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硕士毕业论文中国能源需求预算和节能估算空

硕士毕业论文中国能源需求预算和节能估算空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
论点:能源,能源需求,中国
论文概述: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是能源的变革推动了整个世界发展产生了质的飞跃。各国对能源的争夺,政界对能源的重视,能源需求|节能空间测算|协整

论文正文:

            1.导论论文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世界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历史性飞跃,对应着能源开发与利用的三次重大变革,由此可见,能源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实际上,当新的一种能源代替一种旧的能源之后,会促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质的飞跃,而能源的节约则能使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一种高效、平稳的发展态势,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和延迟能源供求的阶段性短缺矛盾。在新的能源受到技术限制尚未开发出来以前,加大节能力度是唯一的解决能源供求矛盾的途径。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能源的效率,从而对于能源的节约产生直接的推动力,因此,要做好能源节约工作,首先应从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入手。    人类历史进入工业革命以后,能源对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社会与经济生活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各国除了大量开采本国境内的化石能源以外,还通过各种手段从世界各地尤其是中东争夺能源进口份额,甚至不惜通过战争的方式来解决能源需求紧张的问题。即便如此,能源供应依然难以满足不段增长的需求,这导致世界多次出现局部或者全球能源危机,最后甚至导致局部能源需求|节能空间测算|协整分析战争和世界性经济危机。另一方面,能源消费总量增加导致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可见,要保持国家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必须制定科学合理能源发展战略,妥善解决能源的供需问题。    就总量来说,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各种能源资源也比较丰富。全国水能资源居世界首位,煤炭储量位居世界第三,石油与天然气的储量也相当丰富。然而,中国始终没有走出发展中国家的事实,而要争取早日并入发达国家的行列,至少在未来二十年内,中国还需要继续保持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    历史经验表明: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在一个正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特殊阶段的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几乎己经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必然产物。实际上,19882007年,我国GDP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为9.15%,而能源消费总量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位5.39%,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平均值约为0. 59。即便2008年金融危机让我国经济增速减缓,但未来的能源消费量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数目。另外,作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和第一大的燃煤国家,我国以直接燃煤的形式为主要能源消费形式,这导致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态遭到恶劣地破坏,并因此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制约着能源发展战略的选择。    在中国,未来的能源还能支撑高速发展的经济吗?人们不禁表示怀疑。国民经济要持续发展,首先必须解决好能源紧缺的问题。能源不足会引起生产不足,最终导致国民经济的间接损失,据估计,这种损失是能源本身价值的数十倍。由此可见,能源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之重要。我们一定要做好能源预测工作,以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节能空间的测算对于我国由开发与节约并重到节能优先的能源战略转变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论证和现实指导意义。1. 2能源需求理论的研究综述    1970年以前,人们对于能源重要性的认识极其有限,国内外学者对于能源的研究也都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能源只是被看作生产投入的原材料而不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看待,更没有研究意识到能源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对于能源的真正有系统性的研究始于丹尼斯二梅多斯等人的“世界末日模型”,该模型放眼世界,利用计算机模拟分析了人口、工业发展、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之间相互变动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如果现有的人口增长率和资源消耗速度保持不变的话,世界资源将会被耗竭。该文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广泛的重视,但随之而来的石油危机似乎验证了梅多斯等人的观点,自此,经济学家和工程学家开始重视对能源的研究,这使得能源经济理论得到了快速地发展,也因此形成了后来能源问题研究的两条主要的理论途径,即基于经济学理论的能源需求理论和基于工程技术理论的能源需求理论,为后来能源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 2. 1基于经济学的能源需求理论    基于经济学的能源需求理论始于1973年,克里斯坦森等人将能源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引入到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对能源需求进行分析,演化出能源需求的超越对数模型开辟了基于经济学的能源需求理论的基础。然而,此模型被后来的学者发现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因此,哈德森等人先后对此模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辛卜充和修正。    某些学者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建立基于面板数据的能源需求模型时发现:地区和地区间能源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会影响能源的长期需求。计算机的快速发展,使得计量经济学中面板数据模型随之迅速发展,这促进了基于面板数据的能源需求模型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普罗塞尔(1985)等首先分析了影响能源需求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能源需求函数预测未来的能源需求。随后,有学者在能源需求  参考文献[1 ] Ferdianand E.Banks.Energy Economics: a modern introduction. Boston,  KluwerAcademic, 2000, 5 OPEC review [microform]: energy economics and related issues.sept.2002-June2003 /OPEC. Washington, D.C.: Congressional Information Service, Inc.,2003, 4  Jonathan E,Sinton.