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49600字硕士毕业论文腐败的心理特征、原因及预防对策

49600字硕士毕业论文腐败的心理特征、原因及预防对策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49600字
论点:腐败,心理,干部
论文概述:

本文充腐败心理相关理论介绍及其作用影响展开,并分析腐败心理的形式特征及成因,从心理治理角度看腐败预防工作存在的几个问题,最后阐述了基于心理治理的预防腐败相关对策,

论文正文:

一.导言

1研究背景和意义

腐败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历史现象或人类的一种个人行为,对人类社会具有相当大的危害性和破坏性。腐败不仅是一种社会综合症,也是腐败心理作用下的动态结果。反腐败不仅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中国政府面临的紧迫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转型,中国进入了国际公认的高风险、高腐败时期,人均国民收入在1000-3000美元之间。

预防腐败是反腐败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必须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重大课题。中国的反腐败工作和研究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三届四中全会,其特点是没有群众运动的反腐败新途径,这是从“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突出了教育的心理影响、法制的心理和行为约束。第二阶段,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届全国代表大会,我们将逐步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当前基本国情的有效反腐倡廉的基本途径。我们将切实提出“预防”问题,走惩治与预防相结合的反腐倡廉之路。第三阶段,党的十六大以来,反腐倡廉工作已被纳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建工作中进行研究。进一步加强了预防腐败的努力,更加注重根源、预防和制度建设。2008年5月,发布了《2008-2012年建立和完善腐败惩罚和预防系统工作计划》。要建立思想道德教育长效机制、反腐败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和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完整体系。国家反贪局是一个国家反腐败专门机构,它的成立标志着预防腐败体制机制的改善。

《国家预防腐败局2010年工作要点》强调需要加强对预防腐败重要问题对策的研究。一些学者从有效遏制腐败的角度出发,从不同角度对腐败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更有代表性的是“公共权利衍生理论”、“经济寻租理论”和“成本效益理论”。然而,这些观点只研究腐败的外部因素,忽视了内部因素。我们的结论是,所谓的腐败通常被定义为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因此,腐败行为有三个必要条件,即:腐败行为=公共权力(物质条件)+腐败动机(心理条件)+腐败机会(制度条件)。从公式中可以看出,腐败的原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公共权力”和“腐败机会”都属于外部因素,即外部原因,而腐败的动机,即腐败的心理条件,是内部原因。

因此,腐败总是在某种腐败心理的影响和支配下发生。没有腐败的心理,就不会有腐败的行为。腐败的本质往往是由腐败心理状态决定的。总的来说,腐败心理和腐败行为是高度一致的。因此,研究腐败心理对于预防和控制腐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此外,从心理上预防腐败是一项成本最低的积极措施。反腐败是一种社会集体性质的行为。作为公共权力的受托人和纳税人财富的管理者,政府或国家必须在其反腐败活动中考虑到这一活动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也就是说,反腐败必须充分考虑其经济合理性,深入分析和研究这一反腐败成本最低的积极措施,将有助于提高反腐败建设的有效性。

目前,对预防腐败的研究更多的是对腐败的物质条件和制度条件的反思和探索。相对而言,从干部个体的心理动机和心理结构方面对反腐倡廉的分析和研究较少。因为“任何政治行为者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由行为者的心理因素推动和引导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了解政治行为者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才能理解他的政治行为”。因此,如果我们要寻找腐败的根源并从源头上加以预防,就不能不研究行为者的心理机制,即参与者本身。因此,本文试图从心理分析的角度,运用行为科学研究腐败的心理原因,探索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科学方法。

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以预防腐败的心理学分析及其对策为研究对象。本文在综合运用腐败(犯罪)心理学理论和社会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采用行为科学的方法,对干部预防腐败的心理结构、表现形式、原因和对策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和分析,并提出了反腐监督机关和社会组织下一步可以操作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部分,绪论(前言),概述了研究背景、主要目的和主要方法等。

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本文涉及的几个关键概念和基本理论,并阐述了腐败心理的机制及其与腐败行为的相关性。

