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苗族和汉族师生艺术创造力的比较研究

3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苗族和汉族师生艺术创造力的比较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0000字
论点:创造力,苗族,汉族
论文概述:

本论文,研究我国苗、汉初中生的艺术创造力水平、及教师和学生相关的民族——艺术创造力内隐刻板印象和师生对他人作品的艺术创造力的评价。

论文正文:

第一章文献综述和问题命题

1创造力文献综述

1.1创造力概念

创造力和心理学的发展有着相似的经历:它们都有很长的历史,但只有很短的历史。早在古希腊时代,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将创造力定义为“前所未有的事物的产生”。然而,这个阶段的大部分创造力都带有神秘主义的色彩。直到1869年,高尔顿的《遗传学天才》出版,人们才开始使用科学方法来研究创造力。
在心理学领域,创造力的定义是不同的,因为研究者有不同的研究角度和理论基础。迄今为止,创造力还没有被所有的研究者定义。当不同的研究者定义创造力时,他们要么强调创造的目的,要么强调创造的结果,其他人强调创造的动机和个性。虽然存在差异,但人们接受的定义至少包括四个方面:创意过程、创意产品、创意个人和创意环境。阿玛比尔(1983)指出:“创造力最好不是定义为个人特征或一般能力,而是定义为由个性特征、认知能力和社会环境的有机结合所引起的行为”。斯特恩伯格等人(1988)提出,“创造力是产生新颖且相关的工作成果的能力,[3]。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1999)认为,创造力是一种智能品质或能力,它是根据某种目的,在生产某种产品的独特、新颖和有价值(或适当)的过程中,通过使用所有已知的信息而表现出来的。

1.2创造力的跨文化研究

创造力的跨文化研究是研究者在考察创造力与环境关系时采用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文化为促进和组织创造力提供了一系列条件,这将影响创造性活动的整体水平。
在创造性的跨文化研究领域,中西创造性的比较研究逐渐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比较中西方文化背景下个体创造力的代表性研究包括:周林、查子秀和石建农(1995)连续三年以中、德五至七年级儿童为被试进行图形创造性思维测试。结果表明,中国儿童(包括普通儿童和天才儿童)在性思维方面仅优于德国儿童。三年来,德国儿童创造性思维的成长趋势优于中国儿童]。胡卫平等人(2004)为初中生编制了科学创造力测试,并对英国八所中学中的1307所和中国两所中学中的1087所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进行了跨文化研究。……
.........

第二章苗族和汉族初中生艺术创造力及相关研究

1研究设计

1.1研究目的

通过拼贴任务,研究苗族和汉族初中生的艺术创造力水平,然后从多角度进行比较分析,探讨艺术创造力在哪些维度上存在差异。通过内隐联想测验,研究了苗族和汉族初中生在民族和艺术创造力上的内隐刻板印象,并比较了两个民族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同时,将内隐刻板印象与苗族和汉族初中生的实际艺术创造力水平进行比较,检验内隐刻板印象是否反映真实情况。
通过要求学生评价他人作品的艺术创造力,我们将考察内在刻板印象与对他人艺术创造力的明确评价之间是否存在关系。

1.2研究方法

1.2.1受试者

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两所普通高中一年级和二年级共选取180名学生。两所中学中的一所位于苗族聚居区,84%的苗族学生和16%的汉族学生就读于此。另一所中学位于汉族聚居区,有32%的苗族学生和68%的汉族学生。受试者的具体分布。

1.2.2艺术创造力测试材料。

本研究中使用的拼贴任务是阿马比尔开发的一种研究艺术创造力的工具。具体材料是60张不同颜色、形状和大小的彩纸,包括6种图案,每种图案4张。5厘米正方形边长,2。2厘米正方形边长,4。5厘米正三角形边长,2。2厘米正三角形边长,4。直径5厘米的圆,2。直径为2厘米的圆形,每个图案有10种颜色。参与者被要求在一张A4白纸上完成拼贴画。拼贴的主题是从快乐、悲伤、愤怒和恐惧四种情绪中选择一种,然后围绕这个主题拼贴以表达这种情绪。受试者只需使用统一供应的材料。

