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5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初中生心理需求研究

25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初中生心理需求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5000字
论点:需求,精神,学生
论文概述:

初中生精神需求的研究,就是以初中生的精神需求为研究对象,了解初中生的精神需求,探寻其内容、特征和发展趋势。

论文正文:

初中生心理需求研究

第1章绪论    1. 1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初中生作为特殊的人群,正处在身心成长的黄金时期,其精神需求也备受关注。对十学生来说,精神需求正如人体必不可少的维生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正是通过精神需求的存在和追求,才体现出学生学习乃至生命的意义。精神需求问题是一个关涉到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它贯穿十学校活动和学生成长的始终。精神需求能够营造学生内心的精神世界,也是学生努力学习、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行为动力。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中,家长和教师只是注重学生的分数、成绩,对他们的精神需求了解不多,也没有考虑到其精神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和面对这些需求,就会产生心理问题或疾病,影响一生的发展。因此,精神需求的满足对学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1.精神需求的满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随着身体的迅速成长和体验的不断增多,初中生需要获得知识技能,充实自己的头脑,需要自己亲身实践、探究、体验,丰富自己的经历,需要得到好的成绩,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赞扬,需要与人交往,得到朋友、父母、老师的理解和尊重。学生的精神需求有很多种,教师可以把学生的不同种类需求作为激励来源,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精神需求的满足可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现实生活中,初中生除了学习还需要很多,例如友情的需求、关爱的需求。如果初中生的这些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就会顺利成长,并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没有顺利渡过,则会处在矛屑中,出现消极、孤僻、抑郁的心理问题。每一位学生在内心深处都有被尊重、被理解、被信任、被肯定等等需求,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大多数也是由十需求没有被重视或没有被满足造成的。      3.精神需求的满足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可持续发展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徘徊在幼稚与成熟,理想与现实之间,开始对客观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对原来的想法产生质疑和批判,希一望在亲身探索和体验中,重新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精神需求的满足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发展自我的关键,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身心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本文对初中生的精神需求研究,就是以初中生的精神需求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了解初中生的精神需求,探寻其内容、特征和发展趋势。因此,了解并尊重初中生的精神需求,对十教师教学和学生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不同年代的学者都对学生精神需求做过研究,但由十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不同年代学生需求都会发生变化。通过实证的方法,以揭示当代初中生精神需求的特点,了解初中生精神需求的发展趋势,丰富和完善对需求的理论研究。    其次,了解学生需求是教育成功的前题。对学生精神需求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根据研究结果对他们“因需施教”,对十学生的价值观教育、素质教育等有着很高的实效性。以初中生精神需求的关注为切入口,通过调查,了解并掌握初中生精神需求的状况。以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为出发点,寻找相应的、针对性的教育对策,为学校的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性的意见,以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推动学校各项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    1. 2文献综述    1. 2. 1国内关十精神需求的研究现状    在近现代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发展中,学生的精神需求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尤其是随着教学设计等分支学科的发展,研究者们对精神需求的认识、利用和满足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取得一些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在徐英俊写的《教学设计》、鸟美娜著的《教学设计》中都对学生的需求进行了专门的探讨。在教育技术学中也有这样的文章,如《现代教学技术教程》、《教育技术学导论》。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广,“尊重学生的需求”已口渐成为学校教育者的共识。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学生的个性和天性得到了充分发展,在教学实践和编写教材时,教师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情感体验和交往等精神需求。  张华(2005)把学生需求不能被满足的原因归结为泰勒的课程论、凯洛夫教育学以及土策二先生的教学认识论。并提出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建立“交互主体性的师生关系”,寻找“教育的意义”。‘由此,学生的精神需求引起了教育家的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普通图书[1]黄希一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土坤庆.精神与教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黎德化.现代人的精神需要与灵魂拯救「M].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叶奕乾等主编.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黄鸣奋.需要理论及其应用 http://sblunwen.com/czjxlw/  「M].北京:中华书局,2004.[美〕威廉F.派纳等著、张华等译.理解课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8〕徐英俊.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佐藤学著、钟启泉译.课程与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期刊文献[1」刘新奇,当代高中生苦恼现状的调查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3(13).[2〕金春.马克思关十人的精神需要理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求实,2007(2).[3〕土森.论精神需要「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 (2).[4〕陈洪泉.论人的精神生活需要与文化建设[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9 (11) .[5]张艳国.论精神需求「J].天津社会科学,2000 (5) .[6〕杨一鸣.精神需要与精神文明建设[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2 c3[7]张岱年.精神生活与精神境界「J].甘肃社会科学,1994 (5) .  初中生精神需求的研究中文摘要 4-6Abstract 6-7第1章 绪论 10-15    1.1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10-11    1.2 文献综述 11-14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4-15第2章 精神需求的理论研究 15-27    2.1 精神需求的概述 15-17        2.1.1 精神需求的定义 15        2.1.2 精神需求的基本表现形式 15-17    2.2 精神需求的研究历史 17-20        2.2.1 国内关于精神需求的研究 17-18        2.2.2 西方关于精神需求的研究 18-20    2.3 精神需求的重要理论 20-24        2.3.1 马斯洛(A.H.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 20-22        2.3.2 马克思的需求理论 22        2.3.3 亨利.A.莫瑞(H.A.Murry)的需求理论 22-24        2.3.4 戴维.麦克利兰(Meclelland) 的需求理论 24    2.4 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24-27第3章 研究方法与步骤 27-31    3.1 研究对象 27    3.2 研究程序 27-30    3.3 数据处理与统计 30-31第4章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38    4.1 初中生精神需求的一般状况 31-35    4.2 不同维度下初中生优势需求与非优势需求的比较 35-37    4.3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37-38第5章 结论与建议 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