33     3.2 构建打印机领域本体的需求分析 33-35         3.2.1 打印机领域本体的考察对象及构建目标 33-34         3.2.2 打印机领域本体的两类用户 34         3.2.3 打印机领域本体的构建手段及构建周期 34         3.2.4 本体描述语言及构建工具 34-35     3.3 打印机领域信息的收集与分析 35-36     3.4 打印机领域本体的构建 36-43         3.4.1 重点概念及其关系的确立 37-41         3.4.2 打印机领域本体概念阶层 41-43 4 打印机领域本体的实现 43-52     4.1 打印机领域本体的上位本体表述 43-44     4.2 打印机设备本体的详细表述 44-45     4.3 打印机功能本体的详细表述 45-47     4.4 打印机 UI本体的详细表述 47-49     4.5 打印机领域本体的存储 49     4.6 打印机领域本体的评价及演化 49     4.7 打印机领域本体的现阶段的构建成果 49-52 5 打印机领域本体在通用 UI中的应用研究 52-60     5.1 打印机通用UI概述 52-56         5.1.1 打印机通用 UI的必要性 52-53         5.1.2 通用 UI的设计模式 53-55         5.1.3 打印机领域本体在通用 UI中的作用 55-56     5.2 打印机领域本体在通用 UI中的应用研究 56-60         5.2.1 打印机通用 UI的系统框架 56-57         5.2.2 打印机通用 UI中本体的作用 57-58         5.2.3 打印机通用 UI中领域本体的利用方法 58-60 结论 60-61 参考文献 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