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China\'s   EnergyStatistics.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01,11仁4] Robert K K. The mechanisms for Autonomous Energy Efficiency Increases:ACointegration Analysis of the US Energy/GDP Ratio.The Energy Journal,2004, 8  Ghali K H,El-Sakka M I T.Energy use and output growth in Canada:amultivariate cointegration analysis .Energy Economics,  2004,  11 Bentzen J, Engsted T.A revival of the auto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 model inestimating energy demand relationships .Energy,2001,9 Wankeun Oh, Kihoon Lee.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andGDP revisited ahe case of Korea 1970-1999.Energy Economics, 2004, 7 Bach S,Kohlhaas M, Meyer B, et al.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fiscal reformin Germany:a simulation study.Energy Policy, 2002 Armington, Paul S A.Theory of demand for products distinguished by place ofproduction.IMF staff Papers,  1969仁10]  Akaike H. A new look at statistical model identification. IEEE Trans.onAutomatic Control,  1974,[11〕Chen W.The costs of mitigating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findings from ChinaMARKAL-MACRO Modeling Energy Policy,  2005 Crompton P,Wu Y Energy consumption in China: past trends and futuredirections.Energy Economics, 2005 Fan Y,   et al. Analyzing Impact Factors of C02 Emission Using the STIRPATmodel.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wiew,  2006 Ni W, Thomas B J.Energ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Energy Policy,2004 Ragwitz M,   Miola A. Evidence from R&D spending for renewable energysources in the EU. Renewable Energy,  2005[ 16] Wei Y M, et al. A scenario analysis of Energy requirements and energy intensityfor China\'s rapidly developing society in the year 2020.2005仁17]  Xiaolu Wang,   Lian Meng. A reevaluation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China\'s Economic Review.2001[18〕魏一鸣等.中国能源报告-一碳排放研究.科学出版社,2008, 5[19]魏一鸣等.中国能源报告-一战略与政策研究.科学出版社,2006, 3[20]崔民选.中国能源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21〕王金南,曹东.能源与环能源需求|节能空间测算|协整分析境.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12[22]韩文科等.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趋势及调整对策.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23」周大地等.中国可持续能源情景.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8[24]林伯强等.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管理世界,2004, 2  摘要 4-5 Abstract 5 1. 导论 8-14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8-9     1.2 能源需求理论的研究综述 9-11         1.2.1 基于经济学的能源需求理论 9-10         1.2.2 基于工程技术理论的能源需求理论 10         1.2.3 目前能源需求研究的主要方法 10-11     1.3 本文研究思路、框架和主要方法 11-12         1.3.1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框架 11-12         1.3.2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说明 12     1.4 本文的创新点 12-14 2 中国能源总量供需基本现状 14-22     2.1 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很大,人均很低 14-15     2.2 能源储量地区分布不均,资源调配成本较大 15-17     2.3 能源品种结构较差,石油节能尤为重要 17-18     2.4 能源缺口迅速扩大,节能异常迫切 18-20     2.5 能源利用效率偏低,存在较大节能潜力 20-22 3 能源需求影响因素剖析 22-28     3.1 影响能源需求的短期因素 22-24         3.1.1 投资率对我国能源需求的影响 22-23         3.1.2 价格对我国能源需求的影响 23         3.1.3 进出口贸易结构对我国能源需求的影响 23-24     3.2 能源需求的长期影响因素 24-28         3.2.1 经济增长方式与产业结构调整对中国能源需求的重大作用 24-25         3.2.2 技术进步对能源需求的影响 25-26         3.2.3 人口增长及结构变化对能源需求的影响 26         3.2.4 能源结构的变化对能源需求的影响 26-27         3.2.5 环境政策对能源需求的影响 27-28 4 基于现实的预测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28-38     4.1 方法选择和数据来源 28-29     4.2 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协整性与因果关系 29-33         4.2.1 能源与经济之间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理论 29-30         4.2.2 数据来源与数据预处理 30-31         4.2.3 能源与经济序列之间的平稳性研究 31-32         4.2.4 中国能源经济总量之间的协整性探讨 32         4.2.5 能源经济总量序列之间的因果关系 32-33     4.3 对中国未来能源需求状况进行预测 33-38 5 情景模型的建立与节能空间的测算 38-43     5.1 情景模型的思路分析 38     5.2 模型的建立与结果分析 38-41         5.2.1 理想模型的假设探讨 38-40         5.2.2 理想模型的建立与结果分析 40-41     5.3 节能空间的分析与测算 41     5.4 中国节能政策建议 41-43 6 结论与展望 43-45     6.1 论文研究成果的总结 43     6.2 对中国未来的能源需求的展望 43-45 后记 45-46 参考文献 46-48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48-49 详细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