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根据JXTA现场视频广播系统的描述和完成

3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根据JXTA现场视频广播系统的描述和完成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0000字
论点:流媒体,系统,技术
论文概述:

本文以连云港远程教育培训管理信息系统(Network Educate ManagementInformation System,简称NEMIS)为背景,分析和研究了目前网络多媒体的特点,提出以对等网络为基础,建立一个全新的分布式的、资源高度共

论文正文:

第一章引言

1.1在研究背景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时,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顺应时代潮流,多媒体远程教育在互联网上的应用给传统教育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一方面,它给人们带来了更广泛、更方便、更快捷的信息获取和交流方式。另一方面,它打破了时间和地理限制,给人们更多接受继续教育的平等机会。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远程教育,并积极采取措施支持和发展这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提高网络教育的普及程度。为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实现中小学教师“大规模、高质量、低成本”培训的目标,连云港市教育局于2004年组织人员开发了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培训系统,即远程教育培训管理信息系统(NEMIS)。通过该系统,对全市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进行远程培训。本课题是我和我的两位同事共同开发的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十一五”重点课题“远程校长和教师培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帮助收集了大部分资料,参与了一些模块的设计,并对系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一些实践能力较强的课程,特别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视频教学比文本和图片教学更直观,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NEMIS的一个重要子模块是利用流媒体技术实现视频资源点播[2] 0。然而,基于传统C/S模式或B/S模式的教育视频直播或点播系统给远程教育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建设成本高、服务器负载重、网络带宽要求高、用户过多时回放质量差、可靠性、可扩展性等缺点。在流媒体出现之前,用户只能通过完全下载来播放音频和视频文件。缓慢的网络速度是用户无法接受的。流媒体技术对连续的音频和视频数据进行压缩和编码,并将它们放在专用的流媒体服务器上。用户可以在下载时观看多媒体节目,而无需下载完整的文件,这可以大大缩短启动延迟。对系统缓存容量的需求很低。}3\'oP2P是一个分布式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所有节点都具有客户端和服务器功能。一方面,他们可以申请从一些节点下载服务,另一方面,他们可以缓存接收到的内容并将其提供给另一个请求节点基于P2P的流媒体服务技术可以通过合理利用客户端计算机空的空闲资源提供一些服务,让客户端缓存一些信息,并作为服务器功能的一部分,充分发挥过去被忽视的许多客户端的作用,从而分散服务,减少服务器的负载和网络带宽的占用。整个系统的能力大大提高,同时有效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容错性。因此,如何通过调查研究进一步了解P2P和流媒体技术,挖掘其优势,在原有的C/S模式或B/S视频课件点播教育平台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基于PZP流媒体技术的合理的远程教育支持平台,并通过该平台为远程教育提供更快的服务,提高在线课堂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2研究现状1.2.1P流媒体研究现状由于P2P流媒体传输的优势,基于P2P的流媒体服务系统已经引起了许多高校、研究机构和商业组织的关注。斯坦福大学、麻省大学和美国微软研究院对单源P2P流媒体传输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伯克利大学和普渡大学则致力于多源P2P流媒体传输的研究,其中普渡大学提出了单源P2P流媒体传输模型和相应的激励机制。此外,一些研究机构将传统流媒体技术应用于P2P系统。例如,IBM中国研究院将分层流合并技术集成到P2P视频点播系统中,而美国奥利金大学提出的PALS则使用媒体流的分层编码技术。在商业应用中,也有一些商业P2P流媒体传输系统,如vTrails、AllCast和ChanneloneMedia等。,尝试了P2P流媒体传输系统的运行模式。。

[4]