第三部分,笔者全面分析了几种典型干部腐败心理的表现和特点,并分析了其综合成因。

参考
1潘蔚《腐败治理的原则——也谈民主选举对腐败治理的失败》
2中国诚信系列《诚信理论》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
3亚当·斯密:《论道德情操》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
4[英语]苗芹(DENNIS C. Mueller):《公共选择二》1989
5董志勇:《行为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6[美国] 特里·库帕伊:《行政伦理: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7丁立平:对腐败的社会心理方面的思考,(淮南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黄平怀和王家芬,2002年第4卷第02期
8:腐败的心理分析及其预防措施,《现实》,2003年第12期
9何常凯,王国宏:腐败的心理分析与心理治疗,中国干部论坛, 2004年第2期
10王琦:公职人员腐败心理研究与思考,“是与否”,2009年7月
11荣卫与张李雷:腐败心理及其对策研究
12苏曼曼:预防腐败心理理论,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4年
13李林锴:前腐败心理学,“新视野”,2005年5月
14篇文章:大众腐败心理学,“法律日报”,2000年12月
15。陈宝生: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社会嫉妒与腐败心理分析,《南方研究杂志》,2007年1月,
16应该:构筑反腐败的心理防线,促进廉洁、务实,2003年第12期,
17朱红娟: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对策,科教创新,2007年第3期,
18廖志民:相对剥夺权力理论——腐败犯罪心理研究, 北京大学法律信息网
19余兴鱼雨鱼雨鱼雨鱼雨鱼雨鱼雨鱼雨余裕余裕余裕余裕余裕余裕余裕余裕余裕余裕余裕余裕余裕余裕余裕余裕余裕余裕余裕余裕余裕余裕余裕余裕余裕余裕余裕余裕余裕余裕余裕余裕

4-5
摘要5
1,引言9-13
1.1研究背景和意义9-11
1.2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1-13
2, 腐败心理学相关理论及其影响介绍13-24
2.1相关概念的定义13-19
2.1.1腐败13-14
2.1.2腐败心理学14-17
2.1.3预防腐败VS纠正腐败心理学17-19
2.2相关理论介绍19-21
2.2.1人格需要层次理论20
2 腐败心理的形式特征及成因分析24-33
3.1腐败心理的表现为24-28
3.1.1“合理化心理”24-26
3.1.2“集体安全心理”26-27
3.1.3“可规避心理”27-28
3.2腐败心理的社会和个人原因分析28-33
3.2.1腐败心理的社会原因成都市* *区部分干部诚信心理成因调查实证分析33-39
4.1干部诚信心理成因调查、评价与分析33-37
4.2调查, 干部自评焦虑的评价与分析(SAS) 37-39
5.1心理治理视角下预防腐败存在的几个问题39-47
5.1各种形式的反腐教育对干部心理意志的低效39-40[/ Br/] 5.2各种清正谈话和公开清正许诺干预干部心理意志的局限性40
5.3以男性为主导的灵活监督弱化干部心理意志调节 5.4多重廉政风险的抽象41-42
5.5干部对反腐败教育认识的调查、评价和分析42-47
5.5.1干部对反腐败和廉政教育态度的调查、评价和分析43-45
5.5.2干部对规章制度态度和倾向的调查、评价和分析45-47
6、基于心理治理的反腐败对策47-61 [ 消除腐败心态的个人原因47-51
6.1.1加强干部道德信仰的引导47-48
6.1.2培养干部调节情绪的能力48-49
6.1.3加强干部意志和品德培养49-50
6.1.4规范干部法律观念50-51
6.1.5深化干部自我教育51
6 消除腐败心理的个体原因51-53
6.2.1加强权力意识的自我认同51-52
6.2.2加强风格形象的自我认同52
6.2.3加强名利观念的自我认同52-53
6.3促进从普遍约束调节向个体心理抑制的转变。消除腐败心理的“两大”原因53-56
6.3.1廉政制度的强制性约束力转化为单个干部的心理门槛53-54
6.3.2反腐败监督的威慑力转化为单个干部的心理参照54-55
6.3.3腐败成本的合理效用转化为单个干部的理性心理偏好55-56 [/BR/] 6.4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反腐败配套改革消除腐败心态的社会原因56-61
6.4.1改革和探索干部廉洁风险保证金和财产公示制度56-57
6.4.2改革和探索干部竞争性晋升任用制度57-58
6.4.3改革和探索有效的反腐败舆论谴责机制58-59[/ Br/] 6.4.4改革和探索干部心理健康干预机制59
6.4.5改革和探索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