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硕士毕业论文清华大学时期吴宓、陈寅恪的比较社会学研究

硕士毕业论文清华大学时期吴宓、陈寅恪的比较社会学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
论点:国学,学术,事功
论文概述:

随着传统经学体系的崩溃,在20世纪初的中国学术界,提倡以“评判的态度”来“整理国故”的呼声日炽,再加上大量的新材料的发现,当时许多学者都感到需要一种新型的“分工合作”机制,

论文正文:

引用
随着传统儒家经典体系的崩溃,20世纪初,中国学术界提倡“以评判的态度”来“整理国家的过去”。加上大量新材料的发现,许多学者认为当时需要一种新型的“分工合作”机制。正如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在《盲人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的主旨》中所说:“历史和语言学发展至今。对个人来说,进行孤立的研究不再是可以接受的。他依靠图书馆或学会借给他资料,并依靠小组为他寻找资料。只有在研究环境中,我们才能互相补充,互相引导,互相修改。结果,孤立生产变得越来越困难。渐渐地,他并不打算说聚集人民的工作已经逐渐成为所有工作的风格。”正是在这种背景下,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术界成立了许多人文学术研究机构,其中最著名的有北京大学研究所汉学系、清华大学汉学研究所、厦门大学汉学研究所、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这些人文研究机构的建立和发展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它不仅是现代学术的创造中心,也是现代学术思想和方法的教育中心。它不仅是中国现代学术制度化进程的产物,而且它的建立和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这一学术制度化进程。现代人文学术机构的发展改变了中国现代学术研究在短时间内落后于西方汉学的局面,创造了中国现代学术发展史上的“奇迹”。清华大学的出现、发展和解体是这个“奇迹”中最引人入胜的历史现象。
本文的研究采用学术史和思想史研究范畴中常用的“历史肖像法”,即选取与清华大学有特殊关系的两位人物吴彼和陈寅恪,通过对他们在国立大学时期思想发展和学术道路的分析,从一个侧面揭示中国现代学者的文化思想、学术思想和学术方法。[吴锐和陈尹吾一生都以不同的方式实践着他们的文化理想和精神追求。尽管他们的生命已经逝去,但他们留下的阴影仍然清晰地投射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
下面,让我跟你和他们一起去。
第一章国立大学时期的吴彼:成就与学习
关于吴仪是20世纪90年代文化语境中备受关注的话题,学术界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与过去的批评基调相反。(1)例如,一些文章以吴彼与薛恒学派的关系为例,集中论述了中国现代文化保守主义的概念和立场;(2)基于吴彼矛盾、痛苦、浪漫的情感生活,一些文章分析了当代中国某类知识分子的人格缺陷和精神困境。(3)通过吴彼与白碧的关系,分析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接受、理解甚至误读西方新人文主义的历史过程。(4)总之,这些研究文章都试图从多元文化的角度来描述和分析吴敬琏,这对我们重新认识这一被遗忘已久的思想形象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当然,这些研究文章中的一些赞扬或判断是不恰当的,甚至被“高估了”。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人们与“清华国学研究院时期的吴JG几乎没有什么关系——他的工作和学术成就。这可能有两个原因:(1)吴彼于1925年2月12日被任命为汉学研究所筹备部主任,并于1926年3月辞去汉学研究所所长,这仅仅是短短的13个月,因此很容易被研究人员忽视;(2)在这短短的13个月里,吴彼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独立的学术成就,除了他在为国家研究所做准备时参与了许多具体而复杂的事务。然而,我认为这短短的13个月对吴彼的长寿有着特殊的意义:通过一系列的行动和成就,为中国研究院的成立做准备,他成功地把自己发展成了一个现代的学术脉络。同时,他通过起草和解释中国研究院章程,间接地表达了自己对现代学术文化的理念、立场和价值关怀。在此期间,吴会因为自己的事情而感到焦虑和自责。作为一名学者,他不懂政治,但现实迫使他一次又一次地陷入日益深入校园的“小政治浪潮”,最后他感到沮丧。他的这些内心经历是我们探索20世纪20年代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现实状况的一扇秘密“窗口”。

参考
一、日记、年表、文集:
《吴彼日记》(1-10册),三联书店,1998-1999年。
《陈寅恪文集》(13卷),三联书店,2000年版。
吴彼著:吴赵雪整理:《吴仪写自己的编年史》,三联书店,1995年。
齐家英主编,孙敦恒修订:《清华人文年表》,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
孙敦恒:《清华汉学研究所纪事》,葛赵广主编:《清华汉学研究》系列1,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年11月。蒋天舒先生和陈银熙先生编年体系列(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二。回忆录与传记:
吴赵雪:《吴彼与陈银熙》,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年。
汪荣祖:《历史学家陈印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钱文忠编辑了《陈印印象》。林雪出版社,1993年。
陈哲三:《陈尹吾先生及其作品轶事》,《传记文学》,第16卷,第3期。
毛子水:《陈尹吾先生笔记》,《传记》第17卷第2期

摘要2-3
摘要3
中文摘要4-6
引言6-7
第一章国立大学时期的吴宓:成就与学术之一7-19
1.1:聘请导师8-11
1.2成就2:管理国立大学11-14
1.3成就与失败14-16
1.4“两匹马的隐喻 2.1“东方主义在前西方国家的流动”和早期学术准备19-24
2.2孤独和勤奋24-30[/ Br/] 2.3“从国家的老干部中迈出一步”30-33
2.4“在历史中寻求历史知识”33-36
2.5以上:历史变迁36-37
参考文献37-39
承担的科学研究任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