将P2P应用于流媒体技术的产品已经在实验室诞生。例如,卡耐基梅隆大学的EMS系统、PeerCast组织的PeerCast系统、微软的CoopNet系统已经越来越成熟,[9J[5]0中国企业也开发了许多基于P2P流媒体技术的产品。以QQLIVE、PPLIVE、USEE等为代表的P2P流媒体产品。用户注册在几年内持续增长。典型的是PPLIVE,这是一款基于P2P技术的共享软件,用于在互联网上进行大规模视频直播。采用网格模型,有效解决了当前网络视频点播服务带宽和负载有限的问题。用户越多,播放越流畅,整体服务质量大大提高。与此同时,许多大学也开发了许多P2P产品,如北京大学迷宫、清华粮仓、华中科技大学AnySee等。AnySee是HUST设计开发的基于P2P的视频广播系统。它采用一对多服务模式,支持部分网络地址转换和防火墙穿越,提高了视频广播系统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References[1]黎孟雄.远程培训系统NEMIS的设计及实现「J].长沙大学学报,2006, (5):50[2]胡建平.基于P2P流媒体的视频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微型计算机应用,2008, (6):41[3]流媒体中国网.http://www. liumeiti. com, 2008. 1[4] Zhang X, Liu J, Li B, et al.CoolStreaming/DONet:A data- driven overlaynetwork for live media streaming J. IEEE IN-FOCOM,2005.1[5]陈莉娟.P2P流媒体应用及分析[EB/OL].http://cci.cuc. edu. cn/Html/Cyxy/E3/index. html, 2007. 9[6]韦乐平等.对等网络(P2P) [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8-11[7]伍华健.P2P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计算机科学2006, (11) :287[8」梁斌.使用P2P软件辅助网络教学方法探讨「J].电大教学,2002, (5) :22[9」杨天路,刘宏宇等.P2P网络技术原理与系统开发案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16-19Li Gong. Peer-to-Peer Networks in Action[J].IEEEInter-net Computing,200 (2):37-39ShirkyC. What is P2P and What Isn\'t [J].0\'Reilly\'s EmergingTechnology Conference, 2002 (5):13-16 http://www. ppcn. net/c39. aspx. 2007. 10Napster官方网站http://www. napster, com/. 2007. 12Gnutella协议[EB/OL].http://www9.limewire.com/developer/gnutella_protocol_ 0.4.pdf.2007. 9Chord工程.http://pdos, csail. mit. edu/chord/. 2007. I2http://www. skype. com/. 2007. 12R Rejaie and A Ortega,\"PALS:peer to peer adaptivela yeredstreaming, \"in Proc. NOSSDAV\' 03,  2003.[18」张布.即时通信系统中p2p流媒体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  (3 )  摘要 6-7 Abstract 7 第1章 绪论 11-17     1.1 研究背景 11-12     1.2 研究现状 12-14         1.2.1 P2P流媒体研究现状 12-13         1.2.2 远程教育视频直播系统研究现状 13-14     1.3 研究意义 14-15     1.4 论文组织 15-16     1.5 本章小结 16-17 第2章 P2P与流媒体技术概述 17-30     2.1 P2P技术 17-23         2.1.1 基本概念及特点 17-18         2.1.2 P2P网络结构 18-20         2.1.3 P2P模式与C/S模式的比较 20-21         2.1.4 P2P网络应用 21-23     2.2 流媒体技术 23-29         2.2.1 基本概念 23-24         2.2.2 流媒体传输 24-26         2.2.3 传输协议 26-28         2.2.4 播放方式 28         2.2.5 常见的流媒体文件格式 28-29     2.3 本章小结 29-30 第3章 JXTA平台 30-38     3.1 JXTA概述 30     3.2 JXTA体系结构 30-31     3.3 JXTA元素 31-35         3.3.1 对等体 31-32         3.3.2 对等组 32         3.3.3 端点 32-33         3.3.4 管道 33         3.3.5 通告 33-34         3.3.6 消息 34         3.3.7 集合点 34         3.3.8 服务 34-35     3.4 JXTA协议 35-36     3.5 JXTA的网络架构 36-37     3.6 本章小结 37-38 第4章 系统的总体设计 38-46     4.1 设计思想 38     4.2 网络拓扑结构 38-39     4.3 JXTA元素对应实体 39-40     4.4 系统架构设计 40-41     4.5 主要功能模块 41-45     4.6 本章小结 45-46 第5章 系统关键模块的设计实现 46-66     5.1 对等组管理 46-49         5.1.1 创建对等组 46-47         5.1.2 查找对等组 47-48         5.1.3 加入对等组 48-49         5.1.4 退出对等组 49     5.2 通信处理 49-54         5.2.1 基本原理 49-52         5.2.2 通信过程 52-54     5.3 资源共享 54-57         5.3.1 实现共享 55-56         5.3.2 搜索内容 56         5.3.3 下载资源 56-57         5.3.4 取消共享 57     5.4 流媒体处理 57-65         5.4.1 JAVA媒体框架(JMF)简介 57-59         5.4.2 流媒体资源的捕获 59-61         5.4.3 媒体流的传输 61-63         5.4.4 媒体流的接收与播放 63-65     5.5 系统的软硬件平台 65     5.6 本章小结 65-66 第6章 原型系统的测试 66-71     6.1 测试环境 66     6.2 测试目标 66     6.3 测试过程与结果 66-69     6.4 测试分析 69-70     6.5 本章小结 70-71 第7章 结束语 71-74     7.1 本文的主要工作 71-72     7.2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72-74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