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42000字硕士毕业论文自我耗竭条件下安全依恋对个体执行功能的补偿效应

42000字硕士毕业论文自我耗竭条件下安全依恋对个体执行功能的补偿效应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42000字
论点:依恋,损耗,研究
论文概述:

本论文研究,将自我调节与安全依恋相结合,考察在自我损耗的条件下,特质性安全依恋和安全依恋的启动对个体执行功能是否具有补偿作用,从而促进个体的自我调卞行为表现。

论文正文: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依恋

1.1.1依恋和依恋系统
自从依恋的概念提出以来,这一课题受到了发展心理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并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讨论。Bowlby (1969) (1)首先将依恋定义为“一个人在其生命早期与其主要照顾者之间形成的亲密情感纽带”,并指出依恋行为是人类长期适应的结果。出生后,婴儿与其主要照顾者建立了密切而安全的依恋关系,这为他们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80年代,Hazan和Shaver (1987)在他们的研究中正式提出了成人依恋的概念,认为成人也与他们的伴侣、朋友或父母有着相似的亲密情感联系,这对个人的情感适应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成人依恋的研究是近年来依恋领域的一个热点。当个体面临恐惧、威胁、与依恋对象分离、疾病甚至饥饿等情况时,他们会激活依恋系统,进而表现出一系列依恋行为。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依恋系统可以保证个体的生存。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依恋系统可以减少个体的恐惧、焦虑和压力,让个体能够专注于其他更有意义的生活目标。Bowlby (1969) (1)认为“初级依恋策略”是个体依恋系统最基本的行为之一,即寻求与依恋对象的亲密关系以获得舒适和保护,并发挥依恋对象的“安全天堂”作用。婴儿倾向于寻求最直接的身体方法,而成年人可能会通过接近依恋对象的心理表征来满足。如果当个体寻求接近时,依恋对象表现出拒绝、忽视或不可用(真实或心理表征),那么个体逐渐学会采用一系列“二次依恋策略”。具体采用了哪些策略,受个人附件类型或附件风格的影响。
当个人的恐惧、焦虑和威胁感减少并体验到“安全”的感觉时,他的依恋系统的激活将停止,其他行为系统(例如探索系统和教养/护理系统)将被激活。此时,依附对象将作为个体的“安全基础”,使个体能够自由地从山上从事其他活动(如探险或玩耍),以实现更重要的生活目标。

1.1.2依恋的分类:维度理论和类型学理论
安斯沃斯等人(1978)在幼儿亲子依恋的早期研究中,三种基本类型的依恋被实验室观察到的“陌生环境法”划分为:安全型、焦虑型和回避型。在对甜味成人依恋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将个体间依恋风格的差异描述为两个独立维度的差异: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并展示了一系列自我报告量表来测量它们。

第二章问题提出

2.1现有研究不足
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对自我调节与依恋关系的研究相对有限,现有研究存在诸多不足。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关于自我调节和依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依恋和压力应对或依恋和压力后的消极结果上,研究大多集中在压力引起的情绪后效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上,很少有研究探索这一过程的内在机制。基于此,研究表明执行功能不足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其次,大多数研究考察了特质安全依恋在压力应对和压力释放的后效中的延伸和构建,但尚未考察特质安全依恋在其他活动导致自我丧失的情况下是否也起积极作用。如果能够证实特质安全依恋在压力损失条件下对个体的自我调节(执行功能)资源确实有一定的补偿作用,那么有必要进一步研究特质安全依恋在其他原因导致的自我调节资源损失条件下是否也有一定的积极补偿作用。目前,还没有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
第三,剃须刀(2012)等人的研究发现,临时安全依恋启动可以降低自我耗竭对关爱行为的影响,并间接考察了安全启动对自我耗竭的补偿效果。目前,还没有研究直接考察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有必要探讨自我耗竭条件下个体安全依恋的暂时启动是否会对其自我调节资源产生一定的补偿作用,从而促进个体进行其他有意义的行为。
综上所述,以往的研究探索了压力下或压力后安全依恋的延伸和构建,但对其机制或基础的研究很少。本研究的目的是从执行功能的角度探讨安全附件扩展和构建的可能机制。

2.2本研究的创新

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本研究旨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第一,从现实出发,探讨个体自我调节资源的丧失是否是五力应对后一些不恰当行为和活动的原因,即调查压力;行使后较低的执行功能是否是个人做出不适当行为的内在机制。
其次,考虑到执行功能是自我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影响个体在许多自我调节行为中的表现,本研究在研究变量中将依恋与个体执行功能联系起来,考察了自我耗竭条件下安全依恋对执行功能的补偿效应。
第三,由于依恋的特殊性,我们考察了特质安全依恋和临时安全依恋启动对个体执行功能的影响,并通过两种方法验证了假设。
第四,不仅压力被用来导致个体自我耗尽,注意力控制也被用来耗尽个体自我调节的资源。这一假设从两个层面得到了验证。
综上所述,本研究旨在利用实验室实验创造一个个体自我耗竭的情境,然后考察在这种情境下特质安全依恋和安全依恋的启动对执行功能的补偿效应。

……
……

第三章..................................................................................................................23-
3.1安全依恋对个体执行功能的压力损失补偿效应研究................................23 -
3.2研究2:在注意力控制损失下,安全依恋对个体休息执行功能的补偿效应……34 -
第4章讨论.............................................................................................................................45-
4.1压力损失。安全依恋对个体执行功能的补偿效应..............................45 -
4.2注意力控制丧失条件下,安全依恋对个体执行功能的补偿效应..............................48 -
第5章一般结论..............................................................................................................51-

一般结论
本研究通过四个实验逐步检验了自我耗竭条件下安全依恋对个体执行功能的补偿效应。实验1和2考察了压力损失条件下特质安全依恋和安全依恋的启动对个体执行功能的补偿效应。实验3和4考察了注意力控制缺失条件下特质安全依恋和安全依恋的启动对个体执行功能的补偿效应。研究假设是,在上述两种自我磨损条件下,特质安全依恋和安全依恋的启动可以补偿个体的执行功能。前三个实验结果支持我们的假设,但实验4的结果与假设不一致。研究结论如下:
①在压力损失条件下,特质安全依恋能够补偿个体的执行功能;
②在压力损失的情况下,安全依恋的启动可以补偿个体的执行功能;
③在注意力控制丧失的情况下,特质安全依恋可以补偿个体的执行功能;
④在注意力控制丧失的情况下,安全依恋的启动对个体执行功能没有明显的补偿作用。

6.1本研究不足
本研究通过两项研究证明了本研究假设:在自我耗竭的情况下,安全依恋可以补偿个体的执行功能。研究1充分验证了这一假设:在压力损失的情况下,安全依恋可以补偿执行功能;然而,研究2在关注损失控制的情况下进行了类似的研究,但结果与假设不一致。
纵观整个研究过程并分析原因,在研究设计和操作上存在一些不足:在实验设计上,两组受试者之间的设计可能导致两组受试者执行功能水平的差异,从而导致实验误差。虽然Stroop颜色词匹配任务的响应时间被用作匹配标准(两组受试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并且在统计分析中被控制为协变量,但是在其他方面可能仍然存在一些个体差异,这是受试者之间的设计无法控制的,从而导致研究2中的结果与假设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