1.2.3艺术创造力得分

首先,所有收集的对象都被拍照并存储在计算机中。然后,受试者作品的描述也被输入到计算机文件中,这不仅便于评分者更好地理解受试者的作品,而且避免了受试者的书法水平对评分者的影响。
根据同理心评估技术的要求,评分者必须熟悉相关领域或在该领域有丰富的经验。因此,选择了8名以前有相关评分经验的心理学与教育学研究生,采用相同的情感评价技术(CAT)对作品进行评分。根据牛和斯特恩伯格的研究,评分者需要从原创性、恰当性、美感、幽默和整体创造力五个维度对每一件作品进行仔细的评价。用7分来评分,创造力最高分是7分,最低分是1分。为了减少评价偏差,所有评价者都不知道受试者创作作品时的具体情况。……
..............................

第三章教师对艺术创造力的内隐刻板印象及相关研究.............................27
1研究与设计..................................................................................................................27
2研究结果........................................................................................................................28
2.1教师内隐刻板印象结果分析..................................................................................28
2.3教师对他人艺术创造力的评价结果分析....................................................................29
全面讨论..................................................................................................................31
1幼苗,中国初中生的研究成果探讨.................................................................................31
1.1苗族和.............................................31[/溴/]1.2苗族,......................................................31
1.3苗族,汉族聚居区中学生的内隐刻板印象,...................................................................32
1.4不同年龄初中生的艺术创造力...................................................................33
1.5父母教育与初中生艺术创造力的关系.................................................33
1.6初中生评价他人艺术创造力与艺术创造力的关系……34
2教师研究成果讨论.....................................................................................................34
2.1不同职称教师的隐性刻板印象...................................................................34
2.2不同学历教师的隐性刻板印象.........................................................................35
2.3教师内隐刻板印象与学生艺术创造力评价的关系……35

结论[/ Br/]
1本研究结论

本研究发现,在民族艺术创造力的内隐刻板印象中,不同民族的初中生表现出明显的群体内偏好,即每个民族的学生都认为他们的民族具有较高的艺术创造力。事实上,苗族和汉族初中生的艺术创造力没有显著差异。然而,从聚落因素来看,汉族聚落初中生的艺术创造力显著高于苗族聚落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生倾向于认为汉族的艺术创造力高于苗族,但他们自身的艺术创造力呈下降趋势。一个人的创造力与评价他人作品的艺术创造力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教师的内隐刻板印象价值与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得分呈中度负相关。具体结论如下:
1.1少数民族与聚落的互动在苗族和汉族初中生的民族艺术创造力内隐刻板印象中显著,少数民族与聚落的主导效应也显著。苗族学生认为苗族的艺术创造力高于汉族;然而,汉族学生认为,汉族的艺术创造力高于苗族,存在明显的内群体-外群体效应。

1.2从聚落的角度来看,苗族聚落的学生认为汉族的艺术创造力高于苗族。然而,汉族群体的学生认为苗族的艺术创造力高于汉族。在艺术创造力方面,苗族聚居区的学生明显低于汉族聚居区的学生。然而,在评价他人作品的艺术创造力时,苗族聚居区学生的得分明显高于汉族聚居区学生。

1.3不同年龄初中生内隐刻板印象的趋势:12岁的青少年倾向于认为苗族的艺术创造力高于汉族;虽然13岁的学生仍然认为苗族的艺术创造力高于汉族,但内隐刻板印象的程度正在减弱。14岁学生认为汉族学生的艺术创造力高于苗族学生,这与12岁学生有显著差异。12-14岁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水平持续下降,14岁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明显低于12岁学生。然而,12-14岁学生对他人作品的艺术创造力分数持续上升,14岁学生的分数明显高于12岁学生。