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5000字硕士毕业论文道德教育硕士论文——对儿童道德教育的思考

25000字硕士毕业论文道德教育硕士论文——对儿童道德教育的思考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5000字
论点:德育,幼儿,道德
论文概述:

本论文中强调的幼儿德育的观点和教育举措,是在理论指导的基础上结合了自己的工作实际而做出的思考,难免有疏漏,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到优良的德育启蒙。

论文正文:

一.导言

    (一)选题缘由    德育是教育中最古老的话题之一。从古到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对儿童的道德教育问题。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集《颜氏家训》,被视为一部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中国传统社会的典范教材,它在家庭伦理、道德修养方面进行了较充分的论述,至今对我们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在当代,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德育依然必要,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德育的内容会有所丰富和更新。从古老的《孔融让梨》到现今的独生子女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从封建社会的《二十四孝图》到现今留学生在机场刺母,只因母亲晚寄了几天生活费;从中国的“抱大的一代”到国外提倡的“学会生存”;更有网络成瘾引发的责任感和亲情丧失、心理脆弱,如只因一次考试没有通过就选择自杀;心理失衡,加上法制意识淡薄如马加爵杀死几位同学;价值观扭曲的药家鑫等一系列事例,无不显示德育的必要和复杂,因而重视和加强儿童、青少年的品德教育,依然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幼儿期是一个人个性品质开始形成的关键期。我国俗语中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不仅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趋势,更多地指向人格、品行等方面。幼儿期是人生的初始时期,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在学前教育得到国家重视的今天,为了有效地提高对儿童的保教质量,深入思考幼儿德育的问题,更好地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德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内容是进行德育的依据,是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的的一个重要保证。面向21世纪,我们的德育内容也需要补充、更新,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和发展。比如合作精神、独立性、责任感等等。但是,当前的幼儿德育现状并不令人满意:部分家长缺乏正确的德育观,重智轻德;幼儿园德育内容陈旧,教育方式单一;幼儿品德的养成缺乏主动性和实效性,幼儿往往是知道了某些良好的品德行为,却没有内化为自身具有的素养,德育好像成了一个空空的口号。针对新形势下的幼儿道德的发展现状,幼儿德育应在继承优良德育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内容和形式,围绕幼儿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行为等基本环节,进行切合时代的改革,以提高幼儿德育的实效性。笔者认为:幼儿德育内容和方法应是生活化的,是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相联系的,是具有幼儿年龄特点和时代特征的,是幼儿园、家庭、社区活动的有机统一。因此,探讨用适当的方式方法去引导幼儿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使他们将来能适应社会发展,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另一方面,笔者从事多年的幼儿教育,接触过形形色色不同类型性格特征的孩子,与此同时,也接触到这些孩子的家长,笔者发现,幼儿之间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格方面的、接受能力方面的、与人沟通交流方面的、家教方面的等等。发展全面的孩子性格活泼开朗;在学习新东西、遇到新问题时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接受快;与老师交流起来没有困难;很有礼貌,能很明显看到家长言传身教的作用。很多时候我都在想,对于孩子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是学习好、身体好、懂礼貌、有很多特长……从现实社会对孩子们的要求来看这些都很重要,一个都不能少。所以当我在教育学生的时候,经常会很茫然,面对天真、可爱,一张白纸一样的孩子,我怎样才算把他们教好了?去年,我有了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现在一岁了,都是我自己一手带大的,在这个过程中我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到,从小培养孩子正确、良好的习惯是最重要的。习惯往小了说就是日常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往大了说就是道德培养,培养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身体、心理都健康的人。所以,在毕业论文选题时,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关于幼儿道德教育方面的课题,一是自己确实想多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二是很想把自己在教育幼儿这方面的一点拙见拿出来供大家参考。    (二)文献综述    关于幼儿道德教育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多有研究,现就这些研究成果作综述介绍。    1、国外儿童德育的相关理论      (l)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根据儿童对规则的理解和使用,对过失和说谎的认识和对公正的认识的考察和研究,把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三个有序的阶段。根据书籍和文章所涉及的该理论,笔者在此只引论其正好适应幼儿段的前两个阶段的内容。    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出生一3岁)。皮亚杰认为这一年龄时期的儿童正处于前运算思维时期,他们对问题的考虑都还是自我中心的。他们不顾规则,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招待规则。他们的行动易冲动,感情泛化,行为直接受行动的结果所支配,道德认知不守恒。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C3}-7岁)。这是比较低级的道德思维阶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单方面地尊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其基本特征是:一是绝对遵从父母、权威者或年龄较大的人。二是对规则本身的尊重和顺从,即把人们规定的规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皮亚杰将这一结构称为道德的实在论。    第二,从行为的物质后果来判断一种行为的好坏,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来判断。例如,认为打碎的杯子数量多的行为比打碎杯子数量少的行为更坏,而不考虑有意还是无意打碎杯子。  第三,看待行为有绝对化的倾向。道德实在论的儿童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是抱极端的态度,或者完全正确,或者完全错误,还以为别人也这样看,不能把自己置于别人的地位看问题。  参考文献[1]汪筱华.幼儿园德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郑慧英.幼儿教育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叶圣陶.习惯成自然 http://sblunwen.com/dyjylw/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丁祖荫.幼儿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卢乐珍.幼儿道德启蒙的理论与实践[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高岚.学前教育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10]胡厚福.德育原理[M].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刘众编.幼儿教育概论[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曹日昌.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陈幸军.幼儿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美]斯坦等著,杨韶刚译.品格与行为的教育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16]汤萌.如何增强德育的实效性[[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6  (6).  对幼儿德育的思考内容摘要 4-5Abstract 5-6一、绪论 9-18    (一) 选题缘由 9-10    (二) 文献综述 10-15    (三) 研究思路、方法和主要内容 15-18二、幼儿德育概述 18-22    (一) 幼儿德育的定义 18-19    (二) 幼儿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19-22        1、幼儿德育的目标 19        2、幼儿德育的内容 19-22三、幼儿德育的意义及可行性 22-26    (一) 幼儿道德教育的意义 22-24        1、对幼儿进行德育是古今育人的基本需要 22-23        2、向幼儿进行德育是幼儿个性全面发展的需要 23        3、向幼儿进行德育是当前独生子女情商培养的需要 23-24    (二) 向幼儿进行道德教育的可行性 24-26四、影响幼儿德育的因素 26-32    (一) 幼儿能力发展及思维特征对道德教育的影响 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